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智力與遺傳有關嗎

(2008-03-26 22:35:18) 下一個















孩子智力與遺傳有關,但並不完全是遺傳決定的。應該說智力是先天遺傳和後天教育兩方麵共同起作用的結果。

      一般而言,遺傳對智力發展的作用是客觀存在的。據調查表明,父母智力高的,其子女智力往往也較高;父母智力平常,其子女的智力一般;父母智力有缺陷,子女也可能有智力發育不全。這在“雙生子”中最為明顯;如將一對同卵雙胞胎,自幼分居兩地,教育與生活不盡相同,但他們的智力、才能、愛好仍有許多相近之處。

      在國外(如莫紮特),就有家族中幾代人均具有卓越音樂才能。我國南北朝時戴逵和他的兒子戴勃和戴顯,都是卓越音樂家。似乎音樂、繪畫等才能的遺傳傾向更為明顯。有人甚至認為音樂才能,如聽音、結構、節拍節奏等功能與某些基因有關。有的學者認為,若幹不同的基因共同存於同一體內.共同作用(如兩個音樂家婚配),其子女更容易顯示出音樂才能。

      但是,不可否認,環境對智力也有極大的影響。即後天教育、訓練以及營養等起決定作用。眾所周知,“狼孩”是自幼被狼掠走的嬰兒,由於在其智力發育階段生活於狠群之中,所表現出的爬行、狂叫、咬人的特性已經形成,因此當他後來重新回到人群中就不能很好的適應,不能很快恢複人的本性。不可否認,音樂世家對孩子自幼的熏陶作用,但將一個音樂世家的子弟放到一個完全沒有音樂的環境中去,那麽這孩子永遠也難成音樂家的。

      因此,就智力而言,遺傳可以提供智力的上下限度。即智力高低的可能性,天賦極佳即天才者和天賦極差即白癡者,都是少數,大部分人的智力都屬於中間型。所以說,絕大多數人,後天條件如教育、個人學習和實踐是智力差異的重要因素。如果說遺傳是可塑性的,那麽後天環境就是塑造力量。任何人都不應因天資聰明而嬌傲自滿,也不可因智力稍差而妄自菲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