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有學生問我,原來想到美國來讀書沒有錢,現在有了錢還願不願意到哈佛來讀書時,我說我還是很願意的,但是想一想,覺得讀書太麻煩了,既然已經有錢了,我不如買一個哈佛文憑算了……
哈佛學生討論問題時的熱烈,是我在中國課堂幾乎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教授每問一個問題,幾乎每個學生都高高地舉起自己的手……
在學生的互相辯論中,教授不斷把學生的觀點寫下來,一個小時之後,黑板上已經被全部寫滿,可以看出商學院的學生在理論知識上非常豐富,但也能夠感到他們在對現實情況的深入理解上缺乏經驗的支撐……
下午三點鍾是Harvard Asia Club組織的一場公開演講。很多中國學生來到了演講現場,不僅僅來自哈佛,還有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波士頓大學的,但幾乎所有的中國學生都參加過新東方培訓班……
好事多磨到哈佛
5月7日,我中斷了在溫哥華的度假,飛往波士頓。因為哈佛商學院MBA一年級900多位學生將於5月8日討論關於新東方的教學案例,應商學院教授Paul Gampers的邀請,我將出席案例的討論課。Paul Gampers是新東方案例的作者,同時也是哈佛商學院的案例教授。
由於沒有從溫哥華直飛波士頓的飛機,我需要從芝加哥轉機才能去波士頓。中午11點在溫哥華登機後,飛行員突然通知我們飛機不能準時起飛,原因是飛機廁所的自動清理係統壞了,所以要人工清理,需要一個小時。我兩次航班之間轉機時間就隻有一個小時,如果飛機晚起飛一個小時,我就趕不上下一個航班,當天就可能到不了波士頓,那麽第二天的案例分析課就會泡湯,心裏不免開始著急起來。飛機一個小時後起飛,服務員過來告訴我,航班銜接可能已經不行了。我隻能開玩笑地說,希望那架飛機也晚點起飛。服務員聳了聳肩膀,說:"I hope so." 到達芝加哥時,晚上6點整,按計劃那架飛機應該已經起飛,結果我到機場信息欄中一查,發現那架飛機真的晚點半小時,我心裏狂喜,飛奔到登機門口,最後一個衝上飛機,坐下後心中不斷感激老天對我的眷顧。
終於在晚上10點多到達了波士頓。我走出機場,突然發現原來北京新東方學校的張楊老師正在出口處等我,他現在正在哈佛讀教育學,我並沒有告訴他什麽時候航班到波士頓,他聽說我要來,就打聽到我的航班,特意到機場來接我,給了我一個驚喜。
雖然飛機上折騰了一下,畢竟按照原計劃抵達了,可接下來我在哪過夜成了問題,由於波士頓旅館房間緊張,而且房價昂貴,所以我們最後幹脆聯係了Bed & Breakfast,也就是美國的家庭旅店。這家旅店的名稱叫Massachusetts
我到達旅店已經11點了,見到了新東方的高級副總裁陳向東和助理副總裁Joseph Kauffman,他們也是來參加這一活動的,已經先期到達波士頓。向東2005年曾經在哈佛商學院學習兩個月,而Joe就是哈佛商學院2006屆的學員,畢業後來到了新東方工作,所以他們對哈佛很熟悉。一路上由於緊趕飛機,我居然沒有吃飯,也沒有覺得餓,現在才覺得餓得厲害。安置好房間後,我們一起來到了哈佛廣場的一家叫香港的飯店,一邊用餐一邊討論明天案例的議程。
12點半回到旅店休息。我上網處理了一些e-mail,又看了一會美國專門播放各種國會辯論的C-SPAN電視台。由於時差關係,以及心裏對明天的案例分析有點不踏實,結果我幾乎整夜失眠。
熱鬧的哈佛課堂
早上7點,陽光從窗戶裏鑽進來,灑滿一地。我努力克服睡眠不足帶來的煩躁,衝完淋浴後到樓下去用早餐。向東和Joe已經在餐廳,我喝了兩杯咖啡,和 Joe討論要不要穿西裝,Joe說可以隨意,但既然他們兩人都穿了西裝,我最好也穿西裝。於是我又回房間換上西裝,一起出發到哈佛商學院。
商學院8點半開始上課,我們需要8點鍾到達,和上課的教授們提前討論,並回答他們的一些問題。
7點50分我們到達查爾斯河邊上的商學院。商學院的建築一色紅磚白窗,明快莊重,據Joe說大部分都是校友捐款修建。各建築間是大塊的草坪和高大的樹木,在陽光下顯出無邊無際的綠色,已經有學生坐在草坪上晨讀,恍若世外桃源的感覺。我們到達商學院的企業家研究中心辦公室,見到了Paul教授和他的同事,寒暄後回答了他們就案例提出的一些問題。
8點半我們準時走進教室。哈佛商學院MBA的學生總共學習兩年,每一屆900人左右,分成10個班,每個班90人左右。第一年每個班都有自己的固定教室,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固定座位,每個座位上都有自己大大的姓名牌,使教授能夠輕鬆地叫出學生的名字來回答問題,也便於剛開始時同學們互相認識。每個班都有自己的名稱,如2008 Section F班等,班與班之間形成強烈的既合作又競爭的關係,隻要是自己班內的同學提問題,不管對錯都拚命鼓掌支持。到二年級各個班級便開始打散,學生開始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想聽的課程。新東方的案例教學主要針對一年級的學生,分成兩批討論,第一批學生早上8點半到10點,第二批學生早上10點半到12點。我走進教室的第一個感覺是學生氣氛異常活躍。商學院的學生可以帶自己的親朋好友旁聽課程,當老師問到今天有沒有同學帶人來聽課時,有一個學生介紹了自己的父母,結果全班同學站起來又鼓掌又拍桌子,以示歡迎。當老師介紹到我,說我就是大家閱讀的新東方案例中的主角時,學生們又是站起來又鼓掌又拍桌子。
案例討論分成3個步驟,首先是一個小時老師和學生互動,討論案例並互相辯論自己的觀點,緊接著是我進行20分鍾左右的陳述,講述新東方的曆史和未來的戰略,最後是10至20分鍾和學生的問答。我們在一個教室裏和學生麵對麵互動,其他教室的學生通過視頻和我們互動。
學生討論問題時的熱烈,是我在中國課堂幾乎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教授每問一個問題,幾乎每個學生都高高地舉起自己的手,其實我發現不少學生對於問題的理解並不深刻,有時候甚至有誤解,但學生們就是興高采烈地發言,幾乎根本就不在心裏犯嘀咕,先衡量一下自己是否講得正確或者別人會對自己有什麽看法。因此整個教室都充滿了一種樂觀、健康、向上的鼓勵氣氛。在新東方這個案例中,學生辯論的主題是新東方成功的原因以及新東方未來的發展戰略,在學生的互相辯論中,教授不斷把學生的觀點寫下來,教室裏有6塊可以上下轉動的大黑板,一個小時之後,黑板上已經被全部寫滿,內容幾乎涉及到了管理學的各個方麵,從市場營銷到消費關係到企業家精神等,可以看出商學院的學生在理論知識上非常豐富,但也能夠感到他們在對現實情況的深入理解上缺乏經驗的支撐。在900個學生中,有十幾個人來自中國大陸,幾乎所有的大陸學生都曾經在新東方接受過培訓,所以每次他們發言都會先說一下:“俞老師,我是您的學生。”每次全班同學都會熱烈鼓掌,使得新東方這個案例顯得異常熱鬧。
站在哈佛的講台上
我的發言以幽默調侃開始。商學院的學生都穿著休閑裝來上課,每個班都有自己的T-Shirt,所以大部分學生都穿著印有本班標誌的T-Shirt。我們穿著西裝革履顯得很紮眼。我說,非常抱歉我今天穿了西裝,顯得和大家不一樣,但我實際上喜歡穿便裝,隻不過Joe告訴我,讓我穿西裝,來表示對大家的尊敬,所以我就穿西裝來了。我說,你們來到哈佛商學院上學並不一定就等於成功,要畢業後找到一個好老板得到一份好工資才算成功,比如Joe找到了我這樣的老板就算成功了。學生們就大笑。我又說一個人長得高大好看,英語講得好並不一定管用,比如Joe長得這麽好看英語那麽好,我長得這麽難看英語那麽差,但是我還是他的老板。學生們哄堂大笑。氣氛一下子變得特別熱烈。緊接著我陳述了新東方的發展曆史和未來的發展戰略,講完後學生開始提問,有一個學生問了一個很長的問題,我還沒有回答他又問了另外一個問題,我就故意說對不起,我已經把你前麵的那個問題忘了,結果全班同學又大笑。當有學生問我,原來想到美國來讀書沒有錢,現在有了錢還願不願意到哈佛來讀書時,我說我還是很願意的,但是想一想,覺得讀書太麻煩了,既然已經有錢了,我不如買一個哈佛文憑算了,結果學生笑彎了腰。下課後,很多學生來和我說他們已經很久沒有這麽愉快地和企業領導進行交流了,沒想到中國的企業領導也這麽幽默,讓他們很開心。讓我吃驚的是,居然很多學生都會簡單的中文。
下午3點鍾是Harvard Asia Club為我組織的一場公開演講。很多中國學生來到了演講現場,不僅僅來自哈佛,還有來自麻省理工學院和波士頓大學的。幾乎所有的中國學生都參加過新東方培訓班。由於還有一些外國學生也來聽演講,所以我隻能用英文演講。主要給大家講了新東方的上市過程以及自己的體會;Joe同時講了他在中國工作的體會。我們共同回答了學生的問題。演講結束後,很多學生上來合影,互留地址。有幾個學生希望能夠請我們吃晚飯。由於我已經提前安排了要請在這裏學習的新東方老師吃晚飯,所以就告訴學生們,如果他們想一起晚餐,可以來參加我的晚餐聚會。最後決定了4個來參加晚餐的學生。
後記
晚上,我們選擇了哈佛大學旁邊的一家叫做Legal Sea Food的餐廳,是當地一個很有名的海鮮餐廳,生意很好。晚餐從預定的8個座位一下子增加到14個,大家喝酒聊天,回憶在新東方的時光,展望每個人的未來。晚餐後大家意猶未盡,又到附近的一個酒吧聊天,一起唱了一些歌曲。到晚上12點多,大家戀戀不舍地散去。幾乎所有的人都打算畢業後回到中國去工作,這一點證明了中國對於國際化的人才具備了強大的吸引力。
回到旅店處理完e-mail已經3點,因為我是早上7點50的飛機飛西雅圖,故隻匆忙睡了3個小時。
早上6點起來,整理好行裝出發。大街上汽車行人還很稀少,空氣中充滿了黎明留下來的新鮮味道。我打了一輛車,直奔機場。
在飛機上,我迷迷糊糊睡了幾個小時,睜開眼,發現舷窗外麵一座座雪山撲麵而來,我知道我們是在落基山脈上空飛行。一會兒,一座白雪皚皚的火山形狀的雪山在遠處的雲層之上閃耀著光芒,比周圍的山頭高出許多,根據地理位置,我知道那大概是聖海倫火山。1980年聖海倫火山爆發,把周圍幾十英裏的地方摧毀得一片焦黑。麵對陽關燦爛下如此安靜的一座雪山,我很難想象它內心的狂暴。也許在平靜的表麵下,它正在為下一次震撼人心的爆發積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