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徐誌摩與林徽因:此情可待成追憶3 zt

(2008-01-26 11:04:44) 下一個
.在北京,情人不願受幹擾

192110月林徽因隨父回國。192210月徐誌摩回國,在南方稍事盤桓,12月初來到北京。

誌摩所以匆匆回國,肯定是知道林徽因許配給梁思成了。他離開倫敦回國,原意還要回來的,這從他的名詩《康橋再見吧》中可以看得出來。
 

設如我星明有福,素願竟酬,
則來春花香時節,當複西航,
重來此地,再撿起詩針詩線,
繡我理想生命的鮮花,實現
年來夢境纏繞的銷魂蹤跡,
散香柔韻節,增媚河上風流。

莫非說一起來倫敦留學,是徽因給誌摩的許諾?

然而一到北京,他就知道事情不是那簡單的了。先是梁啟超給他來了一封長信(梁在上海),勸他義不容以他人之苦痛易自己之快樂,弟之此舉,其於弟將來之快樂能得與否,殆茫然如捕風,然先已予多人以無量之苦痛。這話雖是替張家說的,又何嚐不是他自己的親身感受,畢竟是他的兒子將要娶徽因為妻啊。

梁還感歎:嗚呼誌摩,天下豈有圓滿之宇宙若爾爾者!

如果梁啟超不打算娶徽因作自己的兒媳,毫無疑問,這些話都是擲地作金石之聲的醒世良言,任誰聽了都會感激涕零,迷途知返,然而一加上這個背景,這些話就顯得蒼白無力,甚至讓人覺得可憐兮兮了。

梁啟超(1873223-1929119),字卓如、任甫,號任公、飲冰子,別署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活動家、學者,戊戌變法領袖之一。

縱然是老師,徐誌摩也不會買這個帳,他會怎樣回答,也就不難想象了。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等於說那麽咱們就較量一下吧。

這封信幾乎是他到北京的當天收到的。這時還沒有見上林徽因,待見過林徽因,他就沒有這麽大的自信了。林在培華中學讀書,自然是不好去找的。林家住在景山後街一處稱作雪池的院子裏。那兒是能去的,可是徽因常常不在。她與梁思成的戀愛關係已相當穩固了,餘暇時間兩個人常在一起談情說愛。



有一個小故事,頗能說明誌摩的執著與尷尬。

梁啟超是鬆坡圖書館的館長。鬆坡圖書館有兩處院子,一處在西單附近的石虎胡同七號,一處在北海公園裏的快雪堂。快雪堂是一處幽靜高雅院落,星期天不對外開放,梁思成因關係特殊備有鑰匙可以自由出入,便約了林徽因來此相聚。徐誌摩找林徽因也會找到這兒。他是梁啟超的弟子,又是林長民的朋友,就是梁思成在,來找林徽因也不能說有什麽不對。去的次數多了,自然引起梁思成的反感,梁便在門上貼一紙條,大書: Lovers want to be left alone(情人不願受幹擾)

誌摩見了,隻得怏怏而去。(梁實秋《賽珍珠與徐誌摩》)

就算一種惡作劇吧,怕也不是梁思成背著林徽因寫的吧。

1924年四五月間,泰戈爾訪華期間,給了徐林接觸的機會,一起接待進出會場,又一起演出英文戲劇,又恢複了昔日的情感。520日,泰戈爾一行離開北京去太原,徐誌摩陪同前往。車站上,送行的人很多,林徽因也在裏麵。車快開動了,徐誌摩正在寫一封給林徽因的信,尚未寫完,車已蠕動,徐誌摩要衝過去遞給車下的林徽因,泰戈爾的秘書恩厚之見他太傷感,一把搶了過來替他藏起。後來誌摩再沒提起此事,恩厚之就把此保存起來帶回英國。

直到
70年代,梁錫華去訪問,讓梁看了原件。信裏寫的是:我真不知道我要說的是什麽話,我已經好幾次提起筆來想寫,但是每次總是寫不成篇。這兩日我的頭腦隻是昏沉沉的,開著眼閉著眼都隻見大前晚模糊的淒清的月色,照著我們不願意的車輛,遲遲地向荒野裏退縮。離別!怎麽的能叫人相信?我想著了就要發瘋,這麽多的絲,誰能割得斷?我的眼前又黑了! 
 


誌摩給林徽因的一頁


從這封信上,可以看出,大前天晚上,他倆是在一起的。就是這次會麵,林徽因向誌摩攤了牌,說她馬上就要隨梁思成去美國留學了,她不可能做他的妻子,他們必須離別

林徽因到了美國後,才咀嚼出誌摩對她的真情的滋味而倍加珍惜。在1927315日給胡適的那封信中,她說:請你告訴誌摩我這三年來寂寞受夠了,失望也遇多了,現在倒能在寂寞和失望中得著自慰和滿足。告訴他我絕對的不怪他,隻有盼他原諒我從前的種種不了解。但是路遠隔膜誤會是所不免的,他也該原諒我。

這是當事人對過去幾年間他們之間關係的最好的概括。

19288月林徽因回國,與梁思成一起受聘為東北大學教授。1931年初,徐誌摩聞知林病重,曾專程去沈陽看望。這年春季開學後,誌摩來到北平任北大教授,林徽因病重回到北京療養,兩人的接觸又多了,加之誌摩與小曼感情不睦,兩人的又時常走動,頗有舊情複萌的趨勢。
 

對這一段的感情,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兒子梁從誡的看法是:  

我一直替徐想,他在1931年飛機墜毀中失事身亡,對他來說是件好事,若多活幾年對他來說更是個悲劇,和陸小曼肯定過不下去。若同陸離婚,徐從感情上肯定要回到林這裏,將來就攪不清楚,大家都將會很難辦的。林也很心疼他,不忍心傷害他,徐又陷得很深。因而我一直覺得,徐的生命突然結束,也算是上天的安排。

當晚輩的說這樣的話,實在太不應該了。為了自己的家聲,竟說他人燒死是好事,不像個有文化的人說的話。這是《人間四月天》播出後,梁從誡先生回答《文藝報》記者時說的。登在本年56日該報四版上。不看這些話,我還不知道1931年在北平,徐林感情已發展到這樣危險的地步。

八寶箱事件發生後,對與徐誌摩的情感,林徽因就一點也不隱諱了。1932年農曆正月初一給胡適的信中說:

我永是,被詩人恭維了也不會增美增能,有過一段不幸的曲折的舊曆史也沒有什麽可羞慚……我覺得這樁事人事方麵看來真不幸,從精神方麵看來這樁事或為造成誌摩成為詩人的原因,而也給我不少人格上知識上磨煉修養的幫助。誌摩inaway(從某方麵)不悔他有這麽一段痛苦的曆史,我覺得我的一生至少沒有太墮入凡俗的滿足也不是一件什麽壞事。誌摩警醒了我,他變成一種Stiamulant(激勵)在我生命中,或恨,或怒,或Happy(幸運)或Sorry(遺憾),或難過,或苦痛,我也不悔的,我也不Proud(得意的)我自己的倔強,我也不慚愧。

有戀情嗎?肯定有。一段不幸的曲折的舊曆史,肯定不是單純的友誼。感歎這樁事人事方麵看來真不幸,等於是感歎有情人沒有成了眷屬。

多深?夠深的了。是造成誌摩成為詩人的原因,也是給她人格上知識上磨煉修養的幫助。誌摩已變成一種激勵在她的生命中,使她變成倔強,她絕不因此而慚愧。對於一個有丈夫有孩子的女人來說,還能讓她說什麽,怎麽說?

你仍得相信,山穀中留有那個回音。


.始終伴隨在泰戈爾身邊

19244月,北京迎來了印度詩哲泰戈爾。泰戈爾是梁啟超、蔡元培以北京講學社的名義邀請來華訪問的。講學社委托徐誌摩負責泰戈爾訪華期間的接待和陪同,並擔任翻譯;王統照負責泰戈爾在各地演講的記錄和編輯。

新月社成員用英語趕排了泰戈爾的詩劇《齊德拉》。

423日,泰戈爾乘坐的火車在震耳欲聾的爆竹聲中抵達北京前門車站。梁啟超、蔡元培、胡適、梁漱溟、辜鴻銘、熊希齡、蔣夢麟等前往車站迎接。

泰戈爾在北京的時間裏,日程安排得很滿。他出席了社會各界的歡迎會和座談會,到北大、清華、燕京等幾所大學作了演講,拜會了末代皇帝溥儀。林徽因始終伴隨在泰戈爾身邊,參加了所有這些活動


58日是泰戈爾的64歲壽辰,北京的一些文化人為他舉辦了祝壽會。祝壽會的壓軸戲,是觀看新月社同仁用英語演出泰戈爾的劇作《齊德拉》。劇中,林徽因飾公主齊德拉,張歆海飾王子阿順那,徐誌摩飾愛神瑪達那,林長民飾春神伐森塔,梁思成擔任舞台布景設計。演出開始前,林徽因在幕布前扮一古裝少女戀望新月的造型,雕塑般地呈示出演出團體
──新月社。

演出結束後,泰戈爾走上舞台。他身穿樸素的灰色印度布袍,雪白的頭發,雪白的胡須,深深的眼睛一掃連日的倦意。他慈愛地擁著林徽因的肩膀讚美道:馬尼浦王的女兒,你的美麗和智慧不是借來的。是愛神早已給你的饋贈,不隻是讓你擁有一天、一年,而是伴隨你終生,你因此而放射出光輝。

520日夜,泰戈爾離開北京前往太原,然後赴香港經日本回國。徐誌摩一路隨行陪同。林徽因、梁思成和許多人一起到車站送行。

徽因和思成赴美留學的一切手續都已辦好,不日即將起程。望著車窗外婷婷的徽因,徐誌摩百感交集。這一次的離別將是真正的離別。在接待泰戈爾的這些天裏,他有許多機會和徽因在一起。他們籌辦各種活動,出席各種集會,一同排練,一同演出。在一起時,誌摩隻覺得忙碌而愉悅,分別在即,他才強烈地意識到,自己仍深愛著徽因。
 

從英國回到北京後,得知徽因和思成相愛的消息,他曾感到深深的痛苦和失落。也曾想繼續追求下去,但徽因的態度阻止了他。事已如此,他隻能以英國式的紳士風度接受現實。但這些日子的朝夕相處,使他壓抑在心底的感情又熾烈地燃燒起來。他向窗外望去,窗外送行的人們在一聲聲道著珍重,徽因近在咫尺,徽因又遠在天涯,他隻覺得五內俱焚,直到胡適一聲低低的呼喚:誌摩,你怎麽哭了?他才意識到自己早已淚流滿麵。 


1928
年梁思成與林徽因在加拿大結婚。
林徽因身穿自己設計的婚禮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