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大災之後如何進行“心理重建”?

(2008-05-16 07:01:43) 下一個




專家提示:災後往往是心理疾病的高發期。災後心理幹預又被稱為心理重建,顧名思義就是心理狀態重新恢複的過程。與經濟損失相比,災難對人的心理衝擊是內在的,所以不為人注意。實際上,受害者和受害者家屬承受的心理壓力是巨大的。我國因經濟發展原因,對災後心理幹預的投入較少,受災人群的心理問題未受到社會的全麵關注,但是不等於不存在這方麵的問題

·災後的身心反應

點擊今日新樣式

災難後會經曆到的情緒與身體症狀


  在災難發生之後,許多人會經曆親人的傷亡,或是自己身體也受到傷害。在這種情況下,受難者會因災難而產生一些身心反應。作為一個幫助者,了解這些反應除了能適時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情緒,也能避免他們壓抑自己的想法,造成身心的不適而延長複原的時間。

情緒反應

  象洪災、地震、飛機失事等嚴重的災難事件,人們曆經了一般生活中不會遭遇的危機狀況,我們均會產生一些日常生活中罕見的「正常」反應,有些人會變為冷漠、麻木,對環境與他人少有反應;有些人則會產生許多的情緒反應;還有些人會出現不舒服的身體症狀。[詳細]

  包括:害怕;無助感;悲傷、罪惡感;憤怒;重複回憶;失望;希望

麵對如此重大災難之後,您還可能出現以下反應



·
對自己經曆的一切感到麻木與困惑。
·對幸免於難產生罪惡感。過份的為受害者悲傷、憂鬱。
· 因心力交瘁、精疲力盡而覺得生氣,例如對周圍親友、政府官員、媒體感到憤怒,甚至出現暴躁易怒的情形。
· 覺得自己可以做的更好、做得更多而產生罪惡感,懷疑自己是否已經盡力,有無充分幫助周圍的人。
· 由於身心極度疲勞,休息與睡眠的不足,此時容易產生生理上的不適感,例如暈眩、呼吸困難、胃痛、緊張、無法放鬆等。
· 對於接受幫助覺得尷尬、難堪

·您能為自己做些什麽?

點擊今日新樣式

紓解情緒與緩和身體症狀的方法


交流

  不要隱藏感覺,試著把情緒說出來,並且讓家人與孩子一同分擔悲痛……

  不要因為不好意思或忌諱,而逃避和別人談論的機會,要讓別人有機會了解自己…

  別忘記家人和孩子都有相同的經曆和感受,試著與他們談談

休息

  在傷痛及傷害過去之後,要盡力使自己的生活作息恢複正常;

  工作及開車要特別小心,因為在重大的壓力下,意外(如車禍)更容易發生

  一定要有充足的睡眠與休息,與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

讓時間撫平創傷

  不要勉強自己去遺忘,傷痛會停留一段時間,是正常的現象

  如果有任何的需要,一定要向親友及相關單位表達…

·附:心理創傷行為檢核表

點擊今日新樣式

身心症狀評估
最近七天以來的問題

沒有

1、睡眠困難

0

1

2、對該事件有夢魘

0

1

3、心情沮喪

0

1

4、對突然的噪音或聲音感到吃驚

0

1

5、有人際疏離的傾向

0

1

6、容易動怒的情緒

0

1

7、不穩定的心情(心情經常起伏不定)

0

1

8、良心不安、自我責備或罪惡感

0

1

9、對可能會引發回憶該事件的情境感到害怕

0

1

10、身體的緊張性

0

1

11、記憶力受損

0

1

12、注意力集中困難

0

1

13、感覺可以接受現況,規劃未來

0

1

14、變得容易怨天尤人

0

1

15、對周遭環境開始有了控製感

0

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