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核彈頭錐“錯送”台灣四大內幕 zt

(2008-04-01 17:57:53) 下一個
核彈頭錐“錯送”台灣四大內幕
來源:青年參考 時間:2008-4-1 15:56:05


 美國洲際核導彈的“頭錐”(頭錐內含有用於起爆核彈頭的電子引信)“錯送”台灣事件曝光後,布什總統打電話給中國領導人表達歉意,國防部長蓋茨下令徹查此事。各方不禁疑惑:“錯送”事件究竟是怎麽發生的?美國的核武器還安全嗎?台軍是否成功“偷藝”?美國是否故意導演“錯送”大戲?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在3月26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回答關於美國將核導彈頭錐“錯送”到台灣的提問時鄭重指出,中方“對此表示嚴重關切和強烈不滿,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要求美方徹底調查此事,及時向中方如實通報詳細情況並消除由此產生的消極影響和惡果”。

  1.美軍曾要求台“自行銷毀”

  美軍的核彈頭錐究竟是如何被“錯送”到台灣的?美《空軍時報》記者米切爾·霍夫曼3月27日披露了全過程。2005年3月,美國懷俄明州F.E.瓦倫空軍基地抱怨說,基地倉庫裝不下了,4套‘民兵Ⅲ’洲際核導彈的頭錐無處安身。為此,猶他州希爾空軍基地的國防後勤局軍品調配倉庫同意接收這4套核彈頭錐。

  據猶他州當地的《沙漠晨報》介紹,國防後勤局軍品調配倉庫是一個“非常專業”的軍品倉庫。“民兵Ⅲ”洲際核導彈、“和平衛士”戰略核導彈、應急火箭通訊係統、F-16、A-10和C-130等軍機的零配件均保存在這裏。2007年,該倉庫的170名軍方、文職和合同工“一絲不苟”地保管著21.8萬件軍需品,並向美軍和外軍配發運送軍品140萬件,做到了“無一差錯”。

  但當這4套“民兵Ⅲ”核彈頭錐由專機運抵希爾空軍基地,按助理國防部長雷恩·亨利的事後解釋,該倉庫的“專業人員”犯了一個致命的“低級錯誤”——把原本應該保存在保密庫區的核彈頭錐堆放在了非保密庫區。2006年8月,“漫不經心的倉庫工作人員”將核彈頭錐提庫打包,標上“通用直升機電池組件”的標識後運往台灣。台灣“國防後勤局”接到後將這4隻箱子直接送進倉庫。

  幾個月後,台軍後勤人員打開了4隻箱子,發現“貨不對路”後立即與美軍相關人員取得聯係。令人感到困惑的是,美軍居然“不聞不問”。台“國防後勤局”局長歐文龍說:“此後,我們多次與美方交涉,但都沒有什麽反應。有一次被追問急了,美方幹脆讓我們自行銷毀。直到上周,我方知會美方:錯送的可能是導彈彈頭後,美方才醒過神來。”

  美國軍方的一名知情者證實:“在得知錯送台灣的居然是核彈頭錐後,五角大樓在數小時內緊急聯絡台灣‘國防部’,懇請他們鎖定儲存核彈頭錐的倉庫,並允許美軍派員趕到那裏直接掌控。此後,台灣方麵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協助美方獲取航空運輸許可,最終讓4套在台灣呆了一年多的核彈頭錐返回美國本土。”

  2.六十天內全麵清點核武庫

  《華盛頓郵報》記者喬什·懷特3月28日報道稱,核彈頭錐錯送台灣的烏龍事件發生後,國防部長蓋茨下令對核武庫進行一次徹底點驗。根據蓋茨的指示,美國空軍、海軍和國防後勤局必須在60天時間內對它們所管轄的核武器以及零部件進行一次全麵清點,以確保“所有的核武器都在有效控製之中”。

  據五角大樓退役高官透露,美國號稱有“世界上最嚴格的核武器管製措施”,以確保美國總統對核武器的最終控製權。其中,核武器點驗製度是最重要一環。每個月和每個季度,掌控核武器的部隊和保管核武器的後勤機構都會對所屬核武器進行清點核實,再將這些核武器零部件的數量、狀態與所處位置上報到五角大樓和白宮。美國前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曾說:“我們核武器的一枚螺絲釘都不會出錯!”

  然而,這次核彈頭錐“錯送”台灣事件,以及去年8月美國空軍轟炸機“錯運”核導彈,導致6枚核彈失控36小時的事件說明,美國的核武器點驗製度有漏洞。

  美國負責東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克裏斯托弗·希爾說:“事件發生後,我們向駐美國的中國外交官和北京的政府官員及時通報。我們明確告訴他們,這絕對是一起事故,我們毫無保留地告訴他們所發生的一切。”

  美國馬薩諸塞州民主黨議員、眾議院不擴散小組聯合主席愛德華J·馬基表示,最新的這起事件凸顯美國軍方加強對核武器控製的重要性:“下次你再把敏感的武器裝備送錯人的話,恐怕不隻是‘還回來’的問題了。”

  3.台軍有機會吃透“天上掉的餡餅”

  在美方喋喋不休解釋時,外界最感興趣的是:在核彈頭錐逗留台灣的18個月裏,台軍做了些什麽?國防部長蓋茨也想知道,台軍是否對核彈頭錐動了手腳?

  據美國科學家協會核情報項目主任漢斯·克裏斯騰森介紹,上世紀70年代,台灣軍方試圖研發彈道導彈,並得到了以色列的幫助。但該計劃於1981年中斷。此後,台灣獨立進行能將衛星送上天的大功率火箭的研發,但同樣沒有大的進展。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台灣巡航導彈研究“突飛猛進”,去年3月更是成功地試射了最遠能打香港與上海的巡航導彈。另外,美國中情局於1月解密的一份《核武進一步擴散前景》報告顯示,在1974年時,美國曾把台灣列為可能發展核武的頭號地區之一;報告評估台灣當時要製造核武還需要5年。據稱,美國政府在之後施壓台灣政府停止核武計劃。不過,2007年8月出版的《灰燼的遺產:中情局曆史》一書披露,直到1986年,中情局雇用的一個特工張憲義揭露台灣仍持續進行相關研發,台灣才停止核武計劃。

  在這種背景下,美國的核彈頭錐逗留台灣長達18個月,且台軍顯然已經識破這些核彈頭錐的真麵目,因此台軍是否借機“偷藝”成了各方關注的焦點。

  事件曝光後,國民黨“立委”林鬱方在“立法院”當麵質問“國防部長”,中山科學院是否借機研究過美國的核彈頭錐呢?台“國防部長”回答說:“據我所知,沒有。畢竟天上掉下來的餡餅也不是人人都能吃著的。”另一名自稱知情的台灣軍方高官也表示:“那個包裝箱外的貨物說明顯示的是‘通用直升機電池組’,可打開後發現不是我們要的東西,我們也不知道那是什麽玩意,所以就告訴美國人他們送錯貨了。”

  然而,“國防部長”和這名台軍高官的話與事實矛盾,因為台灣“國防後勤局”局長公開表示,台軍方是在識破“導彈彈頭”真相並告知美方後,才引起美國方麵重視的。因此,國際軍事觀察家與分析家認為,18個月時間足以讓台灣中山科學院和軍方導彈專家將美國的核彈頭錐拆解複製,然後重新組裝起來。如果這屬實的話,那麽台軍在核武器與導彈技術兩個方麵都會獲得“突破性進展”。

  4.美故意“錯送”給台灣?

  除此之外,國際軍事觀察家還認為,不能完全排除美國故意“錯送”核彈頭錐給台灣的可能性。發生此次事件,美國方麵似已違反了《武器輸出管製法》的規定。

  香港《亞洲時報》報道,在事件揭發後不到24小時,美國總統布什3月26日打元首熱線給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有關這次通話的新聞公報並無談及這次誤運核武部件事故,但在此敏感時刻,也不能排除美方也有試探中方反應的意圖。

  根據1982年中美雙方簽署的《八一七公報》,美方承諾“向台灣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數量上將不超過中美建交後近幾年供應的水平”。按1979年的《與台灣關係法》,美國也隻能向台提供“防禦性武器”。如今台灣誤取具有高度攻擊能力的核彈頭部件,這說明有關的文件和法案,在操作層麵有很大漏洞。發生此次事件,美方似已違反了《武器輸出管製法》的規定。

  外界甚至有一種“陰謀論”認為,美台是故意借這次事件向北京表明,美國可以通過正式或非正式方式向台轉移敏感核技術,其目的就是要警告近年已在台海取得軍備優勢的中國大陸“不可輕舉妄動”。

  應該指出,並沒有足夠證據支持這種“陰謀論”,但事件確實存在諸多疑團。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副教授趙雨樂指出,中美關係對彼此都很重要,雙方都會非常慎重。在台灣問題上,中美雖然戰略考慮不同,但維護台灣穩定對彼此是有共同利益的。但美國的這次事件,必然會引起北京的重視。因為核彈頭錐涉及到有關導彈的研製和應用,如果美國有意支持台灣發展遠程導彈的話,那麽性質將會相當嚴重,將危及台海地區的和平穩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