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通過大便可辨病!

(2008-05-10 05:33:59) 下一個



  正常的大便什麽樣  

  正常大便次數和量因人而異,且跟攝入的食物有關。一般來說2—3天大便1次,或每天排2—3次大便,大便柔軟成形,都屬正常範圍。如果在原有排便習慣的基礎上,排便次數增加,大便較稀,不成形,稱之為腹瀉。腹瀉往往出現在進食過多的高脂肪、高蛋白飲食,或飲酒過多,或進食不潔飲食之後。反之,排便次數減少,大便幹硬,且排便困難,稱之為便秘。較嚴重的腹瀉或便秘,患者一般會立即就醫。不嚴重的腹瀉或便秘如果持續2個月以上,患者應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正常大便因含尿膽原而呈現黃色或黃褐色,如果進食較多含葉綠素豐富的綠色蔬菜,大便會呈綠色;當攝入豬血、動物肝髒、含鐵劑的藥物、炭劑或黑色的中成藥後,大便會變黑。

  異常顏色與疾病有關

  以下是大便異常顏色和疾病的關係。

  灰白色:如果大便的顏色是“白陶土樣”的,有可能是黃疸或由於結石、腫瘤、蛔蟲等引起的膽道阻塞,導致膽黃素無法隨大便排出。

  黑色:如果沒有吃豬血,又沒有吃可能拉黑便的藥物,大便出現黑色,一般是上消化道出血。胃和十二指腸出血,血通過幾米長的腸道,發生各種化學變化,逐漸變黑,因此,這些地方出血,量又不是很大的話,大便應該是黑的。在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因潰瘍病出血的約占一半,其中大部分是十二指腸潰瘍出血。除潰瘍病之外,胃炎、肝硬化合並食管或胃底靜脈曲張破裂、胃癌,也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見原因。

  紅色:拉血便,多是下消化道出血,下消化道包括空腸、回腸、直腸、結腸,由於“路程”短,化學變化少,這些部位出血,大便應呈紅色。如果上消化道出血量大,血來不及在腸道裏過多停留,拉出來的大便也是紅色。但無論是上消化道還是下消化道出血拉血便,都有一個特點,血和大便混在一起,如果血不跟大便混在一起,隻是附在大便表麵或部分偏離,甚至是便後滴血,這種情況是患了痔瘡。

  自我察病之看性狀

  觀察大便的形狀,也能及時了解一些疾病信息。正常的大便應為圓柱形,較軟,異常的形狀包括:太硬、太爛甚至黏液或水狀。間隔應是每天一次,或隔天一次。

  大便幹硬是因為食物殘渣在大腸內停留時間過長,水分都吸幹了。腹瀉者排出的爛便,是由於腸蠕動過快,來不及吸收食物殘渣中的水分導致的。柱狀便見於習慣性便秘;羊糞粒狀見於痙攣性便秘;扁形帶狀便可能由於肛門狹窄或肛門直腸附近有腫瘤擠壓所致;糊狀便見於過量飲食後及其他消化不良症;液狀便見於食物中毒性腹瀉及其他急性腸炎;膿血便見於細菌性痢疾;粘凍便見於慢性結腸炎或慢性菌痢。

  如果稀便有紅色,應考慮是否大腸黏膜出血;若紅色稀便中混有黏液、膿液,應檢查大腸黏膜看看有無炎症;如果是柏油樣的大便常常是由於食道、胃、十二指腸、小腸的大量出血,另外小腸潰瘍、癌腫等有時也會出現柏油樣便型;如果大便變細或變扁,可能是直腸潰瘍。

  排便習慣改變也提示疾病

  有時大便不一定呈圓柱形,這是因為大腸內的一段結腸帶有皺褶,大便經過這些地方便會稍微變形,這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大便總是固定在某處有凹陷,那就有可能是腸腔有腫瘤。

  從醫學上講,一周排便四次以上,就不算便秘;一天排便不超過三次,就不算腹瀉;一次大便的時間不超過10分鍾,就不算異常。大便間隔的時間、次數和每次大便的時間可因人而異,跟個人飲食和生活習慣密切相關,老人的腸蠕動不好,大便時間、間隔會長一點。

  大便的性狀和次數異常,有時候是器質性的疾病,即某個器官的某個部位出了問題,有時候是功能性問題,即使到醫院檢查了,什麽病都查不出來,就應該是功能發生了異常,得了腸易激綜合征。查不出毛病也不必要太擔心。有的人腹瀉和便秘交替,有可能是腸癌。

  大便氣味提示哪些疾病

  如果連自己都覺得大便臭得難以忍受,必然是我們的健康出現了問題。刺鼻的酸味,可能是發酵性消化不良引起;如果大便有一股燒焦味,也可能是消化不良引起;帶有腥味的大便,表示消化係統有出血的情況,而且出血量還比較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