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官場上的七宗罪

(2008-06-21 06:32:22) 下一個




官民之間的矛盾是當今中國最為突出的矛盾之一,人民群眾普遍對當官的缺少信任,抵觸情緒相當強列,矛盾和衝突不斷。之所其形成這樣的局麵,主要是由官場上的諸多弊端所致。請看中國官場上的七宗罪:

 

一宗罪:伯樂相馬、貽害無窮

 

眾所周知,我們的幹部管理體製一直采取的是上級提拔下級的“任命製”,,即領導的 “一言堂”,相中了誰就是誰,反對也沒用,缺少公開、公平、公正的機製。雖然也有一些所謂的考察和選舉程序,但那都是花架子,走走過場掩人耳目而已,因為結果已經“內定”。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出人預料,大夥認為最有希望的沒上去,大夥認為不行的卻上去了。曾經有一副流傳很廣的對聯對此現象說得很透徹: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橫批是:不服不行。

關於幹部產生的方式一般有兩種:一種是選舉製(抓鬮也屬於選舉製),另外一種就是任命製,兩種方式的優劣自然是不言自明的。不知道出於什麽原因,我們的領導對有著明顯優勢的選舉製怕得要命,視如洪水猛獸,唯獨對那種帶有強烈的封建色彩的任命製情有獨鍾,死死地抱著不放。

自古以來,國人對“伯樂相馬”的故事津津樂道,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伯樂的身上,以為這是解決問題的唯一的途徑。但是,由於伯樂的產生程序以及個人素質的關係,他們選出來的往往未必都是好馬,看走眼的事兒是經常發生的(有能力的問題,也有動機的問題),於是人們常常發出感歎: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實際上,這種伯樂相馬的弊端是非常明顯的。且不說伯樂們任人唯親以權謀私,就算是伯樂真的會相馬,他看到隻是身邊的幾匹馬,再遠一點的他根本看不見,盡管那裏有很多的千裏馬。於是,在他的身邊沒有千裏馬的情況下,伯樂隻好選一些百裏驢、十裏豬之類的將就著用,管他什麽德行缺失、才華有限,隻要用著順手、聽話就行,如此便形成這樣一種局麵:很多重要的崗位並不是由最適合的人來擔任。那些外圍的千裏馬們縱有滿腹經綸和一腔熱血,伯樂看不見你也是白搭,隻好去做耕田、拉套的苦役。

伯樂相馬如今已經成為了中國官場上的一個痼疾,對我們的危害越來越大,產生了諸如任人唯親、權錢交易等一係列醜惡現象。更有甚者,最令世人唾棄的世襲製又死灰複燃,且有燎原之勢,大有複辟封建帝製的意味,可歎。

 

二宗罪:長官意誌、惟我獨尊

 

“長官意誌”是我們傳統文化的一個核心內容,是一種帶有典型的封建特征的現象。長官意誌講究的就是兩個字“服從”,下級對上級必須是絕對地服從,無論上級是對還是錯。但是這種長官意誌又不同於軍隊打仗,因為軍隊的指揮官所做出的決定基本都是集中了眾多參謀的智慧的結果,而我們的很多官員的決定大都是一拍腦門就做出來的(當然事先也能考慮過),這樣的決策往往並不英明,有的還相當的愚蠢,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美其名曰:交學費。這裏邊有個“真愚蠢”和“假愚蠢”的問題,如果是真愚蠢的話還可以原諒,要是假愚蠢的話問題就嚴重了。

長官意誌的最大特點是“權利高於一切”,領導的話就是王法,而王法是高於法律之上的。我們國家雖然號稱是法製國家,有眾多的法律規章,但是這些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實施,因為長官們根本不拿這些條條框框當回事兒,隨便地就可以推翻和否定,就算是國家的大法憲法都不在話下。沒有監督的法律等同與擺設,國家憲法規定了很多公民的權利,但是都被領導幹部們給層層盤剝或貪汙了,到了百姓手裏已所剩無幾,隻能老老實實地聽從長官的擺弄。

從百姓的角度看,對權利的畏懼和對個人盲目的崇拜是導致長官意誌膨脹的外因之一,正是人們為官本位提供了這樣肥沃的土壤,想讓它不茁壯成長都難。

 

三宗罪:短期行為、沒有目標

 

中國的官員在一個崗位上任期一般都不是很長,多則三五年,少則一兩年,更少的還有幾個月的。原因有兩方麵:一是官員本人不願意長幹。拿破侖說“不想當將軍的不是好士兵”同樣,不想當大官的也肯定不是好官。基於此,大多數當了官的人都惦著繼續高升。因此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的下一步打算,真正想把自己的職位當作事業來做好的人很少,更多的人是把現有的職務當成了繼續向上的階梯和跳板,鍍完了金便走人。二是管理者的原因。幹部管理部門在幹部的輪換、調配上有很大的隨意性,有的時候是“因人設廟”,有的時候是“因廟設人”,可以隨便地調動一個幹部,還有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工作需要。所謂“工作需要”是個萬能的理由,也是最荒唐的理由。文革期間,有多少人因為“工作需要”而下放勞動改造,落得家破人亡;也有人因為“工作需要”而出人頭地,風光一時。

打一個比方:幹部的管理者就像是一個下棋的人,他想要走哪一個子完全是憑他的心情。下棋的人各有特點:有的善使馬,有的愛使炮,也有的就喜歡放著大車不用專門使小卒。下棋人的喜好,決定著棋子的命運,這裏邊除了棋藝的因素外,更多的是“功夫在詩外”,其中的意味隻能意會不可言傳。

由於以上種種原因,中國的官員大都缺少一種“職業精神”,普遍有一種得過且過、應付差事的浮躁心態,不能靜不下心來踏踏實實地工作,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作用,致使事業蒙受不應有的損失。

領導幹部的短期行為還表現在缺少工作的連續性上。我們的領導一般都是一個人一套打法,而換了另外一個領導的話,就等於換了另一套打法,大家夥都要重新地適應。另外,前任領導定下來的事兒,下一任領導一般不會認賬,需重打鼓另開張。

短期行為經常給工作造成損失,使我們缺少一種持續、穩定地發展的動力,其危害是相當大的。

 

四宗罪:窩裏爭鬥、內耗嚴重

 

窩裏鬥是中國官場文化的一大特色,是傳統的官場文化和階級鬥爭學說相結合的必然產物。

窩裏鬥的現象是相當普遍的,尤其是在機關和國有單位裏(外企和私企相對差一些),具體的表現是:黨政領導之間鬥、正副領導之間鬥、副手和副手之間鬥。這種爭鬥有時候如暗流湧動,表麵上一團和氣,心裏卻暗藏殺機;有時如火山噴發,往日的同事一夜之間變得勢不兩立甚至你死我活。事實上,所有的這些爭鬥都是圍繞著權利和利益進行的,其中既有個人私欲的成分,也有管理體製上的弊端。之所以會形成這種局麵,最根本的原因是責、權、利不清,主要是在權利和利益的分配上不合理,因而使人感到不平衡。尤其是一些一把手過於攬權,事無巨細全都一個人說了算,為所欲為,把其他人曬在一邊。

官場中的爭鬥往往摻雜進去許多的因素,如每個人的背景、資曆、能力等等。官場爭鬥也需要智慧,要講究爭鬥的手法和藝術。道行高的人往往把對手玩弄於鼓掌之間而不露聲色;而不太高明的人則不得不采取一些低級甚至下流的手段來達到目的。有一本叫做《官場厚黑學》的書曾經很受歡迎,裏麵盡是教人如何使用陰招兒、損招兒,成為當官或者想當官的人的必讀教科書。

窩裏鬥最大的特點就是“不正當競爭”,也就是說爭鬥的勝利者往往不是依靠實力,而是其它的因素,諸如背景、手段之類的。

有這麽一個現代寓言:說是一個美國人、一個日本人和一個中國人在賽場上比賽,美國人想的是:如果別人得了冠軍,我將像他獻上一束鮮花;日本人想的是:如果別人得了冠軍,我一定拜他為師,向他請教;而中國人的想法是:要想方設法阻止別人的冠軍,必要的時候可以用胳膊肘撞或者腳下使個絆兒。這個故事雖然有些偏激,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國人的一種心態。

窩裏鬥的副作用是相當明顯的,它使我們產生嚴重的內耗,抵消了我們付出的大部分努力。中國人活得累,多數情況下並不是因為工作強度所帶來的,而是複雜的人事關係所導致。人們不得不把大部分的經曆用在“防人”上,弄得人際關係很緊張,彼此間缺少起碼的信任。

窩裏鬥現象在我國已有悠久的曆史,慈禧曾經這樣比喻過:官員的配備要像鬥蛐蛐一樣,一個罐裏放上兩隻讓他們鬥,這樣他們就不會對朝廷構成威脅了。客觀地說,慈禧確實是一個駕馭人的高手,但是這種自以為高明的玩火的方法最終還是葬送的大清的江山。

窩裏鬥一日不停,將黨無寧日,國無寧日。

 

五宗罪:弄虛作假、欺上瞞下

 

在中國有一種人是絕對當不了官的,那就是不會說謊隻會說實話的人。我們的幹部管理體製決定了幹部隻需“對上負責”,因此一些想保住現有位子或想繼續升遷的人必須想方設法地把上級領導整明白,其中兩點最為關鍵:一是要加強感情投資,二是要有一定的政績。一般來說,加強感情投資比較容易,隻要勤上領導家去幾趟,該出手時就出手,基本上能夠達到目的。相比之下,政績這東西是有一定的難度的,這一需要有真本事,二還要有必要的條件,所謂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客觀地說,領導們是都想幹出一番政績的,但是由於種種因素的製約,他們往往並不能不願,弄不好還要捅婁子,吃不了兜著走。鑒於此,他們不得不使出渾身的解數憑空製造出一些政績來欺騙領導,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玩弄數字,遠比實幹要省事得多。而且,造假是有癮的,他們一旦習慣了此道,就再也不會實打實地拚命工作了。為此,一些地方的領導們想出了許許多多的花樣,像往山上噴綠油漆冒充造林:修建遮羞牆美化村容村貌等等,其智慧之高,臉皮之厚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當然,這比起我們過去“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超英趕美”的時代還是有些遜色,因為和那時候比,人們的鑒別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說到欺騙,我們常常指責那些欺騙者,把罪過全都推到他們的身上,這是不公平的,實際上被欺騙者也應該和欺騙者負有同樣的責任,甚至是更重的責任。

在被欺騙者中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真糊塗”,由於工作態度或是能力問題沒有認清事實,確實是上當受騙了;另一種以“假糊塗”,明明知道自己被欺騙卻不去揭穿,心甘情願地被蒙騙,個中緣由很耐人尋味。這種假糊塗是最可怕的。

我們已經吃過了“浮誇風“的虧,上過了”放衛星“的當,但遺憾的是,我們並沒有認真地吸取教訓,繼續上演著一出出的鬧劇,重複著“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的蠢事。

 

六宗罪:玩忽職守、拒不認錯

 

目前,我國的GDP已經位於世界的前列,趕上甚至超過了一些發達國家的水平,但同時,我們的能源消耗和人員死亡率也是世界上最高的,這使我們的GDP打了很大的折扣。礦難、沉船、橋梁垮塌、火車出軌等惡性事件時有發生,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是在用廉價的生命來換取GDP的增長。

毋庸置疑,領導幹部的玩忽職守,是造成這些惡性事件的罪魁禍首。

長期以來,我們的官老爺們習慣了坐在辦公室裏發號施令,靠打電話、發文件、開會來布置工作,形成了一套高高在上、不講求實效的作風,使一些政策、法令無法落到實處,出問題也就在所難免了。

中國的官場近似於賭場,我們的領導幹部很多都有一種賭徒似的僥幸心理:不出事兒算揀著,出了事兒算倒黴。在這種心理的支配下,一些人置人民的生命財產於不顧,出於各種不可告人的目的對存在的安全隱患視而不見、放任自流,導致了一起又一起的事故。

另外,我們的新聞管理製度從某種程度上扮演著一個縱容的角色,對於一些重大的安全事故盡量不予報道,不知是何道理。

我們的領導幹部還有一個非常惡劣的習慣,就是拒不認錯。一旦出了問題,他們首先都是先捂著蓋著,盡量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實在隱瞞不住了,他們也是千方百計地推脫責任,把自己摘得幹幹淨淨,或者擺出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架勢,愛咋咋的。

其實,缺乏反省和道歉意識是我們民族的一個通病,不僅僅是發生在官員們的身上。我們經常指責日本對侵華戰爭缺少認真反省的態度,卻從不要求那些在文革中犯了錯的人站出來道歉,這無疑是對他們所犯錯誤的縱容,很難保證他們以後不會犯同樣的錯誤。說穿了,這是對生命的漠視!

一個不願意承認錯誤的人,當然就不會去改正錯誤。

引咎辭職在西方是一件很普遍的事兒,但在我國卻極為少見,領導幹部們即便是做錯了事兒,也要想方設法保住頭上的烏紗帽,因為他們在在乎手中的權利了,為了這,他們可以什麽都不顧,包括黨性、人格、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領導幹部們之所以拒不認錯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少一種宗教似的儀式,發自內心地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經常的反省和檢討,如佛教中的“覺照”和天主教中的“懺悔”。

我們是個宗教自由的國家,人們享受著宗教信仰的自由。但就整體而言,我們沒有一種集體的宗教意識,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七宗罪:以權謀私、為富不仁

 

以權謀私在官場上是一種見怪不怪的現象,為官者幾乎沒有人能夠幸免,最次的也鬧個公款吃喝、白用公車。

當官和發財是兩個不同的詞匯,有著不同的含義,但是在中國這兩個詞是分不開的,可以當成一個複合詞使用,意思很明確,就是當官必然發財。有句俗語說得好:當官不發財,請我都不來。可見,當官和發財的緊密關係。

在中國,當官確實能給人帶來巨大的效益,不但在精神上得到巨大的滿足,物質方麵也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一下子從無產者躍升到資產者的行列。至於這些錢財是通過什麽樣的渠道得來的,大夥心知肚明,這裏就不用多說了。

當官不僅僅能給個人帶來好處,還能給他的家庭、親屬甚至是鄉鄰帶來好處,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便是這種現象的真實寫照。

在中國,政府官員(包括國企老總)絕對屬於有錢人的行列,要不然人們不會趨之若鶩地都那麽愛當官。他們雖沒有企業家、文體明星們的錢多,但因其資產的含金量高,其被羨慕的程度絲毫不亞於其它的有錢人。民間有這樣的說法:真正有錢的人都在(政府)大院裏。

官員們除了以權謀私外,還有一個通病——為富不仁。

最近四川發生大地震,各界人士紛紛慷慨解囊,捐款支援災區。有好事者還搞了一個企業屆和影視、體育明星的捐款榜,捐款多少讓人一目了然。

在這次捐款活動中,政府的官員們都是按照級別的比例捐的錢。也可能有少數多捐的,但具體多捐多少無人知曉,估計也不會太多,萬八千的就不錯了。實際上,對於有一定級別的(尤其是縣級以上)官員來說,這點錢並不算多,說它是九牛一毛也並不過分。“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都是老黃曆了,如今抓一個幾百萬、上千萬的貪官已屬稀鬆平常,不是什麽稀奇古怪的事兒。但是他們為什麽不願意或者不敢多捐呢?要說他們缺少愛心倒也未必,其實他們也有他們的苦衷——

苦衷之一:錢來得不易。

官員們雖然各有各的來錢道兒,但多是靠不正當的途徑而來,一旦東窗事發便身敗名裂,錢財散盡。因為風險很大,他們把這“得來不易”的錢財看得很重,輕易不能白給別人。另外,當官的時間也是很有限的,一旦過了有效期權利就宣布作廢,來錢的道兒也就沒了,因此他們更加珍惜這有限的時間裏得來的有限的財富,對“隻有出項,沒有進項”的日子感到恐懼。

苦衷之二:錢不夠花。

官員們雖然收入多,但花銷也大,如跑官買官、賭博、包養二奶、送子女出國等等,費用之高不是常人所能想象的。為此,他們不得不緊縮開支,實在是拿不出閑錢來捐給災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苦衷之三:怕人家懷疑。

我相信,很多的官員從心裏是想多捐一些的,但是他們不敢,因為一旦捐多了錢一定會有人懷疑這錢的來路不正,那就反美不美了。所以,他們也隻好壓抑著自己的那份愛心卻不敢表露,內心裏是很痛苦的。

苦衷之四:怕被人講究。

官場上是很忌諱出風頭的,別人都捐二百你偏要起高調捐二萬,你讓別人怎麽辦?中國的傳統文化講究中庸之道,“槍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先爛”是前人總結下來的金科玉律,屢試不爽,沒人願意瞪著眼睛去吃虧上當。

以上幾種情況大概能說明官員們捐款少的理由,其它的就不用多說了。實際上說它是理由也可,不是理由也行,因為一個人要想表現愛心的話是不需要任何理由和借口的,除非是另有所圖。如果實在是有顧慮的話,辦法倒是有,那就是匿名捐款,天知地知自己知,別人誰也不知道,一樣可以達到了行善的目的,既求得自己心靈上的解脫,也為自己的後代積福,蔭庇子孫,何樂而不為呢?

如果可能的話,我建議製定一條法律:凡是多捐款的官員,以後犯事的時候可以考慮以捐款抵扣贓款,從輕處罰。這是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既做了好事,還為自己留了條後路。因為常在河邊走,誰也不能保證就是不濕鞋。

……

中國官場當然不僅僅是以上七個問題,本人按照時下流行的說法總結出了比較重要的七條,其它的暫忽略不計。

中國官場的這些症狀已由來已久,且久治不愈,已經產生了很強的抗藥性,一般的止疼片、抗生素已經很難見效了。

“重屙須猛藥”,必須采取一係列強有力的措施,加強監督力度,增加透明度,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附:天主教所規定的七宗罪:饕餮、貪婪、淫欲、懶惰、嫉妒、驕傲、憤怒。


from sohu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