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爪蓮

人生在世,以誠相待足矣。 我對人生充滿希望,但隨遇而安
個人資料
綠珊瑚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於向真:《人物小傳》 緬懷李昭阿姨

(2025-04-05 21:04:28) 下一個

《人物小傳》 緬懷李昭阿姨 

1937年,十幾個年輕人在安徽宿州(當時叫南徐州、宿縣)城裏,由中共地下黨組織了一個名為“服務團”的話劇班子,經常在大街人多處演出抗戰活報劇。 我爸爸於明(那時叫張雨明)和同齡的李昭(那時叫李淑秀),當時都是15歲,同為“服務團”劇團的演員,他們合作演出過“放下你的鞭子”“鬆花江上”等抗日題材的短小劇目。半年後,於明通過公開考試被國民黨航空學校錄取,劇團成員們為他舉辦了歡送會,隨後於明離開劇團,進入航校。爸爸生前曾告訴我,他的一個親戚及另外幾位曾一起在“服務團”演出時的戰友們,還有李昭等同誌,不久結伴遠赴延安投身革命,李昭阿姨在延安遇到胡耀邦並喜結良緣,二人恩愛攜手一生。
 
 
李昭阿姨 
 
 李昭阿姨晚年與親友的一張合影 
 
在國民黨航空學校新學員班結業前的那天夜裏,於明被學校裏一個以教官為身份掩護的中共地下黨員看中,與另一名地下黨員合作,設計將於明和另一個學員趁夜色秘密送到中共管轄區,加入了遊擊大隊,後被編入新四軍。那天夜裏被從國軍轉移到共區的那個航校同學,在三年內戰時陣亡。 我爸爸2003年81歲病逝。當年與他一起在宿州街頭演出抗戰劇的李昭阿姨去了延安,嫁給胡耀邦,夫妻和睦,兒女雙全,幸獲長壽。“服務團”裏另一名團員是我爸爸的親戚,1949年後供職國務院,生前與我家常來常往,文革中被批鬥整治得七葷八素,於文革中過世。近年每逢清明掃墓,隻要我在北京,我就到爸爸那裏鞠躬、清潔換花後,再到八寶山墓園的同一區域石伯伯夫婦墓前清掃並換上新的花卉。

  我爸爸努力堅守傳統知識分子的底線,戰爭年代在曆次作戰中不避艱險,數次負傷,在曆次政治運動中不傷害同誌。他視官場為虎狼避而遠之,從1953年初拒絕出任河南省宣傳廳廳長,剛聽到消息背個挎包把自己下放到郊區去當工人,被出任鄭州國棉一廠黨委書記,隨後去創建了鄭州國棉三廠,這是他第一次辭官不做;1958年辭去鄭州市委宣傳部部長,赴京當了一名普通的新華社記者;1980年辭去司法部黨組成員和宣傳廳廳長,與老戰友莊重合作創辦了《法製日報》。一次次棄官履曆,說明他是個很獨特的另類黨員。 上世紀60年代初,由於父母在國外當記者,我和兩個妹妹先後進入育英學校成為住宿生,與胡德華學兄成為校友。1985年經過社會公開招聘,我離開工作17年的工廠考進中國少年報,在團中央大樓上班那兩年,聽到滿滿一耳朵團中央老同誌們的回憶,全是對老書記胡耀邦忠於事業、愛護同誌、平易近人的由衷讚譽。記得那期間,我周末回家對父母說起此事,爸爸給我講了本文開頭他和李昭阿姨1937年一起演抗戰劇的往事,我才知曉他們是安徽宿州老鄉

2009年秋天,應同為育英第十三屆的同學鄧曉燕之約,我參加了育英校友會組織的赴江蘇訪問團。鄧曉燕的父親鄧子恢和我爸爸於明,還有我公公王劍青都是新四軍老兵。皖南事變前夕,葉挺軍長帶領十幾個人赴江北指揮所,返回江南前,江北指揮員張雲逸懇請葉挺留下隨行中的兩人,就是鄧曉燕的父親鄧子恢和我公公王劍青,葉挺一行南歸後不久,竟然遭遇慘烈的皖南事變……

2009年在江蘇泗洪縣半城鎮烈士陵園時,我們祭拜了新四軍四師老師長彭雪楓。那天離開陵園前,我再次快步返回到彭師長墓前雙手合十、垂首祭拜,意外地碰到同樣也折返拜望彭師長的胡德華學兄。我解釋說:“我爸爸是四師老兵,彭師長是我爸爸的老首長,他犧牲時,我爸爸就在現場,看到近旁的吳芝圃彎腰去扶,可惜那顆流彈擊中要害。”高我三屆的胡德華學哥指著彭雪楓師長的墓碑說:“他也是我爸爸的老首長。”我問“井岡山時期?”學哥點頭,是的,胡耀邦總書記早年在井岡山紅軍時期,與彭雪楓曾同在一個部隊,我倆擊掌後離開彭師長墓地。 胡耀邦總書記辭世快28年了,他領導改革開放為我們的祖國和人民謀取了開創性的進步,他克服巨大的阻力平反冤假錯案功勳蓋世,李昭阿姨作為賢內助同樣功不可沒。 李昭阿姨,願您在天國含笑安息! 

於向真 2017年3月15日初稿 2025年3月31日修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百萬莊大俠 回複 悄悄話 今天是清明節,獻上一束花,致敬!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