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 am I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事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隻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正文

你的孩子為什麽不笑?

(2008-01-17 09:42:03) 下一個

你的孩子為什麽不笑?
-----淺說中外子女教育的區別

    不久前,一位僑胞憂心忡忡地告訴我,她的孩子在家裏從來沒有笑臉,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聽了以後我一直有些納悶,小小年紀,原因何在呢?。

  應該說,“十年樹人,百年樹木”,道出了教育在中國人心中的神聖地位。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一個人的成長曆史。

  為什麽教育在世人眼裏總歸是一件大事?因為它關係到人的成長的方向和目標。可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麽呢?恐怕十個人有十二種回答。傳統的回答不外乎是有出息,出人頭地,養兒防老。
現代的回答是成功,超越自我,獨立生活。

  其實,在人的一生這七八十年中,按生理上劃分,大概七年為一個教育周期:1---7歲是依賴期(離不開父母);7---14歲是半獨立期(企圖脫離父母或老師);14----21是獨立期(逐步依靠自己);21----28歲又回到依賴期(男女結婚後的相互依賴期);28----35歲是成熟期(生活中的一切基本靠自己),35---75歲屬於是奮鬥期享受期......

  說到底,筆者以為讀書和教育無非就是為了培養一個人找工作找對象的能力。比如從七歲上學開始到大學畢業,大概要花十幾年,如果大學畢業還不能獨立生活,即不能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去找一份工作養活自己,去找對象戀愛,去成家養兒育女,那麽可以說這個人所受的教育是失敗的,因為他還要讓父母操心,還不可能走進社會獨立生活,也可以說是沒有真正成熟。

  中國人的教育理念中與西方不一樣的地方在於總把孩子當成孩子,且實際上是把孩子當作自己的情感寄托,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甚至不讓孩子離開半步,弄得孩子身體虛弱,情感脆弱,心理軟弱,意誌薄弱。這與西方人把孩子當朋友,18歲左右就鼓勵孩子自己獨立去創世界大不一樣。

  筆者曾做過教師多年,我的教育實踐中有一個體會:其實孩子不是一個水桶,隨便你灌輸什麽就會變成什麽的機械倉庫。他是一個獨立的心理實體,他對世界和人生的看法和經驗是主動的接受體。有人說,這世界信息爆炸,要學的東西大多,教育成了終身的事情。是的,這話不錯,但是教育的主體是人這一點始終沒變。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千百年來,在社會底層苦苦掙紮求生的中國勞動人民總是把期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自己委屈點、辛苦點沒有什麽,一定要讓子女讀書、成材,這是我們民族的一個光榮傳統。

  如果你細心觀察的話,你就會不難察覺到東方,尤其是中國的小孩大多數很少笑,見了陌生人非常害羞,小小的模樣中透著那麽一份過早的嚴肅。而西方的小孩則恰恰相反,非常的外向,喜歡和陌生人交談,善於表現,逗笑,總是一副笑模樣,即使生氣也不沉默,甚至連年過半百的西方人,有時他們的行為、思想也單純得像個孩子。

  也許你可以推說是文化和民族性格上的差異,但仔細想想覺得還不完全是這樣。例如,當你和一、兩歲的小孩在一起玩時,你會發現東、西方的孩子幾乎是一樣的無拘無束,一樣的調皮不管不顧,臉上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漸漸的,東方的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開始減少笑容,失去天真。關於這點,愚以為與家長們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孩子的心是敏感脆弱的,有時一個不經意的言語,心不在焉的眼神就會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留下傷痕。孩子的性格有時就像是一根有彈力的橡皮筋,當你給予鼓勵與關愛時,他們就會發揮得更好,性格也易變得外向,自信增長,喜歡接受挑戰、冒險。當然,有時也會發揮過度,就如老話說的“人來瘋”。但實際效果是積極的,能激發出孩子的內在潛力;當你打擊、責怪孩子、誇獎別人的孩子、或當著別人的麵謙虛的說自己孩子的不足時都會使孩子自信受挫,能力縮回到最小的極限,使其顧慮增多,笑容減少。有時,甚至當你在孩子麵前嘲諷別人的孩子時,對你自己的小孩也是一個無形的負麵教育,孩子會潛移默化地產生他人可能也會嘲笑自己的恐懼感。

  在國外,你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西方家長對孩子總是充滿信心與鼓勵,接送孩子上下學時問孩子過得愉快嗎?當孩子有一點點進步時,毫不吝嗇地給孩子一個緊緊的擁抱,告訴孩子:“我為你而自豪!”甚至當孩子經過嚐試後而失敗時,也會擁抱孩子並告訴他們,我為你的勇敢而自豪;而中國的家長絕大多數把自己的愛深埋心裏,把對孩子的愛轉變為嚴厲的鞭策,甚至還將自己未實現的夢想強加於孩子小小的肩頭上。當孩子有一點點進步時,不動聲色,默默歡喜,為的是不願讓孩子驕傲自滿,常常對孩子的要求建立在自己認為是好的基礎上,而不尊重孩子們的選擇。

  你的孩子為什麽不笑?

  曾經看過一篇父親給兒子寫的一篇小文,在文中父親告訴兒子:我希望你生活快樂。然而,孩子快樂過嗎?孩子說:沒有。每一次回家,父母親戚都會急切地追問他的考試成績,這讓他很煩,他在學校當上了班長、學習委員,父母就會喜形於外;如果偶而犯了點小錯誤,父母就會如臨大敵,扳著臉訓起來沒完沒了。孩子又說:“反正我明白,我不能有一點差錯,我必須做的比別人都好,我不應該有自己的想法,必須畢恭畢敬地尊聽你們的教誨,我不能自由地支配時間,要完全按照你們的意願讀書寫作業,你說我會快樂嗎?”

  是的,眼下許多家長將自己的孩子看成是家庭的私有物,把他當成滿足我虛榮心的法碼,卻從未想過父母的真正責任在於讓擁有一個孩子快樂健康幸福成長的過程。

  我們都說現在是一個競爭的社會,將來的競爭將會俞來俞烈。父母對孩子的高標準、嚴要求完全是為了他的將來著想,再加上媒體的炒作,無疑更加重了這一症結。本來孩子就有健康的天性,無限的好奇心,是在強大的局限裏跳躍著鮮活的生命。在我看來,其實真正值得擔憂的是成年人自己喪Я吮糾聰胂蠊?納??庖濉?/p>

  做大人的請想想吧,為什麽我們的樓更高、路更寬,但是我們的性情卻更為急躁,眼光更加狹隘;我們的花銷越來越多,但是得到的享受越來越少;我們的食品更多了,但我們的營養卻越來越少了;我們有了更多的藥品,可我們的健康更差;我們有了更完善的住房,但我們有了更多破碎的家庭;我們的財富在倍增,但我們真正的價值卻在減少;我們的時代更加自由了,而我們的快樂卻越來越少了;我們往返過遙遠的月球,但卻很難邁出一步去親近我們的左鄰右舍;我們說得很多,但我們真正的愛太少,怨恨太多.....

  在如今“孤獨成為焦慮的內容,到處是單向的焦慮,呼喚沒有回音”的社會裏,請學會每天傾聽孩子們真誠的聲音吧!

  總有一天,你的孩子們也會從心底露出陽光般燦爛的笑容,也許那將是孩子們快樂人生的美好起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