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頸肩腰腿疼是咋回事

(2008-07-04 20:17:34) 下一個




“鼠標手、網球肘、會計的脖子(頸椎病)、司機的腰(腰椎病)”成為形容另一類“現代文明病”的一句順口溜。談起脊柱病及其相關性疾病,大家可能會很快聯想到“頸肩疼痛”、“腰背酸痛”。的確,因職業導致各種不同年齡層次人的頸椎病、腰椎病等脊柱相關疾病的患病率越來越多,脊柱病變引起疾病和痛苦遠不止這些,當脊柱發生病變時,它可對機體造成各種各樣的傷害。脊柱是人體的支柱和“棟梁”,是人體傳遞信息主幹。因此,與脊柱相關的疾病就非常多,迄今已報道的脊柱相關疾病已達70餘種。生活中,常見有的患者在出現不同程度的頭暈、頭痛、胸悶心慌、耳鳴耳聾、惡心嘔吐等症狀後,不是到神經科、五官科就治,就是到消化科、心血管科治療。但經過長期藥物治療後,以上不適症狀如果仍得不到緩解,就應該考慮到骨傷科(或在線谘詢宋氏膏藥)看看了。
    
一、什麽是脊柱病和脊柱相關疾病?
    
    解剖學上所說的脊柱,就是大家常說的“脊梁骨”。它是人身上的中正線,是由一節節的椎體通過韌帶、小關節、肌肉等組織連接成的,支撐著上身的重力和活動等。
    
     脊柱病是由於先天性、退行性、炎症性、外傷性等損害,導致脊柱本身及其椎體、椎間盤、脊髓、神經根和附件等結構受損,並可以影響其它髒器。包括先天性或發育性畸形,脊柱退行性疾患(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頸腰綜合征、慢性腰背痛等),脊柱相關性疾病(頸心綜合征、頸胃腸綜合征等),脊柱軟組織疾病(落枕、頸部扭挫傷、腰部扭挫傷、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梨狀肌綜合征、頸腰部韌帶損傷、前斜角肌綜合征等),脊柱創傷,脊柱腫瘤,脊柱感染(炎症性、結核性感染等),脊柱風濕(類風濕性疾病,強直性脊柱炎等),椎體骨質疏鬆症等。脊柱相關疾病是指由於脊柱力學不平衡而致肌張力失衡,骨關節輕度位移,刺激壓迫周圍的血管神經,引起身體其他係統的相應症狀、體征。
    
    脊柱相關疾病又稱脊源性疾病,是從脊柱生物力學和生物信息學角度來研究脊柱與疾病關係的一門新興學科。發生這些疾病的髒器或組織均與脊柱有一定關聯,聯係的媒介或環節有:神經性、體液性、生物電性、血流動力性、代謝性、生物力學性等方麵。由脊柱病變而引發的其他內髒器官“脊柱相關疾病”呈上升趨勢,已達70餘種,涉及呼吸、循環、消化、泌尿、神經、內分泌等多個係統,橫跨內、外、婦、兒、神經、五官、脊柱外科、康複醫學等多個學科。因此凡病因不明、反複發作、久治不愈的“慢性病”,應該考慮是否有脊柱病的可能。
    
二、造成脊柱相關疾病的原因是什麽?
    
     引起脊柱相關疾病的原因多種多樣,各種病因作用於脊柱,導致脊柱及其相關髒腑的功能異常,產生疾病。由於脊柱特殊的解剖結構和生理功能,人們所處的環境地點不同,人體體質因素、致傷外力、感邪程度等的差異,就產生了人體對各種病因反映的特殊性。其主要原因有創傷、勞損、外邪侵襲、瘀血阻滯、七情內傷、內環境(內分泌係統)紊亂等。
    
    脊柱相關疾病的基礎病因包括脊柱的退行性變(椎間盤退變、椎形邊緣骨刺的形成、韌帶椎間盤間隙的出現與血腫形成、椎體其它部位的退變),慢性勞損(長時間不當的工作姿勢、不適當的體育鍛煉、睡眠姿勢不良、舊傷未愈再受新傷),咽喉部炎症(急、慢性咽喉炎),脊柱先天發育不良(先天性椎體融合、齒狀突發育不良或顱底凹陷症、棘突畸形、頸橫突肥大、脊柱裂、椎體形態變異等)。意外事故、運動性損傷、醫源性意外等外傷均可引起脊柱相關性疾病的發生。此外,輕微扭挫傷、感受風寒濕的刺激、內分泌失調也會成為脊柱相關性疾病的誘因。
    
     某些脊柱相關性疾病不能用上述理論進行解釋,一些學者又提出“衣架理論”。當懸掛的某件衣服過重,就會使衣架失去平衡。當人體內髒病變時,如肝炎時肝的重量和體積不斷增加,若得不到及時適當的治療,久而久之,由於脊柱內外力的平衡失調,再加上炎症對脊柱周圍軟組織的刺激,就會發生像衣架偏歪的情景,導致胸椎錯位。說明內髒病症同樣可以引起脊柱失穩,它們之間是互為因果的。除了內髒病變可以引起脊柱失穩移位,外傷性或勞損性肋骨錯位也是胸椎失穩不可忽視的因素。
    
    總之,脊柱病刺激或壓迫了附近的植物神經、刺激或壓迫附近血管、刺激或壓迫脊柱附近的脊神經及感受器、脊柱的退變、短縮減少了胸腹腔的容積、產生髒器的壓迫等方麵,都可以導致脊柱相關疾病。
    
三、脊柱相關疾病有哪些臨床表現?
    
    脊柱的疾患除可產生自身功能範圍的改變外,還可引起脊髓、神經、血管及周圍軟組織損傷等臨床綜合征。它不僅涉及大家所熟悉的頸、肩、腰、腿痛,還涉及循環、呼吸、消化、神經、內分泌、免疫等係統的許多種病症。
    
     根據1992年首屆國際脊柱相關疾病會議論文報告,至少有70餘種疾病與脊柱有關,如:偏頭痛、眩暈、耳鳴、過敏性鼻炎、呃逆、近視、神經衰弱、高血壓、糖尿病,房顫、早搏、哮喘、心絞痛、類冠心病、胃炎、胃潰瘍、慢性消化不良、慢性膽囊炎、結腸功能紊亂(腹痛、腹瀉、便秘)、肢體感覺異常、痛經、月經失調、更年期綜合征、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
    
    如果將脊柱分為三個部分:頸段、胸段、腰段。
    
    頸段脊椎損傷在臨床以頭麵部五官症狀和顱腦神經症狀為主要表現,有眩暈、頭痛、眼部症狀、鼻部症狀、咽喉部症狀、耳部症狀、顱神經症狀(嗆咳、音啞、伸舌障礙、語言不清、軟齶麻痹等)、循環係統症狀(胸悶、胸痛、氣短、心悸等,甚至出現心律失常)和其他一些症狀。
    
     胸椎兩側為足太陽膀胱經的循行部位,很多內髒的俞穴位於這個部位,也是脊柱內髒相關疾病體表反映點的常見部位,臨床表現主要以內髒的功能失調為主:胸脊神經激惹症狀(損傷的神經節段支配區的放射性或局限性胸背部疼痛、麻木、肌肉緊張、痙攣或肌肉萎縮),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症狀(皮膚蒼白、潮紅、冰涼、灼熱、多汗或無汗、心悸、心律失常、假性心絞痛、胸悶、胸部堵塞和壓迫感、呼吸不暢、喘咳或痙攣性嗆咳以及哮喘、食欲不振、脘腹脹滿、胃痛、腹痛、腹瀉、便秘、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膽囊炎等)。
    
    腰脊椎和骶髂關節損傷主要表現為腰腿痛和盆腔髒器的功能紊亂:腰痛和腰腿痛、盆腔髒器功能紊亂症(尿頻、尿急、排尿不暢、遺尿、陽痿、下腹疼痛、裏急後重感、腹瀉、便秘、痛經、月經失調等)。
    
四、怎樣判斷是否有脊柱相關疾病?
    
     根據患者的病史、臨床症狀和體征,在排除相關係統疾病後可對患者進行一般檢查,如外觀姿勢、疼痛、脊椎活動範圍、脊椎棘突偏歪等情況可對患者疾病做出初步診斷,但是明確診斷還要依靠係統、周密、準確的檢查,如X線平片、CT、MRI等,有時還要做一些特殊檢查才能明確診斷,如奎氏試驗、椎管造影、椎間盤髓核造影、椎動脈彩色多普勒檢查、腦電圖等。
    
五、怎樣防治脊柱相關疾病?
    
    對於脊柱相關疾病的治療,我們提倡中醫整體觀念、辯證施治的觀點,在“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調整陰陽”、“因時、因地、因人製宜”的原則指導下,應用手法、藥物、導引練功、康複訓練、理療、手術等治療方法,明確診斷,有的放矢。具體治療方案應該在專業醫師指導下製訂。
    
    雖然現在治療方法有很多種,但平時有意識地自我保護脊柱也是至關重要的,即符合於中醫提倡的“治未病,未病先防”理論。如長期伏案工作的人,應隔段時間伸伸懶腰、側側身,多活動身體,以改變脊柱的位置;選擇枕頭時,高矮要合適;平時抬舉沉重物體時,應該雙手拿起而不能光用單手。脊柱疾病可發生於從出生到老年的各個年齡段,因此脊柱健康也要“從娃娃”抓起,並貫穿於人生的各個階段。

from sohu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