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上網不能上癮——致我的小女兒

(2008-04-15 11:29:29) 下一個




點點:
 
    至今,我還很清楚地記得中央二套的《經濟半小時》欄目曾播發了一組關於沉溺於“網遊”中少年的報道。一位本來家庭小康的學生,高中畢業後沉溺於網絡遊戲,畢業後整整三年時間,每天在電腦上花費的時間平均要上十七八個小時,長的話甚至通宵。三年下來,這位少年脖子僵硬,表情呆滯,麵色蒼白,站起來走路甚至都有點能被風吹倒的感覺,身體已經嚴重老化。他的父母心痛不已,但是小孩沉溺在裏邊,根本勸不聽,他母親對記者說“我真的連讓他死的心都有,你說要是不到這種程度,我做娘的怎能說出這樣的話來啊。虎毒還不食兒呢”。爸爸看了心裏很是沉重。
   據說這位少年原本成績很好,也一直是個很聽話的孩子。但自從迷上網遊以後,就再也聽不進父母任何教育了。用他自己的理由是,別的同學都混得不錯,我反正不行,不行就不行吧,於是做破罐子破摔的打算。站在尊重人性的角度而言,這也許是這位少年的理由,但爸爸認為更多的是一種借口。電視台在報道中隱約把這位少年沉迷網遊的責任歸於生產網遊的不良商家,電視中生產網絡遊戲的商家卻振振有詞的對記者說:“商家當然以追求利潤為天職,至於誰會上癮,誰會沉迷在裏邊,這個我們不能承擔責任。”爸爸姑且不去爭論這位商家講得是不是有道理,但是這位老板的話至少也提醒了我們所有的孩子和家長,那就是在紛繁複雜、隨時麵臨眾多誘惑的社會中,我們的家長怎麽讓孩子保持自製力?我們的孩子自己怎麽樣保持自製力?
    因此,爸爸想把這個話題今天拿出來跟你說一說。
    你性格好動,貪玩是肯定的。加之電腦已經成為社會的一種基本工具,你長大後接觸電腦並熟練的運用它是肯定的事了。但說心裏話,爸爸一樣的擔心,一旦你也沉溺於電腦遊戲與上網的話,我們同樣可能重蹈這個例子的履轍。在這個節目的最後,電視台播放了很多張痛苦憂傷的臉,都是一些善良的母親父親,歲月已經在他們臉上刻下許多的滄桑,他們也已經為孩子付出了很多很多,孩子是他們的全部與希望,但因為孩子沉溺於網絡,竟讓他們如此痛苦,我想每一個為人父母者看到這一幕都會非常沉重的。
   電腦是辦公甚至也算是學習的好工具,是現代社會的基本象征。基於電腦技術上的網絡更是加快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使世界變得很小。但任何事務都有兩麵性。電腦能提高人的工作效率,網絡能給人提供海量信息,甚至更多交友與遊玩的方式,但一旦過了頭,如果在裏邊花費的時間太多,甚至沉溺在其中,則不隻是對身體健康有損害,甚至對家庭都有影響。
   就健康而言,連爸爸自己都有強烈的感受。由於參加工作以來,在電腦前工作的時間太長,爸爸身體健康狀況也有些退化。頸椎與肩膀都有些勞損了,甚至爸爸懷疑胃痛都與長期坐在電腦前有關。這也是為什麽不管有多晚,爸爸都會找機會打一會乒乓球運動一下的緣故,也是為什麽爸爸要接你的母親到北京來的原因,希望你的母親能照顧一下我的生活。全家在一起至少心情要更愉快。特別是你們一來,爸爸就不會有這麽多時間守著電腦上網了。
   說起破壞家庭,電視報道的案例已經足以說明這一點。本是一個非常和睦的三口之家,就因為小孩身體健康狀況的惡化,長期沉迷於網絡,這個家哪還有什麽快樂可言,有的隻是無盡的擔憂與苦痛;更有甚者,一些成年人因為網絡的便捷,長期玩一些紅杏出牆的把戲,使一個好端端的家瀕臨破滅,即使不散夥也會留下許多的疤痕。媒體上這樣的報道太多了。
   那麽要怎樣才能形成對網絡不良信息與遊樂方式的抵抗力呢?爸爸倒不是說你根本不要接觸。要是不讓你接觸,你反而會越好奇。最好的辦法還是從小有理想,有誌向,有自己的人生規劃。爸爸承認,人是有欲望的,玩當然就是一種享受欲,誰不想玩啊,爸爸也想。但是任何的玩法得考慮後果。現在很多年輕人玩從不考慮後果,爸爸不希望你這樣。一個有責任感的人,一個有愛心的人,做任何事情是要考慮到後果的。說到這裏,也就可以從“網癮”延伸到很多方麵,如玩麻將,賭博打牌,甚至可以聯想到抽煙喝酒之類的生活喜好。爸爸特別想建議你,人到這世上,有些東西一點都不體驗也是枉活一回,但要有度。
   爸爸能喝酒,陪客人時喝上一瓶也不會醉,但從不上癮,並非餐餐都要美酒下咽;爸爸會吸煙,遇朋友時也能裝模做樣的陪著抽上幾口,但從沒有不抽就不行的習慣;爸爸也能打打牌,三缺一時拉上我,也能湊個數,但從不沉迷其中;爸爸同樣喜歡上網,電腦技術打字速度算是一流的,但也並非不上網就難耐,特別是在這個對網絡依賴性很大的社會,爸爸更多的隻是把其做為一個工作的工具而已;嗬嗬,說得更直接一點,爸爸跟很多男人一樣,也喜歡看美女,但世間的美女看不盡啊,這個漂亮那個更漂亮,都娶回家能行嗎?所以永遠也就是看看。要是真不負責任,你的好爸爸還從哪裏來啊……這就是度。爸爸心中之所以有這個度。一句話,因為心中有責任。有對家庭的責任,有對社會的責任,有對你的責任,當然也有對自己的責任。誰希望把身體玩垮啊?誰希望把好端端的一個家庭拆散?誰希望因為貪玩把自己的前途與事業下賭注?當然,也可能有這樣的人,但爸爸肯定不是,同樣,爸爸的女兒也不應該是。
    人生苦短,人可以充分的享受生活的美好,但並不意味著要專門去享樂;可以充分享受生活的健康,但並不意味著可以不負責任的享受。很小就確定好自己的人生規劃,並在成長過程中不斷的修正;凡事考慮後果,力爭不要傷害他人;對任何事情要充滿責任,做到了這三點,你就能培養你很好的自製力,你的生活也才更加充滿陽光。
    供你參考。
 
                                           父  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