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讓法國的如意算盤落空 zt

(2008-03-30 17:02:57) 下一個
讓法國的如意算盤落空

西陸東方軍事 2008/3/30 作者:會同天下

一、尷尬的法國

法國一直都有全球夢想,但不幸的是先有英國,後有德國,讓法國的夢想成空,最終連歐洲大陸都走不出去。

法國的宿命在強權人物的悲劇中體現的最為明顯,無論是強硬的路易十四,還是天才的拿破侖,都在法國統治歐洲要取得突破的時候,敗下陣來。

路易十四親政後,大權獨攬,對內對外都強硬無比,其統治的54年中,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都在對外作戰。戰爭的結果是法國得以向四麵八方擴張,但擴張的結果,沒有強大帝國,卻惹來了幾乎所有歐洲國家的幹涉。可悲的是,法國沒有足夠的力量抵擋這些幹涉。1686年,神聖羅馬帝國、西班牙、瑞典、荷蘭結成奧格斯堡聯盟,兩年後,英國加入,戰爭開始。麵對如此龐大的集團,法國竭盡全力,也沒有取得最後的勝利,隻得求和。曠日持久的戰爭,不僅讓法國失去了在歐洲已得到應得到的尊嚴,也失去了在歐洲的領地和海外的殖民地。法國的歐洲霸主夢破滅。

如果歐洲國家聯合起來打擊法國,隻是偶然現象,還能讓法國人釋懷,但不幸的是,曆史又一次在拿破侖的身上重演。法國在歐洲大陸的爭霸異常艱難,從法國的大革命到拿破侖時代,歐洲竟然組織了多達六次反法同盟,法蘭西這塊土地蒙上了神秘的悲壯色彩。雖然拿破侖有天才的軍事才能,雖然法蘭西的勇士熱情高漲,雖然戰爭一方麵打擊歐洲強國,一方麵擴大了法國的疆域,但英國的工業革命、隔開大陸的海峽與俄國廣袤的土地、寒冷的天氣,終於讓拿破侖英雄氣短。

1813年,英國、普魯士、俄羅斯、瑞典、西班牙、葡萄牙、奧地利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在萊比錫戰役中,拿破侖戰敗,法蘭西第一帝國滅亡。隨後,德國開始強勢崛起,徹底敲響了法國歐洲霸主夢的喪鍾。從此,輝煌留給了記憶,尷尬變成了現實。

1871年,普法戰爭,法國戰敗。德國的飛速發展,蓬勃的野心,讓法國在威脅中清醒。法國已沒有實力直接去爭霸歐洲,於是法國聯英、聯俄,抗拒德國。第一次世界大戰,法國雖勝,但損失慘重,在英國的幹涉下,無力主導歐洲。二戰中,在希特勒的攻擊下,法國沒有進行像樣的抵抗就亡了國,這是其實力徹底喪失的證明。貝當政府不抵抗就投降,更讓擁有輝煌鬥爭曆史的法國人尷尬無比。

軍事的不堪一擊,讓法國人底氣不足,直接影響到二戰後法國在歐洲的地位與政策。沒有軍事上的強大,就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國。關於這點,現在德日的感受應該比法國要深刻的多。

二戰後,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法國率先走出了獨立的步伐,退出北約,組建獨立的軍隊,擺脫美國的控製。隻是法國二戰時亡了國,戴高樂又是借助英美的力量複國,在獨立的道路上實在腰杆硬不起來。戴高樂雖努力經營,由於自身實力較弱,其大國之路已艱難無比,盡管政治上立異標新,走出獨立自主的道路,可沒有經濟與軍事的支持,就不能取得真正的突破。但法國人擁有與生俱來政治熱情,其大國夢與政治熱情相伴始終,如影隨形,揮之不去。德國的戰敗,為法國提供了機會,但兩德統一又讓法國人白高興了一場。戴高樂曾經說過,我們要確保法國在西歐的安全,辦法就是防止一個新的德意誌帝國對法國再度造成威脅。德國在經濟上已全麵超過法國,政治上的超越也是遲早的事。

如果說,兩德統一前,由於德國曆史的罪孽和冷戰的需要,德國還心甘情願的做法國的小弟。隨冷戰的結束,德國逐漸擺脫曆史的負麵影響,經濟的發展,加上其特殊的地理條件,德國將慢慢的不滿足於自己的地位,不甘於受法國的領導。這將是法國未來要麵對的一個棘手問題。破解這個問題的就是歐元與歐盟,我佩服提出歐洲經濟政治一體化思路的高明,這是法德兩不相傷的最終出路。但這裏又有兩個問題:1、法國會不會在歐洲的一體化中失去自我,成為德國領導下的一個歐洲邦國,兩駕馬車會不會最終變成一駕,法蘭西的光榮如何能保留?2、歐洲的一體化會像法德所希望的那樣順利進行嗎?經濟一體化容易些,那政治一體化呢?美國希望歐洲走向統一嗎?英國希望歐洲大陸出現強大的集團嗎?俄羅斯希望一個強大的歐洲出現嗎?由此可以看到,要解決第一個問題,法國必須要保持獨立自我,不被德國同化,要保持對其他歐洲國家的影響力,占據歐盟中的主導地位。如此和德國的競爭態勢不可避免出現。明爭也許沒有,暗鬥必不可少。這需要長期的有技巧的不間斷的努力;而要解決第二個問題,則要密切和德國合作,沒有德國的支持,法國實現不了歐洲的一體化,法國既要打壓德國,削弱德國在歐盟的影響力,以保證自己的主導地位,同時又要聯合德國,借助德國的力量,共同推進歐洲一體化的大業,法國現實的尷尬就在這裏。

其實,法國的尷尬說到底還是實力太弱所致,若是實力強大,便不需要提防德國,其他的歐洲國家也就有了歸屬感。德國特殊的曆史是無法與強大的法國爭奪歐洲的領導權的。正是因為法國自己能力不濟,有求於德國,德國才被扶上了另一駕馬車。

所以,增強法國的自身的實力將是法國長期的奮鬥目標。從目前來看,經濟的作用要比本不強大的政治影響要有價值得多,而且隨德國力量的增強,野心的膨脹,經濟因素將更加重要。鑒於法國的這種尷尬地位,我們可以作如下預測:無論法國哪位總統上台,隻要他還想為法國的利益考慮,隻要中國的經濟不斷發展,中法之間就會有實質性的合作。在法國的實力沒有根本性的改變以前,在德國的力量沒有消減之前,在歐盟的政治一體化沒有取得實質性的突破以前,中法的友好將會維持很長一段時間。這也是薩科齊上台前態度曖昧不明,上台後向中國示好的原因,因為他要靠中國經濟的支持,這對法國來說,是異常重要的!

二、靈活的法國

尷尬的法國,在政策上非常靈活。為了在實力比較弱小的情況下,取得不對稱的利益,法國做出的有些事是讓人無法接受的。其錯亂紛繁表象的背後,就是一個利在作怪。

2007年11月,薩爾科齊訪華時,中國高規格的接待他,並與法國簽訂了二百億歐元的合同。就是這樣的利益,仍然拴不住薩爾科這個浪子的心。2008年3月25日薩爾科公開表示可能抵製北京奧運開幕式。聯係法國外長庫什內18日說的,歐盟應當考慮用抵製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方式,來就西藏最近發生的事情懲罰中國。我們發現法國還真有的忘恩負義。

薩爾科這樣做的目的何在?利益,無止境的利益要求!3月26日,法新社的報道很有意思,法新社稱:薩科齊的這一舉動說明,法國仍在考慮冷落北京奧運開幕式的可能性,但排除抵製整個北京奧運的舉動。這不就是要我們拿錢來換法國的一句話嗎?

看到這樣拙劣的表演,我不禁想到了十幾年前的事情。1992年11月18日,法國和台灣簽訂了法國向台灣出售60架幻影2000戰鬥機的合同。在簽訂這個和同之前,中國為了讓法國放棄對台軍售,開出了相當可觀的條件:如果法方放棄售台幻影戰鬥機,中方將派采購團訪法,簽訂一批合作項目,並可現匯購買20億美元的法國產品。代表團還向法方提供了一個可能同法方合作的項目單子,共8大類,50個項目,總金額達154億美元。但是法國置若罔聞,仍然一意孤行。中國決定打擊法國,中國撤銷部分擬議中與法方的大型合作項目,如廣州地鐵、大亞灣核電站二期工程、購買法國小麥等;不再與法國商談新的重大經貿合作項目;嚴格控製兩國副部長級以上人員的往來;立即關閉法國駐廣州總領事館。法國慌了,新政府上台後,有積極的改善與中國的關係。

再想想今年3月份爆出的台灣準備向法國求購巨額軍火,特別是購買陣風戰鬥機的消息,再看看現在法國的表演,我們就不難判斷出法國要幹什麽了?就是那個字--利!

在歐洲尷尬的法國,在我們這裏好像一點都不尷尬。一次一次玩相同的把戲,浪費了我們的精力,我們是不是要考慮讓這個在歐洲已經尷尬的法國,在中國也尷尬一下。適當的時候,提醒一下法國,不要忘了自己是誰。

為什麽說是適當的時候呢?因為你不能太在意他,你越是在意他,他就越是來勁。處理這樣的問題也不要高規格運作,更不能用胡蘿卜去填法國難平的欲壑。正因為你緊張這個事,才給他提供了利用的機會。法國這些年利用中國的弱點討到了不少好處,我們要改變一下策略了。該怎麽做還怎麽做,把該做的都做了,其他不要考慮太多。奧運會你要來,你就來,你不來,也就算!反正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要是不來,以後也就不要來了,看看誰需要誰多一點。

在這個問題上,一定要用明確的立場,對於法國非分的要求,中國要反擊。如果用經濟的利益去交換,那就糟了,下麵也不知將有多少國家看到了這樣沒有任何風險的好處,紛紛仿效,中國將應接不暇。試問那時,國家利益何在,國家尊嚴何在?必要時的強硬是骨氣與尊嚴的體現。

如果我們能把握原則,看到自己的優勢,有禮有節,柔中有剛的鬥爭,相信薩科奇也會像他的外長庫什內,剛剛遊說歐盟抵製奧運會開幕式,不到一天,就表示,他已經放棄了這一提議,並說這樣的提議是不切實際的。靈活的薩科奇也會做出表白,諸如珍惜中法友誼、奧運會是全世界人民的盛事這樣言不由衷的話。

2008年3月30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