2008 (515)
2009 (91)
2011 (89)
2015 (78)
2017 (115)
2018 (134)
2019 (117)
2020 (196)
2021 (159)
2022 (98)
2023 (111)
東西方吃東西的區別
作者:謝盛友
在2008奧運會之前,德國巴伐利亞廣播電視台與我合作,錄製《讓你了解中國》節目,台長派來我讀傳播學時的大學同學Stefan,他給我一疊很厚的資料,讓我準備,與他對談。
密密麻麻的德文中,我讀到這樣的資料:
中國人吃飯時可以發生聲音,對嗎?......
我問他,哪裏來這些資料?他回答:“Wikipedia(維基百科)。”
我給他講一段故事:
德國史料記載, 1896年,李鴻章到德國訪問,是漢堡商會主動邀請的,目的是想和中國多做生意。出乎預料的是,李鴻章要求拜會俾斯麥,德皇帝頗為不快,但又無可奈何。俾斯麥高興異常,穿上一輩子才用過幾次的普魯士大禮服,戴上十字勳章,外出迎見李鴻章,禮遇有加。李鴻章在柏林拜見了俾斯麥,他得意地對俾斯麥說:“有人稱我是東方俾斯麥!”俾斯麥聽了一笑:“你是東方俾斯麥,可我卻沒有得到歐洲李鴻章的稱號!”
李鴻章出席酒宴,開筵前侍者端上一盆湯水,呈淺咖啡色。李不明就裏,疑是美羹,便舀了幾勺於餐盤中。正欲嚐之,忽然從賓客狐疑的目光中感覺到什麽,靈機一動,伸手在餐盤中洗了兩下,令侍者將盤子端走,巧妙地化險為夷。
(故事 完)
李安有一部片子叫《飲食男女》,飲食和世界上的男女息息相關,可以反映人與人之間相處模式和狀態,更是不同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中國人吃東西使用筷子,德國人吃東西使用刀叉;中國人吃東西從嘴巴裏吐出骨頭,沒什麽不禮貌,德國人吃東西若這樣就是不禮貌;中國人吃東西時清鼻涕不禮貌,德國人吃東西時清鼻涕沒什麽不禮貌;中國人吃東西時發出聲音,說明這東西好吃,德國人吃東西時若發出聲音,是不禮貌;……
但是,中國人德國人都很“虛偽”:
中國人請客時,主人說:吃呀,沒什麽好東西!(據說現在改變了:吃呀,菜好豐富!)
德國人在餐館吃飯,跑堂收碟時問“好吃嗎?”德國客人哪怕碟裏剩菜很多,照樣回答“好吃,我今天不是很餓。”
中國人吃“熱”的,而德國人吃“冷”的。 中國人包括東南亞人喜歡喝熱水,而歐美地方的人卻喜歡喝冷水、冰水。最令東方人驚歎的是,西方人在大冬天,照樣可以喝下一大杯加滿冰塊的水。東方人總是喜歡把人情搞得很熱絡,在一起坐著喝杯熱茶,就好像一家人一樣,而西方人更喜歡一起喝冰啤酒。
早飯。東方特色,至少中國式的早餐有粥、饅頭、油條、小籠包、大餅、鍋貼等,這些無一不是熱的。而西方的早餐除了熱咖啡外,一般都為麵包、澄汁、牛奶,當然也有一些溫的東西。吃早餐時,中國人喜歡“熱鬧”,而西方人中意的卻是一個人獨自享受的優雅時光。
中國人的飲食,注重烹調,煎、炸僅僅是最簡單而不體現水準的烹調方式,還有燉、煮、蒸、炒等一係列顯示功力的烹飪方式,所以食物往往很入味,也會出現千百種不同的風味。而西方人的飲食,注重的是食材,食材一定要新鮮,所以西方人有生菜色拉、半生牛排,甚至是全生的牛肉。中國人吃的是味道,德國人吃的是新鮮。但是,德國人也講究味道,味道的學問在汁。
所以,中國人的廚房“烏煙瘴氣”、熱火朝天地熱炒,搬到德國人家裏的話,恐怕聞煙的警報器就要響了,這已達到失火報警的水準。
中國人吃飯喜歡圍成一桌,因此餐桌一般都是圓桌,而西方卻是方桌。圍坐在一起的感覺和坐在方桌邊的感覺是不同的。中國人喜歡把所有的菜都擺在圓桌上,看上去熱鬧無比,吃的時候圓桌也較方便一些,不至於有人離某樣菜特別遠而夠不到,因為我們的筷子,可以毫無顧忌地伸向這道菜或那道菜。中國人是“熱”的,大家分享同一桌菜,菜在圓桌上齊齊冒著熱氣,席間大家還可以觥籌交錯。然而,西方人吃飯,是吃自己的盤中餐,每個人有自己的一道菜,當然無所謂一定要圓桌以方便取食,還不如四四方方的桌子,顯得更為恰到好處。
幾千年來,東方人習慣吃“熱”,也不見得吃出“熱情高漲”;西方人習慣吃“冷”,也不見得吃成“冷血動物”。
寫於2008年7月28日,德國班貝克
外國人永遠於平淡
SUNNE說的也很典型,我先生就是這總人。
很多外國人隻要吃到對口味的菜飯就會一直吃下去。很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