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IMF:發展中國家應緊縮貨幣政策應對通脹

(2008-10-03 09:12:16) 下一個
IMF:發展中國家應緊縮貨幣政策應對通脹
大 | 中 | 小2008年10月03日07:24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簡稱IMF)周四表示,受上世紀7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影響,一些發展中心國家依然麵臨通貨膨脹上升的風險,這些國家應該采取緊縮貨幣政策以遏止價格上漲。

IMF在其半年度《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報告中表示,盡管近期食品價格和油價回落導致發達國家通貨膨脹壓力緩解,但全球其他地區仍麵臨著前所未有的價格壓力衝擊。該報告包括對全球經濟預測的主要章節將在10月8日公布。

IMF表示,在一些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進一步緊縮貨幣政策對於控製通貨膨脹壓力至關重要,特別是那些通貨膨脹壓力本來就因其他原因(如增長過熱、政策公信度較低)高漲的經濟體。

IMF研究部副主管Charles Collyns在一份簡要中表示,即便是發展中國家之間也存在很大不同,相對於通貨膨脹,許多依賴製造業出口或銀行相關資本流入的經濟體目前麵臨更大的增長放緩風險。

而那些大宗商品出口國仍麵臨兩位數的通貨膨脹。

研究發現,在實際通脹水平下降時,發達國家通脹預期對此的反應比新興經濟體更好。後者也因此在通脹預期居高不下、引發第二輪通脹效應上麵臨更大的風險。

報告稱,對通貨膨脹上升反應遲鈍將損害政策的公信力,最終將導致更大力度的貨幣政策,經濟增長也將因此付出更高的代價。

同時,IMF還在報告中指出,為了使針對經濟增長放緩的預算措施發揮作用,政府需要確保能夠在好年景改善財政狀況,並嚴格承諾刺激方案是暫時的。

為了增強刺激措施的作用,政府還可以采取措施提高財政政策的可信性,更廣泛地使用稅收和發放失業救濟等經濟自動穩定器措施。

通過對1970年以來21個發達經濟體和20個新興經濟體的比較研究,IMF發現,財政刺激措施最初會對經濟增長起到溫和的積極作用。

研究發現,對於發達經濟體,這種積極影響在後來的三年得到了延續,而對於新興經濟體,刺激措施則產生了相反的效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