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揚州的時候正是去年農曆三月。李白一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這一路行來,便讓人感覺無限爽快。唐、宋時期的揚州,是江南最繁華的地方,也是最奢靡的地方。古人言“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是為一大夢求,可見有錢是要到揚州去花的。
從我想來,去揚州是應該坐船,因為我很早就想理會“下揚州”這個“下”字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感覺。很可惜,我到江南隻坐了一次船,花5角錢渡了長江,到江心島,然後看大江東去。
揚州很精致的一個地方是個園。我本來是想隻有去蘇州才能看到江南園林的,卻不想揚州也有。個園和別的園林一樣,原本也是官宦人家的花園。江南雅士多,於是構造起來頗見精巧。亭、閣、山、石,竹、木、花、水,一切都搭配的特別有意思。時而幽靜,時而開朗;時而清淡,時而嬌媚;時而層疊不知歸處,時而平潑一目了然。從個園屏風過去,從南到北,整個園子布置成了春夏秋冬四景。我們從北向南去看,沒有導遊,於是出去了才聽人家說是這般設置。細想來,這園子春執紅花嘉草,夏伴清池細瀑,秋把高風明月,冬依翠竹寒鬆,再行廊過閣,聞鳥觀魚,真真別樣的境界。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一處景觀自相迥異,風格不一,有時讓人看了也感覺有些雜亂。北方的景色大多是大氣的,南方的則多見長於精細,這也算是南北欣賞的不同吧。
瘦西湖應該算是十裏揚州的舊址了。到了近前,便喜歡上了它的水。十裏揚州的一切,都好像是依著這瘦西湖的碧波鋪設的。細柳輕斜,隨風挑撥湖麵,淡淡又幾點飛絮;桃花正落,殘紅憔悴河邊,寥寥同暗香流水。畫舫清蕩,玉橋橫臥,樓台亭閣依次列去,如珠幾串在一起,讓人目不暇接,而這串珠的絲線,就是瘦西湖的水了。
二十四橋
過二十四橋,才想起揚州的夜色來。我真的是很希望看看揚州的夜晚的,尤其是在瘦西湖。“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在揚州”,而二十四橋邊,波光流動,冷月無聲,玉人中立,簫聲輕吟……那該是怎樣的美景呀。我與同行的人開玩笑說:“杜牧那時候,該不會買門票的吧?所以還是生在古代的好。”
靜香書院過了二十四橋便到了,一個不大的院落,靠在湖邊。院裏亭台假山、清池小橋卻也齊全,與書堂古樹相應,端莊中又不失雅致,當真是個讀書的好地方,隻可惜當今的人,便都沒這個福分了。
瘦西湖-五亭橋
沿瘦西湖一直向西去,便能到大明寺。大明寺建在一座不算太高的丘陵上,俯瞰揚州城,還算雄偉。這裏是供了東去的唐朝和尚鑒真的,又立了碑,而且佛事也是頗盛。大明寺出西閣便是一個花園,康熙、乾隆都曾來過,好像還題了詩。花園沿山圍了一個小湖,那水竟也清澈。湖邊亭中有一口井,裏麵也有些水,據說這就是“天下第五泉”了。我看了就想問,那天下第一、二、三、四泉,該都在哪裏呢?於是便覺得排到第五,感到有些落後了,卻不知道是誰這麽細心也能排出來。出大明寺東閣是護寺塔,好像是最近重新修的,有八九層高的樣子,大約30幾米,很有氣魄。塔是可以登頂的,我們沒了時間,隻好望塔興歎。想登頂之後看揚州城,該又是一番樣子。
離開揚州的時候,總感覺並沒有看夠。“春風十裏揚州路”,那是一座清麗嬌媚,被詩泡著的城市,它的景色,它的氛圍,它的古老和它的青春,絕不掩飾的展現給你,如一壺醴酒,既香甜可口,又意味悠長。於是不禁又想起一句詩來:“人生隻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揚州,真的可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