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也有硬骨頭的外交官:臨危受命以身犯險救人質!zt
(2008-05-08 13:19:45)
下一個
中國也有硬骨頭的外交官:臨危受命以身犯險救人質!
西陸東方軍事 2008/05/05 11:39
核心提示:他們是活躍在外交舞台上的一群熱血青年,他們是輾轉在境外硝煙中的一支青春勁旅。他們的足跡,曾經鐫刻在剛果(布)、剛果(金)、伊拉克、阿富汗的廣袤大地上。他們就是我國駐戰區的青年外交官。
他們是活躍在外交舞台上的一群熱血青年,他們是輾轉在境外硝煙中的一支青春勁旅。他們的足跡,曾經鐫刻在剛果(布)、剛果(金)、伊拉克、阿富汗的廣袤大地上。為了祖國的利益和尊嚴,也為了世界的和平與安寧,他們曾孤軍深入援救醫療隊、臨危受命解救中國人質、甘心做阿富汗複館工作的人梯......
對他們個人來說,在戰區的時光無疑是人生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對祖國來說,他們的工作是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在越來越多的國際事務中發揮作用的見證;對於那些正陷於戰火中的人民來說,他們展示的,是中國人民的濃濃友情。
在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本報編輯部特地編發這組報道,並向年輕的外交官們致敬。
楊濤:駐阿富汗使館複館的人梯
1994年,外交學院畢業的楊濤進入外交部工作。同年,中國駐阿富汗大使館因當地不斷升級的戰爭而暫時撤館。
2001年12月,楊濤忽然接到一個緊急電話:參加張敏領導的6人複館小組,盡快趕到阿富汗。從2001年12月到次年2月初,為了在百廢待興的狀態下迅速複館,楊濤度過了他一生中最累的58天。
是中國人給我們帶來了魚
出發前,我們隻知道要麵對的是一個被戰爭摧殘得麵目全非的國家。1994年撤館後,信息隔絕,我們不知道館舍還能不能使用,當地有沒有人幫我們。由於中國駐阿富汗使館距總統府僅一牆之隔,因此在戰火中經常處於風口浪尖。聽撤館前的同事說,他們曾親眼看見一枚導彈往使館主樓飛,所幸沒有爆炸。
這些情況讓小組出發前就作了最壞打算。為了確保能在阿富汗正常生活,光羽絨服、複館物資、安保物品就帶了40個紙箱。但是,直到飛機從伊斯蘭堡起飛時,我們都還不知道自己要在哪裏過夜,所以還帶上了睡袋。
盡管事先有思想準備,但當小組於2001年12月19日抵達阿富汗首都喀布爾時,館舍的慘狀仍然讓楊濤傻了眼。樓外全是彈眼,窗戶上掛著黑色的棉被,樓頂還有一個巨大的彈坑。屋裏除了1994年留下的沙袋外,東西都被搶走了。此情此景讓每一個人心酸,大家立刻投入到複館工作中。第二天,使館上空就在8年後第一次飄起由中國外交官親手升起的五星紅旗。
我們在阿富汗的第一夜,是在使館旁的一家賓館度過的。楊濤說。由於年久失修,這家曾經的五星級賓館在天寒地凍的12月卻沒有暖氣供應,還經常停水停電。但在複館期間,阿富汗人對中國的深厚友誼卻一次次感動著楊濤,讓溫暖始終與他相伴。
我們下飛機時,阿富汗還是個沒有走出戰亂的國家。《波恩協議》尚未執行,北方聯盟、美軍和塔利班殘餘等各種勢力都雲集喀布爾,路上隨處可見裝甲車、重兵器和背著火箭筒的人,晚上更是槍聲不斷。楊濤告訴記者,在當時的危險局勢下,是身後的祖國保證了複館的順利進行。
為了聯絡地方官員,小組經常要出門訪問,但安全問題卻從沒給他們帶來困擾。在阿富汗,無論哪派武裝都對中國人充滿感情。楊濤說,因為當地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很久以前,阿富汗是沒有魚的,是修水壩的中國人把魚帶到了這裏,從此阿富汗才有了魚。他回憶道,每當小組出門時,街上的阿富汗人看到中國國旗總會親熱地湊過來,把這個故事講給他們聽。西方國家的大使出門,一般會帶上兩卡車衛兵。他驕傲地說,我們卻不用任何特殊措施,因為中國的效力勝過防彈衣。
盡管雙方8年沒打交道,但阿富汗新政府的官員說起中國,沒有不豎大拇指的。他們聽說我是為中國複館而來,都反複告訴我隻有中國在阿富汗沒有利益,隻有中國人沒欺負過阿富汗人。有了當地官員的積極配合,小組不僅順利見證了阿富汗臨時政府成立這一曆史性時刻,他們為複館所做的努力也終於在次年2月開花結果。
來接我們的隻有地雷、狙擊手和一輛車
盡管有人和作保證,但既不占天時也不占地利的客觀境況依然讓複館任務阻力重重。因為,複館不僅意味著館舍的修複,更重要的是要與阿新政府建立聯係。但曠日持久的戰爭已經打壞了電網,一切現代通訊手段都陷入癱瘓;頻繁的政權更迭,又讓小組與新政府之間連個牽線人都沒有。
麵對橫在眼前的不利因素,楊濤和同事們為了當好這架人梯,決定以最原始的方式接觸。
過去,我隻能從新聞、報紙和電話中看到一個戰亂的國家。但到了阿富汗才明白,戰爭對基礎設施、國家機器的破壞能達到怎樣的程度。楊濤告訴記者,當時喀布爾與外界聯係的渠道,隻有一個70公裏外的美國軍用機場。當小組乘坐聯合國的16座小飛機降落的時候,迎接他們的,隻有遍布狹窄道路兩旁的地雷、美國的狙擊手和一輛新政府派來的車。
當時阿新政府剛剛成立,人心惶惶。車子把我們從機場送到使館後,就再沒出現過。他說。為了盡快與新政府恢複接觸,第二天上午,小組幹脆自己找了一輛車,繞過滿街的線、旗子,冒著遭遇地雷的危險,去了阿富汗外交部。
但是,因為沒有電話係統,你在去之前根本不知道要找的人在不在。楊濤說,找不到人是家常便飯,又沒有電話、手機,怎麽辦?為了不漏過任何聯絡的機會,沒說的,坐在那兒等!有時一等就是一天,第二天接著去。
就是這樣的鍥而不舍鑄就了一係列輝煌戰果:在複館小組的推動下,卡爾紮伊在政權成立後不到兩個月,就對中國進行了訪問。2002年2月,中國駐阿富汗大使館也順利恢複了運作。就在新一批使館人員前來阿富汗交接工作一周後,楊濤卻與同事們一道,悄然離開了阿富汗。
回首這段人梯歲月,已經是外交部國際司安理會事務處處長的楊濤滿懷深情。它也許並不驚心動魄,但瑣細與堅韌同樣值得珍藏,因為它們才是人生的底色。
蔣旭:為了人質的命運
2005年1月20日晚上10時,剛完成中國駐伊拉克使館複館任務回國才4個月的蔣旭接到外交部電話:你的護照還有效嗎?
蔣旭立刻明白了自己的使命:參加由時任亞非司司長翟雋為首的3人工作小組,趕赴伊拉克解救人質。蔣旭當即趕到外交部查航線,要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伊拉克!
用我們換也要把人質換回來
2005年1月18日晚,有報道稱8名中國公民在伊拉克被劫持。
人質事件發生後,外交部、中國駐伊使館立即與伊拉克臨時政府及當地上層宗教人士廣泛接觸,並聯係了在中東很有影響力的半島電視台和阿拉比亞電視台。北京時間2005年1月19日零時、上午5時、下午1時,翟雋先後3次接受電視台的連線采訪,指出被劫持者是普通中國公民,呼籲劫持者盡快釋放人質。
1月20日晚,外交部又召開緊急會議,決定由翟雋率領特別工作小組趕赴伊拉克,靠前指揮、解救人質。
21日,小組立即取道法蘭克福飛抵約旦首都安曼。23日,工作小組終於搭乘每天唯一一班航班抵達巴格達。一個小時之後就傳來消息,有人通知中國使館接人質的時間和地點,還提供了8名人質所處位置的信息:距離巴格達100多公裏的遜尼三角地帶。
去還是不去?這消息準確嗎?萬一是個陷阱怎麽辦?
組長翟雋很堅定:不管是真是假,都得去一趟。我們的任務不就是安全解救這8名中國公民嗎?蔣旭說,當時翟司長的話讓人印象深刻:就是用我們幾個人換,也要把這8名人質換回來!
時局混亂,小組及使館工作人員戴著鋼盔、穿著防彈衣,在使館武警的保護下立刻前往遜尼三角地帶,爭取與劫持者正麵接觸。在一處清真寺裏,他們與幾位當地宗教人士和武裝分子見了麵,經過一番交涉,劫持者終於同意把8名人質交給工作組。人質在清真寺一看到中國人,就知道自己有救了,他們從驚懼轉為激動。
蔣旭和同事們把這8人安頓好,迅速護送他們回國。為了以最快的速度到達他們的福建老家,小組選擇了銜接最緊密的航線:在一天之內,從巴格達到安曼,從安曼到巴林,從巴林到香港,馬不停蹄。最後經過四起四降抵達福州。踏上了家鄉的土地,8名中國公民的心踏實了,蔣旭也鬆了一口氣。
圓滿完成解救人質的任務後,第二天早上蔣旭在飯店的院子裏散步,身邊沒有戰火,院子裏鳥語花香。很寧靜,周圍是和平的氣息。從巴格達回來之後,才真的感到在安寧的環境裏生活是多麽幸福。蔣旭感歎道。
25小時解救人質
其實,蔣旭不是第一次解救人質了。9個月前,身為中國駐伊拉克使館複館小組成員的蔣旭就參與了在伊解救7名中國人質的行動。
2003年6月,蔣旭在組長孫必幹的帶領下前往伊拉克,著手恢複在戰爭中遭到嚴重破壞、處於暫時閉館狀態的中國使館。次年2月,伊拉克局勢已迅速惡化,中國政府正式派遣武警保衛外交人員進入伊拉克。就在他們史無前例地帶著保鏢複館期間,發生了7名中國人被劫事件。
4月11日晚上8時多,蔣旭和同事們正在看阿拉比亞電視台的新聞,忽見屏幕下的字幕顯示:7名中國人在伊拉克被綁架。同時,中國駐約旦和駐敘利亞使館的同事也看到了這條消息,3個使館馬上溝通。
先核實消息的真實性。蔣旭他們即刻行動,首先向中國駐阿聯酋使館詢問阿拉比亞電視台消息的來源,同時與駐約旦使館聯係,在約伊邊防站核查4月10日和4月11日的出境記錄。一查,果然有7個中國人從約旦進入伊拉克。聯係到的阿拉比亞電視台記者也證實,有目擊者看見7名持中國護照的公民被扣押在費盧傑的一個秘密地點。雙方信息均顯示,確有7名中國人遭綁架。
在向國內報告情況的同時,複館小組迅速與伊拉克新任內政部長、外交部、臨管會、過渡政府的成員和穆斯林長老會等各界人士聯係,並廣泛接觸當地民間組織和朋友。對一切可能發揮作用的人員和組織,他們都全力做工作,盡可能找各方施加影響,從官方、民間和輿論三個渠道展開營救,以確保人質盡快獲釋。
第二天晚上10點左右,蔣旭和複館小組的同事們突然接到穆斯林長老會打來的電話,告知7名中國人質已獲釋,現已抵達長老會總部,請中方立即派人去接。太好了!蔣旭懸了一天的心放下了,複館小組的成員都如釋重負。
保護我國在外公民安全是每個外交官的天職。蔣旭說。當天深夜11時多,複館小組冒著可能遭襲擊的危險,驅車來到巴格達郊區的伊斯蘭長老會,迎接7名同胞。僅僅過了25個小時,7名中國人質就全部被安全解救。
經過一年的艱苦努力,複館工作也初現曙光。2004年7月9日,伊拉克曼蘇爾飯店一間普通房間裏,一麵嶄新的五星紅旗見證了中國駐伊使館的正式複館。對蔣旭而言,此刻彌足珍貴。
隻有心懷坦然,才能臨危受命。如今回首在伊拉克的日日夜夜,已任外交部外事管理司副處長的蔣旭說,事實證明我去伊拉克的選擇是對的,那段經曆確實很值得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