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盛友文集

創業,閱讀,思考,寫作
個人資料
謝盛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關於笑的學問

(2008-07-13 02:23:02) 下一個



關於笑的學問

笑口常開有利於健康

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這話不無道理。近幾十年來,科學家們把笑作為一門學科——笑學(Gelotology)來研究,從方方麵麵琢磨笑的來龍去脈並得出結論,笑確實有助於身心健康。柏林自由大學的人類生物學家尼米茨(Carl Niemitz)教授就是全球從事笑學研究的專家之一。在他看來,笑的起源明確無疑。

"笑,當然是先從大腦開始的,因為你覺得有什麽東西很有趣,想笑。然後,笑才傳到嘴和眼睛。"你的眼睛會看向對方,在衝他大笑的同時,深深地吸口氣。"人的嘴會很快張開。張嘴的同時,也就吸進了一口氣,然後就是大笑。而人在笑的時候,呼氣也是很奇特的,是一下一下的,很短促,節奏很快,hahaha,而不是拉長的haaahaaahaaa,像打哈欠一樣。"

柏林自由大學多年研究笑的奧秘的人類生物學家尼米茨教授這樣介紹道。

人在開懷大笑時呼出的氣,速度可達每小時100公裏,需要調動整個肺部,接連幾下猛列地呼出幾口氣,然後再深深地吸進一口氣。除了肺部以外,開懷大笑還調動肌肉運動。尼米茨教授介紹說:"單是麵部被調動的肌肉就有40塊,然後還有肋骨間的肌肉。合起來總有150塊或者200塊什麽的。"

有些人大笑的時候身體會向前彎,這是因為人在開懷大笑的時候,腿部肌肉會變得鬆弛。這時,人膀胱上的肌肉也會放鬆,刺激新陳代謝,因此有些人大笑起來就會小便失禁。尼米茨教授說:"所有這一切都是不由自主發生的。也就是說,這是我們體內的基因決定的,世世代代遺傳下來。我們麵部的表情,我們的笑聲,都是天生的。"

據科學家們觀察,世界各地的人類嬰兒出生大約4個月後就會笑出聲了,而且是不學自通。但年齡不同,人類笑的次數也不同。尼米茨教授告知,成年人笑得最少,平均每天隻笑20來次,嬰兒最多,每天大約300次。"但嬰兒這種笑,和成人開心時捧腹大笑的意思完全不一樣。嬰兒隻是想說:'我很好,很乖,你對我也好點兒。'"

嬰兒的笑是一種表示和好的姿態,這種姿態是天賜的。經常笑容滿麵容易招人喜愛,容易被集體接受。小孩兒在遊戲的時候往往也下意識地使用這一著。"還沒上學的小孩兒,在一起玩兒的時候很愛笑。他們下意識地通過笑聲、通過打鬧逗樂告知對方,你是我的好朋友。"

笑學專家猜測,人類這種行為可能在幾百萬年以前就形成了。尼米茨教授對柏林動物園的類人猿,特別是幼年類人猿進行的曆時十年的觀察就證實了這一點。他說:"小類人猿在一起玩兒的時候,臉上的表情和人的一樣,開著笑口。雖然人們經常把這種表情稱作是遊戲臉,但實際上它們是在笑。而且,它們也已經表現出這種有節奏的呼吸,也會咯咯兩下、嘿嘿兩聲地笑。"

類人猿之所以有笑臉,是因為它們具備相應的麵部肌肉。其它動物,比如說熊類,就不會笑,因為它們沒有相應的肌肉。大家一起笑意味著,我們是一起的。因此,大一些的孩子和成年人有時也會假笑,盡管他們實際上並不認為好笑。尼米茨教授說:"要是老板講笑話,周圍的部下都會笑,仔細看去你就會發現,有真笑的,也有假笑的。我們就在大學做了一個試驗。如果哪個人沒有馬上放聲大笑,另一個人就會意識到:'嗯,你是先考慮了該不該笑。'而且,出於禮貌的笑,笑不長,麵部肌肉動得也不多。"

試驗表明,在大部分情況下,如果一方假笑,另一方都會有所直覺,但卻說不出憑什麽認為對方是假笑。這是因為笑是一種下意識行為,因而也是在下意識層次上被辨別真偽的。笑的下意識特性有助於一個團體對內加強團結,但也可被用來當對外的武器。尼米茨教授舉例說:"比如一個人聽到房內有笑聲,推門進來問笑什麽呢,房內的人如果回答'沒什麽',進門的人就會意識到,他們不想讓我跟他們一起笑,把我當外人看。也就是說,笑,也可被用來排擠他人。這是人類才會幹的事兒。"

不過,類人猿也會別有用心地笑。比如尼米茨教授就觀察到,幼年黑猩猩和幼年紅毛猩猩在一起玩兒的時候,幼年黑猩猩就會幸災樂禍地笑。他介紹說:"幼年黑猩猩一般來說更聰明點兒。當它們和幼年紅毛猩猩在一起玩兒的時候,往往會占後者的便宜。這時你就可以觀察到,幼年黑猩猩互相之間會更開心,笑得更多,而幼年紅毛猩猩卻笑得不多,因為它們覺得沒那麽好笑。"

對人類來說,笑很重要,因為它有助於區分敵友。但有的時候,大笑兩下,也隻是為了放鬆、舒暢一下。說不定就是出於這個原因,幼年類人猿和人類的幼兒一樣,都喜歡被撓癢癢,而且是被痛快淋漓地撓個遍。

 
(資料來源:德國之聲)

(編輯:謝盛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謝盛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揮一揮手的評論:

笑比哭好!:))
揮一揮手 回複 悄悄話 老謝研究過哭嗎?我正在寫一篇哭的小說,嗬嗬。周末愉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