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爾,共有十多種工資形式。將工資與員工的工作績效直接掛鉤,切實的貫徹 “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的原則。海爾完善的績效工資製度充分發揮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每一分的努力都會換來相應的物質回報。
用發明者或改革者的名字來命名生產工具或工作流程,海爾的做法注重員工的充分參與和自我實現,激發了員工的創造性。在公司內部開展各項勞動競賽、評選勞動競賽明星、設立海爾獎等一係列獎勵榮譽,成為海爾人拚搏向上的巨大動力。
工作做得好就得到一個洋溢的笑臉,做得不好就發給一個沮喪的哭臉。簡單的幼兒園裏得紅花的小朋友遊戲,就可以達到很好的鼓勵效果。海爾的笑臉製度,與物質所得無關,但是精神上的愉悅給了員工更大的鼓勵;得到哭臉的員工,也會因為麵子上掛不住而更加努力工作。
在美國,麥肯錫谘詢公司招聘人員的起薪是較低的,但很多優秀的學生卻往往第一選擇要去麥肯錫工作。
麥肯錫的激勵製度簡單而嚴格。人員的晉升與出局有明確的規定:從一般分析員做起,經過2年左右考核合格升為高級谘詢員;再經過2年左右考核升至資深項目經理;此後,通過業績審核可升為董事。
一個勤奮、有業績的人在6~7 年裏就可以做到麥肯錫董事,享受高薪和優厚的福利待遇。但是在每一個晉升的階段,如果業績考核並未達到要求,就要被OUT出局,離開麥肯錫。
簡單而明確的晉升製度激勵著每一個麥肯錫人員,但是激勵不僅僅是正麵的,不達標就會被請出局的負激勵對每一個員工都一視同仁,在麥肯錫沒有誰可以停站。
泰達荷銀認為,結果固然重要,但並非唯一要素,很多時候過程的意義甚至更大。作為泰達荷銀的當家人,繆鈞偉花了很多時間研究激勵問題。他不斷將客戶的正麵反饋傳達給員工,增強他們的工作成就感。2006年公司還評選了8個A級員工,頒發足金獎章。在泰達荷銀5周年慶典上,公司專門為那些服務滿5周年的15個同事組織了感謝儀式,並給予物質的獎勵。
對於那些因為種種原因離開的員工,公司會送他們一個特殊的禮物——琉璃做的“峰回路轉”模型,恭喜他有了新的方向,這種寬容的態度令不少人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