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香港回歸中國十年六個月仍飛不出「鳥籠民主」

(2008-01-01 07:00:51) 下一個
香港回歸中國十年六個月仍飛不出「鳥籠民主」 中國時報

中國時報王銘義特稿/香港回歸中國已有十年六個月,說香港的民主進程仍不脫「鳥籠式的民主」,並非貶值香港數百萬市民的公民意識,也不是否定香港民主派的政治努力,而是在北京政治權力強勢主導的高壓政策下,彈丸之地的香港始終難以走出「隻有自由,沒有民主」的後殖民地宿命。

 香港特區的「鳥籠民主」是北京當局刻意打造,作為維係「一國兩製」樣板的重要工具,而北京強勢控製香港民主進程的手段,正是《基本法》所賦的兩大法寶:釋法權與審議權。然而,人大常委會對這兩大特權的彰顯程度,其實正是北京領導人自信心消長的反射。

 中共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目前正處於新舊交替,新任政治局常委習近平將接替曾慶紅主導港澳工作,在新舊權力交班之際,北京再度祭出審議權,否決香港主流民意對二○一二年實現雙普選的要求,既瓦解新領導班子的改革開放形象,也將深化京港兩地的矛盾情結。「一國兩製」、「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這些都是北京對香港的承諾,但對香港民主進程,隻剩「一國」的決定,沒有「兩製」的尊重;隻有北京當局說了算,過半數香港市民要求雙普選的民調結果,北京竟可視而不見。

 對於香港泛民主派與香港市民上街遊行,爭取二○一二年實現雙普選的「謙卑要求」,北京隻圖緊緊地掐住香港,依舊不願鬆手。不僅雙普選不給,甚至連單普選也不放,人大常委會還能辯稱:「這是有民意基礎的」。

 北京對雙普選的強勢控製,並非隻擔心香港的民主進程,對「一國兩製」造成威脅,更多考量是憂慮香港民主發展可能刺激大陸內部的民主聲浪。當數以千萬計的大陸居民赴港自由行之後,香港的發展模式,其實已對大陸各省市帶來群起仿效的治理壓力。

 北京近來高倡「和諧社會」施政理念,但京港為雙普選所造成的紛爭,已出現諸多不和諧因子。北京如能提供香港市民一個更大實驗直接民主的「鳥籠」,應有利於京港和諧互動;反之,「鳥籠」愈掐愈小,隻會造成未來京港爭議不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