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知兵非好戰(解放軍可能出兵巴基斯坦有感)
(2008-01-24 10:39:43)
下一個
自古知兵非好戰(解放軍可能出兵巴基斯坦有感)
解放軍可能出兵巴基斯坦也隻是一個可能性。在我這個位置也不可能判定解放軍出兵巴基斯坦或其他國家的時間表。
但是我認為如果有一天解放軍第一次出兵甚至住兵巴基斯坦或其他國家的話,那也是以攻心作為主要戰略意圖的。說白了就是去交朋友,給人家一個認識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機會。即便是抗美援朝也是如此。大家也許會說那是第一次去朝鮮。當然啦,搬手指頭數數是第一次。但是,誌願軍和朝鮮人民軍,還有很多朝鮮人在中國抗日的本來就相互之間深有了解。抗美援越也是類似情形。
特別是如果就事論事地說巴基斯坦的話,應該說解放軍和巴基斯坦軍隊和領袖之間的了解不如當年的抗美援朝和抗美援越時相關的軍隊和領袖之間的了解深厚。因此,如果我們非要等到那一天又是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不去巴基斯坦不行了才頭一次去的話,那難道不是自取滅亡嗎?
因此,如果真有那麽一天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不去巴基斯坦不行了,到那個時候解放軍去的時候已經是在兩國間老百姓和軍隊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建立了一定的關係的話,說白了就是以前已經來過了,難道不是更好嗎?
好棋都是在看起來完全沒有用的時候走到那裏去的,要不然怎麽叫高瞻遠矚呢?當年有幾個人看得出來周總理在緬甸玩潑水節的價值呢?尼克鬆當年訪華時本來是通過以往的常用的羅馬尼亞聯係的。還是毛主席提議把巴基斯坦拉了進來。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這是大家都熟悉的清人趙藩題於成都武侯祠的對聯。
很多人以為趙藩是在誇諸葛亮會攻心。其實趙藩實在是批評諸葛亮不攻心而是一味地征戰,因為即便是最膾炙人口的“攻心”傑作“七擒孟獲”的“七擒”也是七次連續不斷地使用武力最終以軍事實力“服”人。由於諸葛亮是蜀丞相有治蜀責任,可又由於他不停地七出歧山。雖然每一次都是無功而返,他也不總結經驗教訓下一依然如故照葫蘆畫瓢。因此,諸葛亮花在治蜀上的時間和精力畢竟就十分有限啦,他也就往往大刀闊斧地處理一下治蜀的政務就又匆匆上路(照著上一次失敗的貓繼續畫他想象中的老虎)討閥曹操去啦。諸葛亮總是這樣火燒了屁股似的不坐下來審時度勢一下,所以就有了不審勢即寬嚴皆誤的結果。
軍事就是政治。軍事是政治的繼續嘛。但是,軍事和政治的目的最終都是經濟。任何一個經濟係統都是由三部分,資源、生產和市場組成的循環。
西方的經濟係統曾經是幾百年的殖民主義係統。由於絕大部分資源來自殖民地國家,這個殖民主義經濟係統裏的資源部分幾乎是沒有成本的。這就好比西方的經濟係統吃了幾百年不花錢的飯!難怪西方的經濟係統長得又白、又胖還又壯滴!而殖民地國家(當然也包括半殖民地的中國)呢,被別人吃白食幾百或上百年也就自然長得又黑、又瘦還又弱啦!
大家知道殖民主義係經濟係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破壞掉了,各個殖民地國家在五、六十年前紛紛獨立。從那以後,五、六十年來西方的經濟係統要花錢吃飯啦。中國到世界各地,特別是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進行援助或貿易都是會比那些前殖民主義國家更合理一些的。這樣一來就增加的那些前殖民主義國家在這些地方作生意的成本。也就是說,以往吃慣了白食的人們現在不僅沒有白食吃了,還由於有了中國這個買賣公平的食客,飯菜的價格也增高啦。
大家可能已經不耐煩啦,你說了這麽半天跟軍事有什麽關係呢?軍事就是政治。軍事是政治的繼續。軍事和政治的目的最終都是經濟。其實軍事也是經濟。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嘛。糧草是什麽?糧草就是經濟。
我前麵說了,中國到世界各地,特別是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的經濟活動一來有利於中國,二來也增加了那些前殖民主義國家在這些地方作生意的成本。同樣的道理,我認為將來中國人民解放軍到世界各地,特別是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的軍事活動一來有利於中國,二來也會增加那些前殖民主義國家在這些地方的軍事活動的成本。
由於曆來人類各國在外國的駐軍,至少近幾百年來,隻有西方個殖民主義國家和目前美國人的軍事基地這個模式。所以,人們一看到中國人民解放軍可能出兵巴基斯坦就隻能想到美軍在世界各地的軍事基地這一種模式和一個方法。
首先,我們是中國人,不是美國人。中國人辦事情的方法還就是跟美國人不一樣。中國軍人辦事情的方法也就是跟美國軍人不一樣。其次,即便不是無神論者共產黨的軍隊,就是通常的中國的軍隊走到那裏是肯定不會把自己的宗教象美軍那樣隨著帶去基督和聖經。
美國人深知自己的軍人軍紀不嚴,總是要求所住國家將違反了當地法律(比如說強奸了當地的婦女)的美軍交美軍處理。這一點我猜即便是國軍出國也會比美軍軍紀嚴明一點,就更不用說共軍啦。
國軍當年就不但沒有想到紅軍過彝族區不僅沒有困難還居然化敵為友,而且還要比化敵為友更好一點是化敵為兄弟!所有這些都可以說是用跟軍事完全無關的方法實現的:紅軍不僅沒有打勝仗反而被繳了槍還連褲子都被彝族人給扒了去!結果紅軍過了彝族區不僅沒有損失人員還有很多彝族人參加了紅軍。我提這個老故事並不是建議解放軍去巴基斯坦也如法炮製。我隻是希望大家開動腦筋解放思想,也就是說美國人辦事情的方法不是人類唯一的辦事情的方法。還有的如解放軍進上海露宿街頭。這個事情雖然政治意義大於軍事意義,但是這個事情的發生也說明了解放軍的令行禁止的嚴明軍紀。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嘛。情況已經變化了嘛,我們必須審時度勢。如果中印反擊戰發生在今天,解放軍究竟會不會後撤或後撤多少也未必跟60年代一模一樣嘛。
就跟美國一樣,中國的利益也會出現的世界的很多地方。可以想象,甚至可以肯定地說,中國會有需要自己的軍隊到世界某個地方保護自己的利益的時候。是等到非去不可的時候再說呢?還是不是非去不可的時候就開設嚐試著試驗一下呢?未雨綢繆嘛。讓人家見識一下中國人民解放軍是個什麽樣子的也好嘛。特別是那些見過美軍的人們。還特別是在伊斯蘭教國家,基督的軍隊以色列的朋友去得,為什麽無神的共軍去不得?
毛主席對根據地的理解不僅僅是地盤。當然啦,根據地是地盤,但更重要的是那裏的人心,或叫群眾基礎。
不錯,伊斯蘭教國家有中國人的敵人。但是朋友也要去交嘛。特別是在不是非去不可的時候去就壓力更小了,因此不是必須成功不可。因此可以發揮解放軍又是個宣傳隊的特點交一交朋友。交不到朋友就回來嘛。旗開得勝和馬到成功的事情雖然有,但也不是慣例嘛。因此就更不能等到火燒眉毛非去不可的時候去還是頭一回去再加上軍事任務。總之,一個遲早都要做的事情最好早做,至少不要等到非做不可的時候還是你的第一次!
中國人民解放軍住港部隊就是在很多人的帶著有色眼睛的注視下進的香港。但是打過一段時間交道以後就相互之間有所了解了嘛。
當然啦,香港是中國的領土。巴基斯坦是外國,不是中國的土地。但是也正因為巴基斯坦不是中國的土地,也就沒有壓力啦,也就是允許失敗的。
中國人民解放軍應該走出去,讓人們見識一下中國人民解放軍跟老百姓是怎麽打交道的。這不僅僅是軍事行為,也是文化和經濟行為。我認為一旦人們見識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西方在世界各地駐軍的各種費用都會上漲的。
萬事開頭難,首次的困難和問題甚至失誤一定會是有的或者是很多的。隻要我們把調子唱的低一點,時間待的短一點,人去的少一點就會把問題和失誤減少一點的。失敗了也沒有什麽了不得的,頭一次嘛。失敗者成功之母嘛。反正是早晚都要做的事情,還是越早越好。
我們的思想也必須靈活一點,在根本完全去都不去和美國人的永久性駐軍(或者叫那個早已完全占據了一些人的全部想象力的“泥淖”)這兩者之間還是有很多各種各樣的方式方法的,不隻是要麽不去要麽就生根發芽嘛。
都什麽年代啦,小學生考試多種選擇都有四個可以挑。忘了兵不厭詐啦?不是隻有A和B兩個選擇滴,動一動腦筋嘛。往往一句話說出來就可以喝退百萬兵(除了小說裏的還有毛主席穿著睡衣把蘇聯大使叫到臥室來說的)或至少也有投石問路的效果。
其實中國人民解放軍跟美軍的差別在很多方麵跟共軍和國軍的差別是類似的。美軍和國軍的大難題往往根本就不是共軍的問題。比較起美軍來,共軍的問題隻有一個,那就是家夥式兒還差一些。
看來一些網友的腦筋裏的想象力被美軍壓迫得太嚴實啦,那裏麵除了美軍的方法和美軍遇到的問題之外就沒別的東西啦,迫切需要中國人民解放軍來解放一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