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戴旭:強大就是公理, 今天的公海還“姓公”嗎 zt

(2008-05-10 07:03:43) 下一個
戴旭:強大就是公理

 中國國防報報道,戴旭上校曾在媒體上公開發表《第27中隊入侵美國隱形空軍與當代戰爭樣式革命》,他在文中詳細介紹了采用隱形技術的F-22A戰鬥機給美國空軍所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戰術優勢。與一些無知的網絡寫手相比,戴旭上校是敢於直麵美軍技術優勢的第一人,讓國人摒棄了“鴕鳥心態”。

  原題:中國必須積極變革打造現代化新型軍隊

  著名的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在《未來的戰爭》中說,人們生產的方式就是軍隊作戰的方式。在技術內因的強勁推動下,人類不斷發生著生產方式的變革。

  與之相伴的世界性軍事形態,也同步體現為從冷兵器到熱兵器再到機械化、信息化。而每一次軍事變革的開始和完成,都是以一次或幾次新型軍隊對舊式軍隊的毀滅性打擊為“開幕”或“閉幕”的,鴉片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海灣戰爭等標誌性的戰爭無不如此。每一次重大軍事變革,都讓人們對當時世界疾風驟雨般的“鞭撻”而感到驚心動魄。

  這是一場關於國家發展和命運的生死賽跑

  世界新軍事變革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和平時期的世界大戰。每一次重大軍事變革都會湧推出幾個捷足先登者。它們通過進行新軍事變革,以打造自己武器精良、戰術先進的進攻型軍隊。眼下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更是以往各國經驗的集大成者。最值得重視的是,它們不僅僅從安全、防衛的狹隘角度看軍事,而是從國家、民族的強盛和長遠發展,思謀軍事與國家利益和未來定位的問題。這就超越了隻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哲學思維屏障。

  戰爭史一再證明,戰爭的勝負雖然直接表現於戰場上,但卻決定於平時軍事發展的競爭中。在以新軍事變革為核心的角逐中,落在後麵的國家和軍隊實際上就是未來戰爭的被淘汰者。盛行於西方政治中的叢林法則體現的主要領域就是軍事。國家富裕不等於國家強大。史前的希臘城邦斯巴達不僅遠比雅典經濟落後,文明程度更與之相差甚遠,但是斯巴達的軍事大大強於文學、哲學輝煌的雅典,結果,“雅典明燈”在“斯巴達石頭”上被撞得粉碎。近代中國因為錯過社會變革的良機,被長久擠出世界政治和軍事舞台。李鴻章歎息說:“洋人論勢不論理。”什麽勢?就是軍事的勢。強大就是公理,實力就是尊嚴。新中國強盛的軍事麵貌讓飽受列強欺淩了100多年的整個中華民族揚眉吐氣神采奕奕。今天中國如何把握世界新軍事變革提供的巨大曆史機遇,適時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對於鞏固改革開放的已有成果和推動和平發展,格外重要。

  世界新軍事變革已進入最後的質變階段

  當前世界正在進行的新軍事變革是20世紀80年代末冷戰結束後以海灣戰爭為標誌正式展開的。在這場被稱為“第2.5次世界大戰”的戰爭中,精確製導武器的大量應用和強大威力;以空中襲擊為主要方式,以斬殺政府首腦為核心、打擊經濟設施為重點、以低傷亡高效益為理念的新型戰役模式讓整個世界震撼。此戰後,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群的發展為動力,以非接觸、非對稱、非線性為特征的新戰爭觀念轉變為牽引,以美國軍隊扁平網絡式結構為參照的軍事體係調整為中心,涉及戰爭形態、軍事戰略思想、作戰理論、指揮體製、部隊結構、軍備發展、國防工業等方麵的新軍事變革如潮洶湧風靡世界。

  從海灣戰爭到現在,將近20年的時間過去。在各國軍事研究成果和新的局部戰爭實踐的交替推動下,在經曆了觀念轉變、裝備和戰略更新的必備階段之後,世界新軍事變革正進入軍製體係調整階段,瞄準未來新形態戰爭演變的特點,將軍隊建設向著小型化、智能化、多能化和三軍一體化目標推進。在常規軍兵種自身形態發生變化的同時,以太空為戰場的“天軍”和以電磁空間為戰場的“網軍”等已經在某些國家誕生。這些代表未來軍隊發展方向的新型軍事力量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甚至超過或取代傳統軍兵種。

  軍製體係調整是此次新軍事變革的核心和最後的關鍵階段。我們可以用一條蟲的蛻變理解一支新型軍隊改造和誕生的過程。如果說此前兩個階段隻是完成了從幼蟲到成蟲的發育,是量變的累積;第三階段則是從蛹到蝴蝶的質變。度過這個階段,軍隊才算脫胎換骨,煥然一新。

  各大國都在全力打造新型軍隊

  美國是眼下這場世界新軍事變革的發起者和帶動者,也是領先者。海灣戰爭之前,美國就在大幅度更新傳統軍種,陸軍模塊化,空軍隱形化,海軍兩棲化,之後更通過一係列局部戰爭,實驗新型戰爭理論和兵器。美軍就這樣像袋鼠一樣,始終跳躍在世界的前頭。雖然從政治角度觀察,美國正陷入本·拉登全球遊擊戰的困境,但從軍事視角看,反恐旗號正掩蓋著美國新一輪的質變性躍進。最近美國高調宣布巨型鑽地彈頭實驗成功。聯係到之前已進入實戰部署的全球導彈防禦係統和美國準備為洲際導彈改裝常規彈頭的計劃以及可以一個小時打擊全球的空天轟炸機等眾多輔助性的手段,一個不容置否的事實已呈現在世界麵前:美國全球快速常規打擊體係已構建完畢!美國的這種全球快速打擊體係是核常兩用型的,一般情況下以常規彈藥打擊,如遇強大對手,或對方有用核意圖,則立即轉換為核攻擊模式。很顯然,這一體係和美國以往的局部戰爭模式有天淵之別,不僅將徹底改變美國軍隊現行的理論和編製,也將完全顛覆世界關於現代戰爭的基本設想。

  美計劃在2015~2020年將新型軍隊打造完畢,從而再次領先世界。德國正在實驗取消陸海空三軍體製,其他歐洲國家的軍隊也在悄悄地快速革新中,以跟上“第一梯隊”。

  亞洲曆史上曾因為軍事變革步伐最慢而吃盡苦頭,今天各新興強國都在加速追趕世界軍事潮流。日本要成立太空戰略司令部,印度則自建航空母艦,韓國要組建戰略空軍,越南則重點發展現代海軍,連新加坡也喊出要當“亞洲以色列”的口號,無論國體大小,基本都是進攻的態勢。

  中國軍隊同樣需要與時俱進,積極變革

  2003年9月,有感於美軍的摧枯拉朽、伊軍的落花流水及伊拉克的國破家亡,俄羅斯著名軍事理論家斯裏普琴科發表了一篇題為《俄羅斯需要新型軍隊》的文章,明確提出:俄軍應當準備未來的戰爭,而不應準備過去的戰爭。他認為未來戰爭是宇宙-空中-海上突擊戰役和防禦戰役,交戰雙方再也不可能像第二次世界大戰那樣,在廣闊的戰場上投入千軍萬馬的大兵團進行決戰。斯裏普琴科建議在今後的軍事改革中,對俄軍現有指揮體製和軍兵種結構進行徹底的改組,將其統一組建為戰略突擊力量和戰略防禦力量。2006年,俄軍出台新編製實施計劃,基本采納了斯裏普琴科的意見。

  在全麵更新了軍事學說後,俄羅斯也徹底拋棄了蘇式軍事體係。2006年年初,俄軍總參謀部提出要從根本上改變目前大陸軍架構、大軍區體製的軍事建製,構築宇宙-地(海)的大立體攻防。

  由於中、俄軍事體係結構類似,斯裏普琴科對世界軍事大勢的見解對我軍有著不可忽視的參考價值。毫無疑問,中國軍隊同樣需要與時俱進,積極變革。

  近代以來連續錯過熱兵器取代冷兵器、機械化取代熱兵器兩次軍事革命的中國軍隊由於曆史的慣性,和當今世界軍事列強比起來無論裝備技術還是軍事理論,都存在差距。美國近20年來連續發起戰爭,且一場戰爭一個打法,基本形成了理論提出―實驗室模擬―戰爭檢驗―新的理論提出的循環促進模式。1991年海灣戰爭時美軍的戰爭指導是“五環打擊”理論,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已是“震懾與畏懼”,現在又在搞“一小時打遍全球”計劃。

  在美國的帶動下,“老歐洲”國家、日本、俄羅斯的軍隊都相繼走過觀念轉變、戰略更新階段,即將完成以體係調整為核心的軍隊形態的質變。今天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軍隊已經以電磁和太空速度為特征了。中國軍隊在積極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同時,世界軍事先進國家軍事變革的步伐正在急速前行。今天,我們正在著力推動軍事理論創新、軍事技術創新、軍事組織體製創新和軍事管理創新,但不能太慢,因為其他國家的軍隊已經從技術、戰術到戰略思想,從地區到全球,從軍事到政治開始了全方位的跨越。

  看看今天的公海還“姓公”嗎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軍隊始終堅持人民戰爭思想。這一戰略的核心是國土(主要指大陸本土)防衛。中國經過半個多世紀臥薪嚐膽,核武器、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名列前茅的GDP和外匯儲備,加上世界第一的人口、一定規模的常備軍、世界第三的國土麵積等傳統優勢,可以斷言:昔日亡國滅種的危險已不存在。今天,那些對中國存有敵意或疑惑的國家沒有一個有占領中國本土的力量。但另一方麵,一些反華勢力仍然在不約而同地以延緩、牽製中國發展,阻止中國走向世界為目標。中國應該思考和應對的是:如何從政治上、外交上、經濟上瓦解,軍事上突破這一牽製,以成功融入世界,順利實現國家現代化發展目標。當今,求發展明顯取代求生存成為國家新時代的主要矛盾。在這一轉折性的新情勢下,以傳統國防戰略為指導的現行軍事體係需要重新審視。

  隨著改革開放,中國國家利益迅速擴大,捍衛合法的利益邊疆顯得日益緊迫。一位美國的戰略學者說:“中國經濟的要害就是在能源儲備上遠遠落後於西方發達國家。國際能源鬥爭十分激烈。美國正竭力阻止中國成為世界的一極……”21世紀的國際政治的核心是能源,21世紀的戰爭樣式也圍繞這一核心來設計。美國在一係列局部戰爭中展現的信息化軍事能力迷住了很多人的雙眼。其實,那隻是軍事超級大國對小國的不對稱打法。對付一個大國特別是核大國,這種常規軍事打擊是不會草率進行的,而會首先從戰略層麵著手:掐斷它的能源和原料管道,即等於拔掉了一個人的營養管道。一個現代工業化和正在工業化進程的國家沒有能源和原料,會是什麽情形?根本用不著進行什麽精確式摧毀打擊,更不用占領,而隻需在遠洋攔截和圍堵,即可讓一個大國的經濟瀕於崩潰,從而達成自己的戰略目的。2004年,美國海軍同時調動7艘航母在全球五大洋進行聯合作戰演習,就已經將其全球製海權的大戰略明白無誤地展示出來。美國學者將此舉命名為“新炮艦政策”。這一政策的政治含義是毫不含糊的:所謂公海隻是一個世界地理名詞,在美國海軍的望遠鏡裏,那就是一個“美利堅湖”,順我者“通”,逆我者“斷”。一雙鷹爪鉗握著多少國家的命脈和咽喉!

  2003年5月份――伊拉克戰爭剛剛由美國宣布結束,美國外交委員會獨立特別工作組由前國防部長布朗和前駐華大使普裏赫掛帥,組織50多名專家,曆時一年就推出了《中國軍力報告》。報告說:“中國現在的軍力結構和軍事方針可以對任何來犯之敵進行有效的縱深防禦,可以在周邊小國的陸地邊界進行兵力投送……但從海洋、航空航天和技術方麵的軍事力量來看,長期以來中國都是最弱的,這些卻是美國的最強項。”

  由於擁有這些“最強項”,美國橫行全世界;由於這些方麵“長期以來中國都是最弱的”,所以中國甚至不能確保家門口的安寧――2001年的撞機事件隱含的寓意即在於此。在利益全球化的時代,任何一支軍隊如果固守國土防衛思想,就會禁錮現代化戰爭思維,致使從武器裝備到戰役、戰術思想循環影響,交替退化,軍隊履行使命的能力就會落後於現實需要。今天有的國家得寸進尺幾乎把領海線畫到中國的“洗腳盆”裏,“台獨”分裂勢力更是甚囂塵上。這些都是對中國軍隊的變革提出的非常現實的課題。

  軍事落後將直接拖累和平發展的國家戰略目標。沒有軍事現代化,經濟現代化就隻能是一相情願的幻想。為中國和平發展贏得時間的神聖使命要求中國軍隊必須擁有嚇阻、遏止戰爭的能力。從外交層麵上說,軍事形態與國際形象的樹立緊密相連。

  不能再有新的“代差”

  4月底,《華盛頓郵報》傳出日本準備購買100架F-22戰機的消息,並評論說這將影響20年的“台海平衡”。其實,這如果放到新戰爭時代來臨的大背景去看,何止是20年的“台海平衡”?作為世界軍事領域第二梯隊的國家,日本此舉有著暮鼓晨鍾般的警示意義。中國到了加速更新國防戰略,並以此指導鍛造新型軍隊、建立新型軍事體係的時候。

  在中國特色新軍事變革中,中國軍隊的發展取得巨大進步。但和世界先進國家的軍隊發展比起來,這種進步無論深度和廣度都有差距。因此,中國軍隊應以更加緊迫和認真的心情,對待新軍事變革。戰爭不是歌詠比賽,而是硬碰硬的拳擊,必須強化憂患意識。自朝鮮戰爭之後,中國已有半個多世紀沒有參加過現代化的戰爭,因此,中國應以更加緊迫和認真的心情,又好又快地推進軍事變革。未來10~15年是中國軍隊的機會之窗。因為這個時間是世界新形態軍隊基本成型並成體係投入未來戰爭的準備期。中國軍隊要學習趙武靈王的膽魄,也要借鑒美軍永不停歇的革新精神和俄軍敢於自我揚棄的決心。在新形態戰爭的現實麵前,傳統的戰爭觀和戰略思想需要不斷更新,過時的戰役戰術原則必須堅決改進。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天,我軍軍事變革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我軍很多將領清醒地認識到,唯有急起直追,才能避免出現新的軍事“代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