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找一個愛人到底有多難

(2008-04-19 07:12:43) 下一個




情人與愛人的區別,在於二者的責任不同,前者趨於內心的釋懷而以性為替代;後者則以責任、道義為表,以愛及傳種接代的創建家庭為體來貫穿。因此,愛人不僅是一個家庭稱謂,同時也承擔著一種社會責任。這就需要在尋找愛人時,務必要具備一種成熟和升華的心態——我已經長大成人,已經有能力對自己、配偶、子女、老人……社會負起一定的責任。

而首先,就是要對自己負起責任。

    一、蜜月初婚

    蜜月剛過,妻子便開始抱怨先生下班後不幫她做飯,而先生卻有自己的理由。他說:“今天和客戶談判,耗得我筋疲力盡,回到家隻求休息、調整,明天還要起個大早繼續打拚。再者說,如果我不去掙錢,將來靠誰養活你和孩子?因此,我們現在的分工是最合理的,男主外,女主內。”

    說罷繼續看著電視和報紙……過了幾天,妻子加班回來,累得連話都不想多說,隻問了先生一句:“飯做好了麽?我餓了!”

    其實先生也沒吃,本想等妻子回來做飯,可看到她累成這個樣子,便打電話叫了快餐。其間,妻子問:“你就不能做頓飯嗎,今天可是你回來比我早?”

    先生說:“我做的飯肯定你不愛吃,所以還不如不做。不過,我一定會等你回來一起吃,這才叫同甘共苦嘛。”

    心理分析

    年輕的夫妻剛度過蜜月,那種濃烈的感受意猶未盡,鍋、碗、瓢、盆便“找”上門來,於是,他們隻能盲目地以“過去的經驗”應付這突如其來的現實。而對於先生,過去的經驗說:“爸爸每天下班都不做飯,像他那樣才是個好先生。”可對於妻子,過去的經驗說:“爸爸每天都會幫媽媽下廚,所以我要讓他跟我爸爸一樣!”

    他們各自帶著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家庭經驗結合為一個新的家庭,說是新人,其實觀念絲毫沒有更新,可見,如果他們繼續走下去,而對此全然不為所知,有朝一日,他們很有可能因“性格不和”而為第二個故事埋下種子。

    二、離異再婚

    她已過40,三年前離異;他大他8歲,一年前喪偶。

    “你的孩子多大了?”他問。

    “12歲,”她側目而視,“你呢?”

    他點支煙,“我兒子在美國留學。”他吸了口煙,“聽介紹人說,你離婚是因為他……”

    “我也有責任。”她稍稍抬頭。

    他也點了點頭,“不過,我覺得,”有點遲疑,“你的前夫不夠聰明,希望我這麽說你不要介意,我是說他失去你是個錯誤。”

    她微微苦笑,“也許,這就是命吧,我信命,你呢?”

    “我也信,不過,我更相信緣分。”

    她微微點頭,“我也是。”

    “你剛才說你也有責任?”

    “是的,可能是我平時對兒子傾注得太多,忽視他了,而且,我總對他要求太高,其實我也不是在乎錢,隻是希望他更好,可能我給他的壓力太大了。”

    “這是好事呀,人無壓力輕飄飄。”他說。

    “可能每個人的理解都不同吧,不過,也有我的責任,我不該……”

    “我覺得夫妻之間應該相互理解,你是好意,如果對方感受不到,就不要強求,所以分手未必不是件好事。”

    ……

    半年後,他們結合了。又過了半年,他們開始吵架,她認為,他有大男子主義,處處霸道;他認為,她還惦記著前夫,跟他三心二意……

    心理分析

    那個離異的女子說自己給前夫的壓力過大,也許當時,她真正做出了反省,然而,那隻不過是一時“傷痛的點醒”,再婚後,她仍然延續著慣性——對前夫要求很高,一方麵“希望他像父親一樣優秀”,另一方麵,自己又在無形中扮演母親的角色。而前夫因她的投射而不堪其負,逃之夭夭。

    而通過再婚找到“父親”,本想輕鬆地“做個女兒”,但那個“想做母親”的慣性又在發作。這並不難理解,自卑與自負本是一對孿生。

    於是當她無無力給對方施壓時,便懷念前夫,其實是回味自己那種做母親的感受。因此第二個先生才說她三心二意。

    再婚的先生大他8歲,像父親一樣處處作主,這就是她眼裏所謂的“大男子主義”。但整個看下來,他們隻不過在玩過家家的遊戲,隻不過這種浪漫的“彼此要求”證明他們還沒有真正明白自己到底輸在哪兒。

    三、夕陽重逢

    他們早就認識,公園跳舞時,他總請她作舞伴。可是後來,他的老伴兒病重,就沒再去公園,她也因此換了舞伴,但總找不到感覺。為此,她回家去專心聽老年保健講座,並把聽來的知識通過寫信和打電話的方式告訴他,一直到她老伴兒去世。

    從此,他再沒心思跳舞,成天悶悶不樂地望著老伴兒的遺像發呆,人開始憔悴,白發驟然增多。子女們看在眼裏,急在心頭,除了安慰和提供營養,見仍無濟於事後,便無計可施。無奈之際,有心的小女兒建議把父親的老舞伴請到家裏來,也許能幫父親解解心寬。於是,他們商議完畢,由大哥去請這位阿姨……

    她聽畢原委,二話沒說,即刻上了孩子的車一路來到他家。見她進來,他先是一愣,然後嚇意識地掏出手絹幫她拭淚,二人相視而泣、滔滔不絕。

    “老哥,你可不能這麽糟蹋自己呀,老姐姐要是知道了,在天之靈能安心嗎?”

    “我也知道,可是,我就是適應不過來,總感覺家裏缺了點什麽,不再是以前的那個家了,”他指著自己的胸口,“心裏堵得慌,總想找一個沒人的地方跟她說說話,可是,”他看了看門外的子女,“還有孩子們呢!”

    “對呀!”她握住他的手,“為了孩子,你也應該振作呀,他們可就你這一個爹了,你要是有個好歹,他們可怎麽辦呀?”

    “我知道,我知道,”他不住地點著頭,“為了孩子,我一定振作,”看著遺像,“放心吧,孩子挺好,我,也挺好,孩子們都大了,懂事,”泣不成聲……“你知道,她平時最疼的就是這個小女兒,還有老大,四個孩子,她一口一口把他們拉扯大,我不在家,孩子們都太小,那些年,他們是怎麽熬過來的呀,都是我,都是我拖累的呀,”搖頭垂泣,“我對不起她,她把孩子一個個養大,孝敬我,可她卻先走了……”

    此時,門外客廳的孩子們雖然也個個眼圈紅腫,卻總算為年邁的父親鬆了口氣,他們知道,也許父親的晚年就要依靠這位善解人意的阿姨了。

    是的,一年後的母親節,他們各自拿著鮮花,一齊站到他和她對麵,集體鞠躬:“媽媽,祝您母親節快樂!”

    心理分析

    這對晚年的伴侶就不同了,他們已經沒有時間“閑扯”什麽經驗、教訓,一方麵怕孤獨,另一方麵又因長期觀念不敢走出孤獨。而孩子們很懂事,在適當的時候促成了兩個老人的結合,這就是孝順,而且以此轉移了自己的擔心。

    心靈感言

    濃烈是苦,浪漫的腦筋還不夠清楚,平實是絕對的美好。

                                             ——(台灣)苦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