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幫末日悍將<陳良宇傳奇>1
(2008-01-19 17:03:16)
下一個
上海幫末日悍將<陳良宇傳奇>
施維鑒 著
目錄
引子:西郊賓館驚擾鄧小平
第一章
上海灘買辦的兒子
【鎮海來的陳家公子】
【陳良宇出生】
【留美學習X光技術】
【上海灘最後的買辦】
第二章 幸福的少年生活
【鐵路衛生學校的大家閨秀】
【鐵路職工子弟學校】
【衛校子弟小圈子的老大】
【光學和電子的笑話】
第三章 踏上人生旅途
【鐵中高中六三一班】
【青梅竹馬】
【考入部隊院校】
【脫胎換骨】
第四章 大學生活的起落
【上海探親】
【學雷鋒積極分子】
【美國特務】
【晴天一聲霹靂】
第五章
山溝裏的困頓
【發配山溝】
【六七一六部隊】
【洗不掉的烙印】
【回到上海】
第六章
小市民生活
【上海彭浦機器廠】
【愛情之果】
【彭浦新村的愛巢】
【雙喜臨門】
第七章
從工人到科長
【下隻角的小市民】
【民兵指揮部裏的南郭先生】
【時來運轉】
【包辦入黨當科長】
第八章 初登官場
【鑽營之初】
【黨校結緣】
【台階之一:副廠長】
【台階之二:黨委副書記】
第九章 神秘的上海電器公司
【自挖牆腳的成功】
【上海電器科學研究所】
【上海電器工業公司】
【賣身投靠】
第十章 老幹部的仆人
【市委組織部】
【夾著尾巴做官】
【沒有架子的局長】
【邁向實權】
第十一章 中國第一區區長
【跑官高手】
【主政黃浦區】
【出師不利】
【麵疙瘩區長】
第十二章 亂中取勝
【新世界股份製改革】
【黃浦旅遊節】
【繁忙而瀟灑】
【球友鬱知非】
第十三章 英國留學
【勇猛創造政績】
【批租土地的騙局】
【侵吞英國獎學金】
【官拜上海市委副書記】
第十四章 事關體育和兒子
【申花集團】
【兒子陳維力】
【勝力通廣告公司】
【真正的足球教父】
第十五章 陳良軍和周正毅
【陳更華的房子】
【毛玉萍殺入黃河路】
【周正毅發家】
【東八塊】
第十六章 土地下麵是深淵
【引進外資的騙局】
【陳良宇出手】
【向胡溫叫板】
【兒子要成龍】
第十七章 陳良宇的女人們
【過眼煙雲尤麗芬】
【名模馬豔麗】
【東宮劉紅薇】
【西宮鍾燕群】
第十八章 夫人俱樂部
【上海市慈善基金會】
【一千萬的入場券】
【混世魔王張榮坤】
【秦裕和祝均一】
第十九章 社保大案
【誣陷徐匡迪當上市長】
【社保案起】
【爵溪阿祥】
【靜安希爾頓大酒店】
第二十章 上海幫的末日
【上海獨立王國】
【中紀委上海調查組】
【危在旦夕】
【十七小時收網】
附錄一:陳良宇年譜
附錄二:上海申花集團申花發展史
附錄三:陳良宇之子陳維力作為中體傳媒的總經理,在公司介紹手冊首頁上的致辭
附錄四:“東八塊”拆遷戶給最高檢察院檢察長的舉報信
附錄五:中共靜安區黨委發出的“東八塊”拆遷動員令
附錄六:上海官方報紙報道鄭恩寵被判刑的消息
附錄七:
陳良宇言論選編
引子:西郊賓館驚擾鄧小平
第一章
上海灘買辦的兒子
【鎮海來的陳家公子】
【陳良宇出生】
【留美學習X光技術】
【上海灘最後的買辦】
引子:西郊賓館驚擾小平
誰都知道,接替陳毅出任上海市長的柯慶施[1],是個瘋狂吹拍毛澤東的無恥小人。他是中共內部鼓吹對毛澤東個人崇拜的始作踴者,早在一九五八年春天就在中央會議上鼓吹:“跟從毛澤東要到盲從的地步,相信毛澤東要到迷信的地步。”為了拍毛澤東的馬屁,他主持編排了大型彩色記錄片《旭日東升》,並且在一九六零年,不惜巨資,在上海為毛澤東建造了一個美輪美奐的上海行宮,現在就是上海最大的花園別墅式國賓館:上海西郊賓館。
上海西郊賓館位於上海長寧區虹橋路,占地麵積達到七十五萬平方米,是個精心營造的中西合璧的大花園。園內有各種喬木和灌木十萬多株,蔭天蔽日。既有小橋流水、精致主題花園,又有大批的草坪,以及豪華闊氣的球場,堪比人間天堂。
但是這樣的天堂,一直是和老百姓無緣的禁地。九十年代以前,上海隻有局級以上的幹部才能涉足;享受共產黨的特權。
一九九二年早春的一個傍晚,靜靜的西郊賓館裏,萬木爭春,已經吐出了盎然綠意。賓館裏的臘梅園尚有數枝傲梅戀春不謝,牡丹園和芍藥園裏卻已開放了幾片爛漫。西南角的大河浜裏,碧綠的水麵上浮遊著幾隻天鵝。
一個身材高大的中年人,一副運動裝打扮,精神利落地來到了西郊賓館。他帶著三個同伴,熟門熟路地來到賓館內的網球場,解開帶來的運動包,準備打一場網球。同來的兩位女士顯然是第一次進入西郊賓館,因此十分興奮地問東問西。那個身高將近一米八十的中年人也十分高興,不時和同來的夥伴用上海話說笑。靜靜的賓館內,頓時充滿了笑語。
正當這幾個人開心地準備打球的時候,不知從哪個樹蔭叢中,出來兩個彪形大漢,一直走到網球場的邊緣。他們毫不客氣地衝著這幾個人斥責道:“誰讓你們來這裏打網球的?趕快出去!”
高個子中年人一愣,四周看了看,看到今天賓館裏的氣氛的確有點異常;但是很快,他的臉上出現了惱怒的神情:“你們是什麽人?我在這裏打球可不是一天兩天了!”
說著話,高個子中年人就和這兩個大漢吵了起來。大漢們說話口氣淩人,中年人為了維持在同伴麵前的麵子,也不肯輕易退讓,雙方爭吵的聲音越來越高。這個時候,又一個大漢走了過來,身後居然跟著兩名荷槍實彈的解放軍戰士。那大漢倒是聲音不高,但是極有威嚴,他冷靜地對那高個子中年人說:“你跟我來,去接個電話。”
看到後麵跟著的解放軍戰士,中年男人的神情又是一變。西郊賓館裏麵出現了部隊戰士,事情當是非同小可,這些人顯然中央警衛團的警衛。他轉身和同伴們用上海話說了幾句,似乎是解釋情況,然後緊跟著後來的那位大漢,前去接聽電話。
話筒裏傳來上海市委書記吳邦國罕見的緊張聲音:“是誰啊,現在敢在這裏打網球?”
中年男人一聽,腰馬上彎了一圈“吳書記,我是黃浦區的良宇啊。”
吳邦國馬上雷霆大怒:“你給我馬上出去!你有幾個腦袋,敢做這種事情!你知道誰在這裏嗎?”
自稱良宇的中年男子嚅嚅地說:“吳書記,沒有接到通知啊。”
吳邦國不耐煩地走:“明天你就知道了!”說完,哢地一聲掛了電話。
這個高個中年男子,就是時任上海市黃浦區區委副書記、區長的陳良宇。一九九二年一月底,陳良宇春風得意。作為上海市高級後備幹部,即將到英國的伯明翰大學進修。錄取通知書、機票都已經辦好,隻等啟程了。此一番去進修,重要的根本不在於留學本身,而是意味著這五年的區長當到了頭,回來之後,必定進入市級幹部的序列。所以忙中偷閑,約了朋友和美女,到西郊賓館去打球。
第二天,陳良宇馬上要動身之前,這才得知昨天住在西郊賓館的,居然是鄧小平!八十七歲高齡的鄧小平,一九九二年一月十七日乘坐專列前往廣州,一月十九日到達廣州開始南巡,並且發表了“發展才是硬道路”的言論。十天之後,悄悄地到了上海,住進了西郊賓館。作為正局級幹部的陳良宇,當時級別還不夠,所以並不知道西郊賓館已經住進了一隻最大的大老虎。因此向來在小兄弟麵前要麵子、講義氣的陳良宇,居然和中央警衛團的人爭吵起來。這無疑是在老虎屁股上狠狠地摸了一把。
得知衝撞了鄧小平,陳良宇不免有點急惶起來。他拎著行李去找了一趟“大阿哥”黃菊[2]。黃菊看到向來喜歡的小兄弟陳良宇如此驚慌,馬上為他排解說:“爺老頭子[3]耳朵聾得厲害,不至於吵得他也知道的。我保證,別人也不會再提起這件事情了”。聽大阿哥這樣說,陳良宇這才放下心來,向黃菊告辭。當即乘上國際航班,前往英國。
發生在一九九二年早春上海西郊賓館的這一事件,正是本書的主人公,日後成為共產黨統治下號稱上海“一哥”陳良宇人生中最關鍵的一幕。此前的陳良宇,不過是上海灘的一個中層幹部,雖然位居上海市中心城區黃浦區區長,但是對中國政局毫無影響;此後的陳良宇,卻很快爬升為上海的最高官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長兼市委書記;這就相當於古代的江南王,滿清時代的內閣大學士兼兩江總督,是中央政權之外最重要的封疆大吏。
正是這樣的一件事情,也因為陳良宇的為人處世風格,使得他的人生立即生死兩判:一個小小的區委書記,衝撞了當時的太上皇,而且和禦林軍大吵大鬧,如果不是他早就投靠了朝中大佬,說殺頭倒不至於,至少仕途就此完蛋大吉。反之,朝中大佬認他作為幫中兄弟,大事花小,小事花了,那太上皇年近九旬,耳聾目也不聰,遮掩過去,自然也不是一樁難事。陳良宇生生是因為幫中大哥們的幫助,逃過了這一劫;從此平步青雲,大展鴻圖。
第一章
上海灘買辦的兒子
【鎮海來的陳家公子】
四十年代,上海灘幾乎無人知道鎮海這個浙江濱海小鎮,但是卻無人不知鼎鼎大名的三北輪船公司老板虞洽卿。這個買辦出身的工商界大亨,當年是在上海灘一跺腳就會地動山搖的人物。當年蔣介石進入青幫老大黃金榮之門,就是通過虞洽卿介紹的;而現在熱鬧繁華的西藏路,那個時候就赫然叫做虞洽卿路。這個當年最有名的上海灘聞人,就來自上海人通常所稱的寧波鄉下。
上海人雖然習慣於把寧波稱為鄉下,卻並無絲毫貶義。因為上海灘有不少大亨,都來自寧波。寧波自古是江南的最重要的出海口,自唐以降,一直是重要的港口和江南物產的集散之地。長期的經濟繁榮,也使得寧波周圍人文薈萃,出了不少名騷一時的人物。上海開埠以來,寧波港的地位大大下降,但是頭腦靈活的寧波子弟,莫不前去上海,謀求更大的發展。定海的朱葆三[4]、鎮海的虞洽卿、奉化的蔣介石,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寧波東北的臨海小鎮鎮海,隔海和上海相峙,人傑地靈。當年虞洽卿就是從鎮海的三北,開辟了一條直通上海外灘十六鋪碼頭的航線。因此鎮海子弟不僅深受虞洽卿的鼓舞,渴望著也能像他一樣到上海灘大發洋財,而且出門便是前往上海的輪船。一夜之間,就可以到達十裏洋場,花花世界。窮人家因此千方百計托人,把子弟送往上海學生意,有錢的大戶人家,也不惜巨資,把子弟送往上海讀書。
卻說鎮海洪塘[5]的陳家弄,有一戶大戶人家。家中既有良田數百畝,又是個詩書傳家的書香門第。長房長子陳更華,出生於民國十三年(公元一九二四年),年少好學,更是出落得一表人才。身高一米八十掛零,白淨臉盤,在普遍個子矮小的寧波人當中,端的是鶴立雞群一般。家境富裕,又上過新式學堂,因此四鄰八鄉的大戶人家的小姐,莫不暗中傾慕。陳家向來潔身自好,十分謹慎本分。最後老太爺作主,為陳更華娶了一位門當戶對的小姐李謀真。李家也是富裕的大戶人家,但是立家之本,卻是一手祖傳的外科手藝。凡跌打損傷,正骨按摩,李家在浙東一帶負有盛譽。
李謀真雖然是閨中小姐,花容月貌,卻也學得一手高超的祖傳手藝。雖在閨中,卻也傳出醫術高明的名聲。謹小慎微的陳家,非常滿意李家這種實實在在的家庭背景。一九四五年,日本人投降,寧波光複。陳更華迎娶娶李謀真為妻,洪塘陳家弄端的是熱鬧非凡,十裏紅妝,百桌酒席,婚慶喜宴連著辦了三天三夜。
吉期過後不久,躊躇滿誌的陳更華就躍躍欲試,要走先人之路,到上海闖世界、讀洋書。陳家於是不惜變賣不少田地,將陳更華送到了上海。因為在當時寧波人眼中,走虞洽卿的道路,成為上海洋場的大買辦,才是大富大貴的捷徑。這樣,陳更華攜妻李謀真到了上海,經過上海寧波同鄉會的老鄉幫助,在上海安頓下來。陳更華聰明靈活,不久就學得一口道地的上海話,加上出手大方,氣度不凡,儼然是上海灘的小開派頭,另一方麵,倒也苦讀英文,進步神速。
【陳良宇出生】
一九四六年十月,陳更華和李謀真的長子在上海哇哇墜地,陳家喜添人丁。這個新出世的陳家長子,就是上海灘日後的第一號人物,位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的陳良宇。不過陳良宇雖然日後成了江南王,但是出生的時候,並無異相,既沒有紅光滿室,也沒有紫氣衝天,隻是一個白白胖胖,足月足斤的大胖小子而已。
陳良宇日後位高權重,成為江南封疆大吏的時候,中共對外宣布的的官方簡曆上寫道:“陳良宇,男,漢族,一九四六年十月生,浙江寧波人。”這其實是一種政治障眼法。中共統治,向來學習古代管理官吏的這一套。其中有一條,就是回避製度。所謂回避製度,就是一定級別以上的官員,不能在自己的家鄉為官。這是中國千年以上的官場傳統,賀知章的一首《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說的正是讀書人科舉高中之後,不得不到離開家鄉千裏之外的外地當官,一直到年老退休才能回到家鄉的真情實感。現在中共中央組織部的文件當中,也有無數條文規定不得在自己家鄉為官。
但是中共統治之下,政令的嚴肅性甚至還不如皇權時代。在政治利益的驅動下,一切都可以變通。陳良宇明明生在上海,長在上海,其中隻有七年時間在部隊學習和鍛煉,按照慣例,是不能在上海成為頭號官吏的。日後陳良宇出事,也正是因為在上海的許多人際關係和人事糾葛。但是政治鬥爭的需要,還是把陳良宇推上了上海市委書記的位置,因此中共組織部門就不惜把他的祖籍作為籍貫。因此準確地說,陳良宇出生於上海,是地道的上海人。
之所以說陳良宇是寧波人,乃是因為其父陳更華,雖然也在上海生活了一輩子,但是出生在寧波洪塘陳家弄,現在屬於寧波市老三區轄區內。其實陳更華也早在一九四五年,年僅二十一歲時就移居上海,此後再也沒有在寧波生活過。何況一口上海話,毫無通常“小寧波”常有的口音[6],也算是地道的上海人了。
陳良宇出生的環境,相當富裕。當時雖然陳更華尚在讀書,並無家庭收入,但是來自寧波的接濟卻是源源不絕。陳家老太爺望子成龍,不惜血本為兒子提供優越的條件。陳更華雖然派頭上很像小開,但是讀書還算用功。加上基礎良好,天資聰明,竟也學得一肚皮的知識,尤其是英文非常出色。
據考證,一九四六年,蔣介石找吳大猷、曾昭倫和華羅庚三個人問話,說中國能否也造原子彈。那三個人說,中國缺少人才。於是蔣介石就委托三位科學家,盡快選派並護送一批最優秀青年去美學習,回來造原子彈。這樣,南京中央政府公開招考官費留學資格,派遣到英美留學。聰明的陳更華參加了一九四八年最後一屆的官費留學考試,居然高中留美資格。
【留美學習X光技術】
大概是因為這幾期的官費留學生,目的是為了培養以後製造原子彈的人才,因此選派的學生都是相關的物理專業。陳更華則以電子專業,獲得去美留學的官費資助。
消息傳到寧波洪塘,陳家弄一片沸騰。陳更華考上公費留學資格,在陳家看來,等於是在過去科舉年代考上了狀元。歡慶之餘,陳家決定賣掉在洪塘的所有家產和土地,一部分用以資助陳更華留學,另一部分則用於在上海安家,等待陳更華回來。這樣,洪塘陳家全部搬到了上海,在西藏路置產安家。陳更華時年獨自負笈出洋,前往美國芝加哥大學留學。年僅二歲的陳良宇,就和母親一起,住在了西藏路的一幢石庫門房子裏,和從寧波搬來的整個大家庭生活在一起。
陳更華作為陳家長子,深受陳家追求實惠,努力成為上海灘買辦這種思想的熏陶,到了美國以後,一不學基礎物理,二不追求學位,一門心思,學習一門醫用X光技術。四年時間,基本上都在美國的芝加哥大學學習電子學。這不僅辜負了政府選派官費留學生學習製造原子彈技術的初衷,而且在當時的留學生當中,也屬於非常極端的實用主義者。而這種極端的實用主義的陳家傳統,此後在陳良宇的人生道路上,也留有深刻的痕跡。這是後話。
蔣介石打不過毛澤東的農民軍隊,扔下大陸跑到了台灣,陳更華的官費留學也很快變成了自費留學。所幸陳更華家境富裕,留學費用從來也沒有成為難題。這樣一來二去,陳更華在美國留學四年,談不上學有所成,也沒有拿到什麽學位,倒是把X光機的原理,特別是修理醫用X光機的技術,學了個紮紮實實。一九五二年,在老父嬌妻和幼子的翹首盼望中,陳更華從美國回到了上海。
在陳家的實用主義哲學看來,不管誰坐天下,隻要有一門紮紮實實的手藝,都一樣能過上好日子,做人上之人。有意思的是,陳家為了配合陳更華到美國留學,把寧波的房產土地賣得一幹二淨,到了上海又沒有開張買賣,結果從不折不扣的大地主,搖身變成了普通的上海小市民,幸運地躲過一劫。否則以幾百畝良田的家產,在土地改革中不死也要掉一層皮。小小的寧波因為是蔣介石的老家,所以共產黨的專政特別嚴酷。接管城市的時候,大大小小的官員清一色是山東南下的解放軍,五十年代初的鎮反時期[7],有錢人按比例拉出去就槍斃,根本不經過任何法律程序。
幸運地躲過這一劫難的陳家,並沒有意識到共產黨專政的殘暴性,反而自說自話地過起了自由職業的好日子。陳更華回國之後,正好趕上上海大批有錢人倉惶逃走,許多豪宅人去樓空,上海的高檔住宅樓價暴跌。陳家瞅準了機會,買下了南京路上最繁華地段的一套豪華公寓。
這套公寓地處南京路最熱鬧的地段,在大光明電影院隔壁、福利公司的樓上。整棟公寓都是上海灘最有錢的人才能居住的豪宅,不僅裝潢富麗堂皇,而且門衛居然是來自印度的紅頭阿三。這是舊上海最講究的住宅門前才有的特殊的富貴標誌,印度門衛一臉的大胡子,頭纏紅色包布,製服上的銅鈕扣閃閃發光。據上海的老人說,這個紅頭阿三一直到一九五五年還在,成為上海灘繁華年代的最後一道風景。
陳更華的這套公寓,麵積至少達一百二十多平方米,金漆地板,高檔的西式家具,十分豪華。特別是當時上海灘那些有錢的土財主還不知道冰箱為何物的時候,陳更華的家中早就用上了西門子的大冰箱。這種家居環境,在上海幾乎是天堂一樣的生活,比許多上海的大資本家家中都要闊氣。而大公子陳良宇,就是在這樣的天堂中長大的。當時陳更華的父母,也按照寧波大戶人家的規矩,和長子長孫居住在一起。
【上海灘最後的買辦】
陳更華在美國學業不成,因為牽掛妻兒回到上海的經曆,在陳良宇當上了上海市長和市委書記之後,變成了一個了不起的資本,說他毅然放棄在美國的優裕生活,回到新中國參加社會主義建設。陳更華被描繪成像錢學森一樣的因為愛國而回國參加建設的留美老科學家,光彩照人。最近幾年,因為陳更華已經住進了順昌路新居,因此他就成了盧灣區乃至上海市的頭號愛國歸僑。一暑三節,上海僑聯為了拍陳良宇的馬屁,首先就要去慰問這位“著名愛國歸僑”[8]。而事實上,陳更華回國,根本不是因為愛國,而且回國之後,根本沒有參加什麽新中國建設,而是逍遙自在,當上了自由職業的買辦。一直到五十年代末,被迫參加工作時,他還牢騷滿腹。
卻說陳更華在美國留學四年,以寧波人的一種務實的心態,搞懂了醫用X光機的原理;用寧波話來說,這就是有了一個最好的吃飯家什。除此之外,再無所獲。偏偏當時X光機在中國應用不久,隻有部分的大醫院,才有用重金購買的進口X光機。據業內人士介紹,當時的X光機是醫院裏唯一的貴重寶貝,通常一台X光機的價值,等於是一家醫院百分之七十的固定資產。
但是這樣值錢的寶貝,在使用過程中也不免產生故障,而當時整個中國懂得修理X光機的人,不過寥寥十數人而已。陳更華頂著美國留學歸來的牌子,正是修理X光機的皇牌人物,何況他的確懷有一手修理X光機的絕技。所以陳更華回到上海之後不久,專門禮聘他去修理進口X光機的人就駱繹上門。這樣,陳更華靠修理X光機的收入就相當可觀,足以維持整個家庭的富足生活。
但是陳更華是個非常精明的寧波人,並不滿足於修理X光機的收入。他早在回國之前,就同國際上最有名的英國勞埃德船級社簽訂了代理合同;這樣,他回上海的時候,不僅身懷修理X光機的絕技,而且是這家赫赫有名的船級社的買辦。陳更華作為其中國首席代表,為勞埃德船級社的主要業務,比如船舶安全等級測定,船體鋼材疲勞損傷檢驗等。這些業務,本身和陳更華的專業並無關係;但是陳更華愣是能夠作為該船級社的首席代表,在上海港這個造船基地和遠東大港,大量開展這種業務。這就是典型的買辦了。按照當年買辦的規矩,這個船級社的所有業務,陳更華都能獲得豐厚的傭金。
這樣,陳更華回國之後,完全是以自由職業的身份,成為共產黨統治下最後的一批買辦,同時又身懷修理X光機絕技,可謂財源滾滾。這才可以住在南京路上最繁華地段的豪華公寓裏,過著奢華的生活。
在共產黨統治下,當時的有錢人不是遠避他鄉,就是在風聲鶴唳中縮頭縮腦,提心吊膽地生活,唯獨陳更華一家過著十分風光的日子,甚至比國統期間還要過得滋潤。據他的老朋友回憶,陳更華在共產黨治下的上海,完全是春風得意的樣子,照樣西裝革履,風度翩翩。陳更華“總是手持一煙鬥,說話前深吸一口,盤恒再三。不過等到嘴一張便是一句SHIT,然後是正文。結束時又是一句SHIT。就像標點符號般的精確。”[9]
可謂十分洋派。這種派頭,即使是在所謂社會主義改造之後,他不得不進入工廠工作時,仍然沒有收殮。
陳良宇自小就生活在這樣的一個買辦家庭,生活條件非常優裕。陳更華的父母對這個長子長孫,更是嗬護有加。因此陳良宇渡過了一個十分幸福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