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515)
2009 (91)
2011 (89)
2015 (78)
2017 (115)
2018 (134)
2019 (117)
2020 (196)
2021 (159)
2022 (98)
2023 (111)
512,我們是都江堰
小的時候,讀《蜀水考》:
府河,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
流江是檢江的另一種稱呼,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南河即檢江,它們的上遊,就是都江堰內江分流的柏條河和走馬河。從宋代開始,把整個都江堰水利係統工程概括起來,叫都江堰,才較為準確地代表了整個水利工程係統,一直沿用至今。
長大後,知道你舉世聞名 :
碩果僅存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規模宏大、布局科學、費省效宏,代有興建,曆經2260而不衰,它是中國古代曆史上最成功的水利傑作,也是世界水利史上設計施工最完美、最先進、最科學獨一無二的無壩式引水樞紐,更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古為今用”、碩果僅存的奇觀。與之興建時間大致相同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侖的灌溉係統,以及中國陝西的鄭國渠和廣西的靈渠,都因滄海變遷和時間的推移,或湮沒、或失效,唯有都江堰獨樹一幟,有興建源遠流長,至今還滋潤著天府之國的萬頃良田。
可資借鑒的治水哲學思想和管理經驗。都江堰源遠流長,惠澤後代,其奧秘除了巧奪天工的工程布局外,更主要的是遵循了“乘勢利導、因時製宜”的治水指導思想、“歲必一修”的管理製度,“遇難彎截角、逢正抽心”的治河原則,以及“砌魚嘴立湃缺,深淘灘、低作堰”的引水、防沙、泄洪之管理經驗和治堰準則。
“乘勢利導,因時製宜”的指導思想,其實質就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治水哲學,它強調的是要充分掌握河流的流勢和其它自然條件,加之利用和正確引導,利用有利條件消除不利因素,同時要隨時間、地點和具體條件的變化而變化,采取不同的措施把工程做好。這一治水哲學思想不僅對過去,而且對今天的水利工作都有十分重要的借鑒和指導意義。
後來啊,讀了你的曆史:
都江堰建於公元三世紀,是中國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來,至今仍發揮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不愧為文明世界的偉大傑作,造福人民的偉大水利工程。成都平原能夠如此富饒,被人們稱為“天府”樂土,從根本上說,是李冰創建都江堰的結果。所以《史記》說:“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從人,不知饑懂,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
秦昭王後期李冰任蜀郡守期間(約公元前276~前251年),在深入調查研究、總結前人治水經驗的基礎上,精心選擇在成都平原頂點的岷江上遊幹流出山口處作為工程地點,團結和組織西蜀各族人民,經過艱苦奮鬥,終於在公元前256年前後建成都江堰。實踐證明,曆2000多年效益不衰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地理位置優越、合理,工程布置適合自然規律,分水堤、溢洪道、寶瓶口三項工程相互製約、相輔相成,聯合發揮引水、分洪、排石輸沙的重要作用。都江堰至今仍然發揮著巨大的效益。
司馬遷考察都江堰:
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司馬遷奉命出使西南時,實地考察了都江堰。他在《史記·河渠書》中記載了李冰創建都江堰的功績。後人在其西瞻蜀之岷山及離堆處建西瞻亭、西瞻堂以示紀念。
張陵傳道青城山:
東漢順帝時(公元126~144年),張陵從洛陽越秦嶺到鶴鳴山修道,漢安二年(公元143年)七月一日,率弟子來青城山結茅傳道。張陵在青城一帶山區傳道13年,漢桓帝永壽二年(公元156年)在青城山羽化,葬第三混元頂。青城山成為天師道的發祥地,常道觀被稱為“仙都眾奧之妙,福地會昌之域,張天師羽化處焉”。曆代龍虎山的天師多來青城山朝拜祖庭,為漢天師張陵掃墓。
諸葛亮設兵護堰:
蜀漢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諸葛亮北征,以都江堰為農業之根本、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征集兵丁1200人加以守護,並設專職堰官進行經常性的管理維護,開以後曆代設專職水利官員管理都江堰之先河。
馬可·波羅遊曆都江堰:
元世祖至元年間(公元1264~1294年),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從陝西漢中騎馬,行20餘日抵成都,遊覽了都江堰。後在其《馬可·波羅遊記》一書中說:“都江水係,川流甚急,川中多魚,船舶往來甚眾,運載商貨,往來上下遊。”
李希霍芬考察都江堰:
清同治年間(公元1862~1874年),德國地貌學家、地質學家李希霍芬來都江堰考察,以行家的眼光,盛讚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美世界各地無與倫比。曾於1872年在《李希霍芬男爵書簡》中設專章介紹都江堰。李希霍芬是把都江堰詳細介紹給世界的第一人。
現在啊,512地震,那錐心的一震 ,是壓在你我心上的廢墟:
汶川地震不僅危及震區人們的生命和生活,也嚴重威脅著包括都江堰水利工程、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在內的世界遺產地及1000多處文物的安全。
2000年底正式被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青城山與都江堰地處此次地震發生的中心地帶。
中國國家文物局的統計表明,四川地震災區包括成都、綿陽、阿壩、德陽四個地區共39個縣、市,涉及世界文化遺產1處(都江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9處(其中成都25處、綿陽7處、阿壩12處、德陽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25處(其中成都108處、綿陽38處、阿壩56處、德陽23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684處(其中成都266處、綿陽195處、阿壩144處、德陽79處)。此外,還涉及曆史文化名城1處(成都)、曆史文化名鎮3處、曆史文化名村1處。
今天明天,13億溫暖的手會把你修複完整。
( 謝盛友 編寫 於2008年5月14日,德國班貝克)
[返回頂部] | |||||||
第2樓 2008-05-13 22:27:40 |
| ||||||
[返回頂部] | |||||||
第3樓 2008-05-13 22:45:42 |
| ||||||
[返回頂部] | |||||||
第4樓 2008-05-13 23:22: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