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加拿大海關令我認識了種族歧視zt

(2008-03-27 09:20:39) 下一個




在剛剛過去的春假裏,一家三口兒開車從多倫多就奔了紐約。曼哈頓應該堪稱是近代文明的大展館,我們馬不停蹄地奔波其間,直到不得不返的時候,才帶著疲憊的身軀和愉快的回味打道回府。

在經過了近8個小時的征程,見到加拿大海關的時候,一種勝利在望,馬上就要回家的心情,將旅途的疲憊慢慢驅散。為了通關順利,盡早回家,我們在路上已經將沒有吃完的食品統統扔掉,包括整包的香腸和水果。這雖讓我們有一種暴斂天物的負疚感,不過,作一個守法公民才會免於麻煩的道理,咱還是能想通滴。

沒承想,“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在關口將護照遞給那個麵無表情的官員的時候,他問我們在美國住了幾天?回答是4天;他又問,有沒有什麽可申報的?有煙酒沒有?回答是沒有;他再問,買回價值多少錢的貨品?回答是50元;“50元?”“是的!”他不再問了,接著把一張寫著$50 in Total的黃色單據遞過來,並指示,開到前邊的建築停下,有officer同你講話。

當我們的車停下,一下子圍過來兩男一女三個海關警察,我們還沒明白過來為什麽要如此大陣仗,就被命令全部下車,站在一定距離外等候。隻見兩名男警員分別從兩側的前車門探進身去翻找,而女警員則打開後備箱檢查。女警員翻過我們的簡單行李後,關上後備箱說,“The trunk is good”。這時我才反應過來,他們是不相信我們隻買了50元的東西,非得找出我們逃稅的證據。

我就對那兩個還在翻找的男警員說,我們沒買什麽東西,隻是去了博物館什麽的。其中一個男警員聞聽,感覺很好笑似的說:“Museum? Which museum?”我答,“Guggenheim Museum and MoMA。”他沒聽明白,追問了一句:“MoMA?”還沒等我答,那個女警員搶著替我說:“Wal-Mart!”我告訴他們是“Museum of Modern Art!”那個男警員聽了,訕訕地說了句“Have a nice evening”便將我們放行了。

這整個過程前後也不過5分鍾,然而當我再次駕車上路的時候,心中已經充滿了憤懣,眼淚竟然不覺奪眶而出。邊開車,邊同丈夫和女兒渲泄著對警員的不滿,連年僅13歲的女兒都知道這是Racism,是對華人的Stereotype。

在那些白人海關官員的心目中,華人就一定會去掃貨,並且偷稅漏稅。在美國待了4天,怎麽可能隻買50元的東西?明擺著企圖逃稅,不查你查誰?肯定一抓一個準。你中國人去什麽博物館,隻能是去Wal-Mart罷了!因為連他們這些高高在上的白人警官也還沒聽說過MoMA是何物。

說來也巧合,到了美國總得看看那著名的百老匯歌舞劇。前一晚剛剛看了一出表現現代人生活的劇目,其中講到種族歧視的問題,劇中的觀點是,現實中無論你是什麽族裔,每個人的心中都存有對異族的歧視,這是無法避免的,隻要不將這個問題政治化、擴大化,人人都能和諧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好。我當時也認同劇中人物的坦誠和豁達,然而,當我真正有了切身感受的時候才明白,這話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那個歌舞劇的作者一定是個白人,畢竟在當今的世界上,白人遭受歧視的機會要遠遠小於有色人種。當回來後,與同事議論起這件事,同事就講了她同白人朋友一起過海關的經曆。老外去摘了櫻桃,絲毫也不避嫌地放在車上,過關時,官員問買了多少東西,司機回頭問問滿車的人,隨便說了句,大概100元吧,於是什麽事也沒有,就輕易放行了,連護照、證件都不用出示。

有人說,人家懷疑華人是有原因的,確實我們曾見好多華人購物旅行團和遊客會想方設法少報稅。美國人有句話,你如果想要人尊重你,你得自己去贏得。問題是,當這不是你一個人的事情,而是一個族裔都被人看低的時候,你又奈何?

當晚到家後,我們收拾行李時,發現了那張在紐約SOHO的“無印良品”購物的50元收據。我在想,當時如果這張收據在身邊,真該扔在那些白人官員的臉上!當然,我也懷疑自己是否真有這個膽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