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盛友文集

創業,閱讀,思考,寫作
個人資料
謝盛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一位百歲女子的兩岸故事

(2008-03-09 07:25:31) 下一個


一位百歲女子的兩岸故事

楊孟瑜 ( BBC中文網台北特約記者  )


 
年輕時的王培吾


三月裏,有婦女節和總統大選,值此之際,台灣民間團體披露了一位女性的故事,希望祝福這位剛好要在3月22日(大選投票日)過一百歲生日的女士,也希望她的故事,能提醒社會"超脫藍綠,放下恩怨,往前走"。

她的百歲人生,縮影了時代變遷、兩岸變幻。這位女士,是王培五。早年在她的家鄉,山東省的濟寧縣,她的名字是王沛蘭。

她是在嫁給丈夫,曾是她老師的張敏之之後,改名"培吾",以示自我培育。又在丈夫喪命於台灣"白色恐怖"肅殺之後,為躲避特務,而改名"培五"。

1949年國民黨政府撤退來台時,張敏之是山東煙台聯中校長,帶著約8000名中學生,流離到台灣的外島澎湖。

走過抗戰、走過國共內戰的張敏之,卻沒能走出這次的死難。因為澎湖的駐軍強迫征兵,師生們不從,爆發衝突,張敏之等多人被誣陷為"匪諜",移送到台北後,遭到處死。

王培五取回丈夫的遺物,隻有一個手提包,包內隻有煙台聯中的學生名冊。"原來敏之一直到死,都希望有一天向學生的家長們有所交待,他的心意我全明白。"王培五曾回憶說。

她延續了丈夫從事的教育工作。頂著"匪諜"遺孀的冤屈與難堪,憑借北京師範大學英語係高材生的能力,輾轉在台灣多個地方的中學教書,艱難的養大六個孩子。

她教養兒女成才,曾經在台南縣當選"模範母親"。她作育英才無數,退休的時候,是台灣最頂尖的高中,台北建國中學的教師。

尤其難得的是,她不以怨恨看待世間,不以仇恨教導子女,以信仰支撐度過艱困,選擇"寬容"來對待一切。

"愛你的仇敵,替他禱告" 
王培吾幼子張彤

當年誣陷丈夫的人士之一,其女兒曾和她的大女兒同班同學。王培五告訴女兒,"愛你的仇敵,替他禱告"。結果這兩個女孩竟成了好友,王培五慶幸,"上一代的恩怨未曾波及下一代"。

兩岸恢複往來後,她曾四度回大陸探親,得知手足俱亡,欷縖不已,重修了父母的墳墓,對族裏經濟較窘困的給予大力協助。"因為,自己也曾嚐過求助無門的困苦。"

她與兒女已遷居美國多年,行有餘力,把丈夫和自己各自兄長的子女,接到美國,協助事業。對於彼岸,她也在濟寧老家及夫家牟平縣,捐助獎學金蓋圖書館,幫助貧苦失學鄉親。依然是教育,她始終惦念與著力。

這是一位百歲女子的兩岸故事,從迢遙的歲月中走來,從烽煙和殘酷中走來,也從堅忍和寬容中走出。在這草木新生的三月天讀來,在這大選之前,族群議題(外省本省,誰迫害誰,種種爭議)彷佛"烽火連三月"的時節讀來,份外有所觸動。

多個婦女團體宣布為她祝福的場合裏,勵馨基金會的執行長、長期從事社會運動與婦女救助的紀惠容就說,今年正好是國際婦女節一百周年,將滿百歲的王培五女士,讓我們看到了非常值得佩服的,豐富的婦女麵貌,"我們要向她學習,尤其是政客,更要向她學習"。

與美國的電話聯機裏,王培五蒼勁的聲音,說的也是祝福的話,"我非常的高興"、"祝福你們婦女節快活!"

她最小的兒子張彤,在父親遭難時才三歲大,現在已是年過花甲了,特別從美國回台,分享母親的故事與心情。他說,媽媽從不對他們說仇恨。

隻是,張彤思及那動輒以殺人來做為控製人民的手段,以誣陷來整肅鬥爭的年代,依然直言"可怕"。

張敏之校長等人所涉及的"澎湖案",是台灣"白色恐怖"時期的第一大案,牽連上百人,冤死於澎湖海域的山東子弟人數,仍不可考。

張彤希望,能在澎湖立碑,記錄下這段悲劇,也提醒人們,記取曆史,不要再有悲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