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流水

心似白雲常自在,意如流水任東西.
正文

秦始皇是私生子嗎?

(2006-03-02 22:19:37) 下一個
作者: 張星海 公元前259年中國農曆正月,一個長相並不特殊的男嬰在趙國邯鄲降生了。他,就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王國的創立者秦始皇。 在西方人眼裏,他是“中國的拿破侖”。他13歲就繼承了秦國國君的王位,22歲在故都雍城舉行了成人加冕儀式,從此正式登基“親理朝政”,開始了他一生轟轟烈烈的政治生涯。他39歲出兵擊敗了山東六國最後一個諸侯國,完成了統一中國的曆史大業。接著他又不失時機地製定和頒布了一係列有利於統一的法令和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政權。他50歲病死在出巡途中“沙丘平台”(今河北巨鹿縣境),結束了短暫的一生。 關於秦始皇本人,曆史上卻一直頗多爭議。公元之前,他就受過賈誼的責難。到了近代,他既受過章炳麟和蕭一山的恭維,也遭到顧頡剛和郭沫若的批判。 影片《荊軻刺秦》中由李雪健扮演的秦始皇給觀眾留下了一個身形猥瑣、身體孱弱的形象。而影片《英雄》中由陳道明扮演的秦始皇則給觀眾留下的是一個高大威武、儀表堂堂的形象。其實,這兩種形象正好代表了史學界關於秦王外貌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在《秦始皇本紀》中尉繚說:“秦王為人,峰準,長目,摯鳥膺,摯,豺聲。”郭沫若據此分析,秦始皇有生理缺陷:“峰準”就是馬鞍鼻,“摯鳥膺”就是現代醫學的“雞胸”,“豺聲”表明氣管炎;其胸形、鼻形變異與氣管炎常發,顯示他是個軟骨病患者。 而史學界大部分專家認為,秦始皇是一個英武瀟灑、相貌堂堂的人。翦伯讚先生曾推斷,秦始皇的相貌應是相當漂亮的。 那麽,秦始皇到底是英武瀟灑還是身形猥瑣呢?北京大學曆史係、秦漢史專家劉華祝認為,關於秦始皇的長相,曆來文獻記載較少,但在《緯書》中有較為詳細的記載。《緯書》相當於漢代的經書,早年我國沒有發現,八十年代末期才從日本運回。 《緯書》中的《易緯》、《春秋緯》和《禮緯》中都有關於秦始皇的記載。從這些書中,我們基本可以推斷出秦始皇長相的全貌。他“虎口”、“日角”、“隆準”、“長目”、“鷙鳥膺”。虎口,就是說他的嘴巴張得像老虎的嘴巴;日角,就是說在他的兩眉之間有一塊鼓起來的骨頭,史書上的漢光武也是這樣;隆準,就是鼻子很高;長目,就是說他的眼睛細而長,很像我們現在西北一帶的人;鷙鳥膺,是指胸骨突了出來,應該是我們今天所說的雞胸。 特別應當指出的是,根據《禮緯》的記載,秦始皇的個頭特別高,有八尺六寸,相當於今天的一米九八。他的腰圍是七圍。關於圍,現在有幾種解釋,有人認為合抱為圍,有人則認為一尺為圍,也有人說五寸為圍。當時的一尺相當於我們今天的七寸。如果是五寸為圍,那麽秦始皇的腰為三尺五寸,那麽就太細了。劉華祝認為,根據上下文來判斷,一尺為圍則較為可信。根據現在的尺寸,秦始皇的腰圍應相當於今天的四尺七八。劉華祝說,秦始皇這樣的一個形象,在今天看來,毫無疑問是非常的高大威武。 身世之謎:是不是私生子 眾所周知,秦始皇姓趙,史學界有關專家認為,秦始皇生於正月,故起名為正,古代通政,因此寫作政。至於為什麽姓趙,有人指出秦始皇出生在趙國,古代有以出生地為姓的習俗。也有專家認為,秦始皇為什麽會姓趙,是因為趙姓與嬴姓是同一宗,趙姓是嬴姓的一個分支。 身形猥瑣還是高大英武 秦始皇不僅有趙姓之說,還有人認為他姓呂,是呂不韋的私生子。 《史記》記載,嬴政的父親子楚在趙國做人質時,當時趙國的政治投機商呂不韋鑽了秦國宮廷的大空子。呂不韋與子楚密謀,由呂上下活動,竭力促成子楚成為秦國的太子。並想方設法讓子楚與懷有自己骨肉的歌舞女趙姬結合。趙姬生下嬴政後自然成了子楚夫人。子楚坐了3年王位,便死掉了。公元前247年,剛13歲的贏政便登上了秦王的寶座,因為年幼,政事便落入了呂不韋和趙太後之手。這樣,就有了秦始皇是私生子之說。 關於秦始皇姓氏問題,劉華祝認為,他姓趙是因為他的父親子楚當時在趙國作質子,他是在趙國生的,又生於正月,所以叫趙政。子楚回到秦國後,秦始皇自然就姓秦國的國姓嬴。 關於秦始皇是不是私生子,劉華祝認為,說秦始皇是私生子這顯然是一種汙蔑之詞。據《史記》記載,秦始皇的母親是趙國大將的女兒,送給子楚之前是呂不韋的小老婆。說她懷孕後送給子楚,幾乎不可能。而且史書上說她是十二月懷胎,從現在的醫學知識來判斷,胎兒不可能在母親肚子裏呆十二個月。所以,從呂不韋送趙姬給子楚的時間和秦始皇出生的時間來推斷,秦始皇不可能是私生子。 性格之謎:凶狠殘暴還是雄才大略 曆代一直都對秦始皇持否定態度,認為他是一個暴君。“弑父驅母”、“焚書坑儒”都是揭露秦始皇“凶狠殘暴”的有力證據。但也有專家認為,秦始皇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麽殘暴。有些事情的確另有隱情。“弑父驅母”,並非出自他的本意,顧惜骨肉親情,就隻能使他的王位受到威脅。在這件事情上恰恰表現了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劉華祝認為,秦始皇的性格中確實有殘暴的一麵,但如果隻是強調他殘暴的一麵,顯然也是不對。因為處在當時那麽一個動亂的年代,他不那麽做恐怕也不行。 比如說“弑父驅母”,贏政做了秦王之後,呂不韋的權勢非常大。而他的母親趙姬又有一個情人。這樣,秦始皇的身邊有了兩個對他政權構成威脅的人。他不除掉這兩個人,那時顯然也不行。驅逐趙太後也顯然是因為和他情人的叛亂有關,和趙太後本身的汙點有關。 再比如說“焚書坑儒”,秦國是一個法製國家,秦統一之後,必然要以秦的文化統一全國文化,這統一的過程中必然會產生一係列的矛盾。這其中一些儒生咒罵他,而方士們則欺騙他。所以才有了後來的“焚書坑儒”,當然這種行為在我們現在看來是過激了一些。 劉華祝認為,秦始皇所處的那個時代(包括秦和西漢)是一種比較大氣和比較開放的時代。那時,儒家思想還沒有像後代那樣占統治地位,人們追求的是一種個性的張揚和自由。秦始皇讓人欽佩的地方在於,他13歲作王,22歲就清除了呂不韋這些人,23歲就開始著手統一全國,用了十四五年時間就統一了中國。他能把那麽大的一個國家統一,並且製定一係列統一的措施,這都說明了他的雄才大略。至於他後來修建阿房宮、修儷山墓、修長城等等,有他的時代因素,也和他的性格有一定的關係。(千龍新聞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