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隻此一戰,天下可定: 讓越南政府膽寒的解放軍進攻越南計劃

(2008-09-06 09:48:48) 下一個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和軍事力量的不斷增強,解決東南亞問題和南中國海的主權歸屬將會是今後中國對外政策的重點和主要軍事行動方向。越南及東南亞自古以來都是中國的傳統勢力範圍。中越兩國在曆史上大多數時間是友好的鄰邦。但自上個世紀70年代以後,由於我國國力衰微而逐步喪失了對這一地區的控製權。越南卻趁此機會霸占東南亞甚至蠶食我國的固有領土,以至於中越兩國徹底反目成仇,兵戎相見。現在的越南是中國領土安全最主要的威脅,是妨礙中國重新崛起的最大障礙。從另一方麵看,越南也是整個東南亞的戰略中心和樞紐。要重新控製東南亞必先征服越南。征服越南是中國向南擴張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越南是東南亞地區軍事實力最強的國家,又有著豐富的戰爭經驗尤其是與軍事大國的作戰經驗,所以,不管從哪方麵看,越南都是一塊難啃的骨頭。按照毛主席的話講,我們要在戰略上藐視對手,但在戰術上要重視對手。所以對越南的軍事行動必須有一個周密科學的作戰計劃。
越南的地形極為特殊,用通俗一點的比喻就像是盤臥在中南半島最東端的一條怪異的水蛇,南北狹長而東西狹窄,南北之間的長度達到1600公裏,而東西最窄處隻有50公裏。越南地勢西高東低,境內四分之三為山地和高原。越南北部是由深穀切割而成的平行山係,海拔1500-300米。南部是高原和台地,海拔500-1500米。山間溪流很多,河床落差較大,水流湍急,雨季江河泛濫,熱帶叢林覆蓋了全部領土麵積的40%。所以越南的大部分地域並不適合大規模機械化作戰。根據美國在越戰中的失敗教訓和我們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的成功經驗,使用山地部隊和武裝直升機是進行山地戰和叢林戰的最好方法。隻要能突破越南在北部山區的防禦,一旦進入紅河平原,裝甲部隊就能重新發揮出巨大威力,所向披靡。但是,從當年自衛還擊戰時的老進攻路線投入裝甲部隊,已經被證明是不成功的。那麽隻能另外開辟新戰場。迅速有效的集中大規模裝甲部隊,對敵國中心腹地實施毀滅性突擊是取得陸戰的關鍵。
如何製服越南這條怪蛇,主要取決於如何快速地斬斷它的蛇頭。中國有句俗話,打蛇要打七寸,七寸的位置就是蛇的命門。我們注意到在越南中部沿海地區有一個叫清化的地方,這裏恰好是紅河平原的最南端,越南另一條大河馬江的出海口。自清化向南,東西地勢突然收窄,由此形成一個類似蛇頸的地形,將整個越南分割成南北兩個不同的部分。連接越南南北兩端的主要鐵路和公路大動脈經清化向南就隻以一個狹窄的孔道往外延伸,其地理位置與我國的錦州戰略孔道非常相似。所以清化是名副其實的控製越南北部蛇頭的咽喉。掐住這個咽喉就等於掐住了蛇的七寸。
清化一帶地勢低矮同時又是平坦開闊的衝積型平原,非常適合進行大規模兩棲登陸。如果采用兩棲登陸的方法,就可以將大量裝甲部隊快速投入戰場。這樣,坦克一上岸就能避開崇山峻嶺,充分利用平原的地形優勢迅速向河內挺進。如果在清化的登陸作戰行動進展順利,將會使整個戰場局勢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使我軍迅速解決越南問題成為可能。既然如此,這麽好的兩棲登陸條件,美國當年為什麽沒有利用呢。這主要是因為,當年越戰期間中國對美國的那一句警告:“禁止越過北緯17度線”,美國一直對在朝鮮戰爭中的失敗心有餘悸。所以中國的警告起到了威懾作用,直到戰爭結束,美國都不敢越雷池半步,而清化地區在北緯20度線附近。美國17度線都不敢越過,在清化登陸顯然就沒有任何意義。
綜合上麵的各種考慮,現製定以下對越進攻作戰計劃:
一、兵力部署。對越作戰決定采用三路突擊,向心合圍的戰法,並實行先北後南的戰略方針。據此,擬將進攻部隊分成北、東、南三個戰役集團。
雲南方向,以陸軍第十四集團軍為主力擔任北集團進攻任務,同時,為適應開戰初期山地作戰的需要,陸軍第十三集團軍抽調一個山地旅和一個陸航運輸大隊加強到第十四集團軍。雲南方向的總兵力為6萬人。
廣西方向,以陸軍第四十二集團軍擔任東集團進攻任務,第四十一集團軍一個裝甲旅和一個陸航團加強到四十二集團軍。空軍第二師負責東集團的空中支援。廣西方向總兵力為10萬人。
南集團陸海登陸方向,以海軍陸戰隊兩個旅和陸軍第一集團軍擔任主要攻擊任務,陸軍五十四集團軍127機械化師作為第二梯隊,擔任進攻河內的主要裝甲突擊龍頭。同時南海艦隊主力和海軍航空兵負責這一戰區的登陸兵力投送和空中掩護支援。空軍第九師則負責整個越南中部空域的製空和縱深火力壓製。南集團總兵力15萬人,其中登陸部隊10萬人。
濟南軍區第二十四集團軍和第十五空降軍為總預備隊。
至此,我軍參戰總兵力為52萬人(不計第二炮兵和戰略空軍),一線作戰部隊31萬。預計投入主戰坦克1200輛,裝甲戰車3000輛,各型作戰飛機3200架。
二、作戰實施。預計作戰時間為31天。
(一)、戰略打擊階段。
戰爭開始第一天,我第二炮兵開始對敵全境300個重要政治軍事目標進行第一輪導彈攻擊。將向敵境內發射500枚短程戰術導彈和100枚中程戰術導彈,海軍向敵發射200枚陸基巡航導彈和100枚海基巡航導彈。電磁部隊對敵指揮中心、通訊和雷達基站,實施強電磁幹擾。戰略轟炸機重點對敵境內的大型發電廠和工業基礎設施實行戰略轟炸。
第二天,空軍航空兵和海軍航空兵出動1000架次飛機對敵重要軍事目標進行第二輪精確火力打擊,並對第一天導彈攻擊的效果進行評估。第二炮兵繼續向敵發射300枚戰術導彈。
第三天,空軍航空兵和海軍航空兵出動1500架次飛機對敵重要軍事目標進行更大規模的空襲。並徹底消滅殘存的越軍海空軍力量。海軍繼續發射100枚陸基巡航導彈,進行定點摧毀。
(三)、戰術打擊階段。
第四天,空軍航空兵和海軍航空兵出動1000架次飛機對敵主要軍事目標實施第三輪火力打擊,同時,陸軍各進攻集團使用遠程火箭炮和大口徑火炮對敵當麵重要目標實施火力覆蓋突襲。南海艦隊完成對北部灣全部海域和南中國海最南端的航路封鎖。東海艦隊實施遠程迂回的外圍警戒。
第五天,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出動500架次飛機對主要突擊方向上的敵重要軍事目標實施重點精確轟炸。進一步摧毀敵人的反擊能力和地麵有生力量。陸軍航空兵攻擊直升機配合地麵炮兵對敵縱深目標實施火力延伸突襲。同時各進攻部隊進入攻擊位置,登陸集團10艘大型登陸運輸艦和100艘中型登陸運兵船裝載完畢從各軍港出發。海軍航空兵和攻擊潛艇提供全空域和全海下的登陸護航。
(四)、地麵作戰階段。
第六日淩晨,各攻擊部隊進行最後一小時火力準備,然後從北,東,南,三個方向快速向越南境內攻擊前進。北集團和東集團的進攻路線仍沿用79年對越自衛還擊戰時采用的路線,南集團第一登陸梯隊海軍陸戰隊兩個旅,分別從靖嘉和勒場兩個地域開辟登陸場並相向靠攏。
第七日、第八日登陸部隊鞏固灘頭陣地,第一集團軍主力陸續上岸擴大登陸場。並以一個團的兵力火速向南推進依托有利地形阻擊馳援北上的越軍。
第九日、第十日,第一集團軍主力攻占清化切斷北部越軍主力與南方各部隊的聯係,完成對河內的戰略包圍。同時以一個師兵力攻占義壇並依托地形和海岸線向南防禦,阻擊北援的越軍部隊。
第十一日,北集團和東集團進攻部隊分別突破安沛和諒山。形成對河內的夾擊之勢。陸軍第五十四集團軍127機械化師登陸完畢。
第十二日、第十三日127師向河內高速挺進並占領寧平。這樣,我北,東,南,三個戰役突擊集團分別推進到預定地域,完成了對河內的包圍。
第十四日、第十五日,各部隊原地待命休整,鞏固已占領地區。我空軍和遠程炮兵開始對河內進行總攻前的火力打擊準備。同時第二十四集團軍陸續投入越南戰場。
第十六日,對越南首都河內的總攻開始。預計三天完成對河內的占領。
第十九日、第二十日各部隊休整兩天。
第二十一日,我新投入的第二十四集團軍和第一集團軍主力開始對越南南方的作戰。
至三十一日,占領越南全境。
對於該作戰計劃的幾點說明:
一、為什麽隻進行5天的空中打擊就投入地麵部隊。1991年海灣戰爭中,美國在擁有大量精確製導武器和絕對海空優勢的情況下,仍然進行了長達一個月的空襲準備,然後才投入地麵部隊。我們之所以快速進入地麵作戰主要是因為越南與伊拉克有很大的不同。首先越南地理環境的複雜性決定了空襲的最佳效果隻是在戰爭開始階段利用突然性給敵造成的巨大殺傷,隨後敵人會很快調整部署利用越南多山地,多叢林的特點進行有效隱蔽。而越南因為終年濕度很大,被雲氣和霧氣所籠罩,使得我們的空中偵查會遇到很多困難。所以,如果不依靠地麵部隊的準確指引,持續空襲的效果並不理想。其次越南沒有大規模的裝甲部隊,主要以輕型步兵和山地部隊為主,這些都使越軍更善於分散和隱蔽,這樣就隻能依靠陸軍實行定點清除。再有一點美國一直對越南虎視眈眈。隻要我們對越一開戰,美國肯定會想方設法加以阻擾,隻有快速投入地麵部隊,把越南變成一個真正的戰場,形成混戰局麵,才能徹底阻止美國的插手。
二、本作戰計劃實行三路突擊,向心合圍的戰法,其中南方兩棲登陸集團是我軍的主攻方向和進攻重點。所以,最強大和最精銳的裝甲力量應集中在這一方向上使用。東路突擊集團為輔助進攻方向,北路集團為戰略牽製方向。
三、由於對越作戰是以山地和叢林為主的常規戰爭,所以直升機超地平線的垂直打擊將發揮相當重要的作用。我軍目前的陸軍航空兵兵力嚴重不足。為適應未來對越作戰的要求,各集團軍應大力加強陸航力量建設,應在原集團軍陸航團基礎上擴編為陸航旅。大幅度提高立體攻防能力和戰場調度能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