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盛友文集

創業,閱讀,思考,寫作
個人資料
謝盛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歐洲式與美國式教育

(2008-01-05 08:51:00) 下一個

作者 :謝盛友


親愛的兒子:

根據美國2008年1月4日的報道,為了讓更多有誌學子可以進入心目中理想大學就讀,包括長春藤學校最受矚目的學府哈佛大學、精英學府杜克大學等都在2008年推出一係列的教育補助計劃。哈佛大學近日表示對於家庭年收入不足18萬美元的學生,其學費將降到年收入的10%以下。家庭年收入為12萬的學生每年隻交1萬2000美元。對於家庭年收入為6萬以下的學生則幹脆免除其學費。

今天爸爸讀德國的明鏡周刊,其中有一片文章象磁鐵一樣吸引著爸爸,所以爸爸
今天象與你談談感想。北威州有一個男孩 Thomas Koenig才 19歲,他還沒有阿畢
Abitur,而向美國申請學校,他向美國13所名牌大學寄出申請,結果被 11所大學 (包
括哈佛、普林斯頓、斯坦福等 )錄取,最後他選擇了耶魯大學的外交專業,《明鏡
周刊》采訪他,要他談談申請名牌大學的感想。

在被錄取之前他必須通過很多考試,比如 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s (SAT),專業包括美
國曆史、文學、生物等,當然,也要通過 TOEFL語言考試。他 17歲時去過美國的
Baltimore大學,當了 3個月的交流學生,這個經曆給他帶來的經驗是,美國的教育
製度 (比如學分製、學位製 )優越於德國,美國大學校園裏的學習氛圍比德國好,
學術風氣也比德國好。相形之下,德國的大學有些呆板。

親愛的兒子,德國的教育呆板,爸爸 18年前就有感觸,當時就寫了一篇文章《德國
為什麽必須要進行教育改革?》讀報獲知,德國也要慢慢地跟世界接軌,引進“學
士、碩士、博士”的學位製度,大學免費教育也要適當改革,獎學金製度、無息教
育貸款、困難家庭補助等規定也將做相應的調整。這些是德國的情況。

以下是一些美國的情況。美國最頂尖的私立大學之一斯坦福,免去收入低的家庭的學生的學費。學校單方麵免除學費,許多貧困生在此之外還會接受大量來自校內校外的獎學金,甚至基本不花錢就能完成四年的精英教育。

爭奪貧困生的競爭將是一場持久戰,各大學還會給出更優惠的條件。在美國,富
家子弟上名牌大學並不容易,因為分數要得太高。貧困生如果讀書好,則會被幾
個大學爭奪,人家什麽都給你付了,有的連筆記本電腦也給你買。要知道,美國
平均家庭收入也不過在6萬美元上下。你的家庭收入稍低於這道線,上一流大學
的學費就全免了。

市場是動機,大家比的,是誰提供的教育質量高、價格便宜,誰能吸引學生來讀
書,最終學校還是要靠學費吃飯的。這和一般商品銷售的邏輯差不多。但是,一
旦買賣做大,成了哈佛、耶魯、普林斯頓、斯坦福,這種市場競爭就變成投資型
而非銷售型的。這些名牌因為撒出大筆獎學金、免費甚至花錢請人來讀書,靠從
學生那裏收錢,恐怕全得破產。他們不是簡單地把教育銷售給學生,而是看準應
該往哪個學生身上投資。隻要找對了人,對之提供一流的教育,這個人日後就會
成功,成功後就會像孝敬父母一樣孝敬學校,大筆捐款。這些大學拚的,是哪一
家拿的捐款 (即捐助基金 )多。所以,優秀的窮孩子誰也不敢丟,而要花大錢去請。
出一個比爾蓋茨,資助幾百幾千貧困生的錢就回來了。同時,教育質量要過硬,
保證把好材料塑造成一流的“產品”。而這種教育,不僅包括學術、技能的訓練,
還包括情感、道德的培養。孩子要是在學校的四年過得不愉快,以後捐款的可能
性就小。 不培養忘恩負義的學生。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弗裏德曼指出,政府對教育的責任,主要體現在財政資助
上,而不應該直接管理。這種資助的核心目標,是幫助學生 (特別是那些有能力
而沒有經濟資源的學生 )完成高等教育。

大學不是企業,目的不是贏利,但是,大學的運行必須符合市場規律,利用市場
規律來強化競爭,這樣才能有進步。西方發達國家的大學體製,大體可以分為歐
洲式和美國式。歐洲的大學屬於低學費或免學費製度。美國的大學屬於市場化競
爭的高學費製度。表麵上看,似乎歐洲的大學製度更公平,其實不然。一係列研
究表明,美國人有更多的機會接受自己滿意的高等教育。

歐洲的政府看上去很負責任,以低學費或免學費的政策保障了老百姓上大學的
權利。但羊毛出在羊身上,大學教育還是要花錢的,學生不付或隻付象征性的學
費。誰來為大學埋單?說到底還是政府,是納稅人。因為上大學的人越來越多,
政府不可能負擔這樣日益龐大的人口的教育費用,隻有讓本來教20個學生的教授
教 200個學生。結果,歐洲大學從教室、圖書館、實驗室等等,全是超負荷,根本
無法完成教育的使命。優秀的教授因為政府沒有錢給他們適當的工資,紛紛跑到
美國的大學去了。說到底,歐洲說是政府支持教育,卻不把錢直接交給受教育者,
而是交給了官僚機構。

美國大學看似高學費,但這種學費比較客觀地反映了教育的成本。當老百姓負擔
不起時,政府則出錢支持,並且把錢直接送到受教育者手上,這就形成了高學
費、高獎學金的製度。許多學生拿著州政府、聯邦政府的獎學金,進了私立大學。
有人願意自己再加些錢“買”個更好的教育,就上貴一些的學校;有的要省錢,就
上便宜點的學校。各個層級的學校五花八門,體製非常靈活,這也構成了美國高
等教育優異的基礎。

親愛的兒子,爸爸多麽希望你今後能象 Thomas Koenig一樣,到美國的名牌大學讀
書。

寫 於  2005年 8月 , 修 改 於 2008年 1月 4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穆紫荊 回複 悄悄話 這樣雙螺旋就變成三螺旋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