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張學友:天王級好爸爸(圖)

(2008-05-01 16:21:39) 下一個

  張學友,歌神、香港歌壇“四大天王”之一

  兩個女兒的慈父

  一個幸福家庭的忠實捍衛者

  他可以說是我們這一代爸爸媽媽心中的優質偶像。雖然此前早就聽說他是個絕對的“新好爸爸”,但畢竟是聽說,隻有聽他親口聊起“爸爸經”,才讓我們有幸見識了歌神的另一麵。

  帶孩子是一種樂趣

  “帶小孩子很辛苦,但因為小孩子可愛,帶她的過程中你會享受在工作上得不到的樂趣。”

  張學友的大女兒6歲,小女兒1歲半。在許多爸爸以時間太少,工作太忙為理由,而無暇照顧孩子的時代,我們的歌神卻是事必躬親。

  做一個正常的爸爸

  明星走到哪裏都會受人關注,學友坦言,開始的時候也會覺得很不習慣。他認為,要先把自己藝人的身份放下來,然後再去當一個父親。“把爸爸的身份放在前麵的時候,家長之間聊天就隻會圍著孩子轉,大家也就沒有分別了。在心理上要自己先放下,否則就不可能做一個正常的爸爸。”這是歌神由衷的表白

  做盡職盡責的爸爸

  愛與寵在一線之間

  做任何工作都與爸爸這個角色沒有衝突

  陪孩子一起長大,對於學友來說,是必須要做的事情。他說,自己是爸爸,也是兒子,當然知道,一個爸爸真的坐在這裏,陪孩子玩,陪孩子聊天的時間其實並不多。

  “小孩子慢慢長大,讀書了,有自己的朋友,可以跟你聊天的時間很少。很希望從小培養跟小孩子聊天溝通的機製。在她們長大後就不會像我跟父親那樣拘謹,而是像朋友一樣,可以聊天,可以讓我更了解她們。”

  做父母最重要的是身教

  “對小孩子的培養重在身教,就是你對孩子的影響。你平常怎麽做,她都在看,學得很快。”

  在孩子整個成長過程中,學友感歎,父母擔任的角色是很重要的。“跟她們玩、講話、相處,都是很重要的時刻。

  教育孩子必須要有懲罰製度

  “孩子做了讓我很生氣的事情,我也會很傷心,可以講道理,但必須要有一些懲罰製度。”

  學友說他會打孩子,“但不會像我媽打我那樣”,他會打手;或者劃個圈子,讓女兒站在那裏不許動;或者讓她自己一個人吃飯;或者兩個星期不能吃糖果。

  父親的真情告白

  我們問學友對兩個女兒有什麽希望時,他的回答極其平實:“就是她們不要生病,健健康康就很開心,做父母的可能都是如此。”父母最終隻能給意見,而不能妨礙她。她真的要進入的話,也沒辦法。

  把家庭放在時間表的前麵

  既是萬眾矚目的歌神,又要在家裏做好丈夫、好爸爸,這兩者之間的平衡該如何把握?學友有自己的理解:

  “先不要管自己是做什麽行業的,要先把家庭的事情放在時間表的前麵。工作是一定要做的,時間表上有家庭在,就不會忽略家庭。剩下的時間就擠在工作上。不要把家庭放在很後麵,工作是永遠永遠做不完的,今年做不完可以明年做。可家卻是真正屬於自己的。”

  采訪結束後,學友頂著上海今年的最高溫度匆匆趕赴機場,他說,他答應了女兒,今天要早些回家。

  爸爸,給我多點關注吧!

  ——關於父親在早期教育中的作用答讀者問

  有位媽媽問:“我的先生是位軍人,常年不在家,請問這樣的家庭對孩子的成長有何利弊?”其實在讀者來信中,不少媽媽都想多了解一些有關父親和寶寶的內容,比如:如何讓爸爸多參加一些親子活動?為此,我就特別來談一談這個問題。

  我們常說:母親在孩子人生的頭三年中的作用是無與倫比的,其意思不是說“父親就不重要”。著名的心理學家格爾迪說:“父親的出現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

  父愛的獨特力量

  那麽,父親對孩子哪些方麵的發展具有獨特的力量呢?主要是以下四個方麵:邏輯思維能力、身體運動智能的發展、意誌力和堅強性格的養成以及創造性意識的形成。

  研究還發現:孩子智能發展的高低與父親和他接觸的密切程度息息相關。心理學家麥克·閔尼指出:一天中,與父親接觸不少於2小時的男孩子,比那些一周以內接觸不到6小時的孩子,智商更高。更有趣的是,研究人員還發現,父親對女孩子的影響力要大於對男孩子,與父親密切相處的女兒數學成績更佳。

  小心寶寶患上“父愛缺乏綜合征”

  寶寶需要母親的愛,也需要父親的愛。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即使孩子是尚處於朦朧狀態的嬰兒,他也會因為缺乏父愛而出現諸如:焦躁不安、夜哭不眠、食欲減退、抑鬱易怒等所謂“父愛缺乏綜合征”的典型症狀。

  美國某基金會執行主任、婚姻問題專家道格拉斯根據這項調查提出:缺乏父愛的孩子年齡越小,罹患綜合征的危險更大。男孩子危險比同齡女孩大1~3倍;而在雙親均在、但缺乏父愛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患“父愛缺乏綜合征”的可能更大。他說:少時患綜合征的孩子,長大後成為窮人的可能性要比一般孩子高5倍,中學輟學率高2倍,犯罪率高2倍,如果是女孩,長大後成為單身母親的可能性也要高出3倍……

  可見,父愛對於寶寶成長的重要性。有時,因為缺乏父愛,孩子還會通過一些獨特的行為和心理來表現出他對父愛的需求。以下這個例子就很有代表性。有個小女孩叫明明,她非常聰明伶俐,可常有“人來瘋”的毛病,這讓父母十分頭痛。通過心理醫生的谘詢,父母發現:原來這是一種反常態的表現,其實明明是在向大人暗示一種最基本的心理交際需求——爸爸,給我一點關注吧!

  父親,請給寶寶多一點父愛吧!

  專家認為:隨著寶寶從嬰兒開始一點點地長大,他的獨立性和生活處理能力逐步加強,他已不再滿足於以往僅僅和母親的交往方式和生活圈子。這時,父親就會成為嬰兒重要的遊戲夥伴,孩子會從中學到許多不同於母親的交往方式。比方說:父親會更多地通過遊戲和孩子交往,而一旦遊戲結束,父親就很快地轉移情緒,這對孩子感到十分新鮮,而且有利於孩子體會應該在什麽時候克製自己過多的情感要求。另外,父親在和孩子的遊戲中,更多是以平等、平行的形式交往,這會為孩子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

  所以,那些過分忙於工作、事業的父親,那些認為“照料孩子與父親無關”的父親,那些抱怨“沒時間教孩子”的父親、男子漢們,請給孩子多一點父愛吧!


  父子遊戲小錦囊

  父親該如何陪孩子玩?也許各位父親還有些猶豫,那就教你幾招。

  玩什麽

  1、戶外活動。一般來說,這是父親的強項,你不妨多和孩子進行跑、跳、爬、攀等活動性遊戲。

  2、智能遊戲。如果父親能多參與孩子猜謎語、講故事、走迷宮、搭積木等啟智性活動,那麽孩子的收獲就更多。

  3、競爭性活動,也就是講輸贏的活動。比如:賽跑、捉迷藏等,孩子可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而這時做父親的不妨故意多輸幾次,以增添孩子的自信心。

  什麽時候玩

  1、清晨。你不妨和孩子一起起個大早,這樣可以邊遊戲邊鍛煉身體,還能減少孩子身上的惰性。

  2、晚飯後。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到戶外走一走,邊散心,邊聊天。

  3、雙休日。最好能利用半天或一整天的時間和孩子在一起。因為,這時孩子受父親影響的程度一般都要比母親深。

  對父親自身的要求

  1、兌現承諾。不要輕易對孩子承諾。如果一旦承諾,就一定要兌現,給孩子起到一個良好的示範作用。

  2、做好約定。什麽時候一起玩,什麽時間不玩,雙方要有個約定,這樣既能擺脫孩子的粘人,又能和孩子形成一種默契。

  3、要有耐心。千萬不要在遊戲中表示出急躁、不耐煩的神情,更不要表現出無可奈何的樣子。須知:“父親是座山”,你是孩子的楷模。

  4、豐富知識。要滿足孩子的求知欲望,並進一步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做父親的平常應多觀察、多學習,對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知識進行積累,這樣才能讓孩子感受到他的一切疑問都可以從父親那裏找到答案。


選自SOHUBLOG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