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JuHua の Blog (部落)

心有靈犀不言而喻人間事 肚大能容海騰雲沉天下物
個人資料
正文

林祥謙, 施洋,,,,,二七大罷工死難烈士

(2009-08-15 11:22:18) 下一個
林祥謙烈士陵園 http://agzy.youth.cn/mzh/jng/yingmo/place/200906/W020090623413885401259.jpg  林祥謙烈士陵園坐落於福廈公路峽南到尚幹中段東側的枕峰山山麓,距福州中心區20公裏,是為紀念我國早期的工人運動領袖、"二七"大罷工的主要領導人林祥謙烈士而建的。?林祥謙烈士陵園占地28000多平方米,建築麵積5000多平方米,1961年動工,1964年竣工,當時投資69萬元。內設有烈士陵墓、紀念堂、展覽館、管理所等。在1992年林祥謙烈士誕辰一百周年之際,陵園管理部門又投入34萬元,建造了長4米、高6米的花崗岩林祥謙塑像,投入20萬元修繕了紀念堂和烈士墓區,投入10萬元擴大了烈士陳列館。展廳麵積從200平方米增加到600平方米,還修建了一個千人廣場和墓前平台。林祥謙烈士陵園於1985年10月被福建省列為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11月被定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1995年8月被命名為首批福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被中宣部列為第二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之一。?    瞻仰廳正中立有林祥謙烈士的銅像。銅像采用象征手法,突出表現烈士的精神風範。銅像背後牆和兩旁的牆壁上,有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李鵬等的題詞。參觀者置身於瞻仰廳裏可以感受到烈士當年麵對敵人屠刀,昂首挺胸、威武不屈的雄姿和頂天立地的氣魄,感受到黨和政府對"二七"工人運動的高度評價。?    紀念館通過圖片和資料等,係統介紹了林祥謙的生平事跡。林祥謙是閩侯縣尚幹鎮人,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生前為京漢鐵路總工會副委員長、江岸分工會委員長。是我國早期工人運動的領袖之一。1923年2月4日,他參與組織領導了聲勢浩大的京漢鐵路總同盟大罷工。1923年2月7日,罷工鬥爭遭到北洋軍閥吳佩孚的血腥鎮壓,50多名工友壯烈犧牲,他也在武漢江岸不幸被捕。被捕後,反動軍警將他綁在江岸車站一根電線杆上,威逼他下令複工。麵對劊子手的屠刀,他大義凜然。在左右肩被砍、身受重傷時,他依然斬釘截鐵地說:"上工要總工會的命令,我頭可斷,血可流,工不可複!"敵人獸性大發,又揮刀向他身上砍去。他身上血如泉湧,暈了過去。待他蘇醒過來時,麵對敵人的威逼,他依然威武不屈,痛罵敵人,最後又被敵人連砍數刀,慷慨就義,時年僅31歲。參觀林祥謙烈士紀念館,可以使參觀者感受到在黑暗的舊中國鐵路工人的深重災難,感受到當時工人運動的風起雲湧,感受到封建軍閥的慘無人道,感受到驚天地泣鬼神的烈士精神。?    大禮堂有數百個座位,是可供學術研究和作烈士事跡報告的場所。花崗岩石像前的千人廣場、陵墓前的平台等地,都非常適合舉辦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各種儀式。如:少先隊組織的主題隊會、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組織的入團宣誓儀式、新兵入伍宣誓儀式、中國共產黨組織的入黨宣誓儀式、還有演講等。?    陵園最高處為林祥謙烈士陵墓,坐落在蒼鬆翠柏叢中。祥謙陵園備有《"二七"革命鬥爭簡介》、《寧死不屈的林祥謙》等材料提供給瞻仰者。被定為福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後,為了更全麵、生動地宣揚烈士精神,祥謙陵園又組織編寫了《林祥謙烈士紀念館解說詞》、《"二七"慘案暨烈士事跡報告》等解說材料。 +++++++++++ 說到施洋先生.說到1957年,董必武題詩:“二七工仇血史留,吳蕭遺臭萬千秋;律師應仗人間義,身殉名存烈士儔。”   所謂文化,就是在一些學子不經意間的談論中,在輕鬆隨意的心境下,播下一粒粒種子的吧?   在我們心中,對施洋先生更多的敬意,是他身為一名1914年考入湖北警察學校,期滿畢業。次年,又考入湖北私立法政專門學校本科學習法律。1917年,畢業後加入武漢律師公會,即被選為副會長。他的收入大都用來保障人權,伸張公理,被廣大平民稱為“勞工律師”,曾參加五四運動,當選為全國各界聯合會評議部長。   前者,是他致力於學術,終於成就非凡,才能成為大家心目中的領導人選.後者,是他積極參加民眾事業,不僅僅追求個人的學術心願.   讓我們先簡單地看一看先生在那以後的的經曆吧.   1920年4月,他發起組織“平民教育社”,被選為總務主任,參與創辦7所平民學校並參加陳潭秋、黃負生、劉子通創辦的革命刊物《武漢星期評論》工作。   1921年1月,江岸京漢鐵路工人俱樂部成立時,被聘為法律顧問。   1922年10月10日,湖北省工團聯合會成立,他擔任該會的法律顧問,凡工人在法律上的有關事務,他都負責處理。   1923年1月,漢口英國煙廠因無故開除女工而引起工人罷工,施洋挺身為工人說理,向英國資本家作鬥爭。由於有施洋的正確領導,使前後30多天的罷工鬥爭以英方資本家同意接受工人所提條件而勝利告終。   2月7日晚,施洋被軍閥肖耀南逮捕下獄,2月15日清晨在洪山腳下英勇就義。 +++++++++++ 1923年8月,在嚴重的白色恐怖下,漢口人力車夫為表達對施洋的哀思,在各碼頭設祭,數千車夫跪地痛哭並扶靈位遊行,場麵悲壯。   1924年2月,為紀念施洋殉難一周年,林育南主編了《施洋先生紀念錄》一書。同年,上海《民國日報》出了施洋紀念號。    1927年,“二.七”4周年時,武漢群眾同國民革命軍70萬人舉行“二.七”4周年紀念大會。會後,武漢各界群眾為施洋、林祥謙等“二.七”英烈掃墓並在江岸舉行“二.七”烈士紀念大會。後編印出版《“二.七”四周年紀念特刊》、《“二.七”死難烈士施洋紀念特刊》。   1933年,周恩來在紀念“二.七”鬥爭十周年時撰寫了《今年的“二.七”紀念與中國工人階級的中心任務》一文,指出“二.;七”烈士的英勇鬥爭是“中國大革命前的啟盟運動”,“燦爛了大革命中的光榮曆史”。   1939年2月,毛澤東在延安舉行的“二.七”紀念大會上高度評價:“施洋同誌的犧牲,證明了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自己的政黨,是最保護工人階級利益的”。   同年7月,為紀念“二.七”工人運動的偉大先驅,中共湖北黨組織和湖北全省工團聯合會將施洋的遺體安葬在武昌城外洪山腳下,由江岸鐵路分工會立“施洋先生之墓”碑。   1953年,在武昌洪山修建了施洋烈士陵園,烈士遺體由山腳遷至山腰,建起巍然挺拔的“施洋烈士紀念碑”和烈士半身塑像。   1957年1月,董必武題詩:“二七工仇血史留,吳蕭貽臭萬千秋,律師應仗人間義,身殉名存烈土儔”。 1958年,江岸修起“二.七”革命烈士紀念館和“二.七”烈士紀念碑,毛澤東親書碑名。   1957年5月,竹山縣人民委員會給施洋夫人居家贈掛“烈士之家”巨匾,室內正廳懸掛烈土遺像和生平事跡簡介供後人瞻仰和憑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