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越滅吳
心言
夫差被困在姑蘇山上,期待肉袒膝行前去乞降的公孫雄帶回一線生機,卻等來了勾踐要把他放逐甬東的消息。那一刻他徹底絕望了,羞愧了。顧不得君臣之禮對公孫雄歎道,"如果留下宗廟,把吳國貶為屬國卻也可苟且偷安。但是宗廟被廢,吳國被滅的恥辱讓自己無法偷生。"自戕的那一刻才知有今日之辱,那往日他所自鳴得意的王道呢,他津津樂道的"王者仁義呢?"
不是勾踐鐵了心要殺他,他本來是動了惻隱之心呢,但越國的文武大臣們容不得他夫差,吳越兩國的力量對比決定了他夫差的命運。否則,範蠡見勾踐稍有猶豫立即嚴辭拒絕公孫雄的時候,勾踐還是可以做最後決斷的。但是,誰能夠保證他夫差不也來一次踐臥薪嚐膽呢? 吳國的實力當時還是要強過越國的,留下這麽一個君王,就給吳國人留下了複國的企望。
那個勵精圖治,勢報父仇的夫差呢? 他用三年的時間就逆轉了吳國的衰勢,把吳軍整治的勢不可當。夫椒一役,他本來是得到了滅越的機會,可惜他還沒有滿足,他要北上爭霸,處心積慮地要把越國轉變成他北上的基地。於是他想到了這樣一個自認為有王者之風的辦法,留下勾踐為己所用。倘若勾踐被他所用,那麽對吳國來說當然是最捷便最完美的辦法了。
但是可能嗎? 越國的百姓,文武官員們不是沒有被吳國殺戮,越王勾踐不是沒有被他吳王羞辱。單是伍子胥為了殺掉勾踐,又做了多少羞辱勾踐,激怒勾踐的勾當? 就是在他夫差本人想要向越國人炫耀自己的"仁義"之時,不是也事實上把越國人當成了可以予取予奪,恣意淩辱的奴隸了嗎?
夫差太相信自己的王道了,已經到了不知道有天道的程度。他自以為是萬無一失的,覺得把與越國有仇的寄翼派去做監國,再派去公孫雄看管越國就夠了。但是卻在得意之時忘了天道,忘了在他自己謀劃的同時越國人也同樣在謀劃!
越國人送給他三百美女,又送給伯嚭三十美女他覺得是自己王道的成功,他得到西施的時候更是沾沾自喜,卻沒有想到越國會以同樣的方法把伯嚭等他的臣子們引向貪婪色欲,沒有想到吳國卻從此禮崩樂壞,天道盡失!
他出入時命衛士們喊的"夫差,你記得殺父之仇了嗎"的警醒呢? 他有了西施,有了越國敬獻的讓他耗盡大量人工的木材,有了伯嚭這樣的寵臣,但是卻丟掉了勵精圖治時的警醒;更不應該的是,他殺死了忠誠敢諫的伍子胥。
伍子胥的死和伯嚭們之得道,顯現出吳國在走向衰敗了,吳國的民風墮落了,吳國的百姓們就要經曆苦難了,就是在夫差北上圖霸開始的同時!
越國太弱了,如果不被吳國吞並就必須要替他找到另外一個敵人,讓他耗盡國力,民心盡失,然後乘機滅之!
西施,珠寶,錢財和木材,不過是越國的滅吳之計中小小的一部分。文種獻給勾踐了滅吳九計,隻要夫差中了其中之一,就不怕他不中其它計算,就不怕他走向覆滅,況且夫差果然九計皆中!
文種從吳國借糧,還回來的是水煮過的種子。夫差卻自以為得到的是良種,命吳國人全部種下導致舉國出現大饑荒,吳人們逃亡到越國時就奠定了吳國必被越國征服的契機。範蠡誘使夫差討伐齊國,成功地把吳國的敵意轉移到他國,不僅讓諸侯各國加強對吳國的戒備,更消耗了吳國的國力。而且,單是為北上伐齊傾吳國之力修建的邗溝,就已經讓越國蕩盡財力,人心散亂了。
黃池之會,夫差北上盟誓得到的不過一虛名,卻失去了太子友的性命。勾踐從此徹底撕下他臣服的麵具,而且再沒犯任何錯誤,一步一步地,把本來實力遠強於自己的吳國打敗,直到把夫差圍困在姑蘇山上,逼他自殺。
這時夫差往日裏寵信的那些伯嚭們呢? 勾踐的頭腦是清楚的。過去誤國殃民的臣子今後也還是要誤國殃民。對他們他沒有任何惻隱之心,或者賜死或者斬之,絕不留奸佞成明日之亂。
曆史於是記下了這樣一個故事。夫差用三年的勵精圖治打敗了越國,而勾踐用三年在吳國為奴,又十五年的時間臥薪嚐膽,終於滅亡了吳國。簡單以實力計算,夫差十八年時的弱小越國是不可能再敢公開與吳國為敵的,但被消滅的恰好是強大的吳國。為什麽呢? 其中的原委何嚐不是今天的一麵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