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駐英大使傅瑩: 《火炬倫敦傳遞後的思考》zt

(2008-04-14 17:42:17) 下一個
中國駐英大使撰文批評西方媒體“妖魔化中國”
來源:環球時報 時間:2008-4-14 17:51:49

  “世界曾等待中國融入世界,而今天中國也有耐心等待世界認識中國”。4月13日,針對發生在倫敦的少數人抗議奧運火炬傳遞事件以及西方一些媒體對中國的不實報道與歪曲,中國駐英大使傅瑩以一種過去並不多見的方式發出了中國人的聲音。她所寫的一文被英國《星期日電訊報》全文刊登,隨即被英國廣播公司、美聯社、法新社等西方媒體廣泛轉載。作為奧運火炬傳遞的親曆者,傅瑩在文中向西方傳遞的不僅是事實真相,還有中國人對世界公正認識的渴望。

  感慨中國融入世界之難

  傅瑩在文章開篇說:“4月6日早上,我看著窗外漫天飛舞的雪花,不禁想:今天的北京奧運火炬倫敦段的傳遞將會怎樣?”抗議分子的騷擾使那天在倫敦的許多中國人感到震驚。文章寫道:“在返回機場的大巴上,北京奧組委年輕的女士們,都堅定地認為是全英國的人在跟她們作對。一個女孩說,‘這哪裏是養育了莎士比亞和狄更斯的國家啊!’另一個說,‘英國人的紳士風度到哪兒去了?’我花了很長時間試圖說服她們,但從她們潮濕的眼睛中我明白,我沒有做到。”

  傅瑩在文中說,“一個年輕朋友看了BBC對火炬倫敦傳遞的轉播,他在給我的信中寫道,此刻百感交集,有悲哀、憤怒,也有不解。像他一樣,很多人可能從中領悟到,中國融入世界不是憑著一顆誠心就可以的,擋在中國與世界之間的這堵牆太厚重了。”

  “我不禁要問:為什麽在涉及中國的問題上,一些媒體的一概而論的隨意批評能夠被西方公眾不加思考地接受,為什麽沒有人質疑,這樣的批評到底涉及到哪些具體問題,確切情況如何?為什麽一些報道,包括數字,能夠在毫無事實依據的情況下連日登載在新聞裏麵?”

  傅瑩說,在最近事態的衝擊下,80後出生的中國年輕一代開始對西方世界進行新的集體反思。“很多對西方持有浪漫看法的青年人,對西方媒體妖魔化中國的企圖十分失望,而妖魔化往往會引發相應的反作用”。

  文章最後,傅瑩表達了對中西方之間消除隔膜的期望。“我衷心希望通過這些事情中國的年輕一代能夠對西方有一個更加全麵的認識,西方國家仍然是中國改革進程中的重要夥伴。如果西方媒體能夠更加關注和報道今天中國的真實情況,而不是糾纏一些不存在或陳舊的問題,這將有助於改善它們的聲譽”。

  與英國民眾分享自身感受

  13日,多家西方媒體報道了傅瑩的文章,並側重於報道她對西方媒體“妖魔化中國”做法的批評。法新社稱,中國大使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麽西方不去理解中國?”。

  中國駐英國使館一名官員13日向《環球時報》記者透露,對於6日的火炬傳遞活動,傅大使有很多體會和感受,她認為很有必要與英國民眾一起分享,告訴他們一個真實的中國,因此才寫了這樣一篇文章。

  傅瑩大使10日曾走訪旗下擁有《每日電訊報》及《星期日電訊報》等英國主流報紙的英國電訊傳媒集團。這兩家報紙的負責人告訴她,英國民眾對中國曆史、文化和當代政治發展所知甚少,英媒體中真正了解中國的人也不多,熱衷在人權、西藏問題上炒冷飯,但英國媒體對中國人民沒有惡意。在此次訪問結束後,傅瑩便寫下了《火炬倫敦傳遞後的思考》一文。

  “中國聲音”向世界傳遞真相

  實際上,在倫敦火炬傳遞結束第二天,《每日郵報》等英國媒體便開始反思,稱火炬傳遞過程中的胡鬧行為將英國置於尷尬境地。近一段時間以來,一些華人也在海外媒體上撰文支持中國,向世界傳遞真相。9日,著名華裔電影人陳衝在《華盛頓郵報》上發表文章反對幹涉奧運會,抗議詆毀中國。在西方媒體對中國詆毀和歪曲中,這些聲音顯得彌足珍貴。

  “讓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特別是西方來接受中國所傳達的事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喻國明教授13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事實上,世界上的大國都是媒體批判的對象,你越是大,媒體越是批評你”。喻國明說,作為中國駐英大使,傅瑩以個人化的表達方式傳達中國人的感受與聲音,非常容易引起讀者共鳴,從而達到在世界上正麵傳播中國的效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