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麥當勞到聖誕節,我們該如何抵製美國文化的入侵?
(2007-12-24 11:36:52)
下一個
楊恒均
文化是什麽?以我的理論水平來說這個問題,肯定是班門弄斧,可是,眼看到一些人動不動就以文化說事,一會要複興中國優秀的文化,一會又有人號召我們抵製西方文化的入侵,更可笑和可惡的是,有些人以深諳文化真諦自居,告訴我們,我們現在遭受的一切,都是我們祖先那個時代就形成的中華文化決定的。我實在是鬱悶得很!
我想,好在絕大多數民眾和我差不多,雖然對文化沒有什麽研究,理論水平也有限,但畢竟真實地生活在現實中。對於普通大眾來說,文化就是周圍的一切,就是衣食住行,就是我們的工作,就是我們的人際關係,就是我們的政府,就是孩子的前途……所以,真要討論起文化,我們大家都有發言權。下麵的文章就是我通過切身的感受來談幾個文化問題,特別是有關美國文化入侵中國的幾個常見的問題。
麥當勞的漢堡包就是摧毀中國文化的炸藥包?
1989年,北京發生那場風暴前幾個月,天安門廣場附近新開了一家麥當勞,這家麥當勞開在離天安門城樓如此之近而引起了一些有心人士的關注。風暴發生後不久,美國一個資深電台主持人以半開玩笑的口吻說,啊哈,麥當勞所到之處,民x主運動就會接踵而來。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從那以後,每一次經過麥當勞時,我都會透過貼滿花花綠綠宣傳畫的玻璃看進去。然而,對那種兩片乳罩似的麵包夾著一塊半生不熟的牛肉、幾片生菜葉子,以及周圍流出可疑的乳白色的沙拉醬的玩意,我還是敬而遠之的。
對那位美國電台主持人的話上心的顯然不隻是我一人。在風波過後不久之後的一次內部學習中,當時主管政法的領導嚴肅地提到那位美國主持人的玩笑話,臉色的凝重和語氣的沉重讓我暗自心驚。他的講話我就不便重複了,因為人家還沒有解密。我隻告訴你他的講話給我的印象:麥當勞是美國以及西方國家向中國進行文化擴張的先頭部隊,不要小看一個漢堡包,在一場沒有硝煙的和平演變之戰中,就可能成為摧毀我們中國民族的炸藥包。
乖乖隆的冬,這還了得!聽完報告不久後,我還真走進一家麥當勞,買了一個漢堡包套餐吃下去。說實話吧,雖然沒有炸藥包那麽誇張,但我真的不喜歡。
之後不久,我到香港工作,隨後的十幾年,我又到美國、澳洲等國,屈指一算,工作和生活過的國家超過十個,足跡更是遍布世界各大洲六十多個國家。這期間,世界形勢風雲激蕩,中國形勢激蕩風雲。但不管在那裏,心中對漢堡包的奇怪感覺始終伴隨我,這麽說吧,我總想找出漢堡包裏隱藏的美國和西方文化,以及它如何會變成炸藥包,成為摧毀中華文明的先頭部隊。
就在我在世界各地尋尋覓覓的時候,麥當勞快餐店卻以超過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的擴張速度在中國大地一家接一下地開業,而更讓我迷惑不解的是,以美國和澳洲為首的西方國家的主流文化(媒體)正在以越來越激烈的言辭攻擊麥當勞漢堡包為代表的美國快餐文化。按照他們的說法,如果美國人再繼續吃這些垃圾食物,總有一天整個美國都會被像漢堡包一樣癡肥的國民拖累得放慢腳步。
是世界變化太快,我們跟不上形勢?還是我們變化太快,快得以前我們從來沒有時間好好思考一下?那個一度被我們暗指代表了美國和西方文化來攻占中國的麥當勞為什麽在西方受到如此的抨擊,卻反而在中國大陸如雨後春筍般?
所向無敵的漢堡包裏隱藏著美國的先進文化?
如果要我說清楚我在美國看到的什麽是美國文化,那就強我所難了。因為我在美國看到的所有東西,包括一草一木幾乎都可以看成是美國文化的一部分。這大概就是“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的道理。所以,我還是用在中國看到的被公認為代表西方文化的東西來說事。
毫無疑問,擺在最前麵的就是麥當勞、肯德基、比薩餅、星巴克咖啡以及美國好萊塢電影、迪斯尼樂園和聖誕節了。
先以麥當勞為例。在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澳洲和歐洲時,不到萬不得已(例如開車幾個小時看不到其他的餐館)我是不進麥當勞的,那食物不合我胃口。而且就我的觀察,麥當勞也就一成功的商業模式,當然有美國文化的成分,但如果說代表了美國的先進文化,很有點牽強俯會。雖然在中東等仇恨美國的極端主義分子把炸彈放在麥當勞門口引爆,但實際上,當今反對麥當勞這種食物和其所代表的快餐文化最激烈的還是美國人自己。
麥當勞在世界範圍內的成功和另外幾個品牌肯塔基、星巴克咖啡、比薩餅異曲同工:全球一樣的質量,全球通行的品種,全球不相上下的價格,全球一樣的流水生產線和服務,當然還有他們專門派人到世界各地去培訓出來的微笑……。第三世界的國民常常產生的一個疑問是,如果麥當勞沒有隱藏某種先進的文化密碼,怎麽會在全世界所向披靡?開了一家又一家?
我上麵說過,我在西方國家我很少進麥當勞,可是當我到世界其他地方去出差、旅遊時,我卻一次又一次地走進麥當勞和肯塔基。為什麽?因為不管在非洲、中東、東南亞還是南美,隻要走進一家麥當勞或者肯塔基,你就不用擔心語言不通,不用擔心產品質量不好,或者衛生不過關,更不必害怕被人騙了——說到這裏也許有人會打斷我,你看,這就不僅僅是一種經商模式,而是帶有很濃的文化——美國的文化氣息了!
即使會做生意的美國人真把先進文化和半生不熟的牛肉一起塞進了漢堡包裏,我還是很難接受這種先進文化就是美國的和西方的特有的文化。要知道,做人做事要有誠信,待人要熱情,童叟無欺,這難道不也是我們中華文明的優秀傳統?而且早在兩千多年前就被聖人說得滾瓜爛熟了的。那時的美國和澳大利亞還不知道在哪裏呢!
說起麥當勞,讓我想起了中餐。這些年,中餐館以超過麥當勞的速度在世界各個角落悄然蔓延。以前日本人很牛,有一個說法是:地球上有人的地方就有路,有路的地方就有豐田車。今天是不是可以這樣說,世界上有陸地的地方就有中國人,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中餐館。
世界上唯一可以和麥當勞快餐店相抗衡的也就是中餐館了。然而,中餐館在世界各地的名聲卻並不那麽牛,不是和髒、亂、差聯係起來,就是和偷渡、打黑工、雇傭非法勞工撇不清關係。如果說每一家新的麥當勞都代表美國耀武揚威向外擴張的一個成功的故事,那麽每一個新開張的家庭式的中餐館都或多或少地隱藏了一段令人傷感的往事和不堪的身世——背井離鄉,偷渡,打工,偷稅漏稅,為了孩子的前途忍辱負重,有些則是在自己的國土上遭到了迫害……
是我們的中餐館裏缺少了一種文化,還是麥當勞成功的商業運作把每個漢堡包裏注入了一種稱之為美國文化的東西?這已經超出我今天作文的目的,就此打住。
哇塞,我也成了西方優秀文化的一部分!
如果上麵一節讓你覺得我不知所雲,那麽我再講一段小插曲。如果你到過澳大利亞的悉尼(在曆次世界權威雜誌的評比中,這個城市都是排名在世界最美、最適合人類住居的前五位),你一定去過悉尼的唐人街。
悉尼唐人街處於悉尼城市最中心的位置,在最美麗的旅遊景點情人港的旁邊。事實上,悉尼唐人街本身已經成為悉尼的一個遊客必到之處。我要講的一段插曲就發生在唐人街步行街旁邊的中餐館大排檔裏,當時我和一位迷上中餐館的澳洲白人喝茶。
我們談話的主題是澳洲文化。我想讓這位澳洲朋友告訴我他心目中最優秀的澳洲文化是什麽。但他好像一時想不起來,我也不願意放棄,對他進行了一些引導,我說,中國有很悠久的文化,但好像澳洲也有一些中國所沒有的、同樣非常優秀的文化。我提醒他,不要又把什麽自x由、民x主和人x權拿出來敷弄我。
這位老外在把一個精致的小籠包笨拙地夾進嘴巴後含混不清地說,米斯忒楊,你不是開玩笑吧,在如此充滿中國文化氣息的唐人街,你問我澳洲的文化,慚愧呀。
他一邊享受嘴裏的小籠包一邊繼續說,澳洲總共才兩百年,雖然發展的還可以,但說到文化,真是沒有什麽好說的。記得幾個月前,亞太經合會首腦峰會在澳洲召開,澳洲人不但拿不出一套民族服裝,也做不出一套能夠代表澳洲文化特色的服裝給前來的各國領導人穿,能不讓人慚愧嗎。
這位朋友說得沒錯,其實美國又何嚐不是一樣?這也是讓我在不斷尋求美國和澳洲文化的真諦中最感困擾的。兒子在美國和澳洲學校學習的“文化”大多是在西方政治正確的“民x主,自x由,人x權”之類的演變,其他的我還真沒有發現有什麽特別之處。
如果說美國和澳洲現在的社會製度、政治體製和人際關係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或者是文化造成的(那些文化決定論者就是這樣認為的),那麽造成這種製度的文化到底有哪些特色?又是否可以具體而微寫出幾條來?在西方紮紮實實生活了十年的我竟然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我把自己困惑如實告訴了這位澳洲朋友。
他的小籠包已經吃完了,他愣了一下,隨即左顧右盼,然後一臉誠懇地看著我說,米斯忒楊,如果你一定要我說出一兩樣澳洲文化的代表作,我隻能就地取材,你現在看到的就是我們澳洲文化最優秀的一部分……
說著,他用拿著筷子的右手朝我們周圍劃了一個圈,一個大大的圈子,大得把唐人街都包括了進去。
就這一劃,其實我已經完完全全地明白了,但我一時不知道說什麽。那位澳洲朋友以為我沒有聽明白,解釋道,如果你讓我說澳洲的文化,唐人街就是最好的代表,我很喜歡這裏,這也是我們澳洲人的驕傲——唐人街是你們中國文化的一個微縮,但它已經是澳洲最優秀的文化的一部分,米斯忒楊。
他又說,米斯忒楊,你知道,澳洲可沒有上千年的優秀文化傳統,上百年的倒是有一些,但絕對沒有拿出來吹噓的理由。要知道,僅僅在幾十年前,我們還在實行“白澳政策”,歧視亞洲人,如果造成那種情形的文化真的存在,那也一定是一種糟糕、需要隨時改進的文化吧?可是——
他不用說下去,我揮揮手打斷他,陷入了沉思。可是——當今一座美麗的唐人街就出現在澳大利亞悉尼的黃金地段上。這裏所有的店鋪都是華人的,這裏商店裏每一個貨物都帶著中國文化的氣息,這裏流行的招牌是漢語,這裏“官方”的語言是普通話和廣東話,這裏華人們和平相處,各種觀點和理念都能和諧共存……,最近,連巡視唐人街的警察也逐漸換上了華人麵孔……。不能否認,悉尼唐人街上到處都能找到可以稱為優秀的中華文化,但更不能不承認,這種優秀的中華文化已經成為澳洲優秀文化的一部分,從而讓澳洲文化顯得更加優秀!
澳洲在多元文化上其實還無法和美國相比,在美國我說的這些現象更加突出。怎麽也沒有想到,就在漢堡包中苦苦尋覓西方文化的時候,我卻在唐人街上驀然回首,發現了西方文化中優秀的一部分——被包容進去的中華優秀文化!
始終不願意融入“西方主流文化”的我,在國外時經常光顧唐人街,在這裏尋找和吸收中華文明,難道,我也不知不覺變成了美澳先進文化的一部分?!
美國先進文化的代表迪斯尼樂園出現了危機耶
關於麥當勞和肯塔基,還有一件事值得一提。常常在美國和澳洲、歐洲吃麥當勞和肯塔基的朋友大概知道,中國有一個品種是他們沒有的,那就是帶辣味的麥香雞腿和辣雞翅。而這兩個品種恰巧是我在中國大陸的麥當勞和肯塔基最喜歡吃的。有好幾次我還專門去吃過。如果你知道,在西方根本就沒有(或者味道完全不同)這兩個品種,你就知道我在說什麽了。
而且,中國的麥當勞和肯塔基基本上都是由中國人擁有(雖然總公司在美國),雇傭的職員也都是中國年輕人。更有意思的是,現在的顧客也都是清一色的中國人,中國年輕人。外國人到中國,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也是不會進去麥當勞和肯塔基的。我的一位美國朋友說,到了中國這樣的國家,我們還會去吃麥當勞和肯塔基這樣的垃圾食物嗎?No way!
顯然從麥當勞漢堡包裏尋找美國優秀文化的努力失敗了,那麽讓我們把目標轉向迪斯尼主題公園吧。
記得十幾年前,我帶五歲的兒子到美國洛杉磯迪斯尼主題公園去的時候那股激動心情,至今記憶猶新。那次住在迪斯尼樂園整整三天時間,可是最後離開時,還是餘興未了,依依不舍。
從文化方麵來說,迪斯尼樂園顯然比漢堡包更有內涵。當時世界上有四個迪斯尼樂園,一個在美國西邊,一個在美國東南邊,一個在法國巴黎,一個在日本東京。這四個迪斯尼樂園我都去過,有的還不止去一次。我去這些地方並不都是為了遊玩,再說,我根本不敢玩那些機動遊戲。我去就是看看而已,看看能不能找一些靈感,或者從迪斯尼樂園尋找到美國文化的真諦。
說迪斯尼樂園是推廣美國文化和文明的先頭部隊,可能比麥當勞更加有說服力。隻要看看四個迪斯尼樂園的地點就不難明白了。在美國文明的發祥地東部岸邊(弗吉尼亞、華盛頓和紐約、費城等地區)並沒有迪斯尼樂園,而在西部——代表美國開拓精神的洛杉磯卻有第一個迪斯尼樂園。第二個迪斯尼樂園則出現在美國大陸深入到中南美洲的佛羅裏達州,儼然擴張美國文化到中南美洲的先頭部隊。
再說法國巴黎的那一個迪斯尼樂園。大家都知道,整個歐洲大陸的西方陣營裏,和美國最格格不入的非法國莫屬。而一度代表美國文化擴張的迪斯尼樂園不設在有同宗文化的英國和與自己關係一直不錯的德國等,偏偏選在了法國巴黎。
還有日本,那可是美國在亞洲第一個民x主試驗地,都是很耐人尋味的。上麵的推測當然和我寫間諜小說的大腦有一定關係,但卻絕對不是空穴來風。就在前幾年美國決定要在亞洲建第五個迪斯尼樂園的時候,中國有關人士曾經有一個討論,其中有兩位老先生反對迪斯尼樂園在上海落戶的理由就是:迪斯尼樂園是美國擴張自己文化的最有力工具。最後迪斯尼樂園在香港建了其全球的第五間主題公園。
我不知道那兩位老先生決策人是否像我一樣一個個參觀過世界上所有的迪斯尼樂園,如果參觀了,他們也許像我一樣裝著滿腦子疑問和失望:在到處都是機動玩具和米老鼠、唐老鴨的公園裏,美國的文化到底在哪裏?難道美國用來侵占和攻克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就是這幾個卡通人物?!
就在我尚未有找到答案的時候,我卻漸漸對迪斯尼樂園失去了興趣,而讓我吃驚的是,我的兒子也漸漸失去了興趣。就這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香港酒店的電視裏傳出最新新聞報道:香港的迪斯尼樂園入園人數繼續下降,政府正在想辦法,延長貸款期限,幫助迪斯尼樂園度過難關……看起來,對迪斯尼樂園失去興趣的不僅僅是我們父子呀。為什麽會這樣?
還是讓我退回到十幾年前我第一次到洛杉磯迪斯尼時說起。當時為什麽會那麽興奮和激動?毫無疑問,迪斯尼樂園裏有世界上最先進和刺激的機動遊戲,有電影上走出來的栩栩如生的米老鼠、唐老鴨等動畫人物,這些足夠讓人激動了。想一想,當時我們大陸有多少動畫片?除了美國的動畫片人物,我們還認識多少呢?中國又有多少遊戲場所和主題公園?
可以說是美國的先進吸引了我們,但也可以說是我們自己的貧乏把我們推向了他們。現在情況有所不同了,我們的文化豐富了一些,我的休閑玩樂包括年輕人的娛樂也多樣了一些。就拿香港來說,迪斯尼樂園為大家提供了什麽?機動遊戲你有,很多公園包括海洋公園也有,而且海洋公園占盡了天時地利。至於那幾個卡通人物,如果他們也會長大的話,現在也該老掉牙了。你美國老想用幾個老掉牙的卡通人物來吸引世人,老土了點吧!
從這件事是不是可以總結這樣一個意思:要想抵製一種外來文化的侵入,最好的辦法不是閉門抵製,而是開門接納,吸取其他文化的精華,不但是消除外來文化的一種方法,而且也是擴展自己文化的最好手段。
我們做到了嗎?說到這裏就想到鋪天蓋地而來的美國好萊塢電影,看看中國電影的發展狀況——以前全國人民看八個樣板戲,現在全國人民每年可看的所謂國產大片(大牌導演和大牌演員)好像還沒有八個吧?在這種情況下,你想抵製直接代表美國文化的好萊塢大片,談何容易?
【加一句,美國每年上演幾十部和情報、間諜相關的電影,都在國內可以買到盜版的影碟,國人也多看得津津有味。可是,中國唯一一部以情報和間諜為主的小說(嗬嗬,就是鄙人的“致命係列三部曲”),不要說至今無法拍成電影,就是在中國大陸出版都不被允許。這種情況,你讓民眾不受美國文化侵入,又能如何?關起門來就以為一了百了?現在是信息時代,互聯網時代,也是盜版的時代,行不通的。】
中國需要一個聖誕老人
說到美國和西方的文化入侵,總不能忘記聖誕老人吧,何況,明天就是聖誕節。
和加了蘇丹紅的香辣雞腿以及風光不再的迪斯尼樂園相比,聖誕節逐漸在中國流行起來,而且有愈演愈烈之趨勢。難怪好幾個憂國憂民的博士跳了出來,呼籲國人抵製聖誕節。
要像前麵否定麥當勞和迪斯尼代表美國文化一樣來對付聖誕節,就有些吃力了,而且讀者看到這裏也該看出來,我對文化的研究很淺薄,主要是把自己所見所聞和所思所想記錄下來。說到聖誕節,不如我就繼續以自己眼中和心中的聖誕節來說兩句。
(圖片)2007年聖誕,香港沙田城市廣場,一棵變形的聖誕樹下,一位典型的東方女孩撥弄著連上帝也叫不出名字的樂器——這就是文化。
我不是基督徒,我的很多華人朋友也不是基督徒,但大家都對聖誕節有一個很好印象。西方國家每年進入十一月下旬,就可以在各大商場店鋪感覺到聖誕的氣氛越來越濃,除了琳琅滿目的節日商品,大概就是聖誕節前的募捐活動。很多慈善機構在聖誕來臨前都紛紛舉辦募捐活動,籌集善款,在各大商場的門口也會出現一個個穿著聖誕老人服裝的募捐者,匆匆而過的購物者大多不會吝嗇剛剛從商場裏購物時找回的硬幣……
聖誕節的時候,除了一聲“聖誕快樂”的祝賀和親朋好友之間交換禮物外,讓我們這些非宗教人士感觸最深的也就是慈善活動。就拿美國和澳洲各地的兒童醫院來說,每年聖誕節,各個慈善機構(幾乎沒有政府主導的,都是民間的)幾乎都有人裝扮成聖誕老人來到醫院,帶來各種禮物,慰問生病的孩子。
我不否認基督教在其發展過程中出現過各種問題,有些還相當嚴重。但發展到今天,任何人也無法否認,聖誕節中出現的那個聖誕老人已經和慈祥、愛心和公益緊緊聯係在一起了。
想讓我八歲的小兒子相信上帝有一定的困難,因為他覺得如果自己在偷懶或者調皮搗蛋的時候有一個無所不在的上帝在看著他,讓他很不爽。但每一次兒子看到聖誕老人時眼睛都會發光,當然聖誕老人會給他派發免費的糖果等禮物是主要原因,也許還有一種文化和精神在起作用,那種作用在我自己身上——我早就不喜歡免費派發的糖果了——也能夠看得出來。
我們是否可以說聖誕老人身上代表的慈愛、關懷就是西方的精神和文化,從而需要抵製呢?那麽也許那些博士最需要抵製的就是他們頭上的博士帽——博士教育製度可是西方文化最主要的部分,也是中國的教育製度原封不動地從西方文化中吸取過來的。當然,抵製聖誕節,不如去抵製我們屁股下坐的小轎車,那也是美國和西方文化最主要的象征。
中國有各種節日,傳統的節日還特別多,但大家不能否認,我們的節日中,雖然也有家庭團聚,也有紀念屈原這樣的忠臣等,卻缺少一個聖誕老人這樣普世民眾都願意接受的形象。
當然有人也說了,在中國扮演聖誕老人角色的是黨和政府的領導們,你沒有見到逢年過節,他們都前呼後擁到醫院去慰問生病的兒童嗎?我當然見到了,一到節日,電視新聞都被他們包了,——但你可以告訴我,在沒有電視台攝像鏡頭跟在屁股後麵時,中國的領導人有哪一個主動走進兒童醫院以及那些需要幫助和慰問的民眾中去的?
我一直有一個願望,在自己財力允許的情況下,在聖誕節的時候穿上聖誕老人的大紅袍子,安上假胡子,戴上聖誕帽,背上一包我自己購買的禮物,去那些貧困的農民工孩子中,分給他們禮物,巧克力,享受他們的歡笑——
我不相信上帝,但我相信聖誕老人。讓我們偽裝成聖誕老人,樂善好施吧。
我們該怎樣抵製美國和西方文化的入侵?
要想抵製美國和西方文化入侵,首先要認識什麽是美國和西方文化,就像我前麵所說的,雖然我理論水平有限,但我畢竟生活在其中,而且也有一定的觀察和思考能力,可我至今還糊裏糊塗,無法明確說出美國文化 的確切定義,更不用說列舉一些實事和現象。難道民x主政府是美國和西方的文化?難道講究人x權是西方和美國的文化?難道和諧的社會,工會,自由精神和獨立思想也成了美國的獨特文化?這些如果都不是,那麽麥當勞、肯塔基、迪斯尼樂園和聖誕節又是一種怎麽樣的文化?更不用說唐人街了……
現在在中國一提到美國和西方的文化,有些人就異常緊張,呼籲要抵製,可是他們大概和我一樣,無法把美國的文化具體表現說出來,於是就抵製漢堡包、迪斯尼樂園和聖誕節,弄得不倫不類。有時這些人給人印象是,他們根本沒有吃過漢堡包,大概也就很緊張地在迪斯尼樂園轉了幾圈,至於說到聖誕節,他們更是不願意敞開心扉,仔細想一下:聖誕老人給我們帶來了什麽?
相比較而言,中國的文化不但堂堂正正地進入到美國和西方各國,而且在唐人街紮下根來,逐漸的,這些唐人街竟然成了美國、澳洲等多元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成了人家極具包容性的優秀文化的一部分。這難道不值得我們思考?
那些呼籲抵製西方文化的人,最好先告訴我們什麽是西方文化。同樣的,那些呼籲複興中國文化的人首先要自己搞清楚什麽是中國文化,你要複興的是天人合一,君臣尊卑,師道尊嚴,皇帝能夠娶3000個老婆?君要臣死臣不能不死?還是用毛筆字寫字?還是中國幾千年的封建製度,禮教,到底是什麽呢?
有人經常把孔孟之道拿出來說事,好像隻要我們複辟了孔孟之道,我們的社會風氣就好了,貧富懸殊就小了,和諧社會就出現了,中國也自然崛起了。我能說什麽呢?井底之蛙的他們肯定不知道,2千年前孔子所說的那些大道理,在現在美國和澳洲的小學裏,基本上在三年級以前都學完了。不相信,你去找一個美國三年的級的小學生,讓他們對美國總統發表一下議論,他們一定會告訴你:如果那個家夥不繼續補貼我們學校的牛奶,我就讓父母不要選他。——天啊,這不就是中華民族流傳了幾千年而始終沒有實現的“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大道理?!
如果你還不服氣,那麽請你告訴我一條我們兩千年前老祖宗說過的真理,我一定在西方小學的課本中告訴你這條真理早就是人家小學的必修課。
一個民族的文化不是一塵不變的,而是要不停發展的。以美國和澳洲來說,這兩個國家都年輕得讓他們對自己的文化感到慚愧,但恰恰是這兩個國家,他們發展出來一種更先進更優秀的文化。這種文化又反過來向世界各地挺進。以聖誕節為例,現在世界各地最狂熱舉辦聖誕party(聚會)的恰恰不是西方國家,而是一些亞洲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的香港地區。
中國的文化發展超過幾千年,自然有其優勢,但也必須不停發展,包括吸收世界各個國家和民族的先進文化,其中,在很多領域走在人類前頭的美國等西方的文化尤其值得我們學習。隻有這樣,中華民族才能更進一步發展,國家才能崛起,社會才能和諧。
抵製美國和西方文化最好的辦法就是吸收其精華,變成我們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一部分。
楊恒均 2007-12-24 香港
試問,任何一種文化是可以抵製的嗎?
主題虛假,相關論證不可能成立;洋洋灑灑,不知所雲。
作者需要認真研究一下真正的問題所在,這種文章無異於嘩眾取寵,等同於真假洋鬼子的引進糟粕,腐蝕摧毀中華民族。鴉片戰爭,前車之鑒...
這正是有利的條件。我中國現如今能站在道德高地上的東西極少,西方人不鳥共產黨可以理解。那咱祭出老祖宗的天人合一,總不能反對吧。"環保"這詞太淺薄。今後世界上凡事環保的概念,到咱中國人這裏一律改叫“天人合一”。這個道理老外一聽就懂。以後滿世界都是“天人合一”,這就叫文化侵略,文化滲透。咱中國人是有優勢的,大家夥要打起精神,提高一下自己的覺悟啊。
此話不是事實. 北京首家麥當勞是在1992年在王府井大街開張的. 本人親身經曆- 1991年10月一位美國朋友曾在貴賓樓的飯店請客, 本人點了從書本上讀到過的漢堡包,朋友告訴我: 明年會有一家有名的漢堡飯館到北京開業. 果然1992年它就來了. 筒子們 亦可從官方資料去查.
Whatever culture, as long as it's green, it's earth-friendly, and it saves energy and reduce th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we should promote it; however, in my opinio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ianRenHeYi is the greeniest and we should keep and promote... what do you think?
如今中國空虛已久,被人乘虛而入是難免的,靠些個洋玩意兒啟發啟發,裝裝門麵也是很無奈的一個選擇。中國如今的社會就像十幾歲的大孩子,學得很快,但有點形似而神不似,樂衷於趕時髦,有樣學樣。這個短期救一下急可以,長期是不好的。這個咱不能和澳洲人比。人家是海盜出生,根基和咱們不同,優勢不同,活法當然也不同。我們出於整體的落後,不得不要學別人的東西,但絕不可能類比澳洲人,把西方文化一口吃下當成是中國“多元文化”的一部分。對外來的東西,仔細的鑒別,有機的吸收,才是真理。因為中華文化是有主體性的。在世界上是有獨一無二的地位的。這是我中華立足世界的看不見的支柱。這個名分咱們要保護和加強,要推廣,要做廣告。
基督教如此強大,你能從他的教義中找出什麽先進的東西嗎。中國落後美國,難道是中國無神論的錯?還是儒釋道的錯?其實西方就算全信佛,照樣可以率先文藝複興工業革命,隻是換個佛教版本而已。形式上的文化,沒有對錯,沒有先進落後,關鍵在人的解釋利用這一層。明白了這一點,結論就出來了。咱中國需要做的是改變對世界的看法,改變眼光和視角,改變思維方式,改變觀念。這些改變無論是得益於誰,受誰的啟發幫助,都必須全部歸功於我們中華文化,我們的老祖宗。切不要免費為外國文化做廣告。colateral damage是允許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但不要太誠實。拿來主義的精神實質一定要記住:“能偷就偷,改頭換麵,拿別人的,感謝自己”。
因為實用+簡潔是人類現代文明的發展方向,而這一方向恰好被美國這一新興國度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發展得最徹底,所以,現代20世紀的人們必然感受到美國文化影響的無處不在。因為即使沒有美國,人類最終也要向這個方向發展。當然,這和美國經濟、政治和軍事的超強實力也是分不開的。
回頭看,思維和行為方式的先進性同國力昌盛之間也是密不可分的。這一點,從當代中國的巨變中可以看得再清楚不過。所以,我一直認為鄧小平是中國曆史上一為偉大的政治家甚至思想家。因為他幾乎憑著他自己一個人的超強影響力就為中國的主流思想界引入了經驗主義(摸著石頭過河)和實用主義(白貓黑貓)兩大哲學派別,特別是將其引入到中國人的思維和生活方式中,使之成為顯學,從而對長期以來在中國當代哲學界居於統治地位的理性主義(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根源)帶來致命打擊。經驗主義和實用主義這兩大哲學派別正是薩克遜.盎格魯人在全世界無往而不利的思想武器。事實證明中國人現在學得很快、掌握得越來越得心應手。與之相伴的是,人的潛能被極大地激發出來,國力蒸蒸日上。
當代中國人對外來文明的學習消化及其影響的深遠性堪比中華文明史上在魏晉時代對天竺佛教的引進和學習。所以,我很看好中國後麵的發展。中國現在就缺一個先進的基督教信仰了。因為先進哲學必須和先進信仰相伴(它們是天生一對拍檔),否則社會發展太快卻缺乏規製,容易像沒有負反饋的放大器一般陷入正反饋激蕩。而這一信仰德建立需要幾代中國有識之士的不懈努力,若真能將現代基督教引入中國並使之成為中國現代最大的信仰和文化改造運動,則中華的宏偉景氣可期了。
總之,解決了根本問題之後,其他都好辦了,樓主以為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