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現代社會最大恐怖:沒錢

(2008-05-01 16:35:04) 下一個
  



  對於一個中產或小資來說,突然沒錢了,大概是最大的恐怖。比方說沒錢交房租了,房東說再不交就搬家;沒錢續電費了,家裏一片漆黑,一切停擺,不知道能幹嘛,仿佛變成了原始人;出門要盤算一下車票錢,吃飯要計劃好每天的夥食費;如果有孩子,問題更大;有一個漂亮女人說:愛我就去賺大錢。如果沒錢,愛情、婚姻大都早晚會出問題;心裏著急又不能表現出來,看不到錢就看不到前途,甚至看不到明天。有一個女人開玩笑說,一定要嫁一個姓錢的老公,生了孩子就取名叫作“錢好多”,再生一個就叫“錢滿倉”,再生一個就叫“錢自來”……畫餅充饑啊。沒想到認識唯一一個姓錢的適齡男子,名字叫錢曙光。

    如果是房貸、車貸還不了,銀行天天打電話,自己仿佛做了虧心事,一聽電話鈴響就緊張;找人借吧,想來想去想不出合適的人。這個世道,手裏有閑錢的人像大熊貓一樣稀少;把房子賣了吧,住哪?我知道一個人,曾經是辦企業的老板,後來沒錢了,隻留下一輛麵包車:他睡在車裏,當然也是因為要躲債。但是,汽油也要錢啊,隻好找親戚朋友借100、200,能夠買汽油。但是汽油不能當飯吃啊,幹壞事又沒經驗,偷了一個孩子想賣錢,結果進了監獄,終於有免費吃住了。
    為什麽借錢周轉一下那麽難?現代社會本來就反對儲蓄。前幾年,專家們一直說,中國內需不足就是因為喜歡存錢,不像美國人,有錢就花。專家們說這番話的時候,看著中國居民幾千億的存款就生氣。於是,降息、利息稅之類的製度,硬要把存款逼出來;買房、買股票之類的誘惑,極盡挑逗地把存款勾引出來。大家要是都存款,大批理財專家們還不都餓死?在通貨膨脹的年代,存錢就等於賠錢。沒辦法啊,有錢的把錢都投出去保值了。要借自然不容易。沒錢的,原先那點錢都計劃好維持一個生活水平,出了意外,借來錢隻是一個墊腳,防止自己掉下一個層次。等恢複到原水平,那裏還有餘錢還債?每分錢都算好了該花的地方。於是,現代黃世仁苦得沒法說,欠錢的都成了老大。
    這次美國次貸危機,為何會出現銀行銀根緊?部分原因就是這個道理。錢不是沒有,都在“錢生錢”的遊戲裏,中途退出來,損失太大。如果接受損失,就要破產倒閉,降一個等級。就好比你的朋友錢都在股市裏苦等著強力反彈呢,割肉退出來借給你,損失算誰的?當然,癡癡地等在股市裏,也未必知道反攻倒算的日子還要等多久,但至少還有一個希望。於是美國政府充當了往外借錢的角色,把金融戰線的資金鏈條勉強接上,一下子就是好幾千個億。那些被美國政府消化掉的不良信貸,就是理直氣壯、沒錢還債的老大。
    當今世界,20歲左右的年輕人,當啃老族的太多了。但是,有多少啃老族,依然在大手大腳,沒有多少愧疚。這次美國次貸危機,大批中年人也開始當啃老族了,最醒目的標誌就是中年人帶著全家,和老人一起住,至少降低了住房的支出。專家們居然說,這到讓親情得到了培養。這話聽著讓人痛心:窮的時候想起“親情”了,一旦有錢,還不是馬上要享受自由,搬出去自己住,就把親情扔了。為什麽不能提倡幾代人同住的大家庭呢?何必要那麽極端地鼓勵大家自立門戶呢?我不想指責啃老族,這都是現代經濟製度造成的。就好比那些還不出錢的人,很大一部分也是金融製度自己造成的。
    我們身邊很多人經濟狀況緊張,更多被稱為“房奴”。曾經有一個年輕人寫了一篇文章,大意是說,月收入6000元,每天隻能吃方便麵。因為他買車買房了。如果房價持續高漲,他所受的苦,也許是值得的,隻要他能堅持住,別把身體搞垮,未來的高房價也許會給他回報,也許。如果像如今的美國,房價開始下跌,這種苦真實是白吃了。房價為什麽會下跌?隻要想一想,越來越高的房價,最後接手的傻瓜會是誰?所有前麵排隊的人,能否實現保值,都取決於後麵還有一個比我更傻的人。
    簡單來說,不管用什麽專業術語包裝,現代社會裏,老百姓遭遇沒錢的恐怖,性質與政府遭遇沒錢的恐怖是一樣的。美國政府這次跳出來,就有點充當最後那個大傻瓜的味道。但是,政府不是老百姓,政府當最後的傻瓜,自然有它老百姓比不了的優勢。政府隨便可以弄出錢來,老百姓可沒這個本事。當然,政府隨便造出錢來,也是要付出代價的。所以有人說,美國這次出手搶救,短期可能會有點效果,但是,對於長期的經濟健康沒有好處。隻要整個經濟運行的方式不變,好了傷疤忘了疼,以後類似的事情就還會出現,政府難道每次都做最後的傻瓜?
    除了房奴之外,現在,另一個人群正開始悄然出現,卡奴。近一段時間,不少銀行開始了一係列起訴。有很多信用卡的主人,透支之後不還錢,也找不到下落。在辦理信用卡的時候,這些人都有單位出具的收入證明。我們知道,這些證明有真有假,銀行在發放信用卡的時候,也懶得管你收入證明是真是假,哪怕你隨便刻一個假公章,銀行也不會追究。但是,信用卡發出去了,透支發生了,卻沒有還錢,銀行當然著急。找不到信用卡使用者,隻好起訴開證明的單位。幸虧這些透支者在中國的數量還不大,否則就有可能演變成中國式次貸危機。幸虧這些人有假證件、假證明護身,可以透支後逃走,否則,就變成還不清卡債的卡奴。
    麵對這些未來可能越來越龐大的卡奴隊伍,我同樣不得不說,這也是銀行自己造成的。為了業績,發卡的時候門檻很低,目的就是鼓勵大家多消費。老的百貨公司業主曾經反對使用信用卡,他們認為,信用卡很容易使人購買並不真正需要的東西。但是,以銀行為代表的現代經濟製度可不管這些道德戒律。大家多花錢,銀行就發財。更荒唐的是,廉價勞動力號稱是中國的一個優勢,卻偏偏鼓勵大家高消費。既廉價又高消費,除了欠債還不起,還能怎麽辦?
    此外,如果有人要創業,需要貸款,難度絕對比消費貸款大。消費貸款可以用自己的未來擔保,大不了賣給銀行當終身奴隸;創業貸款則要有相應等價的實物擔保,比如房子。近年來,由於生存困難,中國的小企業大批關門,自主創業日漸萎縮,經濟領域失去了應有的活力。據統計,1999-2004年,中國關門大吉的小企業超過800萬家。每家平均按10個就業人員計算,就是8000萬失業大軍。而我們的銀行,還是把經營的重點放在鼓勵消費上。沒有生產,哪來錢消費?不出問題才怪。
    中國的經濟發展,前一段時間學習美國學得太多了。美國經濟現在出事了,應該引起中國的警惕。現在開始改變調整,也許還來得及。美國當前遭遇的危機,中國如果能處理得好,也許可以成為一個難得的機會。最重要的就是要讓整體經濟處於健康運行的水平。對於政府來說,至少應該采取適當的金融製度扶植中小企業創業,例如,減少稅費。對於個人來說,應該主動減少負債,尤其是減少消費負債。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並不容易。比方說,能不能住小一點的房子?打消買車的念頭?很多人都有減肥的經曆,減肥有多痛苦,減少消費負債就有多痛苦。但是,為了自己的健康,再痛苦也應該做。

選自SOHUBLOG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