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鏡像和死亡---作家三島由紀夫

(2009-04-15 16:11:10) 下一個
 
1970年11月,作家三島由紀夫切腹自殺,年僅45歲。生於東京的三島由紀夫,是日本天才的幻滅美學作家。四十歲時,他用自編自演的電影《憂國》預示了他的結局。事實上,他的自殺更象是電影:

。。。用白色的布將預備切腹的部位一圈圈緊緊地裹住,拿起短刀往自己的腹部刺下,割出了一個很大的傷口,腸子從傷口流出來。隨他同來的兩位盾會成員之一的森田必勝用名刀“關孫六”為三島進行介錯,但連砍數次都未能砍下他的頭顱,三島由紀夫難忍痛楚,試圖咬舌自盡,第四次介錯改由學習過居合道的盾會成員古賀浩靖執行,終於成功。之後森田必勝也切腹自殺(亦是由古賀浩靖進行介錯)。三島由紀夫切腹自殺時,不少作家趕到現場,隻有川端康成獲準進入,但沒見到屍體。這個事件讓川端很受刺激,他對學生表示:“被砍下腦袋的應該是我”。三島自殺之後17個月,川端康成也選擇含煤氣管自殺,未留下隻字遺書。(網上資料)

作家的自殺原因是複雜的,巧合的是,川端康成和三島,都是體質纖弱敏感,都對成熟女性有著畸形的愛戀,都對變幻詭異的鏡象有著不可預測的恐懼和迷戀:

“映在玻璃窗上的,是對座那個女人的形象。外麵昏暗下來,車廂裏的燈亮了。這樣,窗玻璃就成了一麵鏡子。然而,由於放了暖氣,玻璃上蒙了一層水蒸氣,在他用手指揩亮玻璃之前,那麵鏡子其實並不存在。玻璃上隻映出姑娘一隻眼睛,她反而顯得更加美了。” (川端康成 雪國)

“黃昏的景色在鏡後移動著。也就是說,鏡麵映現的虛像與鏡後的實物好像電影裏的疊影一樣在晃動。出場人物和背景沒有任何聯係。而且人物是一種透明的幻像,景物則是在夜靄中的朦朧暗流,兩者消融在一起,描繪出一個超脫人世的象征的世界。特別是當山野裏的燈火映照在姑娘的臉上時,那種無法形容的美,使島村的心都幾乎為之顫動。” (川端康成 雪國)
 
“我思念有為子的身體,並非始自那天晚上。起初偶爾思念,後來漸漸固定下來,恰似思念的結晶體,有為子的身體以一種肉體的形狀--白皙、富有彈力、沉浸於昏暗的陰影中、散發出芳香--凝結起來了。我想像著接觸它時自己的手指的溫馨。還想像著手指上感應的彈力以及花粉般的芬芳。”(三島由紀夫 金閣寺)

“我憑倚在精致的欄杆上,心不在焉地俯視著地麵。在夕陽的映照下,地麵恍如生了鏽的古銅鏡,金閣的影子垂直地投落在鏡麵上。水草和藻類的最下方,映現出傍晚的天空。這傍晚的天空,與我們頭上的天空不同。那是浪明的,充滿寂光,從下方,從內倒把這個地上的世界完全吞噬,金閣就像黑油油的鏽透了的巨大的純金錢,沉落在其中……”(三島由紀夫 金閣寺)

“點燃的卑微的野火,仿佛有一種肉體的強製力似的東西,使我感到恐懼萬分。母親的鬈曲鬢發觸到我的臉頰時,我看見一隻蜻蜒落在黃昏籠罩的中院那長滿青苔的洗手鍾上,悠閑地憩息。傍晚的天空在這小圓形的水麵上落下了影子。四周靜均無聲。這時候,鹿苑專簡直成了無人的寺廟。” (三島由紀夫 金閣寺)

“總之,我體驗到一種不期而合的東西在起作用。猶如鏡中的走廊,一個影像會一直延續到無限的深處,過去所見的事物的影子也會清晰地反射在新遇見的事物上。我被這種相似所引導,不覺間走到了走廊的深處,心情像是步進了摸不著邊際的內室一樣。我們並非突然遇到命運這玩意兒。日後應判處死刑的漢子,平時走在街上所遇見的電線杆或火車道口,也會不斷地描繪出刑架的幻影,同時應該對這種幻影感到親切。”(三島由紀夫 金閣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