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19種常見蔬菜營養價值分析

(2008-02-17 16:34:36) 下一個



 黃瓜又稱胡瓜、刺瓜、王瓜。原產印度,漢代張騫從產地帶回,在我國栽培已經三千多年。黃瓜的含水量為96%~98%,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葡萄糖、鼠李糖、半乳糖、甘露糖、木糖、果糖、蘆丁、鈣、磷、鐵、胡蘿卜素、維生素B2、維生素C、維生素A、維生素E及相當多的鉀鹽、多種遊離氨基酸、纖維素、綠原酸等。黃瓜能給人體皮膚、肌肉提供充分的營養,有效地抵抗皮膚老化,減少皺紋的產生。其所含的纖維素,有利於降低血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能促進腸道蠕動而清除毒素。把黃瓜切片貼於皮膚皺紋處,或切塊榨汁,用棉花蘸汁塗麵部,均能祛皺潤膚,使麵色增添光澤。

  冬瓜又名“枕瓜”,《神農本草經》名“水芝”,《廣雅》叫“地芝”。冬瓜在我國有大、小瓜之分,品種不同。南方瓜大,有青皮冬瓜、粉皮冬瓜、大麵瓜;北方瓜小,如一串鈴瓜、吉林小冬瓜等。無論大小,好的品種,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清淡爽口,是夏秋季的時令蔬菜。冬瓜肉不含脂肪、糖分,含鈉量低,並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多種微量元素。《食療本草》認為冬瓜能使“身體輕健”,《聖濟總錄》稱其有“麵黑令白”的作用,《本草綱目》也指出用冬瓜瓤洗麵擦身“令人悅澤白皙”。

  絲瓜又稱吊瓜。原產於海外,明代時引種後,一直是人們喜歡的蔬菜。色澤青綠,瓜肉鮮嫩,味甘淡而清香,夏日做湯祛暑寧心,秋季食用滲濕解毒。絲瓜,脂肪含量極少,主要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並含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胡蘿卜素、煙酸、鈣、鐵、鋅、磷、硒、鈉等。民間有一種用絲瓜美容的方法值得一提,就是用絲瓜藤汁搽臉,它能護膚防皺。取絲瓜藤汁的方法:將絲瓜莖離地麵約60厘米處切斷,把瓜莖切口向下彎曲插入潔淨瓶中,從而自然溢汁,每株可得400毫升。此汁取後用紗布過濾,再酌量加入甘油、硼酸或檸檬汁調勻,貯瓶中,用時應稍加震蕩。

  苦瓜又叫“瘌瓜”、“涼瓜”、“君子菜”。為葫蘆科植物苦瓜的果實,我國各地都有栽培。苦瓜有一種特殊的苦味,食後口中爽悅,且其苦味不會染給同盤菜肴,故受到人們的喜愛,尤其是廣東一帶對之更加鍾愛。它營養豐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少量脂肪,並含多種維生素、胡蘿卜素、煙酸、鋅、鈣、鐵、磷、硒和鈉,還含較多的膳食纖維。苦瓜裏存在一種高能清脂素叫“苦瓜素”,這種成分能占領小腸中吸收脂肪的細胞並改變腸細胞網孔,從而阻止脂肪、多糖的吸收,借以調整代謝功能,起到降脂、降糖作用。

    西紅柿又名番茄、洋柿子、六月柿、番李子、番柿等,國外有“金蘋果”、“愛情果”之譽,屬茄科植物。16世紀時,西紅柿並非紅色,而是黃色似櫻桃般的果實,味酸、澀,經曆兩百多年的改良,才成為亦菜亦果的“西紅柿”。它營養價值高,人類所需要的6大營養素幾乎全部含有,尤其是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含量較多,微量元素鈣、鋅、磷、硒、鐵也頗豐富,而且西紅柿所含有的“番茄素”,能促進消化,還有益腎利尿的作用。為防止皮膚衰老,可用西紅柿加少量白砂糖搗汁,塗麵,每天2~3次,10~15天為1療程。把西紅柿搗爛,外敷,1日2~3次,還可治真菌感染。食用西紅柿必須是鮮熟之果,未成熟的青色果實含有毒的番茄堿,不可食用,其中毒反應是:頭暈、惡心、嘔吐和全身無力等症狀。

  蓮藕又名水芙蓉、塘藕、荷、蓮根等,屬睡蓮科植物的肥大根莖。其出於泥中,梗名荷梗,葉乃荷葉,花稱蓮花,結實為蓮子或叫蓮肉,出自汙泥之中而清芳幽雅,古人讚其:“出淤泥而不染。”江西、浙江、湖南、湖北等地均有栽種。荷葉,因其能升清降濁而被用作美容物品,可煮成“荷葉粥”,泡製“荷葉茶”等。藕含澱粉、焦性兒茶酚、過氧化酶、遊離氨基酸、新發原酸、無色矢車菊、無色飛燕草素、胡蘿卜素、蛋白質、天門冬素、維生素C、多種微量元素等。可以榨汁、生食、熟吃、炒菜、煲湯。有減少氧化脂質形成的作用,能抗氧化、祛除褐斑,還有補血、止血、化淤順氣的功效,用治女性月經過多及帶下等病症有效,可使人顏色紅潤。

    茭白原名菰,又名茭耳菜、菰筍、茭瓜、茭筍、菰首等,是我國特產的一種水生蔬菜,為禾本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菰的嫩莖。本品秦漢以前被作為穀物種植,它結的子外褐內白形如圓針,古稱“菰米”,也叫“雕胡”,用以煮飯既香又脆,秦時作為貢品,被列為六穀(稌、黍、稷、粱、麥、菰)之一。茭白、蓴菜和鱸魚,又被列為江南三大名菜。茭白良種很多,有無錫早茭、晏茭、中介茭,蘇州小蠟台、中臘台、寒頭茭,杭州紆子茭、象牙茭等。它生長於江南湖塘之中,吃法很多,可以涼拌、炒食、紅燜,葷素相配。其含草酸、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尼克酸、粗纖維、鈣、磷、鐵等成分,營養非常豐富。性味甘寒,有解熱除煩,通二便,明目、豐乳美容等效用。

  茼蒿又叫蓬蒿、菊花菜、蒿菜,廣東稱塘蒿,北京叫蒿子杆,天津名蒿子。茼蒿分大葉、細葉兩種,南方種大葉,北方種細葉,農曆八月下種,冬春期采食其嫩莖葉,有異香,可與葷、素配伍烹製。茼蒿營養豐富,含丙氨酸、亮氨酸、蘇氨酸、纈氨酸、脯氨酸、穀氨酸、絲氨酸、天門冬氨酸、穀氨酰胺、茶丙氨酸、丁氨酸及揮發油、膽堿、胡蘿卜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尼克酸、維生素C、蛋白質、粗纖維、鈣、磷、鐵等礦物質。女性若能經常食用茼蒿,可以去皺祛斑,潤膚澤肌,增白美顏。

  蓴菜又名水葵,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葉片橢圓形、深綠色,依細長的葉柄上升浮於水麵,葉背與莖有膠狀透明物質,春、夏兩季采其嫩梢和初生卷葉食用。蓴菜喜溫暖,生長於清水池中,原產於我國,以太湖、西湖產者質量較高,洞庭湖也有培植。而今亞洲東部、南部及非洲、美洲各國均有栽培。其營養豐富並有抗癌功能,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黏液質、葉酸、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鈣、磷、硒、鋅等。其葉背能分泌瓊脂樣黏液,含多糖,有L—阿拉伯糖、L—岸藻糖、D—半乳糖、D—葡萄糖醛酸、D—甘露糖、D—木糖、L—岸鼠李糖等。其色幽綠,味清香,口感爽脆,滑嫩,宜用以拌食、燴、煲,而煮湯最佳。蓴菜之美名揚天下,《晉書》曾載:吳人張翰,在洛陽齊王同手下為官,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三寶,菰菜、蓴羹、鱸魚燴,因曰“人生貴適誌,何能羈官數千裏以要名爵乎?”於是遂命駕歸吳中。再有相傳乾隆下江南時,在杭州曾命菜名“西湖如意羹”,其實就是用雞絲、蓴菜烹製而成的一道蓴菜羹,因蓴菜像如意而名之。蓴菜中含有較多黏液質、葉酸等營養物質,女士經常食用,能澤肌膚、潤顏色。

  胡蘿卜又名紅蘿卜、黃蘿卜、金筍、丁香蘿卜、戌蘆菔、葫蘆菔、款筍等。西漢時傳入我國,荷蘭把其列為“國菜”之一。胡蘿卜含糖量高於一般蔬菜,有芳香的甜味,並有豐富的胡蘿卜素,包括α-胡蘿卜素、β-胡蘿卜素及γ-胡蘿卜素,還含維生素P、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尼克酸、蛋白質、脂肪、糖類、粗纖維、有機酸、月桂烯、胡蘿卜堿和鈣、鐵、磷、銅等。胡蘿卜所含的營養成分豐富,有很高的食用價值,胡蘿卜素被吸收以後能轉化為維生素A,對於幹眼症、皮膚幹燥症、毛囊角化症等均有治療作用,故有“皮膚食品”、“頭發食品”之稱。胡蘿卜中所含的多種維生素,能輕微而持續地使人發汗,刺激皮膚的新陳代謝,促進血液循環,從而使皮膚紅潤,達到美容健膚的效用。如果空腹喝胡蘿卜汁,還能增進胃腸吸收,暢通汗腺排泄汙垢,嫩滑肌膚。

  蘿卜又名萊菔、蘆菔、蘿白、蘆肥等,為十字花科草本植物的根莖,直根粗壯,肉質呈圓錐、圓球、長圓錐、扁圓形,有白、綠、紅、紫等色。《農書》稱:“北人蘿卜,一種四名,春曰被地錐,夏曰夏生,秋曰蘿卜,冬曰土酥,謂其清白如酥也。”民間有“冬吃蘿卜夏吃薑,一年四季保安康”之說,正是突出了蘿卜對人體的保健功能。市場供應有水蘿卜、白蘿卜、青蘿卜、紅蘿卜、心裏美等品種。蘿卜,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膳食纖維、鈣、磷、鐵、硒、鋅和核黃素、維生素C、維生素A、胡蘿卜素等,並含有一種具辛辣味的芥子油,能助消化。蘿卜的吃法很多,可以生吃、醃製、炒絲、煮煲,與葷、素都可配菜。它是一種涼性蔬菜,有清熱順氣的功能,可以消食化痰,除燥生津,女性適量服用能秀身美顏。

    竹筍又名筍,是禾本科多年生常綠植物竹子未出土時的短縮肥大芽及剛出土不久的嫩苗,因采掘時間不同而分春筍、冬筍。食用以冬筍味較佳。竹筍,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糖和粗纖維的特點,並含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胡蘿卜素、尼克酸、草酸及微量元素鈣、磷、鐵、鎂等。竹筍中含有至少16~18種氨基酸,如賴氨酸、色氨酸、穀氨酸、胱氨酸、絲氨酸、丙氨酸等,對於維持肌膚的營養,促進麵部皮膚細嫩有益;且含有較多纖維素,能促進胃腸蠕動,而排泄體內毒素,是秀身減肥的理想食品。但患胃潰瘍、胃出血者不宜食用。竹筍,性寒,味甘、微澀,與肉、雞等同煮則味極鮮美。

  蘆筍又名蘆尖、石上柏、山文竹、細葉百合等,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蘆葦的嫩芽。原產地中海一帶,現我國山東、浙江、河南、北京等地均有栽培。近幾年來蘆筍風靡世界餐桌,已成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特別是因為它具有抗癌、防癌的功能,而廣為人們所喜愛。蘆筍,含天門冬酰胺、蘆丁、甘露聚糖、膽堿、精氨酸、葉酸、核酸、胡蘿卜素、維生素C、脂肪、蛋白質、尼克酸、纖維素和鈣、鐵、鋅、硒等礦物質。其吃法很多,涼拌、炒、煮均可,與葷、素菜肴均可配伍。因其含豐富的葉酸、纖維素及維生素,故也屬於潤養肌膚、美容秀身的菜品。

  大白菜古名菘、包心白菜、黃芽白菜、結球白菜、花膠菜等,為十字花科植物白菜及其變種山東大白菜、浙江黃芽菜的葉球。其葉生於短莖上,片薄而大,外葉濃綠或淺綠,葉心白或淺黃。全國各地均有栽培,北方視作主要蔬菜。其營養成分豐富,含蛋白質、糖類、脂肪、粗纖維、胡蘿卜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維生素E、尼克酸、煙酸、鈣、磷、鐵、鉬、硒、鋅等。《本草綱目》稱其:“甘溫無毒,利腸胃,除胸煩,解酒渴,利大小便,和中止咳。”而其所含的纖維素有利於排泄毒素,促進美容、潤膚。

  卷心菜學名甘藍,又叫包心菜、蓮花白、西士藍、洋白菜等,有尖頭、圓頭和平頭3種形狀。原產地中海沿岸,國外科學家稱其為“菜中王子”,又叫做“長壽菜”,一千多年前傳入我國,四季均可生長。卷心菜含多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如酪氨酸、色氨酸、賴氨酸、甲基蛋氨酸等,並含維生素C、維生素U、胡蘿卜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尼克酸、蛋白質、脂肪、纖維素、丙醇二酸、烯丙芥子揮發油、鉀、鈣等。本品因含糖量低,並能阻止體內糖類轉化為脂肪,故可以秀身美容。食用方法很多,可以涼拌、炒菜、做餡或作泡菜等。

  花菜又名花椰菜、菜花,為十字花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是甘藍的變種。原產地中海一帶,清末時引進,現已在各地栽培,花球是食用的主要部分。本品營養豐富,主要含較多的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6、維生素B2、維生素U、維生素C、蛋白質、脂肪、多種糖類、多種吲哚衍生物及鈣、磷、鐵、鎂等微量元素。既可單一食用,又能與葷、素搭配,清淡適口,潤膚養顏。另有一種綠菜花,又叫青菜花、馬蘭花、西蘭花,據專家研究,此菜涼拌食用,能抑製幽門螺旋杆菌。又因其含葉酸較多,而成為新型綠色食物,有較好的美容作用。

  蕹菜又叫甕菜、藤藤菜、無心菜、竹菜,為一年蔓生草本植物,開白色小喇叭花,其梗中空,故又稱空心菜。原產於我國亞熱帶多雨地區,現在華南、華東和西南各地多有種植。它是一種營養豐富的綠葉蔬菜,晉代《南方草木狀》曾有記載,稱其能“解胡蔓草毒(即菖毒),熟食之,亦生搗服”,《醫林纂要》說其能“解砒中毒,補心血,行水”。據說孫中山先生從小就愛吃蕹菜,他擔任要職後仍非常喜食,從南方將其帶至住地。本品富含遊離氨基酸、蛋白質、脂肪、糖類、粗纖維、胡蘿卜素、維生素B、維生素C、鈣、鐵、磷等,還含有胰島素成分,故高血糖者宜食之。其味甘,性寒,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能,可用治便秘、鼻衄、痔瘡、小便渾濁、瘡瘍腫毒。所含膳食纖維比較豐富,故能通便排毒、美容澤膚。

    萵苣又叫苣筍、萵筍、生菜等。為菊科萵苣屬草本植物,分莖用和葉用兩類,用莖者即“筍”,用葉者乃“生菜”,無論莖、葉,都因其鮮嫩清脆,而為人們所喜食,可以生吃,也可熟食。含胰島素激活因子、萵苣素、乳酸、蘋果酸、天冬堿、琥珀酸、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胡蘿卜素、蛋白質、纖維素、鉀、磷、鈣、鐵等。因其味苦甘,性涼,能利尿、通乳,秀身養顏,尤其是“生菜”在我國廣東、福建等地,被作為“美容菜”生吃,或用蠔油拌炒,其味鮮美,而且營養豐富。

  茄子又名落蘇、茄瓜、矮瓜、昆侖、吊菜子,古名酪酥。原產印度,我國栽培已有兩千多年之久。為一年生茄科草本植物茄的果實。茄子品種很多,從顏色上分有白茄、青茄、黃茄和紫茄,以白茄、紫茄為上品。形態上又有圓茄、卵圓茄和線條形茄,最近又出現一種袖珍式的“一口茄”小巧玲瓏。茄子的營養價值很高,它含有膽堿、葫蘆巴堿、水蘇堿、龍葵堿、色素、胡蘿卜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維生素P、尼克酸、蛋白質、脂肪、糖類、粗纖維、鐵、鈣、磷等。味甘,性寒,可以散血腫,祛風濕,止痛、止血,降脂活血,還能提高細胞間的黏著力,保持肌肉豐滿的彈性。食用方法有涼拌、清蒸、生炒、嵌肉末、醃製、醬漬、曬幹等,涼拌和清蒸對女性美容更為有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