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性開放”和“金錢選舉”!
(2008-07-16 17:05:03)
下一個
在我們這個星球上,日本是最善長學習並接納外來先進文明的國家。現代日本文明究其實是漢唐帝國文明和西洋文明的複製品。一個處於蠻荒狀態的草昧民族,就因為虛心學習接納當時世界最先進的文明成果,躍升為這個星球上的一等民族,超過中國老師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文化巨人。
日本民族在學習外來先進文明的過程中,不但能做到虛心誠懇全心全意。而且能很好的結合本民族的特點,尤其是融合本民族的文明優勢,結果日本能夠“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在很多方麵超越他的老師。
和日本民族相反,中華民族對待外來先進文明的態度是深閉固拒妄自尊大,實在無法排拒時就采取“拿來主義”,攝取形式排泄內容;同時用“民族劣根性” 對外來文明進行“篩選”,能夠適應“中國特色”者才能“為我所用”。因此外來文明進入中國後大多變得不倫不類,往往徒具外在形式而失去精神內賅。一個典型例子是自掘墳墓的滿清政府在進入墓門的前一年為了緩解內外危機,仿效歐洲政府建立“責任內閣”,可內閣的十三名成員中居然有九人來自“皇族”?
當“西方文明”不能按中國人的期望值解決中國的“傳統問題”時,我們就很容易簡單地把過錯推到“西方文明”身上,絲毫也意識不到問題的根源不是我們引進的“西方文明”;而是“傳統文明”的慣性作用,是我們對西方文明的“悲劇性誤讀”。
下麵列舉幾條最具代表性的“我們對西方文明的誤讀”:
一、 性開放。
上世紀七十年代前的中國性觀念異常保守,“性”一度成為民眾談虎色變的話題。除了偉大領袖一人外,民眾必須奉行“禁欲主義”,性行為機械化政治化。改革開放以後,西方的“性開放”理念被饑渴的國民以最大的熱情全盤接受並發揚光大,甚至於比西方走得更遠更離譜。
下麵幾則眾所周知的“西洋傳聞”最能體現中國人對西方“性開放”的理解。
傳聞一:美國女中學生在上學前,母親總要提醒她別忘了帶“避孕套”……
傳聞二:美國夫妻不幹涉對方的“性自由”,雙方在外麵都有一個或多個情人。丈夫回家撞見妻子和情人做愛,多半選擇禮貌地退出來……
傳聞三:美國的海濱浴場,男女全都一絲不掛……
中國的“極端女權主義者”甚至杜撰出這樣一個版本:妻子出門時丈夫都要提醒她別忘了帶“避孕套”,告誡她若遇上色狼千萬不要反抗,因為“生命”比“貞操”更重要;但和色狼做愛時別忘了戴上“避孕套”,因為“生命”離不開“健康”……
如果美國人聽到上述幾則關於他們的“性開放傳聞”,震驚程度應該不下於聽到“911”恐怖襲擊消息。傳聞中的他們不是和動物沒有任何分別嗎?他們的“人性尊嚴”哪裏去了?
我們對美國的“性開放”確然存在嚴重的誤讀。
首先美國的“性開放”隻存在“特定地點”和“特定群體”;主流社會的“性觀念”則遠比我們保守,大眾傳媒和公共場所也遠比我們“幹淨”。
美國是一個奉行自由主義的國家,政府和多數人不能隨意剝奪“少數群體”不觸犯法律的愛好和行為。所以美國有專為部分追求性刺激的成年人開設的 “成人俱樂部”;“回歸自然派”男女還可在遠離公眾的海灘一絲不掛裸浴;“好萊塢”影星也可追求“私生活豐富多彩”……但這些“性開放”把戲隻限於“特定群體”和“特定區域”,美國的主流社會則完全是另外一幅景觀。美國的公共場所根本看不到涉及色情的宣傳廣告;我國的色情廣告則滿天飛,與性相關的影視宣傳畫和壯陽招貼從大街小巷一直貼到公共廁所。美國的電視也非常幹淨,連罵人的髒話都被刪掉;可我每次旅行到一個縣城,在大街上經常能聽到錄相廳傳出的女人高潮時呻吟聲。象紐約這樣的海岸國際大都市,因為外來人口較多,外來文明占很大比重,性保守傾向還不十分明顯;但在主要由美國本土人居住的內地中小城市,美國人則表現得象貨真價實的“清教徒”。美國大部分州都禁娼,所有與色情有關的場所都必須在指定的位置,尤其要遠離教會、學校。既便如此,他們還時常遭受一些周邊居民的抗議。相比之下,我國的色情業不但“豐富多彩”;而且不顧對青少年的影響。我國的星級酒店,小姐進進出出已經成為沒有人會因此大驚小怪的正常景觀,加之洗頭房,洗腳房,卡拉ok,夜總會等諸多色情場所,堪稱世界之冠……
當未成年中學生走在大街上,眼中看到宣傳畫上戴有挑逗性的性感女體和淫穢文字;耳中聽到女人高潮人呻吟聲,他能不想入非非嗎?能不想到去引誘他的女同學嗎?如果引誘達不到目的,能不想到實施“性暴力”嗎?近幾年我國青少年犯罪率直線上升,“性開放”無疑是一個很重要的誘因。
其次美國的婚姻家庭也遠非我們想象的那樣濫情任性不負責任。美國人在計劃結婚之前是有些隨便;可一旦結婚就非常清楚自己的責任,家庭始終擺在首位,連工作也得從屬家庭,很少結了婚的人還會經常去娛樂場所和別的男女玩浪漫或一人深夜不歸泡吧。美國離婚自由,可在婚姻期間大多能對配偶保持基本忠誠,尤其是有一定經濟條件和文化教養的紳士階層更能以身作則。性緋聞不但令政務官吃不消,紳士若是沾上性緋聞也一樣會失去社會的尊敬。
再次美國人講求生命的尊嚴,甚至於把尊嚴看得大於生命。所以認定美國女人都會對強奸犯俯首聽命是隻有“好死不如賴活”的中國人才會相信的無稽之談。前段時間看到一則網文,寫手居然嘲諷一位為保貞操誓死不從歹徒強暴的烈女子,文後還有不少人附和?真的想不到我們的性觀念已“開放”到如此荒謬的地步!
二、 金錢選舉。
美國的民主製度很健全,總統和和行政區域一把手都是民主直選產生;各級議會也是全民公平普選產生。民選政府的第一職能隻能是“為人民服務”,否則民眾就會在下次選舉中不投他的票或在任期內彈劾罷免他,得罪民眾的政務官輕則丟官重則身敗名裂。隻有極少的傻瓜政務官才會冒著身敗名裂的危險去愚弄民眾或以權謀私。美國的各級政府都是“民本政府”,絕大多數政務官都有濃厚的“民本思想”,在任期裏能盡職盡責,極少腐敗瀆職現象,個別例外也能很快被發現並受到毫不留情的膺懲。之所以會如此主要是美國選舉製度的功勞。一個如此科學理性的選舉體製,應該成為文明世界學習仿效的樣板,可我們的多數國民卻對美國的選舉存在很大的誤區,在不了解“真相”的情況下就盲目給對方貼上“金錢選舉”的標簽。
國民之所以容易相信美國的選舉是“金錢選舉”,一是媒體的誤導;二是從電視裏看到總統候選人組成龐大的競選班子一個州一個州去拉選票,沒有大量的錢是不行的。在電視普及的時代,贏得選民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在黃金時間發表電視講話。可占用大段電視黃金時間需要花很多錢……所以美國選舉需要很多的錢鋪路,沒有錢在信息社會寸步難行。因此富人很容易用金錢操縱選舉,隻有富人才能決定選舉結果,要麽自己直接參加競選;要麽把自己的利益代理人用金錢扶上台?
因為我們不了解美國的選舉運作方式,所以很容易形成上麵的錯覺。美國的競選機製早就設置了富人用金錢操縱選舉的壁壘,在運作方式上使金錢的影響降到了盡可能低的限度。
美國選舉確然要花很多的錢,但金錢並不能決定選舉結果,富人很難用金錢操縱選舉。美國的競選機製使窮人和富人擁有相對公平的競選機會,富人在競選時不但無法發揮金錢的優勢,“富人身份”甚至會成為競選的累贅。美國的曆任總統除了肯尼迪一人外極少出身豪富階層最能說明問題。
美國的總統選舉製最能說明美國選舉給窮人提供了均等競選機會:總統選舉製規定:對於沒有經濟實力的總統候選人,國會可以拔給他一筆可觀的競選經費,但很少有候選人願意領用這筆競選經費。一則那是納稅人的錢,用納稅人的錢為自己競選鋪路候選人在感情上難以接受;二則總統候選人隻要有足夠的實力和人望,就能通過正規渠道籌集到必要的競選經費。
也許有人會問,給候選人提供競選經費的富人難道不會提出相應的條件,待候選人當上總統後再利用手中職權維護並拓展他們的利益嗎?一旦發生上述情況,當選的雖然不是富人總統,可一樣隻能做富人在政府中的利益代理人?一樣是“金錢選舉”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上述情況其實在美國很難發生,一是提供競選經費的美國富人很少會提出“用公權作報償”的條件,美國富人的情操智商畢竟和中國富人有很大的差別;二是就算個別富人提出那樣的條件候選人也作出相應的承諾,當選總統在任期內也沒有相應的權力履行自己的承諾。
美國總統在國內的行政經濟活動受到司法機關、議會和媒體無孔不入的監督和製約,權力空間極為有限,以權謀私的機會很少。你別看小布什在國際上頤指氣使、今天指責這個國家是邪惡軸心,那個國家搞恐怖;明天又製裁伊朗,威脅軍事打擊北朝鮮,儼然成了地球的家長;但他在國內的權力小得可憐,他的任何行動、每花一分錢都要經過國會批準,沒有國會的授權他寸步難行、一籌莫展。地方各級政府都是當地民眾直選的,在憲法框架內隻對當對民眾負責不對總統負責,總統升不了地方行政首長官也降不了他們的官,因此也不可能在地方政府安插親信或插手政府采購和地方公共工程。美國總統可以把巴拿馬總統抓到美國審判,可美國的一個普通市長就可以不買總統的帳。聯合國50周年慶典時,紐約市長為各國首腦舉行了一場音樂會。音樂會開始前,市長居然把克林頓總統邀請的客人阿拉法特 “請”出了劇場,理由是阿乃“恐怖主義分子”,氣得克林頓七竅生煙,但也隻限於生氣而己,對市長的決定他無可奈何,隻好自己去道歉……
我國的官僚體製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大官的親信在下級權力機關和大企業是“搶手貨”。美國的情形則剛好相反,政務官的親屬在他的轄地常成為企業避之唯恐不及的對象。因為你一旦任用政務官的親屬,你的公司企業就會成為公眾和媒體質疑的焦點,你的一舉一動就會暴露於無孔不入的監督之下,這對企業的生存發展是極為不利的。所以美國人一旦當選政務官後,他的親屬很快就會發現自己一夜間成了“二等公民”,不但受到“就業歧視”;還不能享有“完全公民權”,犯同樣的錯誤要比普通人承受更重的處罰。小布什就曾因此深受其害,因為他擁有一個總統父親,所以“二等公民”的感受格外強烈,心靈上受到很大創傷,並一度處於精神崩潰的邊緣,後來因為皈依基督教才在靈魂上獲得新生。
在上述境況下,總統能利用公權為競選捐助人謀求“私人利益”嗎?
美國的總統競選特別講求“公平原則”,總統候選人無法利用金錢優勢來破壞“公平原則”。美國政府和民主、共和兩大黨都沒有受控於自己的電視台和報刊,所有的主流媒體都是私營的。政府和黨派無法利用職權來控製“話語權”。不但權力機構無法控製“話語權”,私營電視台也一樣必須遵循話語上的“公平原則”。如果哪位總統候選人用金錢買得某電視台的黃金時間段發表電視講話,該電視台必須在不另收一分錢的情況下讓其他總統候選人在同一時間段發表同樣長時間的電視講話,否則該電視台就是違法。這一“公平原則”有效地防止了富人利用金錢優勢壟斷對公眾的“話語權”,先聲奪人謀求競選的優勢。
在保障必要競選經費和“公平原則”下,你能說美國選舉是“金錢選舉”嗎?
三、 個人主義。
西方自由主義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個人主義”;但西方“個人主義”的內涵與中國人的理解有很大的出入。我們是從字麵上理解“個人主義”的,既“個人利益第一”?在這種價值取向引導下,西人以“自我”為中心各自為政,為了追求個人利益無視他人利益和國家社會的整體利益……
西方“個人主義” 的真正內涵與中國人的理解剛好相反,從本質上來說西方“個人主義”其實是“利他主義”。西方文明強調社會是由單個的生命個體組成的,每個生命個體都不能被社會忽視,都應受到他人和社會的尊重。人們在追求個人利益時,都應尊重他人這個利益實體的存在,不能因為個人利益忽視甚至侵害他人利益。如果社會上的每個人都隻注重自身利益而無視他人利益,或者因為集體利益而踐踏個人基本權益,這個社會就會陷於自相殘害的利益衝突之中,最終每個人的利益都會受到傷害。如果人們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時尊重他人利益,不因集體利益踐踏個人基本權益,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就會和諧統一在一個共生共榮的共同體之下,每個人的利益都會穩步增長……
因為西方文明講求尊重個體,尊重他人利益,歐美國民特別注重“公德”。“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在公眾場所大聲喧嘩”和 “插隊占道”等中國司空見慣的社會景觀,在歐美國家很難看到。助人為樂也成為西人習以為常的美德。在英、美、德、法等國,人們在公眾場合說得最多的話是 “對不起”和“沒關係”。一個人遇到不幸時,周圍素不相識的國民都會給予真誠幫助……
西方“個人主義”的英文單詞是 “individualism”。我無法追究最早把individualism翻譯成“個人主義”的那個中國人懷著何種動機?這個翻譯顯然是不準確的,不但不能表達individualism的真實意思,也極容易誤導中國人的價值取向。問題是這一有意誤導對外國人並無多大損害,主要受害者還是我們中國人自己。
四、 拜金主義。
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是一個“金錢至上”的社會,人與之間除了赤裸裸的金錢關係外,再也沒有其他任何聯係了。對金錢的追逐也因此成為一個國家經濟向前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基於這一認識上的誤區,改革開放以後,我們為了學習西方國家的“致富經驗”,自然把“掙更多的錢”作為人生的終極奮鬥目標。當我們在追逐金錢的過程中造成社會道德普遍下滑,麵臨群體信仰危機和品格崩潰時,我們才發現“金錢”是一柄雙刃劍,能成事也能壞事,奉行赤裸裸的 “拜金主義”對一個國家的發展利小弊大。新世紀的今天,當我們再次把目光投向“拜金主義”的始作甬者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時,才發現美、英、法等國金錢的作用並不是“萬能”的,西人對金錢的熱情也遠遠沒有達到我們想象的那種程度。我們先前認為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信奉“拜金主義”是對西方文明的又一悲劇性誤讀。
當成千上萬的中國富翁不惜傷害國家民族的根本利益,用非法手段聚斂巨額財富,肆意揮霍巧取豪奪來的不義之財時,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知道:多數外國富翁把通過勤勞智慧掙來的正當財富回報社會,晚年把絕大多數甚至全部財富捐給慈善機構或學校。前不久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的“裸捐”最能說明問題,他把自己名下 580億美金的巨額財富悉數捐給慈善基金會,沒給子孫後代留下一分錢的財富。眾所周知比爾.蓋茨創建了軟件帝國,他的財富是憑借勤勞和超人智慧,掌握先進生產力掙來的合法收益;不象中國的多數超級富翁一樣依靠“特權”和“投機”來聚斂非法財富。比爾.蓋茨捐獻合法財富與我國富翁揮霍並遺傳非法財富形成鮮明的對比,從另一個層麵折射出我們和西方在金錢麵前的態度反差。
當美國的多數富翁在晚年都爭相把財富捐出來回報社會時,我們能說這個國家的國民信奉“拜金主義”嗎?
如果我們在現代化進程中不巧陷入了“拜金主義”的泥潭,又自認為這是學習西方的結果;難道不是我們對西方文明的悲劇性誤讀嗎?
和西方民主國家相比,專製國家更容易陷入赤裸裸的“拜金主義”。托克維爾在他的論著《舊製度與大革命》中,描述大革命前的法國社會時寫道:“在這類社會中,沒有什麽東西是固定不變的,每個人都苦心焦慮,生怕地位下降,並拚命向上爬;金錢已成為區分貴賤尊卑的主要標誌,還具有一種獨特的流動性,它不斷地易手,改變著個人的處境,使家庭地位升高或降低,因此幾乎無人不拚命地攢錢或賺錢。不惜一切代價發財致富的欲望、對商業的嗜好、對物質利益和享受的追求,便成為最普遍的感情。這種感情輕而易舉地散布在所有階級之中,甚至深入到一向與此無緣的階級中,如果不加以阻止,它很快便會使整個民族萎靡墮落。然而,專製製度從本質上卻支持和助長這種感情。”
這是因為在專製社會中,即使經濟得到了發展,可是由於繼續剝奪了大眾參與社會的各種權利,從而將人的生存依然擠壓在一個狹小的空間之中。所以對金錢的崇拜,在一個專製國家中,可能比一些民主國家表現的更為極端、強烈和不擇手段。正是專製社會對權力的壟斷,才無法使它的人民產生對生活更加豐富的情趣,因而他們在金錢欲望上必然要走向一種極端。
…………
去年我在《中華文明體係中的垃圾桶基因》這篇雜文裏,曾經說過我們的文明在繼承和學習傾向上出了大問題,具體表現在容易吸收外來文明的垃圾和劣勢;對外來文明的優勢要麽深閉固拒,要麽令其沾染“中國特色”。
西洋文明成果的最閃亮部分應該是民主、憲政、法治、人權、廉潔政府、新聞自由、任人唯才、公平競爭等……這些先進的文明成果我們要麽視而不見;要麽在學習借鑒過程中摻和“中國特色”,美味香甜的淮南橘子移植到淮北後變種成又苦又澀的“積子”。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我們的選舉,民主選舉無疑是從西方學來的,可我們的部分地方政府把選舉“改革”成“走過場”的鬧劇。當歐美文明國家公正公開“直選”各級行政一把手時;我們依然熱衷於“暗箱作業”,預先圈定候選人,甚至於搞什麽“鐵定當選”的“等額選舉”(候選人隻有一個)?
我們在排斥或扭曲西洋文明先進成果的同時;又以不可思議的熱情接納了西洋文明的暗點。不但全盤吸收了對方的暗點;還利用我們的“聰明才智”把暗點發揚光大。西洋文明最典型的暗點莫於過“性開放”,我們不但學來了,還“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今天美國的離婚率隻有百分之八,我們則逼近百分之二十。美國的政務官在任期內不得有緋聞;我們的地方權力人物則熱衷於“包二奶”。美國離婚自由但絕大多數配偶能作到基本的忠誠,我們的婚外戀則成為時尚,有條件者多想試一試……
當我們感到外來文明的“垃圾”供不應求時,我們就以己之心度人之腹,對外來文明進行有意識的“誤讀”和“加工”,給自己的文明暗點貼上外業文明的標簽。明明自己信奉“金錢萬能”,偏要說美國是一個“金錢至上”的國家。明明自己自私自利一盤散沙,偏要把西方文明的“利他主義”誤讀為狹隘自私的“個人主義”……
我們的文明向何處去?
天佑中華!!!
在我們這個星球上,日本是最善長學習並接納外來先進文明的國家。現代日本文明究其實是漢唐帝國文明和西洋文明的複製品。一個處於蠻荒狀態的草昧民族,就因為虛心學習接納當時世界最先進的文明成果,躍升為這個星球上的一等民族,超過中國老師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文化巨人。
日本民族在學習外來先進文明的過程中,不但能做到虛心誠懇全心全意。而且能很好的結合本民族的特點,尤其是融合本民族的文明優勢,結果日本能夠“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在很多方麵超越他的老師。
和日本民族相反,中華民族對待外來先進文明的態度是深閉固拒妄自尊大,實在無法排拒時就采取“拿來主義”,攝取形式排泄內容;同時用“民族劣根性” 對外來文明進行“篩選”,能夠適應“中國特色”者才能“為我所用”。因此外來文明進入中國後大多變得不倫不類,往往徒具外在形式而失去精神內賅。一個典型例子是自掘墳墓的滿清政府在進入墓門的前一年為了緩解內外危機,仿效歐洲政府建立“責任內閣”,可內閣的十三名成員中居然有九人來自“皇族”?
當“西方文明”不能按中國人的期望值解決中國的“傳統問題”時,我們就很容易簡單地把過錯推到“西方文明”身上,絲毫也意識不到問題的根源不是我們引進的“西方文明”;而是“傳統文明”的慣性作用,是我們對西方文明的“悲劇性誤讀”。
下麵列舉幾條最具代表性的“我們對西方文明的誤讀”:
一、 性開放。
上世紀七十年代前的中國性觀念異常保守,“性”一度成為民眾談虎色變的話題。除了偉大領袖一人外,民眾必須奉行“禁欲主義”,性行為機械化政治化。改革開放以後,西方的“性開放”理念被饑渴的國民以最大的熱情全盤接受並發揚光大,甚至於比西方走得更遠更離譜。
下麵幾則眾所周知的“西洋傳聞”最能體現中國人對西方“性開放”的理解。
傳聞一:美國女中學生在上學前,母親總要提醒她別忘了帶“避孕套”……
傳聞二:美國夫妻不幹涉對方的“性自由”,雙方在外麵都有一個或多個情人。丈夫回家撞見妻子和情人做愛,多半選擇禮貌地退出來……
傳聞三:美國的海濱浴場,男女全都一絲不掛……
中國的“極端女權主義者”甚至杜撰出這樣一個版本:妻子出門時丈夫都要提醒她別忘了帶“避孕套”,告誡她若遇上色狼千萬不要反抗,因為“生命”比“貞操”更重要;但和色狼做愛時別忘了戴上“避孕套”,因為“生命”離不開“健康”……
如果美國人聽到上述幾則關於他們的“性開放傳聞”,震驚程度應該不下於聽到“911”恐怖襲擊消息。傳聞中的他們不是和動物沒有任何分別嗎?他們的“人性尊嚴”哪裏去了?
我們對美國的“性開放”確然存在嚴重的誤讀。
首先美國的“性開放”隻存在“特定地點”和“特定群體”;主流社會的“性觀念”則遠比我們保守,大眾傳媒和公共場所也遠比我們“幹淨”。
美國是一個奉行自由主義的國家,政府和多數人不能隨意剝奪“少數群體”不觸犯法律的愛好和行為。所以美國有專為部分追求性刺激的成年人開設的 “成人俱樂部”;“回歸自然派”男女還可在遠離公眾的海灘一絲不掛裸浴;“好萊塢”影星也可追求“私生活豐富多彩”……但這些“性開放”把戲隻限於“特定群體”和“特定區域”,美國的主流社會則完全是另外一幅景觀。美國的公共場所根本看不到涉及色情的宣傳廣告;我國的色情廣告則滿天飛,與性相關的影視宣傳畫和壯陽招貼從大街小巷一直貼到公共廁所。美國的電視也非常幹淨,連罵人的髒話都被刪掉;可我每次旅行到一個縣城,在大街上經常能聽到錄相廳傳出的女人高潮時呻吟聲。象紐約這樣的海岸國際大都市,因為外來人口較多,外來文明占很大比重,性保守傾向還不十分明顯;但在主要由美國本土人居住的內地中小城市,美國人則表現得象貨真價實的“清教徒”。美國大部分州都禁娼,所有與色情有關的場所都必須在指定的位置,尤其要遠離教會、學校。既便如此,他們還時常遭受一些周邊居民的抗議。相比之下,我國的色情業不但“豐富多彩”;而且不顧對青少年的影響。我國的星級酒店,小姐進進出出已經成為沒有人會因此大驚小怪的正常景觀,加之洗頭房,洗腳房,卡拉ok,夜總會等諸多色情場所,堪稱世界之冠……
當未成年中學生走在大街上,眼中看到宣傳畫上戴有挑逗性的性感女體和淫穢文字;耳中聽到女人高潮人呻吟聲,他能不想入非非嗎?能不想到去引誘他的女同學嗎?如果引誘達不到目的,能不想到實施“性暴力”嗎?近幾年我國青少年犯罪率直線上升,“性開放”無疑是一個很重要的誘因。
其次美國的婚姻家庭也遠非我們想象的那樣濫情任性不負責任。美國人在計劃結婚之前是有些隨便;可一旦結婚就非常清楚自己的責任,家庭始終擺在首位,連工作也得從屬家庭,很少結了婚的人還會經常去娛樂場所和別的男女玩浪漫或一人深夜不歸泡吧。美國離婚自由,可在婚姻期間大多能對配偶保持基本忠誠,尤其是有一定經濟條件和文化教養的紳士階層更能以身作則。性緋聞不但令政務官吃不消,紳士若是沾上性緋聞也一樣會失去社會的尊敬。
再次美國人講求生命的尊嚴,甚至於把尊嚴看得大於生命。所以認定美國女人都會對強奸犯俯首聽命是隻有“好死不如賴活”的中國人才會相信的無稽之談。前段時間看到一則網文,寫手居然嘲諷一位為保貞操誓死不從歹徒強暴的烈女子,文後還有不少人附和?真的想不到我們的性觀念已“開放”到如此荒謬的地步!
二、 金錢選舉。
美國的民主製度很健全,總統和和行政區域一把手都是民主直選產生;各級議會也是全民公平普選產生。民選政府的第一職能隻能是“為人民服務”,否則民眾就會在下次選舉中不投他的票或在任期內彈劾罷免他,得罪民眾的政務官輕則丟官重則身敗名裂。隻有極少的傻瓜政務官才會冒著身敗名裂的危險去愚弄民眾或以權謀私。美國的各級政府都是“民本政府”,絕大多數政務官都有濃厚的“民本思想”,在任期裏能盡職盡責,極少腐敗瀆職現象,個別例外也能很快被發現並受到毫不留情的膺懲。之所以會如此主要是美國選舉製度的功勞。一個如此科學理性的選舉體製,應該成為文明世界學習仿效的樣板,可我們的多數國民卻對美國的選舉存在很大的誤區,在不了解“真相”的情況下就盲目給對方貼上“金錢選舉”的標簽。
國民之所以容易相信美國的選舉是“金錢選舉”,一是媒體的誤導;二是從電視裏看到總統候選人組成龐大的競選班子一個州一個州去拉選票,沒有大量的錢是不行的。在電視普及的時代,贏得選民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在黃金時間發表電視講話。可占用大段電視黃金時間需要花很多錢……所以美國選舉需要很多的錢鋪路,沒有錢在信息社會寸步難行。因此富人很容易用金錢操縱選舉,隻有富人才能決定選舉結果,要麽自己直接參加競選;要麽把自己的利益代理人用金錢扶上台?
因為我們不了解美國的選舉運作方式,所以很容易形成上麵的錯覺。美國的競選機製早就設置了富人用金錢操縱選舉的壁壘,在運作方式上使金錢的影響降到了盡可能低的限度。
美國選舉確然要花很多的錢,但金錢並不能決定選舉結果,富人很難用金錢操縱選舉。美國的競選機製使窮人和富人擁有相對公平的競選機會,富人在競選時不但無法發揮金錢的優勢,“富人身份”甚至會成為競選的累贅。美國的曆任總統除了肯尼迪一人外極少出身豪富階層最能說明問題。
美國的總統選舉製最能說明美國選舉給窮人提供了均等競選機會:總統選舉製規定:對於沒有經濟實力的總統候選人,國會可以拔給他一筆可觀的競選經費,但很少有候選人願意領用這筆競選經費。一則那是納稅人的錢,用納稅人的錢為自己競選鋪路候選人在感情上難以接受;二則總統候選人隻要有足夠的實力和人望,就能通過正規渠道籌集到必要的競選經費。
也許有人會問,給候選人提供競選經費的富人難道不會提出相應的條件,待候選人當上總統後再利用手中職權維護並拓展他們的利益嗎?一旦發生上述情況,當選的雖然不是富人總統,可一樣隻能做富人在政府中的利益代理人?一樣是“金錢選舉”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上述情況其實在美國很難發生,一是提供競選經費的美國富人很少會提出“用公權作報償”的條件,美國富人的情操智商畢竟和中國富人有很大的差別;二是就算個別富人提出那樣的條件候選人也作出相應的承諾,當選總統在任期內也沒有相應的權力履行自己的承諾。
美國總統在國內的行政經濟活動受到司法機關、議會和媒體無孔不入的監督和製約,權力空間極為有限,以權謀私的機會很少。你別看小布什在國際上頤指氣使、今天指責這個國家是邪惡軸心,那個國家搞恐怖;明天又製裁伊朗,威脅軍事打擊北朝鮮,儼然成了地球的家長;但他在國內的權力小得可憐,他的任何行動、每花一分錢都要經過國會批準,沒有國會的授權他寸步難行、一籌莫展。地方各級政府都是當地民眾直選的,在憲法框架內隻對當對民眾負責不對總統負責,總統升不了地方行政首長官也降不了他們的官,因此也不可能在地方政府安插親信或插手政府采購和地方公共工程。美國總統可以把巴拿馬總統抓到美國審判,可美國的一個普通市長就可以不買總統的帳。聯合國50周年慶典時,紐約市長為各國首腦舉行了一場音樂會。音樂會開始前,市長居然把克林頓總統邀請的客人阿拉法特 “請”出了劇場,理由是阿乃“恐怖主義分子”,氣得克林頓七竅生煙,但也隻限於生氣而己,對市長的決定他無可奈何,隻好自己去道歉……
我國的官僚體製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大官的親信在下級權力機關和大企業是“搶手貨”。美國的情形則剛好相反,政務官的親屬在他的轄地常成為企業避之唯恐不及的對象。因為你一旦任用政務官的親屬,你的公司企業就會成為公眾和媒體質疑的焦點,你的一舉一動就會暴露於無孔不入的監督之下,這對企業的生存發展是極為不利的。所以美國人一旦當選政務官後,他的親屬很快就會發現自己一夜間成了“二等公民”,不但受到“就業歧視”;還不能享有“完全公民權”,犯同樣的錯誤要比普通人承受更重的處罰。小布什就曾因此深受其害,因為他擁有一個總統父親,所以“二等公民”的感受格外強烈,心靈上受到很大創傷,並一度處於精神崩潰的邊緣,後來因為皈依基督教才在靈魂上獲得新生。
在上述境況下,總統能利用公權為競選捐助人謀求“私人利益”嗎?
美國的總統競選特別講求“公平原則”,總統候選人無法利用金錢優勢來破壞“公平原則”。美國政府和民主、共和兩大黨都沒有受控於自己的電視台和報刊,所有的主流媒體都是私營的。政府和黨派無法利用職權來控製“話語權”。不但權力機構無法控製“話語權”,私營電視台也一樣必須遵循話語上的“公平原則”。如果哪位總統候選人用金錢買得某電視台的黃金時間段發表電視講話,該電視台必須在不另收一分錢的情況下讓其他總統候選人在同一時間段發表同樣長時間的電視講話,否則該電視台就是違法。這一“公平原則”有效地防止了富人利用金錢優勢壟斷對公眾的“話語權”,先聲奪人謀求競選的優勢。
在保障必要競選經費和“公平原則”下,你能說美國選舉是“金錢選舉”嗎?
from so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