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515)
2009 (91)
2011 (89)
2015 (78)
2017 (115)
2018 (134)
2019 (117)
2020 (196)
2021 (159)
2022 (98)
2023 (111)
網絡新聞學(12):新聞記者
作者:謝盛友
記者是媒體從業人員中,從事信息采集和新聞報道工作的人。英文通常稱為“Journalist”或“Reporter”,但“Reporter”往往是指電視台、電台、網絡的記者。
記者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代替廣大的民眾前往事情發生的現場,或是接觸新聞事件的當事人,並將事情的真相及其代表的意義,透過報道呈現於大眾媒體之上,協助媒體達成守望、教育、討論、娛樂等功能。由於記者擁有閱聽人賦予的權力,所以也被冠以“無冕王”的雅稱。
一般而言,記者主要在報社、電視台、廣播電台、雜誌社、通訊社等機構工作。網絡出現之後,也有部分記者替網絡媒體(網絡報)或專業網站工作。許多政府機關、社團內,也有編製內的記者。還有不在固定媒體工作的記者,一般稱為“自由撰稿”或“自由記者”,接受媒體委托或靠投稿維持生計。
記者的表現方式可以分為報道、專題、調查采訪、專訪、精確報道等等。但記者的稿件、照片、影片等,通常還要經過編輯部的處理。
在有新聞自由的國家,通常不限製記者的學曆或條件,所以從事記者工作有許多不同的管道。很多記者在大學或研究所就讀新聞、傳播等科係,畢業之後立即投入新聞工作,是最典型的一條路。但在德國等地,記者也可能是先完成其他專業學位後,才就讀短期的新聞學校,培養新聞采訪、寫作能力,或是高中畢業後進入媒體實習,由媒體負責教育。此外,體育、政治、經濟、法律、社會、曆史、語文等文法商科的學生,因為所學與記者工作相近,擔任記者的也很多。
在人口較多、版圖較廣的國家中,記者通常有典型的職業生涯,一開始通常在地方媒體工作,之後再慢慢從地方媒體進入全國性媒體,同時也有機會采訪黨政、財經等其他路線新聞,或轉入媒體的言論體係,擔任主筆、評論員或專欄作家等職務。
狗仔隊是指專門跟蹤知名人士,例如藝人、政治人物、皇室成員、體育明星等的記者。
我們中國人的祖先非常聰明,發明了這個“德”字,所謂“德”,就是“兩個人一直一條心”。
做新聞記者應該跟誰一條心?應該跟權利一條心,而不是跟權力一條心。
西方社會成功走向現代化,有一個很重要秘訣,用權利(right)去限製和製約權力(power)。 所謂權利,就是權力不得以任何手段加以禁止和侵犯的自由行動空間。權利和權力是一對既相關聯又相對立的概念。簡單說來,前者指普通人做出某種行為或者獲得某種利益的可能性,而後者則指公共機構可以強製他人為某種行為的力量。一句話,權利更多的是利益,而權力則主要是強製力。
也可以這麽說,權利是被管理者應有的,權力是管理者擁有的。若政治化解釋,權利是人民應有的,權力是政府擁有的。
如何製約權力,無非就是權力必須法律化:一方麵,任何權力都必須是由法律所授予的;另一方麵,任何權力的使用必須遵循由法律所規定的規範的適用程序。
學傳播學畢業的人一般從事記者、文宣、或廣告工作。
當新聞記者必須與權利一條心,不然,我們的社會要新聞記者幹嗎?!
任新聞發言人天天要美化權力,搞文宣的就是要跟權力一條心。權力養你,不美化權力,你就沒德性。
幹廣告這一行保持中立就行,用不著跟權力一條心,但必須永遠跟產品一條心,美化產品,心無內疚。
離開記者職務後,許多人也會從事公關、行銷行業,例如在企業的公關部門任職、擔任行銷主管或發言人,或是成為文學創作者。在媒體環境惡劣的地方,許多記者在媒體工作時就會細心經營與企業的關係,為未來生涯鋪路,但卻因此嚴重影響媒體報道的公正性。在媒體環境尚未完全透明的地方,許多記者也會收取紅包。
我最敬佩的用中文寫作的記者:
儲安平(1909年-1966年?),中國學者、知識分子。江蘇宜興人,出身於宜興望族。1932年畢業於上海光華大學英文係。 1933年任南京《中央日報》副刊編輯。 1957年4月1日任《光明日報》總編輯。 1957年6月1日,在中共中央統一戰線工作部召集的座談會上,以《向毛主席和周總理提些意見》為題發言,說毛澤東有“黨天下”思想。石破天驚,動撼朝野。次日,《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以醒目標題顯著位置全文刊登。 1958年1月,在“反右運動”中被戴上“反黨反人民反社會主義資產階級右派分子”帽子。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被殘酷迫害,後失蹤,至今生死不明。 (來源:《往事並不如煙》)
著作:《說謊者》(小說集) 上海書店1992年12月影印版 。(其他著作略)
柏楊(1920年3月7日-2008年4月29日),原名郭定生,後來其父因方便替他轉校而替他易名為郭立邦,後又自行改名郭衣洞,出生於河南省開封,籍貫為河南省輝縣。筆名來自中橫公路隧道附近台灣原住民部落的原名諧音“古柏楊”。另一個筆名則是鄧克保,台灣作家,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被稱為台灣的魯迅。
1985年《醜陋的中國人》出版,針對華人集體文化和性格上的缺點作出批判和探討,引發全球華人社會熱烈爭論,曾在中國大陸遭到查禁,直到2004年才重新正式授權出版。
柏楊也積極推動有關人權事務,1994年擔任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創會會長。
著作:《柏楊版資治通鑒》。(其他著作略)
劉賓雁(1925年2月7日-2005年12月5日),中國作家、記者和持不同政見者。曾任《人民日報》記者、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和獨立中文筆會第一任會長。
著作:《第二種忠誠》,《人妖之間》(其他著作略)
戴晴(1941年1月8日-),原名傅小慶、傅凝,生於四川重慶,是中國的一名作家和持不同政見者。她也是葉劍英的養女。自1989年公開對三峽水電站的環境影響、移民政策等方麵提出異議。1982-1989年她在《光明日報》做記者,主持《學者答問錄》專欄,訪過了很多學者,其中包括方勵之、嚴家其、金觀濤等持不同政見者。1989年的六四事件後,戴晴因為支持不同政見者在同年7月14日被捕並在秦城監獄關押。她於次年1月21日被釋放後,又被監視居住了三個月。1992年獲得國際報業聯合會自由金筆獎。
著作:《不》(小說集)。(其他著作略)
寫於2008年4月29日,德國班貝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