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515)
2009 (91)
2011 (89)
2015 (78)
2017 (115)
2018 (134)
2019 (117)
2020 (196)
2021 (159)
2022 (98)
2023 (111)
國民黨演變的啟示
作者:謝盛友
1995年在瑞典參加“中國民主之路研討會”, 休息時與蕭行易兄閑聊,他畢業於法國巴黎大學,時,任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所長以及中國國民黨中央大陸工作會副主任等職務。我問他,國民黨若被輪為反對黨,你們有否思想準備。行易兄說,國民黨會盡力聯合新黨,盡力保持執政的位置。那時還沒有新民黨,更沒有台聯。我跟行易兄說,民主政治最根本的一個特征是,大黨輪流執政,做不好,就下台。但是,下台時身段要漂亮。這沒有什麽了不起。
國民黨到底怎麽了?
國民黨有理想、有計劃、有人才,但是,國民黨沒魄力、沒安排、沒有化解危機的能力。
北伐之後,前輩廖仲愷說過:“國民黨已死,隻有國民黨人,而沒有國民黨!”孫中山先生所言“思想、信仰、力量”在如今的國民黨人內似乎已經不存在,所以,長期以來,國民黨被外界見縫插針,一再被分裂。令人痛心, 痛心當今台灣的中國國民黨恨鐵不成鋼。
傑佛遜說過,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對人性不信任的基礎之上的。台灣選舉,民進黨、國民黨沒有輸贏,最大的贏家是手握選票的台灣人民。
1994年在台灣政治大學大陸研究所座談時,我說,盡管國共兩黨在組織形式上完全遵循蘇聯列寧政黨模式,但是,兩個政黨的立黨思想根本不同。孫中山當年的立黨根本是:軍政、訓政、憲政,有“還政於民”這一條。有還政於民的目標,那就說明政權現在是向人民借來使用的,將來等到機會成熟後,會還給人民。有借才有還。沒借當然不用還。這是國共立黨不同的根本。
我們不妨來看一下德國一個馬克思政黨的和平演變。德國的SPD(社會民主黨)和平演進的經驗,我個人覺得,其意義非常。
德國社民黨是在基督文化裏成長的,所以它容易和平演進。德國社民黨創立於1863年,命名為全體德國工人協會(ADAV)。全德工人協會和社會民主工黨於1869年合並成德國社會工人黨。由於1890年秋天開始實施的反社會主義法,德國社會工人黨改名為德國社會民主黨(SPD)。一年後,在艾爾福特通過了艾爾福特宣言。由考茨基撰寫的黨綱拒絕了改革主義,並且向馬克思主義傾斜。
任何一個政黨的命運都是它自己選擇的。
講到德國社民黨的和平演進,我不得不提到伯恩斯坦(Eduard Bernstein,1850-1932)這位具備政治智慧的政治家。伯恩斯坦出生在柏林的一個猶太人家庭。他的政治生涯開始於1872年,那年他成為了德國社會民主工人黨的一員。從1878年起,伯恩斯坦就作為社會民主機構的私人秘書在蘇黎世工作。1888年,由於來自普魯士的壓力,他被驅逐出瑞士來到倫敦,並且和恩格斯開始有了密切的聯係。
在1880年到1890年之間,伯恩斯坦出版“社會民主”的雜誌,發表了一係列標題為“社會主義的問題”的文章,這些文章導致了德國社會民主黨中關於修正主義的爭論。伯恩斯坦還在1899年寫了《社會主義的前提和社會民主的任務》一書。該書與考茨基和李卜克內西的觀點有強烈的衝突。
1901年,伯恩斯坦回到了德國,並且於1902至1918期間擔任德意誌帝國議會的一員。1913年在一次軍備製表的投票中,他與德國社會民主黨的左翼分子投了反對票。1915年7月他反對第一次世界大戰,1917年他成為了德國獨立社會民主黨(USPD)的創始人之一。直到1919年他一直都是USPD的成員,然後他重新加入了德國社會民主黨。從1920年到1928年,伯恩斯坦再次成為了德意誌帝國議會的成員。他於1928年退出了政壇。
伯恩斯坦最重要的作品,主要是駁斥馬克思對於資本主義即將滅亡的預測。在其中伯恩斯坦指出馬克思的預測並沒有被論證,他認為盡管資本家產業的集中過程很顯著,但它並沒有成為普遍現象,並且資本的所有權變得更加分散。他還指出了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的一些缺陷。
伯恩斯坦的分析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一種強有力的批判,而這導致了許多自我標榜是“正統馬克思主義者”對他的誹謗。即使這樣,身為一個十足社會主義者的伯恩斯坦堅持認為,社會主義是可以通過資本主義實現的,而不是通過消滅資本主義來實現的(工人會逐漸爭取到權利,因此他們痛苦的根源就會消失,同樣革命的基礎也會消失)。 伯恩斯坦明確提出放棄暴力革命 。
馬克思認為自由貿易既是資本主義最快的成就也是資本主義的結束,但伯恩斯坦卻把貿易保護主義看成是一種反對進步的行為,因為它保護的是少數人,卻損害了大多數人的利益。伯恩斯坦認為德國的貿易保護主義隻是為了政治的權益,它將德國與世界隔離,造成了一種讓德國與世界產生矛盾的自給自足的糟糕局麵。
德國社會民主黨是德國現存的最古老政黨,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政黨之一,擁有556185名黨
員(2007年2月28日)。是德國當今兩大社會政黨之一。社民黨來源於工人運動,起初更加明確社會主義性質 (現在依然是社會黨國際的成員黨)。
SPD把社會正義作為它的一個主要政見。經濟應該發展,利益應該公平分配,因此公民才能更好的享受社會福利。同時,SPD認為一個強大而重視社會福利的國家才能保護弱勢群體的權利,一個充分滿足下一代需要的財政政策也是非常必要的。為了能夠實現這個目標,為了不同的人群能夠獲利,SPD曆來不斷提出改革議題,比如富人稅收政策的改革。
在社會政治上,SPD致力於民法,開放式社會和公民參政上,它們是自由、正義和團結的基石。
早期的SDP經常站在工會一邊,並且和19世紀歐洲大多數社會主義黨派和社會主義民主黨派一樣,墨守成規的引導著馬克思主義革命。19世紀末20世紀初,伯恩斯坦發表了他的修正主義理論,以反對SPD內部占主流的革命理論。他的修正主義理論一直在SPD內部貫徹,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
在本質上,他的理論認為:在德國可以通過一次民主的,合法的選舉,進行一次政府更替,從而實現德國的社會主義變革。
這個曆史性的社會民主主義變革遭到帝國總理俾斯麥強烈反對和鎮壓,但是,龐大的工人階級在最緊要的關頭覺醒,並且使SPD很快成為了德國最大的黨派。
二戰以後社民黨重建。在西德,社民黨起初處於在野位置,但是德國總理布蘭特和施密特從1969年直到1982年領導了聯邦政府。在1959年的哥德斯堡計劃中社民黨摒棄了階級政黨和馬克思主義原理的概念,繼續推行社會福利計劃。
在蘇軍占領區也就是後來的東德,社民黨強迫與德國共產黨合並成德國統一社會黨。1989年東歐巨變以後,東德的社民黨重新回到獨立政黨狀態,兩德統一後,與西德的社民黨合並 。
目前 SPD與CDU(基民盟)/CSU(基社盟)組成大聯合政府。
寫於2008年3月21日,德國班貝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