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十大元帥排序淺析:看看誰最不適合當我軍元帥

(2008-04-21 14:49:03) 下一個




作者: 東方神起


    朱德:紅軍之父,八路軍總司令、解放軍總司令,他不排第一誰排第一?
    
    彭德懷:紅一方麵軍總司令、八路軍、解放軍副總司令,主持軍委日常工作的副總理兼國防部長,他不排第二誰能排第二?
    
    林彪:除政治局委員、第二副總理這明顯高於其他人的職務外,林還是戰績最顯赫的元帥,注意,我說的是戰績不是戰功,因為對林粟、林彭、林劉誰的戰功大很多人有異議、各執一詞,對戰功問題我不予評價,但對林彪的戰績恐怕沒有人能夠置疑,紅軍時期中央蘇區的第一主力軍團,抗戰時期的平型關戰鬥,解放戰爭的三大戰役指揮過兩次,率部隊從東北一直打到海南島,橫掃大半個中國,就這一點而言其他元帥無法比擬,二野雖然也跨越了半個中國,但淮海戰役總指揮是鄧小平而不是劉伯承,而大部分敵軍是三野消滅的。在元帥中林彪的資曆很淺,年齡最小,但別人對他排第三並無異議,可見他多年來的戰績和聲望是何等顯赫了。
    
    劉伯承:論資曆,劉乃北洋時期的川中名將,北伐時期的軍長,南昌起義的參謀長,紅軍總參謀長。論戰功,紅軍時期參與過第四次反圍剿,抗戰時建立了敵後四大根據地之一的晉冀魯豫根據地;解放戰爭時期挺進大別山,犧牲自己幫助別人,成績不大功勞大;參與指揮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後又率部解放大西南直至西藏,二野是四大野戰軍裏吃苦最多的部隊,連陳毅都感到不安,向中央要求率三野挺進西南,讓二野留駐華東,但毛澤東沒同意。為什麽吃苦受累的事情總讓二野幹?我以小人之心揣測,也許因為二野源於四方麵軍,屬於拖油瓶帶來的孩子,磕著碰著不心疼吧。扯遠了,總之,論資曆論戰功劉伯承排第四都是合適的,如果論軍事理論素養,甚至…………當然,元帥排序不考慮這個因素。
    
    賀龍:據說賀龍對自己排名劉伯承之後不大服氣,的確,論資曆賀龍並不輸於劉伯承,劉伯承在川軍熊克武手下當團長大敗朱德的滇軍時,賀龍也在湘軍裏當團長,北伐時兩人都是軍長,賀龍的軍長還更正規一些,賀還是南昌起義的總指揮,十年內戰時期更是二方麵軍總指揮,高於劉伯承。但抗戰開始賀後就不行了,120師發展緩慢,晉綏根據地的規模遠遠小於晉冀魯豫根據地,賀劉高下已分。解放戰爭初期賀龍表現不佳,毛澤東幹脆把他的部隊交給了彭德懷,隻讓他負責後勤供應,此時的賀龍已經與劉伯承無法比擬了。戰爭快結束時毛讓賀龍率十八兵團進軍西南,完全屬於安慰的性質。所以,論戰功賀龍隻能排在劉伯承之後。如果跟後麵的幾個人不是比資曆而是比戰功,他連第五都排不上。
    
    陳毅:作為新四軍軍長、第三野戰軍司令,他的戰績和地位明顯高於賀龍,但他的資曆不如賀龍,不是指黨內資曆,而是指新四軍山頭的形成晚於賀龍的湘鄂西,加之陳毅的戰績很大一部分應歸功於粟裕,所以隻能排在第六。說句題外的話,現在有很多人出於對粟裕的同情,對陳毅的軍事水平頗有微詞。要說與粟裕以及林劉徐彭等人相比,陳毅的確有所不如,但他畢竟從軍數十年,從三河壩指揮數百人開始到三野司令指揮幾十萬人,野戰軍地方軍遊擊隊等各種經驗非常豐富,又善於總結經驗教訓,陳毅還是有相當的軍事才能的。比如新四軍時期,他和劉少奇的戰略思想有分歧,劉的思路多從政治上著眼,但具體問題考慮不周到,而陳的思路更實際、更縝密,更具備可操作性,這都緣於陳多年的實踐經驗。比如郭村保衛戰,葉飛按照劉少奇的布置,冒險作戰,結果險些全軍覆沒,幸虧運氣好,得以險勝。郭村之後,劉少奇不接受教訓,還想搞個更大的固守待援戰役,一舉解決蘇北問題,但陳毅沒有執行,而是和粟裕實事求是的製定了作戰計劃,這才有了後來的黃橋大勝。在元帥中,陳毅的軍事才能起碼不低於朱賀羅聶葉,而他的統戰外交才能更是出類拔萃。最出色的就是黃橋之戰,可以說將軍一張嘴,能頂十萬兵。
    
    羅榮桓:論資曆羅榮桓不應排在第七,他跟林彪比都勉強,而且沒有林彪那樣的赫赫戰功,他雖然主持過一個大戰略區,但時間隻有短短三四年,其他時間都是給別人當助手,抓政工。但當時中央肯定已內定羅榮桓為八屆政治局委員,如果排在三個非政治局委員後麵,顯然不大合適,加之他是毛澤東的愛將,而且在山東幾年,功勞還是巨大的,所以排在了第七位。為了加重羅榮桓的分量,還特意給他安排了一個人大副委員長的職務,跟後麵的徐聶葉隻是人大常委相比,就更名正言順一些了。
    
    徐向前:徐向前和粟裕一樣,都是天才軍事家,但可惜造化弄人,中央把他派到了鄂豫皖而不是中央蘇區,之後又把張國燾派來了,張國燾又是個野心家,還是個較低能的野心家,不服中央,但又鬥不過中央,結果影響徐帥因此受了一輩子牽連,盡管早年戰功赫赫,但抗戰開始以後一直缺乏施展才華的機會,49年解放山西一役雖然精彩紛呈,畢竟是大戰尾聲。盡管毛澤東後來了解了徐帥的忠厚品質,有意提攜,讓徐以華北軍區副司令兼總參謀長,而聶榮臻以華北軍區司令之尊才任副總長,終究為時已晚。如果不是照顧四方麵軍的資曆,他戰爭時期的最後職務連元帥都難以評上。盡管隻排第八,又夫複何求呢?

    聶榮臻:如果按抗戰時期的勢頭,聶不應該隻排第九,當時晉察冀是我軍四大根據地之一,聶是軍政指揮一把抓,是重要的方麵大員。可惜他的能力隻擅長建設根據地,不擅長打正規戰,也就是說還是紅軍時期的思想觀念和軍事素養。一進入解放戰爭,這種缺陷就暴露出來了,他手下又沒有粟裕這樣的副手,同時,如果麵對的對手是劉峙還好,偏偏還是個悍將傅作義,結果,隻能自保,無力進攻,打了三年仗,部隊沒太大發展(與其他幾支部隊相比),使毛澤東對他失去了信心。實事求是的說,這也不怪聶榮臻,他其實並未係統的學習過軍事,從黃埔軍校教官開始,雖然從軍,但一直是搞政治工作的,這個經曆和陳毅有點相似,但陳毅畢竟從湘南暴動開始就具體接觸軍事指揮,而且是從基層做起,在中央蘇區時當過軍長、司令,長期獨立指揮軍事,經驗豐富,聶榮臻則到晉察冀時期才開始獨立指揮軍隊,而且任務主要是建設根據地。所以解放戰爭時期晉察冀發展緩慢也是情有可原的。解放後發展國防科技他還是大有作為的。不過這樣,他也隻能排第九了。
    
    葉劍英:按說葉劍英是本不應該評元帥的。什麽是元帥?按照古意解釋,就是率領軍隊的主帥。葉劍英除了中央蘇區時當過一段福建軍區司令以外,其餘時間多是當參座,既未直接率領軍隊(大部隊、野戰軍)也未當過主帥,在福建軍區時領著龔楚伍修權和敵人打過一仗還是個敗仗。抗戰開始後到解放戰爭時期葉雖然掛著總參謀長之職,但一直是搞統戰外交工作,很少正正經經參與過作戰指揮。而與葉相比,粟裕授元帥則是實至名歸,合情合理。可惜授銜是在55年而不是49年,這時粟裕的地位已大大降低,(如果擔任誌願軍司令或指揮解放台灣戰爭又當別論。)授銜更重視資曆以及軍事外的因素,於是葉超越了粟當上了元帥。盡管是排第十位,但還有什麽可說的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