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整理父親的曆史資料
第七期 2020.2.29 (接“父親終於相信了我”)4600字
2002年7月3日(星期三)
楊團來取字,給我袁永熙兒子寫父親的文章等複印件。談70年時,家庭會中憶舊,父母親都談過範元甄,說“鄧力群太壞了”。我說,她的父親是“大傻瓜”(太馴服、忠臣了),母親很聰明。從而談及往事,她完全同意。小妹來,又同小妹談及。
徐瑞章的媳婦綠河來(她從書店買到《母親》交徐一本),送花籃、水果……由於她做工作,徐瑞章對這本書看法可能有變化,但反對女兒揭母親則不會改變。(按:應為:徐瑞璋。由我的母親範元甄介紹參加中共革命,在延安時任中共電台播音員)我同她們談到此書的意義,在解剖並回答過去這個時代的許多根本問題,特別是關於“黨”、“思想改造”其中關鍵。
2002年7月9日(星期二)
中午在文采閣,約李普夫婦,黃宗江、蘇仲湘、戴煌夫婦、張鍥是閣主人,送我50年茅台精品。各贈《母親》書。
2002年7月11日(星期四)
將《母親》書與小鄧一本,他在李普處看到。
2002年7月22日(星期一)
慎之電話,知道《母親》書被查禁事,也要這本書。
2002年7月25日(星期四)
《母親》書贈白介夫(按:曾任北京市副市長,北京市政協主席)。
2002年7月29日(星期一)
白介夫夫婦來,他們明天回城。夫人名秦肖娜(56歲),說《母親》看了一天,流了眼淚,很高興贈送與她了。
2002年9月1日(星期日)
張宣來電話,收到《一個母親》書,甚讚南央文章寫得好,各種看法,應當寬容。
2003年6月15日(星期日)
五點半起床。翻看港版《母親》,玉珍也看到寫蔡嫂的一篇。
2003年6月16日(星期一)
翻港版小妹書,編得比大陸版好,封麵封底有父、母及此書評語:
“一對天作地合熱血青年,追隨共產黨曆經悲歡離合,女兒真情文章震撼大陸”。母親:“曾被周恩來視為幹女兒,延安出名的美貌才女,效忠階級鬥爭數十年,大義滅親,終成孤家寡人”。父親:“曾任毛、陳、高秘書,直言進諫,遭二十年流放監禁,八六高齡仍批體製,力倡政改。書生本色,譽滿中外”。封底除刊若水、單少傑等三篇書評外,又寫作者父親:“毛時代災難性政策權威見證人。三峽工程擇善固執的批判者,新世紀中共政治改革的推手”。看來,編者金鍾是代表了港人的觀點。
2003年7月9日(星期三)
晚上單少傑來……給他港版《母親》、《新湖南報五十人》等。談毛與人性的背離。
2004年3月6日(星期六)
十點同玉珍到李普家,壁上新懸電動萬年曆,報日報時,廳室布置舒適之至,真是令人羨慕。隨後南生夫婦、苗子夫婦到來。南生贈我此次來京的廣東書畫展覽出的廣東書法集數種,苗子贈夫婦書畫與文集三本。我隻能以曉夢的《其人》與南央的《一個母親》為報了。
2004年6月30日(星期三)
五點起床。再翻小妹的《這樣一個母親》。
2004年11月3日(星期三)
六點半起床。重看小妹《這樣個母親》中單少傑寫的文章,很有深度。“傳統中國,既不是一個以宗教戒條為本文的國家,也不是一個以普通法理為本位的國家,而主要是一個以世俗倫理為本位的國家。”孔子的家庭倫理,人倫關係可以衍化為社會倫理模式。葉公:“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其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孔子觀點透出相互疊加價值取向:一是家庭倫理主義的取向,二是功利主義取向。)“仁”之根本——“孝”與“悌”,又衍生出“忠”與“義”。儒家倫理是一種世俗倫理。
2005年2月6日(星期日)
張全景來了,也送年禮,特邀到書房小坐。向我要《李慎之文集》等。贈《近作》與“悼趙”文。他竟談到:“開槍,絕對不對。”“若幹年後總得平反。”於是又贈《大學人文讀本》並借給《我有這樣一個母親》的港版。(按:1994—1999任中組部部長。與李銳同住複外大街22號樓,但不同單元。)
2005年4月17日(星期日)
下午杜(潤生)老夫婦來,他明天有位美國客人約談中國農業問題,晚上還聚餐,特來致意,明天不能參加聚會,還送了禮物。馬阿姨(按:杜潤生夫人)也喜讀我的書(讀過小妹寫的《母親》)。特贈《大哉》與《昨日書》。
開始整理父親的曆史資料
2002年4月《我有這樣一個母親》在上海出版之後,突然地就有了很多的時間。這讓我想起了父親平反回到北京後,我幫助父親從機關取回的那些1959年廬山會議後被封存在機關保險櫃內大包大包的信件。我告訴父親我想將那些信件整理出來,他一口應允了。父親在日記中記下了他將那些故紙交給我的情形:
2002年4月24日(星期三)
四點起床。繼續清理信件。玉珍不理解此舉,且認為對範“過份”也。隻好緩言解釋,唸了幾封原信(咒罵我的失去階級立場等)。
下午小妹來,一起最後清完,分時期包裝好,共十袋。她將印製出複件,原件由悌忠裝裱好。估計得一年多功夫。如何處理,將來再說。
2003年10月27日(星期一)
下午小妹來,將找出物件交她,其母全部遺物由女兒保管了。
我將父親交給我的舊時信件和幾本小日記帶回美國後,便同悌忠倆人立即開始工作。如今對整理過程的細節記憶已經非常模糊了。張玉珍曾跟很多人說過我利用父親李銳為自己撈名撈利,今年(2020年)的1月15日,更是在美國律師代為擬寫的應訴中斷言我為父親所做一切,都是為了換取金錢及其他利益。寫這篇文章時,我在計算機的存檔中找到了當年將信件一張張用塑料薄膜活頁夾好按冊分裝後給自己製定的計劃和兩封信稿,錄在這裏“曬曬”曾經的艱辛(“x”號表示該項程序已經完成,不同的字體表示信件所屬的不同年份,括號裏的序號,則是父親交給我時所放的文件袋號)。我以為,這種“撈名撈利”實在應該大大地予以鼓勵——一笑。那時網上搜索引擎的功能還十分簡單,信中人名、事件、地點的注釋,朱正先生和父親幫了大忙。
文件序號?輸入?核對?編輯
文件夾1 ?(1) 範元甄 1939 重慶?x?x?x
文件夾2 ?(2.1)範元甄 1940-1942 延安?x?x?x
文件夾3 ?(2.2)?範元甄 1942延安?x?x?x
文件夾4 ?(2.3)?範元甄 1942-1943延安?x?x?x
文件夾5 ?(3.1) ?範元甄 1946-1947 北平,東北,熱河
文件夾6 ?(3.2) ?同上
文件夾7 ?(3.3) ?同上
文件夾8 ?(3.4) ?同上
文件夾9 ?(4.1)?範元甄 1949-1950 寄長沙???
文件夾10 ?(4.2) 李銳 1949 寄北平,漢口?
文件夾11 ?(4.3) 範元甄 19151-1952 漢口寄長沙
文件夾12 ?(5.1) ?李銳 1939 湖南、重慶?x?x?x
文件夾13 (5.2) 李銳 1940-1942.8. 延安?x?x?x
文件夾14 (5.3) ?李銳 1942.9-11 延安?x?x?x?
文件夾15 (5.4)?李銳 1942.12-43 延安?x?x?x
文件夾16 (6.1) ?李銳 1950 –52 長沙寄漢口
文件夾17 (6.2) ?同上
文件夾18 (6.3)?同上
文件夾19 (6.4) ?同上
文件夾20 ?(6.5) ?李銳 1952 –56 北京時出差
文件夾21 ?(6.6)?同上
文件夾22 ?(6.7)?同上?x
文件夾23 ?(7.1) ?李銳 1946 –1947 熱河,承德,?x
文件夾24 ?(7.2) ?林西寄北平,東北
文件夾25 ?(7.3)?同上
文件夾26 ?(7.4)?同上
文件夾27 ?(7.5)?同上
文件夾28 ?(8) ?李銳 1960 北大荒??
文件夾29 ?散頁
一、重慶-湖南兩地書 (2002年七月底編輯完畢)
文件夾1 (1) ,12 (5.1)
二、延安小兩地(2002年八月底編輯完畢)
文件夾2 (2.1),3 (2.2),4 (2.3);文件夾13 (5.2) ,14 (5.3),15 (5.4)
三、出延安待解放 (2002年十一月底編輯完畢)
文件夾5 (3.1),6 (3.2),7 (3.3),8 (3.4);文件夾23 (7.1),24 (7.2),25 (7.3),26 (7.4),27 (7.5)
四、解放後分居兩地書(2003年一月底編輯完畢)
文件夾9 (4.1)範,文件夾10 (4.2)李,文件夾11 (4.3)範,文件夾16 (6.1)李,17 (6.2),18 (6.3),19 (6.4)
五、出差兩地書(2003年二月底編輯完畢)
文件夾20 (6.5)李,21 (6.6),22 (6.7)
六、北大荒一地書(2003年二月底編輯完畢)
文件夾28 (8) ?
Nanyang 2002.7.18.
爸爸、朱正叔叔:
現托人帶回以下稿件:
至此,尚未完成的工作如下:
幾點說明:
①1941.10.14.範元甄信缺第二頁。
②1941.10.10.範元甄信缺。
我在打聽國內有關“隱私權”的法律。香港的出版社蘇紹智在幫助聯係,他看過目錄和我的簡介,說肯定會有人感興趣。隻是擔心麽麽會出來跟香港打“隱私權”官司。朱正叔叔如在政協認識熟悉這方麵法律問題的人,也請代為打聽一下。
有勞二老,萬分感激!
小妹
2003.4.7
(托李普女兒帶回)
朱正叔叔:
送上書信集和最後一部份“日記”。其中我母親43年在我爸進保安處後的那段日記極為珍貴。另47年底,48年接管東北工業的日記也很有價值。還盼幫助審校。我想應該把這些日記補入通信集(按時間插入),使沒有通信的空白處得以補遺。
另我考慮再三,還是覺得由你寫篇序好。一是你是唯一看了全部通信的人,二,我聽了你接受“亞洲自由之聲”張敏有關“右派”的採訪,並讀過你那本反右的書及你送我的雜文集,我覺你思維極清晰,深刻、獨到。有你的序,應是畫龍點睛,否則少了神氣。我爸的工作我去做。
……
我六月二十六日回國,稿子審好,放在你處。我到京後與你聯係。你原來看過的稿子,我爸至今還未看。大概很難了。準備不等他了。
祝好!多謝,多謝!
南央
2004.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