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以來解放軍軍事演習回眸:首次演習亮出家底 zt
(2008-04-24 07:13:46)
下一個
建國以來解放軍軍事演習回眸:首次演習亮出家底
時間:2008-4-24 19:21:02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陸海空二炮等軍兵種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為在和平時期鍛煉部隊和展示軍隊建設的成就,中央軍委組織了一係列軍事演習。新中國各個時期我軍軍事演習,成為人民軍隊成長發展的一個縮影。
1955:遼東半島軍事演習中,各參演部隊把自己的家底都拿了出來
1953年朝鮮戰爭結束後,我國的威脅主要來自海上,海防成為國防的重點。在這種情況下,加強抗登陸作戰理論研究,建立我軍的抗登陸作戰理論體係,並用以指導戰爭的準備情況,就顯得極為必要和緊迫。在這種情況下,中央軍委於1955年11月在遼東半島組織了一次大規模的抗登陸作戰演習。這是我軍第一次在模擬使用原子武器和化學武器條件下,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組織的大規模諸兵種聯合軍事演習。
為了搞好這次軍事演習,中央軍委首先組織了一個陣容強大的導演部,國防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央軍委訓練總監部代部長葉劍英擔任演習總導演,總參謀長粟裕、副總參謀長陳賡、沈陽軍區司令員鄧華、總政治部副主任甘泗淇、訓練總監部副部長肖克擔任副總導演,海軍副司令員周希漢、空軍副司令員王秉璋、炮兵副司令員陳銳霆、裝甲兵司令員許光達、工程兵司令員陳士榘、防化兵主任張乃更、通信兵主任王諍、總後勤部副部長洪學智等總部和軍兵種主要負責人為助理導演,並成立相應的軍兵種導演機構。
遼東半島軍事大演習是葉劍英導演的軍事訓練史上的傑作,目的在於摸索現代戰爭條件下訓練和作戰經驗,用比較標準的動作、形象教育的方法來訓練軍隊指揮員和部隊。當這個演習計劃上報到中央軍委時,主持軍委日常工作的副主席兼國防部長彭德懷說:“這個設想很好,也很及時,現在經軍委研究,決定擴大演習規模,由軍委主持。”
為籌備這次軍事演習,葉劍英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審定整個演習方案。1955年6月,他實地去遼東地區為演習做準備。由於準備工作繁忙,葉劍英甚至沒有參加1955年9月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的元帥軍銜授予儀式。
遼東半島軍事演習是建國以後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陸海空三軍聯合軍事演習。演習設想“藍軍”在瀕臨中國的西太平洋重要地區,港口、機場集結了陸、海、空軍重兵集團,準備同時向遼東半島和膠東半島實施大規模聯合登陸戰役,而以遼東半島為登陸主要突擊方向。其目的是攻占戰役登陸場,奪取中國渤海沿岸重要港口,開辟陸上戰線,進而向北京方向進攻。“紅軍”一個集團軍在方麵軍編成內,在海、空軍協同下,擔任遼東半島主要方向上的海岸防禦任務。“紅軍”集團軍首長司令部按照組織戰役的工作程序,主要演練了快速戰役準備、組織兵力火力,抗擊“藍軍”登陸兵上陸,實施反突擊和配合方麵軍第二梯隊反突擊、集團軍第二梯隊和預備隊向主要方向機動等內容。
這次演習從1955年11月3日開始,14日結束。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彭德懷、賀龍、陳毅、聶榮臻等領導同誌都親臨現場參觀指導。全軍高、中級幹部八百餘人隨演習部隊參觀見學,一起作業。蘇聯、朝鮮、越南、蒙古四國派軍事代表團參觀整個演習過程。參加演習的部隊有海陸空三軍指戰員4.8萬餘人,包括陸軍一個兵團,四個軍,一個機械化師,空軍兩個軍,海軍旅順基地和獨立機械化師等十幾個師以上指揮機關,飛機262架,艦艇65艘,坦克和自行火炮1000餘輛。演習難度大,條件艱苦,但預期目的達到了。這次演習是雙方都使用原子武器、化學武器的條件下進行的,在我軍曆史上是第一次,它還是我軍第一次陸海空聯合抗登陸演習,也是首次邀請外國軍事代表團參觀的軍事演習。
為了搞好這次演習,陸海空三軍部隊幾乎都把家底亮了出來。就陸軍而言,全軍唯一的一個機械化師也投入了這次演習。1955年3月,奉中央軍委命令,以步兵某師為主體,接收蘇軍第七機械化師的裝備,於4月15日正式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機械化師,是我軍有史以來機械化程度最高的諸兵種合成的部隊,一支應付突發事件的重要突擊力量。在遼東半島軍事演習中,第一機械化師表現突出。演習結束時,彭德懷、賀龍、聶榮臻、羅瑞卿等領導同誌檢閱了部隊,並對他們的演習成功給予了高度評價。
在空軍方麵,沈陽軍區空軍司令員周赤萍、副司令員曾國華率領沈陽軍區的空二軍、空三軍參加了這次抗登陸演習。沈空共出動各型飛機428架次,按計劃完成了演習任務。空降兵某師也參加了這次演習。傘兵部隊在演習中模擬藍軍空降兵團,對“紅軍”實施空降突襲,配合登陸部隊搶占戰役縱深要點。按演習指揮部要求,傘兵部隊從中原某機場直接起飛,經連雲港進入黃海,然後繞一個圈子再進入渤海,突然空降到預定作戰地區,航程達幾千公裏。這對第一次實施長途空運的傘兵部隊來說,是一次嚴峻的近似實戰的考驗。飛機大都是美國援助蔣介石的舊C-46型運輸機,途中顛簸很大,加之海上飛行,上下氣流的衝擊,許多官兵都出現暈機現象。他們把登機前吃的東西全部吐光了,連膽汁都嘔了出來。但是到指定空降區域後,官兵們一聽到跳傘信號,個個都像小老虎一樣衝出艙門,如一把把尖刀從天而降。演習結束後,葉劍英、陳毅、賀龍等首長親自接見了傘兵部隊。彭德懷等軍委領導還到演習駐地看望了大家,他風趣地對大家說:“你們空降兵演習是‘藍軍’,而實際上是‘紅軍’,演得很好,得到各社會主義國家軍事代表團的高度讚揚,為人民解放軍爭了光,你們要努力,把空降兵建設得更好。”
為了顯示我人民海軍有實力維護國家安全,組建不足六年的中國海軍出動了轟炸機98架、登陸艦4艘、魚雷快艇36艘、掃雷艦10艘、獵潛艇6艘、潛艇8艘、護衛艦4艘參加遼東半島軍事演習。中國第一支驅逐艦部隊當時隻有四艘驅逐艦(被譽為“四大金剛”),在這次演習中一下子出動了兩艘。這一切,對於年輕的海軍來說,幾乎把自己的家底都亮了出來。在這四艘驅逐艦中,就包括艦隊的首艦“鞍山”艦。1954年10月,我國從蘇聯購買的第一艘驅逐艦加入人民海軍序列,被命名為“鞍山”號(舷號101)。它是蘇聯果敢級的一艘,曾任蘇太平洋艦隊旗艦,成為中國海軍早期“四大金剛”之首(其他三艘驅逐艦是“撫順”、“長春”、“太原”號),是我海軍驅逐艦第一支隊的首艦。在這次演習中,“鞍山”、“撫順”兩艦奉命執行藍方登陸編隊的警戒和火力支援任務。兩艦及時準確地進行了各種隊形變換和火力支援任務,時間誤差不超過十五秒,距離誤差不超過兩鏈,初步顯示了海軍官兵的訓練水平。
通過這次演習,訓練了十八個兵團以上的領率機關和三十二個實兵團(包括陸軍、空軍及海軍),同時也教育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高、中級幹部及總導演部的幹部,使他們初步認識了在新條件下抗登陸戰役的理論原則和戰役組織與實施的工作程式、方法。通過這次演習,使全軍指戰員對原子武器、化學武器條件下的戰爭有了形象直觀的認識,也有了近似實戰的現代戰爭體驗,豐富了指戰員在現代戰爭條件下抗登陸戰役的理論和實踐知識,提高了高級指揮員和司令部的戰役組織指揮能力。指揮員們普遍反映,兩個多月的學習,勝讀十年兵書。曾任軍委訓練總監部部長的肖克後來回憶說:“和平時期練兵,就是要搞好演習,因為這種近乎實戰的演習,對組織指揮和戰術協同能力,是一種綜合訓練和檢驗。我們開展正規化訓練,必須下大力抓演習,在這點上,軍訓部做了一些開創性的工作,為各部隊提供了有益的經驗。”
1959:穿山半島軍事演習,探討陸海空三軍聯合登陸作戰的組織指揮和協同
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以我為主”的思想指導下進行聯合軍事演習。1958年5月中央軍委擴大會議提出了以毛澤東思想為指針,“以我為主”恢複和發揚軍隊的群眾練兵傳統的方針。對於“以我為主”的方針,葉劍英元帥解釋道:以毛澤東主席的軍事思想為指針,以保衛祖國的戰略方針為依據,以總結軍隊經驗為主,有選擇地吸收蘇聯及其他國家的經驗,認真研究敵人,從國家和軍隊的實際情況出發,照顧到今後可能的發展。在“以我為主”的思想指導下,全軍範圍內掀起了群眾性大練兵、大比武的訓練高潮。在這一時期中,人民解放軍結合現代條件,發揚傳統戰法。主要進行了團到軍規模的首長和機關演習,也重視了從排到營規模的實兵戰術演習。這個時期的軍事演習與部隊實際和實戰需要結合得比較緊密,重視作戰原則和戰術思想的研究與運用,堅持現代條件下作戰與解放軍的傳統戰法相結合的原則,簡化繁瑣的演習程序,精簡演習文書,增強演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使軍隊的實際作戰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1957年8月2日,中國、蘇聯、朝鮮軍隊在中蘇朝邊境沿海地區舉行了以陸軍為主,海軍艦隊和空降兵協同,殲滅敵人瀕海集團的方麵軍進攻戰役實地演習。同時,還進行了城市防禦戰役演習、反空襲鬥爭演習和以封鎖海峽為背景的島嶼防禦戰役演習。
1959年5月,南京軍區根據中央軍委戰略方針,在浙江杭州灣穿山半島地區組織了加強步兵師渡海登陸對壘地域之敵進攻實兵實彈示範性演習。這次演習是根據總參謀部的指示,由陸、海、空軍聯合實施的。參加演習的部隊有:1個軍部、1個師另2個步兵團、11個炮兵營,海軍東海艦隊的艦艇部隊和空軍航空兵部隊等39個建製單位,共2.3萬餘人。主要參展兵器有:艦艇265艘、飛機114架、火炮271門、坦克22輛。演習指揮部以參加演習的陸軍軍部為主包括海軍和空軍指揮人員,負責演習的組織和領導,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上將擔任演習總指揮。葉劍英元帥和三總部、各大軍區、各軍兵種、軍事院校及蘇聯軍事專家1466人參觀了演習。
這次演習主要是為了探討和提高陸海空三軍的海上協同作戰能力。演習的設想是:“藍軍”在穿山半島地區組織堅固陣地防禦,企圖阻止“紅軍”登陸。“紅軍”的作戰企圖是從舟山定海、金塘諸島向穿山半島地區實施登陸進攻,加強步兵師擔任軍的第一梯隊,從“藍軍”防禦正麵實施突破,與友鄰部隊密切配合,全殲敵軍,為後續梯隊上陸創造條件。整個演習在近似實戰的條件下,從裝載起航、強渡海峽、突擊上陸、抗擊反衝擊,到圍殲核心陣地的“藍軍”,一直以實兵實彈晝夜連續進行。演習獲得圓滿成功,達到了預期目的。葉劍英親自觀看指導並作了長篇講話,稱讚這次演習體現了訓練與戰備的結合。
據外電報道,這次演習以登陸台、澎、金、馬為假想前提。通過這次演習,豐富了軍隊在現代條件下組織海上演習的經驗。主要收獲是:探討了陸、海、空三軍聯合登陸作戰的組織指揮和協同。對以陸軍為主組成聯合指揮部,統一協調諸軍兵種的戰鬥行動;根據作戰時節的特點,適時轉換指揮關係;各級指揮靠前,集中指揮與分散指揮結合;以預先計劃協同為主,臨時協同為輔,使計劃具有科學性和適應性等問題進行了廣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經驗。同時,還摸索了登陸輸送編組的基本方式。
70年代的幾次軍事演習,規模都不大
60年代中後期到70年代中期,從國內來看,“文化大革命”使軍隊正規化建設受到極左思潮的極大幹擾,從建國之初起步的軍隊正規化現代化建設停滯不前。從1966年到1969年,全軍幾乎沒有組織過軍事演習。
在1970年毛澤東號召全軍開展長途野營拉練活動之後,各軍區結合作戰預案組織了一些帶作戰背景的檢驗性演習。從國際大環境來看,蘇聯在我國北部陳兵百萬,特別是中蘇在珍寶島等的邊界衝突,迫使中國將主要作戰方向北移。受當時“早打,大打,打核大戰”等思想的影響,全民皆兵,這一時期的演習有如下特點:一是防禦性強,針對蘇聯坦克集群突擊力強的特點,突出了以打坦克為主的“三打三防”演練,二是有大量民兵的參與,全民性強,三是演習規模較小,機械化程度低,有的演習甚至不如五十年代末期。
這一時期比較重要的演習有:1973年10月,北京軍區在華北地區組織的打坦克研究性實兵戰役演習;1974年9月,沈陽軍區在大連組織的城市防衛戰役演習;1974年10月,廣州軍區在海南島組織的抗登陸戰役研究性演習;1975年,武漢軍區在河南臨汝地區組織的加強陸軍師運動戰檢驗性演習;1976年,新疆軍區在戈壁灘地區組織的結合原子彈實爆試驗組織的核條件下集團軍進攻戰役性演習。
在這些演習之中,規模最大的是1973年10月北京軍區在華北地區組織的演習。這次演習的總導演是北京軍區副司令員馬衛華,演習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演練對抗蘇聯的坦克集群,參加演習的有陸軍一個軍及大量民兵共2.1萬人,飛機55架,坦克、裝甲車371輛、火炮385門。演習設想“藍軍”對中國發動大規模的侵略戰爭,在其空軍實施戰略空襲的同時,以坦克、裝甲重兵集團,從“紅軍”防禦的重要方向突入,其先遣集團軍以第一梯隊四個師向華北某戰略要地實施突擊,企圖切斷主要交通線,爾後向我國腹地發起進攻,“紅軍”在既設陣地組織防禦、抗擊“藍軍”進攻;大量消耗、殲滅突入防禦地域的“藍軍”,粉碎其戰略進攻企圖。這次演習標誌著軍隊的作戰指導思想從以打敵步兵為主轉到以打敵坦克為主,這對於加強現代條件下反侵略戰爭具有重要意義。
1981:鄧小平親自決策華北軍事大演習
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在全球展開戰略爭奪,並且愈演愈烈。蘇聯在我國北部邊境陳兵百萬,對我國邊境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70年代,蘇聯推行勃列日涅夫的全球戰略,加緊與美國爭奪世界霸權。為實現其南下印度洋,控製中亞樞紐地區的戰略企圖,從1973年起對阿富汗進行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滲透。1979年12月,蘇軍憑借優勢兵力和現代化武器,以突然襲擊方式大舉入侵阿富汗,在國際上引起很大的震動。麵對蘇聯咄咄逼人的攻勢,鄧小平1980年1月就強調指出:“反對霸權主義的鬥爭,始終是作為一項重要的任務擺到我們國家和全國人民的日程上麵就是了。”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全軍軍事訓練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這一時期把戰役檢驗性演習作為戰役演習的基本類型,從1981年起加強了諸兵種聯合的戰役演習。這一時期規模最大的演習是1981年華北地區軍事大演習。
中央軍委和鄧小平、葉劍英等領導同誌經過深思熟慮,決定要做好反侵略戰爭的準備,進一步增強高級幹部的戰略意識,研究一旦外敵入侵,我軍應采取的戰略對策。在葉劍英的提議下,中央軍委決定舉辦全軍高級幹部戰略問題研究班,具體籌備工作由總參謀長楊得誌和副總參謀長楊勇、張震等同誌負責。為了保密,中央軍委給這個研究班取了個代號——“801”會議。在“801”會議召開之前,總參針對80年代的新形勢,提出了“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不再將傳統的“誘敵深入”寫入戰略方針。修改戰略方針是件大事,總參持慎重態度。1980年9月,楊得誌首先向聶榮臻元帥做了匯報,張震向葉劍英元帥做了匯報,楊得誌、楊勇、張震一起向徐向前元帥做了匯報。三位老帥都同意“積極防禦”的提法,徐帥提出在北京軍區方向不能搞誘敵深入,要搞實兵演習,打好基礎。9月30日,楊得誌、楊勇、張震將向三位老帥匯報的情況,向鄧小平做了匯報和請示。鄧小平明確肯定了他們的意見,並表示要在“801”會議上講話。
1980年9月17日到10月16日,“801”會議在北京召開。葉劍英、鄧小平、徐向前、胡耀邦、彭真等中央領導同誌接見了與會者,並做了重要講話。10月15日,鄧小平作了重要講話,明確講了戰略方針的問題。鄧小平表示,他讚成“積極防禦”四個字。積極防禦本身就不隻是一個防禦,防禦中有進攻。既然是積極防禦,本身就包括持久作戰。戰爭肯定是持久的,我們同入侵之敵作戰,一定要搞持久作戰,中國有這個條件。我們要立足於以弱勝強,以劣勢裝備戰勝現代化裝備,以持久戰消耗敵人。葉帥在講話中還特別強調要抓好訓練,說這件事不能放鬆,就是要注意合成訓練,抓好合成軍隊的作戰訓練。“801”會議是我軍曆史上一次重要會議,進一步明確了“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研究了未來反侵略戰爭初期的作戰樣式,統一了全軍的作戰思想,提高了全軍高級幹部的戰略思維能力。
“801”會議之後,為了具體貫徹落實這次會議的精神,總參提出要在幾個方向上,分別組織一次較大規模的實兵演習。當時考慮的不隻是一個地區的軍事演習,在華北地區組織方麵軍的防禦作戰演習;在西北方向,組織陣地防禦戰、運動戰、遊擊戰為主要內容的“三戰”演習;在渤海灣方向,可以組織抗登陸演習。經過大家的反複研究,最後決定首先在華北地區進行軍事演習,集訓各大軍區、軍兵種的領導同誌,目的是研究在主要方向上防禦作戰的組織實施。總參決定,具體地點定在張北地區,並委托北京軍區組織實施。中央軍委原則上同意了總參的建議,確定這次集訓、演習的代號為“802”會議,並指示總參和北京軍區協商後,盡快拿出演習的具體方案。1980年底,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聯合下達了(1980)參聯字6號文件《關於1981年加強軍事訓練的指示》,正式委托北京軍區於1981年秋季組織實兵演習。
總參和北京軍區各自提出了不同的演習方案。北京軍區主張搞方麵軍規模的大演習,總參則主張搞集團軍規模的中等演習,還報了一個師級規模的小演習方案。北京軍區的方案是進行方麵軍防禦戰役演習,而總參的集團軍規模的演習動用的裝備都少了許多,兵力壓縮到5萬餘人。3月6日,張震給鄧小平寫了封信,簡要匯報了張北演習的準備情況,提出三個方案的設想及其依據,所需經費也做了初步估算。信還未送出,張震就接到通知,說小平同誌在近日要聽取一次匯報。
3月10日,楊得誌和張震一道來到鄧小平的家裏,向小平同誌匯報了提出三個方案的經過及其依據,軍委辦公會議討論的情況和一些同誌擔心的問題。聽完兩人的匯報後,鄧小平明確指出:張北演習,在政治上不會引起蘇聯什麽反應,不要考慮。這與海軍編隊在海上演習不同。我們隻是在陸地上搞演習。蘇聯每年都要搞多少次,規模也不小,也沒有什麽政治上的反應。我們過去也搞過嘛!搞這麽一次實兵演習大有好處。我們的部隊可以實際鍛煉一下,也可以看看部隊訓練的成果。這樣大規模的演習,我們好久沒有搞了。要搞合成軍。多年沒有搞了,還是下決心搞一次。我們好久沒有打仗了,同越南打了一仗,還不是合成軍。這次演習,有地麵部隊,有空軍協同,隻是沒有海軍。這樣的演習對軍隊有鼓勵作用,經過訓練再搞實兵演習,可以提高部隊實戰能力和水平。這樣的演習對於部隊有鼓舞作用,經過訓練再搞實兵演習,還是搞一次。軍委常委不是都同意嗎?
鄧小平還提出:部隊閱兵式、分列式好久沒有搞了,不能說這是形式主義,對部隊的作風培養有教育意義。現在有的部隊懶懶散散,不像個樣子,我想適當時間搞一次閱兵,把軍隊擺一擺給大家看看,對軍隊在人民中的觀瞻有好處,能加強軍民關係,使軍民關係更好些,對於加強軍隊訓練也有好處。
張震最後請示說:如果這樣搞,要用一筆經費,還要動用一些儲備物資。鄧小平果斷地說:好吧,就這樣定了。隨後,鄧小平在張震3月6日的信上批示:“同意第一方案,力求節約。”有了鄧小平的批示,財政部給這次演習撥了專款。
為了加強對演習的組織領導,經中央軍委批準,成立了全軍高級幹部戰役集訓領導小組,組長為楊得誌,副組長為楊勇、張震和秦基偉。5月20日,經鄧小平批準,總參正式發出了舉辦全軍高級幹部戰役集訓的通知,對集訓的指導思想、參加人員、學習內容、方法步驟、時間安排等等,都做出了詳細而明確的規定。
1981年6月的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對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主要領導做出了重大調整,華國鋒辭去了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軍委主席兩個職務,胡耀邦接任中共中央主席,鄧小平任中共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要以軍委主席身份前來觀看演習,檢閱部隊並發表講話,意義重大。總參、北京軍區和其他參戰的軍兵種負責同誌,都深感責任重大,多次深入張北演習地區把準備工作做細做紮實。
1981年9月14日,華北軍事演習正式開始。北京軍區司令員秦基偉擔任演習總指揮。胡耀邦、鄧小平、李先念等中央領導同誌都來到了演習現場。鄧小平非常高興,穿了平時很少穿的軍裝。演習共進行了五天,鄧小平觀看了全過程。
在9月18日的演習中,“藍軍”和“紅軍”展開激烈的空戰,重磅炸彈正確命中目標。地麵上也是萬炮齊發,雷霆萬鈞,對空中的“敵對”目標展開反擊。看到戰局緊要關頭,鄧小平不時起身鼓掌。當“紅軍”的戰略預備隊在航空兵、炮兵的支援下,對“藍軍”實行反突擊時,鄧小平高興地站起來連聲說:“打得好!打得好!”演習取得圓滿成功,鄧小平很高興。“東道主”秦基偉破例宴請大單位主官以上的領導同誌。大家都想給鄧小平敬酒,但是鄧小平的女兒毛毛(鄧榕)為了父親的健康而一再“擋駕”。鄧小平的興致很高:“我能喝,她盡給我搗亂,她不搗亂,我能喝十杯。”
9月19日,演習的最後一天,也是演習的高潮——閱兵。陸海空三軍的53個方隊,接受軍委主席鄧小平的檢閱。閱兵部隊總指揮、北京軍區司令員秦基偉乘坐敞蓬紅旗車向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報告。77歲的鄧小平作為軍委主席,首次檢閱了這支具有光榮傳統的威武之師。閱兵結束後,鄧小平發表了重要講話。
華北軍事演習對於解決“積極防禦”戰略方針的具體化,探討以現有裝備戰勝優勢裝備敵人,對於培養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全麵鍛煉部隊,提高我軍在現代條件下組織指揮各軍兵種協同作戰的能力,起了重要作用。軍委主席鄧小平親臨演習現場檢閱部隊並做重要講話,對於我軍的革命化、正規化和現代化是一個巨大的鼓舞和推動。華北軍事演習在國內外都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給全國人民以極大的鼓舞,對國際霸權主義者產生了一定的威懾作用。國際輿論評論道:這“是一支精良的軍隊”,是“一次精彩的演習,是人民解放軍最盛大的一次力量顯示。”
90年代:軍事演習震撼台獨分子
進入90年代以來,隨著中國經濟建設取得矚目的成績,綜合國力有了較大提高,軍隊建設在以江澤民主席為首的黨中央、中央軍委“科技強軍”號召指引下,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大批各類新型裝備陸續裝備部隊,軍隊現代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中國軍隊開始逐步從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從規模數量型向質量效能型轉變。
同時,在國際反華勢力的支持下,台獨活動有進一步加劇的趨勢,對祖國和平統一大業提出了極大的挑戰。反獨促統,捍衛祖國神聖主權成為擺在中國軍隊麵前最急迫的現實課題,全軍掀起了“科技大練兵,一切為打贏”的高潮。
在90年代,全軍部隊以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為指導,以高技術局部戰爭為目標,組織了一係列軍事演習,大大提高了全軍將士打高技術局部戰爭的能力。總的來說,90年代我軍的演習規模大,重點突出,以現代作戰條件下登陸作戰、對台威懾作戰為主,技術含量大大提高,一大批高新技術裝備在實戰演練中大顯身手。
自李登輝執政以來,台灣當局在分裂的道路上漸行漸遠,台海形勢日趨嚴峻。1995年6月,經美國政府同意,李登輝踏上美國國土,並在康奈爾大學發表演講,狂妄地要“盡全力向不可能的事物挑戰”,在分裂祖國的道路上邁出了危險的一步。1995年8月15日至8月2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東海、南海進行導彈、火炮實彈演習。1995年7月18日,就在李登輝訪美回台不久,新華社受權發布公告:中國人民解放軍於7月21日至26日在東海公海海域進行地對地導彈發射演習訓練。這次演習因有兩點不同尋常而引起世人的關注:一是公開宣布進行地對地導彈發射訓練,而此前這類發射一般都被稱之為“運載火箭實驗”;二是發射導彈的目標區位於台灣島東北端的澎佳嶼附近,此地距離台灣本島隻有40海裏。7月21日至2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按照預定時間舉行了導彈發射訓練,向預定海域發射了6枚地對地導彈,全部準確命中目標。8月15日至25日,我海軍和空軍在台灣附近海域進行了一次海空火炮射擊演習。演習使用了許多新型武器裝備,所發射的各類導彈全部都命中目標,各型火炮射擊也取得了優異成績。
1995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舉行軍事演習。這次演習分為“海上演習”和“多兵種協同登陸作戰演習”兩部分。在海上演習中,出動了新型導彈驅逐艦、導彈護衛艦潛艇編隊和航空兵新型機群。在隨後進行的多兵種協同登陸作戰演習中,我海軍陸戰隊和多梯次的登陸編隊從海空兩個方麵衝擊上岸,迅速奪占了灘頭陣地。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觀看了海上演習,滿意地表示:“看了海上演習非常高興,我們海軍的海上整體作戰能力有了新的提高。”同年11月,南京軍區陸海空軍部隊在閩南沿海地區舉行了三軍聯合登陸作戰演習。演習中,參演部隊展示了現代條件下三軍聯合登陸作戰的壯觀場麵,展示了良好的軍事素質和高昂的士氣,表明我軍官兵掌握先進武器裝備、組織指揮三軍聯合作戰和駕馭現代條件下多種作戰樣式的能力有了新的提高。
1996年3月23日,為對島內分裂勢力施加壓力,顯示中國政府決不允許“台灣獨立”的堅定立場,1996年3月18日到25日,南京軍區在台灣海峽成功地組織了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演習。這次演習顯示了我三軍部隊優良的軍政素質、高昂的戰鬥意誌,表明我軍完全有決心有辦法有能力維護祖國統一、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中央軍委副主席張萬年觀看演習,轉達了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對參加演習的陸海空軍和第二炮兵部隊全體指戰員的親切問候。同年10月,廣州軍區組織了一次三軍渡海登陸作戰聯合演習。這次演習曆時15天,鍛煉了陸、海、空參演部隊指揮機關的戰役組織指揮能力,檢驗了三軍部隊機動、渡海、協同、登島的作戰能力,也檢查了新時期地方戰時動員和支前工作,取得了戰役軍團登陸作戰的經驗。
1999年7月,李登輝公然拋出“兩國論”。為了打擊以李登輝為首的台灣分裂勢力的囂張氣焰,1999年9月,廣州軍區和南京軍區舉行了一次聲勢浩大的三軍聯合渡海登陸演習。陸海空三軍、二炮以及民兵預備役部隊數萬人,數千艘戰艦、民船參加了這次演習。中央軍委副主席張萬年觀看和指導了演習。演習在兩個方向同時展開:南京軍區的演習地點在浙江舟山地區的東海海域,距離基隆市300多公裏。廣州軍區的演習地點在廣東陽江地區的南海海域,距離高雄市400多公裏。這次聯合渡海登陸演習具有幾個明顯特點:采用兩個軍區的兵力,對台灣海峽南北夾擊,兩線登陸;動員民兵和預備役部隊參加演習,先進軍艦和大量民船同時全麵出擊,萬船齊發,體現了高技術條件下人民戰爭的強大威力;海陸空力量協同攻擊,采取立體分割,縱深突襲的戰法。這次三軍聯合渡海登陸演習的成功充分證明我軍已具備大規模渡海登陸能力,台灣海峽並非不可逾越的障礙。
新世紀:深化科技練兵,搶占軍事鬥爭製高點
新世紀的世界是一個充滿發展和變化的世界,軍事競爭將更加激烈。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做好新時期軍事鬥爭準備,打贏可能發生的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的任務,現實而緊迫地擺在我軍麵前。為了完成這一任務,深化科技練兵,搶占軍事鬥爭製高點,就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軍事鬥爭準備。
2000年4月19至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舉行“衛光一號”演習。這次代號為“衛光一號”的軍事演習,出動了各軍區精銳部隊,遠程奔赴南京軍區參演,演習內容包括裝備補給、軍隊調動等。演習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進行聯合戰備檢驗,檢驗我國各省、市和地區在國家緊急情況下的動員能力,以保證對未來局部戰爭提供源源不斷的後勤支持。
2000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舉行“瓊島四號”軍事演習。從5月25日起至31日,我軍部隊一連七天在福建省泉州灣至深滬灣之間的地區,舉行火炮實彈演習,射擊麵積達160平方海裏,顯示出我軍的強大威力。這次演習使台灣島內人心動搖,本已對新上台的陳水扁充滿疑惑的台灣民眾,更加擔心新領導人會走上與祖國大陸對抗的“不歸路”。許多人認為,這種指向台灣控製的外島的演習的確少見,確有對台發出警告的意味。
2000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進行進攻戰役演習。這次曆時13天的戰備演習,按照“不經人員、裝備補充和臨戰訓練即可投入作戰”的標準,首次全師規模實兵拉動,首次從北到南大機群遠程機動。演習展示了我軍強大的空中進攻力量,顯示出我空軍在未來保衛國家主權和實現祖國統一的戰爭中將發揮重大作用。
2001年上半年,台灣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繼續推行實質“台獨”,中美之間發生了一連串摩擦,關係漸趨緊張。6月,為警告台灣當局和美國新政府領導人不要在台灣問題上玩火,表明中國政府捍衛主權與領土完整的決心,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福建東山島舉行代號為“解放一號”的陸海空三軍登陸演習。近十萬官兵參加了兩棲登陸演習和旨在擊沉一艘航空母艦的模擬海戰。此次演習有導彈旅、陸戰旅、多艘戰艦和潛艇參加,蘇-30戰機搭載KH-59M空對地導彈將會負責掌握台海製空權及確保坦克登陸部隊作戰。
2004年9月2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河南確山舉行了名為“鐵拳—2004”的機械化步兵師山地進攻作戰演習,來自16個國家的軍隊領導人和軍事觀察員,以及十三國駐華武官觀摩了演習,成為中國軍隊當時邀請國家最多、軍事觀察員層次最高、對外展示規模最大的演習。中國軍隊對外開放演習的層次越來越高、規模越來越大,邀請觀摩的國家不僅越來越多,而且外軍觀察員的身份已經從駐華武官擴展到了作戰部隊的一線指揮員。這一次演習的開放和透明程度更是前所未有,觀摩演習的外國軍事觀察員,可以觀摩演習中的每一個作戰要素和作戰單元。這一係列演習表明,中國軍隊的開放程度、透明化程度正在不斷增加。作為一支大國的軍隊,中國軍隊變得更加成熟,更加自信。
2006年10月12日至18日,解放軍四總部在河南確山舉行代號為“確山-2006”的摩托化步兵師山地進攻戰鬥演習考核。在新華社的報道中,“確山—2006”軍事演習被定義為,解放軍曆史上首次由四總部機關依托院校、科研機構、合同戰術訓練基地和部隊的力量,運用“部隊演習評估係統”聯合對步兵師進行整建製實兵實彈檢驗性演習考核。這是我軍曆史上首次由總部機關對步兵師進行整建製實兵實彈檢驗性演習考核,雖然僅是師規模的戰術演習,卻由四總部聯合組織、指導,一方麵表明了解放軍總部機關對此次演習的高度重視,另一方麵則表明演習所要檢驗和考核的內容,包含了作戰、後勤、裝備、政工等諸多方麵。同時,通過一次演習,全麵檢驗一支部隊的戰法研究、軍事訓練、裝備建設、後勤保障和戰時政治工作,提高了演習的綜合效益,加大了軍事訓練的投入產出比。(《黨史博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