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氏中醫

中醫治療兒科病如濕疹,哮喘,腎病等,有很好的效果,並可改善反複感冒的易感兒體質以及小兒食物過敏。
正文

小兒“擠眉弄眼”不可忽視

(2005-10-24 12:25:21) 下一個
眨眼、皺眉、清嗓子,在醫生眼裏,這些所謂的“不良習慣”和“壞毛病”,其實是一種被稱為抽動症的疾病,但其中大約有80%卻被家長當作調皮而忽略了。

抽動症是抽動-穢語綜合征(Tourette Syndrome)的簡稱,又稱進行性、多發性抽動障礙。主要以兒童的麵部、四肢、軀幹部肌肉複發性、不自主、快速無目的抽動,同時伴有喉頭肌肉抽動,異常發聲及猥穢語言為特征的綜合征候群。此病通常在21歲前出現,一般多由5—8歲發病,男孩大約是女孩的四倍。

本病的發病原因和發病機理還不十分清楚,有這樣幾種推測:
1. 腦內某些組織的發育異常及功能障礙。
2. 遺傳因素、胚胎發育及感染、生化代謝、服藥不當;難產、早產、剖腹產所致的小兒顱腦外傷或缺血、缺氧等多種因素。
3. 驚嚇、情緒激動、緊張、過分悲傷。
4. 長時間玩兒電子遊戲。

抽動穢語綜合征的臨床表現
本病可累及多組肌肉,症狀形式不一,表現複雜,往往是一些症狀交替出現,一個階段隻有1-3個。常從麵部開始,表現為交替出現的刻板式眨眼、皺眉、咧嘴、張口、做怪相、清喉聲、叫喊及其它短促的聲音等。而後抽動症狀逐漸加重,並發展至頸、肩、上肢、軀幹及下肢,形成多部位抽動。隨著時間推移,出現種種複雜形態、奇特的運動抽動,表現為聳肩、甩臂、舉臂、握拳等;呼吸肌和吞咽肌抽動時可伴有各種發音,如咳嗽聲、鼾聲、哼聲、打嗝聲等。
抽動發作時意識清楚,而且可以部分地、暫時地自我控製。例如大部分病人都可以在人群中下意識稍為控製自己。但這隻能短暫的控製,而其後會爆發更嚴重的病征,因為抽動是不可控製的。 所以他們都會在放學後或下班後就到偏僻或認為安全的地方不加控製地發泄出來。
抽動會持續一年以上,抽動部位會有周期性的改變,時輕時重,有時可以消失一星期或一個月。一般來講,患兒在感冒、腹瀉、情緒激動、興奮、精神緊張時症狀加重或複發,在情緒穩定、平靜狀態時症狀減輕,睡眠時症狀消失。

目前現代醫學對本病的治療是以控製症狀為主,並不能從病因上進行根治。其臨床常用的藥物是神經阻滯劑,它能阻滯多巴胺受體,進而達到控製抽搐的症狀,其中,被醫學界公認的、肯定的藥物為氟呱叮醇和泰必利,但兩者的副作用比較明顯,如錐體外係不良反應、動作緩慢、肌張力增強、張口困難等,嚴重者甚至使抽動症狀加重。

中醫認為本病的病因分先天稟賦因素導致患兒身體虛弱,陰陽失調;後天飲食不當,營養不良,可造成小兒氣血虧虛,心肝失養,血脈不暢;情感不舒,精神抑鬱,可造成肝氣鬱結,肝鬱日久,化火動風;情緒過於激動,陽亢無製,嬰兒期的各種疾病,均可造成氣血逆亂,而心神失養。外邪侵襲,鬱熱化燥,筋脈失養則攣急而自動。

中醫對本病的治療有很好的療效。臨床上主要是根據患兒的不同體質和不同症狀采用辨證論治的方法:
  痰熱內擾型
  主症:幹咳或清嗓音,胸悶憋氣,食欲不振,急躁易怒,頭麵或肢體軀幹肌肉反複不自主抽動。
  治法:清熱化痰。
  肝腎陰虛型
  主症:交替出現肌群抽動,五心煩熱,睡眠不安,急躁好動、煩躁、脾氣大。
  治法:滋補肝腎。
  陰虛火旺型
  主症:搖頭、聳肩、擠眉、眨眼、噘嘴等不自主動作,動作頻繁有力,伴有盜汗、口渴、便秘、尿黃;手心腳心熱,於午後加重。
  治法:滋腎陰,清虛火。
  脾氣虛弱型
  主症:多部位抽動,伴有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精神不振,麵色萎黃,消瘦,腹脹。
  治法:健脾和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