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515)
2009 (91)
2011 (89)
2015 (78)
2017 (115)
2018 (134)
2019 (117)
2020 (196)
2021 (159)
2022 (98)
2023 (111)
陪子作客
作者: 謝盛友
兒子幼兒園的朋友法修一再邀請我們去他家裏玩,我確實抽不出時間來,因此一直將這事拖著。那天下午,我陪著兒子一起散步,走在大街上時,突然間,兒子說這就是法修的家,兒子要求我帶他進入法修家裏坐一下。我當時在想,在西方到人家作客,必須事先預約,不然不禮貌。我把這個道理講給了兒子聽,兒子似懂非懂,他跟我說,法修已經請過我很多次了。我又想,人家既然已經請我們很多次了,這次路過人家門口,不進去,好象太不應該了。於是,進去的念頭戰勝了不進去的念頭,我們開始按法修家的門鈴。
他母親開門,對我們這不速之客,他母親先是臉部表露不悅,然後向我們說,她沒有邀請過我們,如果我們一定要登門拜訪,事先要電話約好時間。我知道這是我的不對,連聲抱歉。而兒子卻說,你兒子法修讓我們來的。他母親又說,兒子不能代表家庭,上我家裏來,必須經我的同意!
我們吃了閉門羹,隻好無趣地走開。這件事一直縈繞在我的心裏,我一直找不到答案。真的西方和東方的習俗差別有這麽大嗎?真的隨便到德國人家裏坐一下(而非正而巴經的作客)一定要事先打電話約好嗎?
我從來就認為入國必須問禁,入鄉必須隨俗。在人家的土地上更應該要注重這一點。從陪伴兒子作客的這件事情上,我至少可以看出以下幾個問題:
1.德國有一句諺語“Andere Laender, andere Sitten”(國邦不同,習俗有異)。在別人的土地上,一定要尊重別人的習俗,人家要我們作客之前必須電話預約是完全有道理的,況且,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生活安排。如果法修家的朋友,個個都象我一樣,路過都來敲門一下,那他父母親還要不要休息?
2.但是,後來我從別的朋友那裏知道,法修的母親並不是拒絕所有沒有電話預約的“客人”,隻是他不喜歡外國人,尤其不喜歡窮國家來的人。法修是她和過去的一個美國兵生的,法修的父親隨著冷戰的結束,也結束了他和孩子的父子關係,美國部隊撤回後,法修的父親留下他們母女兩個人,孤孤單單。法修的母親過去都是靠丈夫供養著,從未工作過。這回老公走了,隻好到社會局領取社會救濟金。由於德國經濟不景氣,社會救濟的數額一減再減,她認為是外國難民潮的湧入,外國難民搶走她應該得到的福利,因此,她對外國人又憎又恨。但是在她的眼裏,外國人是指那些窮國家來的人,對美國人她不稱為外國人,而直呼為“美國人”,對日本人,她也是稱為“日本人”。也就是說,在她的眼裏,除了美國人,日本人和德國人外,其他的人都是外國人。而她的兒子法修年齡小,不懂得國界的劃分,隻要
是玩得來的小朋友,都樂意請他們到自己的家裏作客。
3.在法修母親的眼裏,小孩說的話是不算數的,小孩在家裏是沒有地位的。這與我的家庭不同,在我家裏,父子母子平等,有時他是“小皇帝”。有時盡管他不是“小皇帝”,但他在我們之間,至少享受同等的待遇。
寫 於 1994年 9月 , 德 國 班 貝 克
文章來源:作者授權發布,轉載請注明出處: (德國) 雜誌 《本月刊》 (European Chines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