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盛友文集

創業,閱讀,思考,寫作
個人資料
謝盛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湘秀長沙

(2008-03-23 12:34:08) 下一個



湘秀長沙

     現在的湘秀以中國畫為基礎,融合西洋繪畫的技法。 

  說起長沙,第一個冒出來的就是“PK”、“超女”、“快男”,這些將來也許會收進現代漢語詞典的詞匯;它已從普通省會“晉級”為中國娛樂界的領軍城市。

  是長沙人具備的火辣性情,是湘菜的重味提供了支撐;是大眾歌廳火爆的草根提供了土壤;是嶽麓書院一脈相承的瀟湘文化提供了根基。

  長沙關鍵字

  長沙騾子:原來有人把長沙人叫“長沙騾子”,意思是長沙人為人做事有一股騾子的倔勁強勁霸蠻勁,不撞南牆死不回頭。

  裏手:長沙方言,意為“內行”。於是長沙人天上的事情知道一半,地上的事情全知道。一個外地人和長沙人聊起天來,會發現長沙人對任何事情都要發表一堆相互矛盾,而且說過之後迅速忘記的見解,臉上還掛滿了自信的笑容。

  撒亂談:指喜歡嘮嗑,最喜歡“撒亂談”的人就是老街巷的老倌們,他們是城市裏的活化石,古城的曆史掌故和市井的喜怒哀樂,都在他們的言語間流淌、演繹。

 
  城市徒步

  長沙的厄運發生在1938年11月12日的“文夕大火”,連火宮殿也沒能幸免。“文”是12號當天的電報代碼,“夕”夜晚之意。當日本人步步緊逼,湖南由後方變成前線,蔣介石堅壁清野的“焦土政策”出台:富庶的長沙不能留給日本人。12日晚,一切待命就緒,3人為一個放火小組,市內大街小巷共組織了100個放火點。

  偏巧,當晚南門外的傷兵醫院失火,各地以為是信號便爭相點火,一時間,人喊馬嘶,火光衝天。富庶長沙城死了3000餘人,手工業、店鋪遭重創。文夕大火也由此變得撲朔迷離。

  每個城市仿佛都有一個生命的劫數,對於土木結構的中式建築,火簡直是第一大克星,火宮殿也隻有牌樓得以幸存,再加上後來的毀,現在的嶄新氣候不知還需要幾代的氣息溫暖,才能恢複那種氣度。

  “山”字閣塔結構的門樓繁複而華麗,頗有中國巴洛克的意味。早晨就火宮殿小吃城吃早點,然後順著江邊區的坡子街走下去,右拐進入古井斜街,街口有一熊湘閣故址的石碑。

  進入街巷之後,一種今日已經難以得見的生活氣息撲麵而來。整整一條巷子上,各種日常所需都可以滿足,似乎人可以一輩子不用走出這四通八達的巷子。如果說這條街道算是雜亂,來到平潭街上,這裏的街道更為齊整,旅店、修鞋鋪、早點攤、肉鋪、菜場、理發店、租書店、小吃店……一應俱全。

  婦人牽著貓啊狗啊的坐在門口“撒亂談”,女人站在門口剁紅綠辣椒、擇菜,一些人仰臥在竹椅上在巷口圍坐聊天……長沙的夏日風物風俗在這裏演繹。

  我喜歡逛菜市場,新鮮的蔬菜似乎跟這裏的人一樣,透著永遠也不會欺瞞的水靈和獨特。你會發現比雙臂還要長的“披著霜雪”的大冬瓜,你能看見罕見粗壯的絲瓜,上百隻的青蛙擠在漁網裏,鉤子晃蕩著一條條的鮮豬肉,雞、鴨、鵝擠在籠子裏或站在籠子邊沿上……逛完了菜市場剛好就到了老媽廚房,坐下來,點一份辣子豬腳,一份枸杞銀耳蓮子甜品……

 
  戲窩子聽戲

  等著歇夠了腳,就該去不遠處的大名鼎鼎的妙高峰下湖南第一師範看看了。原為宋代稱南書院,民國時期建築風格的校園透著修複的嶄新,因為青年毛澤東1913至1918年曾經在此求學5年半和1920至1922年在此供職而成為景點,更因為最近電視劇《恰同學少年》的熱播,連電視劇DVD也成了這裏除15元的門票之外最為好賣的盈利產品。文夕大火讓這裏也夷為平地,在1968年重新修複。

  在師範學校旁邊有一座牌坊,那是一條城南舊街。雖然它部分的嶄新也會很容易讓人不願意走進去,可是走進去之後絕對不會後悔。

  本來是為了找找那個南宋的福王墓,不曾想,卻找到了長沙湘劇團。小巷子裏的,午後的一隻野貓邁著優雅的步子在前麵帶路,當它在一個小垃圾堆前停下來嗅嗅的時候,我和攝影師也憑著特殊的嗅覺找到了一個不花錢的劇場。

  劇場有二層,在一幢樓房的二樓,裏麵悶熱異常,數台工業電扇不停地呼呼地響著。進了後台,演員們正在化妝。台下零星的票友們多了起來,看起來我們是最年輕的,其他人平均年齡都在50歲以上。

  與演員和聽眾的交流因為不會長沙話而變得困難,於是,明白我們已經抵達了這個城市最堅固的核心地帶。在喝下一杯免費奉上的一次性塑料茶杯裏沏下的熱茶之後,大汗淋漓地等待著20分鍾之後的湘劇《賣妙郎》開場,幾乎昏厥。

  故事是個秦香蓮故事的長沙版本,不知道最後有沒有包龍圖出來主持正義?隻要告訴類似台下的百姓們,還有可能存在一個包青天這樣的好官,就足以安慰他們純樸的心靈。

  當然最為有趣的是收費的方式。開演之前,我們最大惑不解且反複想搞清楚的就是,這樣一個民間活動如何維持生計,因為聽說是每天下午都有一場免費戲,門票免費,茶水免費,演員也免費。然而,等到敲鑼打鼓,裹著戲服、濃墨重彩,同樣汗水涔涔、一派光鮮的惠啊、鳳啊、妙郎啊這些主要角色閃亮登場時,我立刻就給拽進了情境裏,看得津津有味。湘劇用長沙普通話演唱,傳統劇目有680個,有大靠、二靠、唱工等12個行當,唱腔或高亢或婉轉……

  且慢!那個舞台前麵的籃子、紙箱又是幹什麽的?怎麽總有人走過去往紙箱子扔錢?不論唱到哪一句,胡琴師都要響亮地說聲“謝謝!”連演員本人也微微地抽離劇情與投錢的票友微微地示意。

  我立刻坐不住了,趕緊放了10元錢進去捧場。據說,旁邊那個籃子放了一些餅幹小吃,也是自取。後來才知道,這裏就是1989年開始的“映山紅”民間戲劇節的發祥地,形象地被稱為“戲窩子”的地方。

 
  晚上10點鍾的長沙

  長沙人是吃著青紅辣椒長大的,所以熱辣火爆的性格在現實生活中流露無遺。他們吵起架來歇斯底裏,幹起事來率真果敢,正是這種火爆的性格,在一種儒雅的文化傳承和底蘊的襯托下,曾經夠綻放出最燦爛的火花來。

  當地的朋友說,湖南人那骨子裏的野、熱情,讓她著迷。用她的話是,這裏的人透著生命的熱度。

  這種熱度非常具有感染力,一時間紅遍大江南北的“快樂大本營”,大有呼風喚雨之勢的造星運動“超女”和“快男”;一時間引得北京、上海電視台爭先模仿,電視作為最有力的大眾通俗文化的傳播媒介,深入千家萬戶,其意義之深,遠遠非昨日嶽麓書院的會講的氣勢所能比擬。是通俗還是惡俗,它將在日後自有定論,但是它起碼占據了一批年輕人的青春,也影響了一些人的命運。

  晚上10點鍾。在火宮殿裏的舞台上免費上演花鼓戲,台下的人看得津津有味,一旁的香爐裏供奉的高香還在冒著青煙。忽然間,火宮殿裏食客猛增,戲結束了,不論看客還是他演員,紛紛跑進了店裏吃夜宵。

  晚上10點鍾。勁舞的音樂從馬路對麵的一幢三層歌舞廳裏傳出來,即使在馬路對麵,也感到震耳欲聾。這發生在距離火宮殿不遠的解放西路上,街道兩旁形成燈紅酒綠的山穀。令人疑心,這些巨大的霓虹燈招牌白天難道能夠隱身?

 
  雅俗湘饗:怕不辣

  “火宮殿樣樣有,有飯有菜有甜酒,還有白糖鹽蓮藕……”

  順口溜這麽一念,火宮殿的名聲在大街小巷流傳。但是,自從“火宮殿的臭豆腐,聞起來臭、吃起來香!”此言一出,火宮殿一下子成了臭豆腐當中的典型,甚至成了臭豆腐的代名詞。一嚐之下,火宮殿的臭豆腐顯然因為名聲太大,照顧到大多數人的口味,特別是遊客,在“香”上更下功夫,“臭”得不夠。

  要知道,湘菜的口味重是出了名的,特別重視“辣”字,所謂“無辣不成菜”。著名的臭豆腐和口味蝦,也非要比較“變態辣”,才過癮了。根據觀察,在坡子街丁字路口旁邊梅園飲品對麵,到了夜間有家臭豆腐攤點在眾多臭豆腐攤檔中脫穎而出,生意十足火爆。像臭豆腐這種小吃,隻有在嘈雜的環境裏站著吃,滿頭大汗,心急火燎,才會有味道。臭豆腐還油漬漬地響著,燙嘴的薄薄一片,蘸著火紅的辣子,輕輕地咬一口,頓時油水和辣子汁水摻合的奇特香味在味蕾間回旋,有一種痛,有一種癮,電流一般擊中你的腸胃、你的心。

  說到口味蝦,我碰上了來自湖南經視的編導王翔,雖說他是山西人,因為要做《天天霸王餐》的節目,對口味蝦在長沙的分布情況了若指掌。台上,兩個靚妹妹以及上台的嘉賓對這一大盤口味蝦在那裏肆意品評,台下,吃客們充耳不聞,悶頭狂吃,就像沒這麽檔子事一樣。大喇叭、音樂、嗡嗡的噪音、靚女的蠱惑,配合著悶熱的桑拿天氣,這就是長沙的夜市的地道滋味。

(來源: 謝盛友 根據綜合資料編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謝盛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seebluesea的評論:

不好意思,耽誤你那麽時間!:))))))
seebluesea 回複 悄悄話 你真是,寫的這東西讓我口水汩汩往外冒。多謝描寫讓我喉嚨裏伸出手的小吃。

看起來你最近好像回去了。我土生土長在長沙,但現在家人都不在那了。今年6月回國,怎麽樣也要回一趟長沙。

記號:這是我第5次看此文。
謝盛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seebluesea的評論:

時代已經PK!
seebluesea 回複 悄悄話 不好意思,十幾年前出來的時候我好像都是說扯亂談, 而不是撒亂談。
班門論了斧就砸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