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盛友文集

創業,閱讀,思考,寫作
個人資料
謝盛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一樣與不一樣的教育

(2008-07-27 11:08:40) 下一個


一樣與不一樣的教育


作者:謝盛友


兒子在德國出生當大,是一個香蕉人,環視他周圍的同學,他顯然與他們不一樣。人,喜歡與眾不同,但是,最怕跟別人不一樣。一旦自己覺得跟別人不一樣,可能會產生一種莫名奇妙的自卑感。所以,我給兒子從小的教育是:在中國人麵前做地道的中國人,在德國人麵前做地道德國人;與中國人一起說中文,與德國人一起說德文。

既然是香蕉人,黑眼睛黑頭發黃皮膚是改變不了的,那麽就追求內在跟德國人一樣,就是認同德國的語言文化、基督信仰、法律製度、民風民俗,等等等等。

沒有那麽簡單,你畢竟是一個當地生當地長的外國人,想內在跟德國一樣,必須花費與德國人更多倍的努力。我給兒子的“三好學生”標準是:身體好、學習好、玩得好。
德國同學讀懂歌德、卡夫卡,你也應該有足夠的理解,與他們一起討論;德國同學玩樂器,你的小提琴、鋼琴也應該能露兩手;德國同學吃奶酪,你也得吃奶酪;德國人喜歡運動,你也應該會滑雪;巴伐利亞人喜歡啤酒,你喝啤酒也得喝出巴伐利亞的味道。……

問題還是沒有那麽簡單,因為你是外國人,你的內在必須比他們強壯才行,因為你的外表已經給你扣減了很多分。

兒子一個表姐今年上海同濟大學畢業了,來德國留學,根據我的觀察,她在國內接受的是一種不一樣的教育。由於她是她家裏世世代代第一個大學生,家裏所有人視她為掌上明珠,所以,她追求一種與眾不同的個性,所以,慢慢地培養出她自己的個性。但是,我至少兩個問題不明白:為什麽她每天要從同濟回家吃飯住宿,來回路上要花費三個多小時;為什麽她要享受特殊待遇,每天早餐要吃蛋糕,哪怕是她父親生病了,早上也要起床給她買蛋糕。
在同濟她已經繳納了學雜費、有宿舍,在學校吃飯每頓飯有葷有素,也隻不過五元人民幣,而她來回的車票每天也得十幾元,並且白白浪費三個多小時在路上。

這樣的家庭,她的父母是普通的工人,收入低微,她的父母和爺爺奶奶長久這樣對待她,追求一種不一樣的生活,久而久之她潛意識培植一種優越感,培植了草莓(美麗,不中用)。據說,80後一代都有一種莫名奇妙的優越感。他們追求100分,哪怕是99分也不行。追求不一樣,當然沒有什麽不好,不好的是,這些80後承受挫折的能力很低。

80後追求完美的100分,他們雙手奉著一個完美的形象:己的形象、家的形象、國的形象。他們的內心蠻脆弱,容不得別人說他半點不是,容不得外人說他家庭半點不是,容不得外國人說他國家半點不是。我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憤青是這樣煉成的;原來新聞自由、言論自由是這樣被犧牲的。

手裏的形象猶如100分似的圓圓滿滿、平平滿滿的一碗水,自己走路時端著也蠻辛苦,生怕別人碰倒,害怕自己碰翻,所以,走路很累,因為要看水還要看路,一不留神,碗就被打翻,可能還會迷失走路的方向。

我深知,這是非常非常地以偏概全,不過,不要緊,我真誠地希望:拋磚引玉。


寫於2008年7月29日, 德國班貝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心之初 回複 悄悄話 香蕉人 是甚?

人,前行,丟傳統,追求自我,茫然於世界
做父母,年輕時,沒和孩子商量,就把他們帶到這世界,為年輕的幸福,當好“悶頭幹”吧,但願。。。
zoude 回複 悄悄話 國內的年輕學生被家庭寵壞,應該已經不是個別現象。
但國內來學生到中學畢業學的東西比外國學生多也是事實。
我也像你一樣要求自己的兒女,文化學習向國內看齊,性格培養向國外看齊,不過我沒有信心讓他們達到要求。
晴耕雨讀 回複 悄悄話 到你這發牢騷來了

我準備回去了
可能是一年,兩年或者幾年
8月底動身
謝盛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晴耕雨讀的評論:

拋磚引玉。感謝大玉。
晴耕雨讀 回複 悄悄話
哎,老謝,我帶過的一個碩士也是這樣。
家是南通的,條件非常不錯,從小到大在家裏都是按照公主的標準養大的。
一直到大學,牙膏是媽媽給擠好的,爸爸做好早飯後,親自把女兒抱出來吃。
隻要成績好,別的什麽都不用管,這是根深蒂固的、一成不變的信念。
看著別人出國,自己也非要出來,於是就到了我所在的研究所。
念在同是中國人的份上,教授找到我希望我來好好帶,從事同一個方向的研究。

和華麗的resume、ps相反,問題多多。

首先,心理素質不行,經不起一點點挫折,大家都知道就不用舉例了。

其次,缺乏責任心,我們雷打不動的每周一次seminar第一次有人罷講,而且一罷就是好幾個周。

再次,缺乏麵對問題的勇氣,總是尋找借口逃避。就說seminar罷講,今天說沒準備好,明天說自己英文不好,後天又說自己業務知識不全,總之有理由。
咱不能老給中國人丟臉,決定和她好好談談,balabala開導後,舉了一堆例子,而且和她背景相似的中國學生。你看看張三,人在國內學的是貿易英語,沒有一點專業基礎,到這裏才半年就獲得大家的認可,結果她馬上回到張三英文好。那我們說說李四吧,李四的英文說的那個才叫爛,除了他自己,每人能聽懂,你看看現在不是也很優秀? 結果馬上就回到李四專業知識好。
人家這麽短的時間內適應,你沒看看人家早上幾點來研究所,淩晨幾點回家,熬了多少夜。不懂就問,每次結束後到處求教。你幹嘛去了,該玩兒的一樣少不了,該幹的一樣都不幹,地球也得圍著你轉啊?

還有,典型的飯來張口型。自從談過以後,是經常問了,一遇到不明白得就問,自己一點都不考慮怎麽解決問題。有一次竟然說你能不能幫我把論文翻譯成中文,然後她在整理做presentation,我徹底被打敗了,徹底的無語了。

最後,暫時還沒看到要改進的一丁點的念頭。

上個月課程一結束,馬上打包回家享受公主生活去了,臨走隻跟教授象征性的說了一下,我們這幫人理都沒理。禮節上的問題咱們姑且不論,問題是你沒做完的工作,得有人給你處理;你留下的爛攤子,得有人給你打掃。

這似乎不僅僅是他們某個人的問題,整代人的問題。咱不是搞人類學,這些問題就留給那些研究人類,研究社會的人去探討吧。在我這,隻有努力的和不努力的兩種,努力的收到人的待遇,不努力的忽略不計;努力的又分為有performance的和沒有performance的,各個區別對待。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否則,我還不被困死在這裏。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