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515)
2009 (91)
2011 (89)
2015 (78)
2017 (115)
2018 (134)
2019 (117)
2020 (196)
2021 (159)
2022 (98)
2023 (111)
我們的教育失敗在哪裏?
作者:謝盛友
範美忠先生在地震發生的那一刻,率先衝出了教室,逃命。隨後,他為自己辯護:“先人後己和犧牲是一種選擇,但不是美德!”
……
我可以原諒他、理解他,但是,他是失敗的、他是可憐的。
範美忠先生是教師,從事聖職,應該為人師表,我尊重他的選擇,但是,他是失敗的、他是可憐的。
……
1981年我寫過一篇文章,題目《我們教育的失敗》,主要內容是:臭老九提筆寫文章罵臭老九,農民大老粗不識字不會寫文章罵臭老九,難道這不是教育的失敗嗎?
1982年我考研究生的時候,有一道政治題:試用共產主義思想駁斥“人是自私的”。
我們被教育,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終身,如今,共產主義沒有看到,我倒是看到自己赤裸裸的自私。
人是自私的,而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強迫我們顛倒黑白。自私者的所有言行以自我為中心,然而,自私者的言行卻以別人的臉色和別人的判斷為價值標準。
人性是自私的。弗洛伊德的心理哲學中指出,人即使在嬰幼兒時期,對於新誕生的家庭成員就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排斥情緒,因為新的家庭成員的到來,終止了他吸吮母乳的那種舒適與安全感,從他那裏剝奪了父母的關愛與關注,這種排斥情緒一直沉積在他的前意識或潛意識中,在適宜的條件下顯現。
正因為人是自私的,才造就了衝突與競爭,有了成功與失敗,有了快慰與失落。人類沒有能力消滅自私。
我們從小學雷鋒,學雷鋒牢記階級苦、不忘血淚仇、愛人民所愛,恨人民所恨,對黨、對領袖、對人民、對同誌愛得深,對舊社會、對一切階級敵人恨得透。 ...... 至今仍然記憶雷鋒的名言“對待敵人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對待同誌像春天一樣溫
暖。”
我兒子在德國出生成長,他接受基督教文化熏陶:人對上帝和耶穌的愛是一種聖潔之愛,而且是基督徒之愛的根本。在這一基礎上,人當效法上帝與耶穌,愛鄰人、愛兄弟、愛敵人。這種愛是當之無愧的博愛。“你打我左臉,我再給你打右臉”;“連敵人都愛了,能不愛自己嗎?”
我們的教育失敗在哪裏?第一,公開的謊言:人不是自私的;第二,憎恨敵人。
人是罪惡的,每個人內心存有一隻凶猛的老虎,什麽時候跑出來咬人、殺人,連自己都無法知道。人有罪惡,要懺悔,重新做人。人不但是自己罪惡,需要懺悔,其實,人要懺悔自己的“不美”。有些事,你很想做,做不到,或限於能力,或限於客觀條件,你做不到,你就得懺悔。
我們這代人不都是在“五講四美三熱愛”中長大的嗎?講到現在,我今天才懂得什麽是內心美。靈魂美就是懺悔自己的“不美”。
盧梭的《懺悔錄》最為我們中國人所熟悉,這本書沒有《社會契約論》的嚴密邏輯,沒有《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的滔滔雄辯,但卻更富於感情,更富於文筆的優美,所以成為法國文學史上最動人的一篇。對於這本書,盧梭自己說:“我寫的是我的一生,並不是外表的生活,而是我的真實生活,我一生中最隱密的感情和我的性靈。我將作這件史無前例的事,而且未來也可能沒有人會象我這樣做。”的確,這本《懺悔錄》不用說在十八世紀,以今天的眼光來看,也足以驚世駭俗的。從盧梭的宗教感情來看,這本書與其說寫給世人,不如說是其本人向上帝的心靈獨白,所以盧梭從不隱瞞自己生活中的各種醜惡的東西,如受虐的傾向、與華倫夫人亦母亦情人的半亂倫性質的愛情、奇特的暴露癖等等。盧梭在寫作《懺悔錄》的晚年,由於長期遭受迫害淩辱,心情異常悲憤孤獨,加之疾病纏身,使其神經過於敏感,一度使其精神嚴重失常,處於半瘋狂狀態,情緒不穩定,極易激動且多疑,所以後來同時代的許多人指責《懺悔錄》一書中有嚴重失實的成分,這可能與盧梭的精神狀況有很多關係,甚至有時會把善意的朋友當作惡意的敵人。一代偉大的思想家在晚年如此悲涼,不僅是盧梭個人的悲哀,而且是一個時代的悲哀,今天,當我們看到這本充滿感情色彩的自傳時,仍能感受到盧梭那酷愛自由、熱愛大自然、也熱愛生活的心靈。
我懺悔我自己的“不美”,希望範美忠也懺悔他自己的“不美”。
寫於2008年5月31日,德國班貝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