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最新情報:DF-31洲際導彈已經進駐世界屋脊青藏高原!zt

(2008-03-27 08:35:51) 下一個
最新情報:DF-31洲際導彈已經進駐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發布於:2008-03-26 10:21 鳳凰博報 > 蜀中行軍情觀察


3月25日《軍事紀實》高調曝光二炮某某著名工程團在06年至07年間開進昆侖山脈建設新型導彈陣地的故事,暗示DF-31洲際導彈已經進駐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昆侖山西起帕米爾高原,山脈全長2500公裏,平均海拔5500~6000米,寬130~200公裏,西窄東寬總麵積達50多萬平方公裏,最高峰在於青、新交界處,名為新青峰──布格達板峰,海拔6860米,是青海省最高點。

二炮在青藏高原有DF-3/DF-4洲際導彈明顯已經不能適應新的國際形勢,對於核大國的赤裸裸威脅,換裝新型DF-31遠程洲際導彈是必然的事。DF-31與DF-3/DF-4相比,個頭大,身子長,需要重新建設新的現代化地下陣地,如果隻是換DF-3/4,是沒必要重建陣地的。



洲際導彈部署在世界屋脊的好處就在於海拔高,平均四千多米,可以節省燃料,大大提高洲際導彈的射程和突防能力,再加上中國西部的大型遠程“天波雷達”,可以形成完善的洲際預警和導彈監控能力,大大提高中國的核威懾能力!

附官方原文:

工程團長---鄭治隆


來源:央視國際

鄭治隆


  【正文】

  字幕:2006年夏 青藏高原

  這是位於青藏高原海拔4000多米的地方。正在匆匆行駛的是第二炮兵某工程團的車隊。工程團擔負的是為導彈築巢的任務,多年以來,他們的足跡走遍了大半個中國。此次他們受領的任務是在世界屋脊上為導彈築巢。要在海拔如此高的環境中施工,工程團團長鄭治隆和官兵們還是第一次。

  第二炮兵某工程團團長 鄭治隆

  我們這項工程任務是我們二炮曆史上,特別是我們團隊曆史上,第一次來到這麽高的海拔,這麽最艱苦的地方。



職責非常神聖,也非常光榮。大家有沒有決心!

  戰士們

  有,有,有!

  為導彈築巢不同於一般意義的打山洞,對於工程質量和工期都有著極其嚴格的要求,稍有差錯都將會給作戰帶來無法估量的後果。

  第二炮兵某工程團團長 鄭治隆

  這個任務受領的時候我參加了有關會議,代表團的黨委立下了軍令狀,我的壓力特別大。

  經過現場勘察以後,鄭治隆認為山洞環境還不具備大部隊施工的條件,他決定先帶領一個先遣隊提前進入高原,築路修橋、搭建營房,確保大部隊春節前進駐。

  第二炮兵某工程團高級工程師  賈作舉

  那個沙塵暴有多厲害呢,就是咱們的車,就是這個越野車,停在那個地方不動的時候,都是忽閃忽閃這麽晃。那個沙子打得那個車子嘩嘩響。

  第二炮兵某工程團士官 孫佳運

  當時一看,被子上一看,那麽厚的一層土,睡覺都是蒙著頭睡。

  如果說沙塵暴對官兵們來說還能忍受的話,那麽接下來遇到的困難卻直接影響到官兵們的生存。

  第二炮兵某工程團營長 王玉勝

  第一餐,我們吃的這個米飯,包括麵條,麵條全煮的是糊糊,這個米飯全是夾生的,簡直就難以下咽,哎呀,戰士們沒有一個人說話,都是坐在那個地方,默默地。沒有電,河水又是苦鹹的。

  第二炮兵某工程團副團長 李青山

  水裏啊有害物質,特別是氯離子的含量超標,按照正常飲用水標準,超過300多倍。

  第二炮兵某工程團營長 王玉勝

  隻要戰士一喝,隻要一喝下去,馬上就拉肚子。

  水和氧氣是人類賴以生存最基本的條件。試驗證明,人若沒有水能夠存活的時間是七天,但如果沒有氧氣,能夠存活的時間隻有七分鍾。在海拔高度四千多米的施工點上,官兵們每次呼吸到的氧氣不足內地的百分之六十,平地行走相當於內地負重三十多公斤。

  第二炮兵某工程團團長 鄭治隆

  人走路走不動,走幾步就有一種負重感,喘氣喘不過來,晚上睡覺就恍恍惚惚的,始終感覺睡眠質量特別差,頭還疼。

  第二炮兵某工程團士官 孫佳運

  兩嘴起泡,那時候我光是能喝點米湯。

  第二炮兵某工程團士官 蔣文斌

  邊吃著飯有的時候都流鼻血。

  第二炮兵某工程團高級工程師 賈作舉

  你那個心髒當由六七十下突然達到一百多下時,那個土話叫心慌,我要突然間敲一敲你的門的話,當當一敲,你肯定心裏嚇得夠嗆,心髒就感到受不了。

  先遣隊進入工區不久,很多戰士就陸續開始了嚴重的高原反應。

  第二炮兵某工程團營長 王玉勝

  一個是喘不過氣,再一個就是睡不著,整夜整夜地睡不著。然後這個臉腫得,整個臉全部浮腫。

  第二炮兵某工程團高級工程師 賈作舉

  高原病是一個特別可怕的病,一旦不幸,很快就窒息了。

  麵對艱苦的環境,麵對隨時可能發生的危險,失落和恐懼困擾著先遣隊的官兵們。

  第二炮兵某工程團營長 王玉勝

  (當時)我們一星期安排戰士出去洗一次澡。戰士們出去以後,看到市裏麵那個綠樹,這個眼淚當時就流下來了。

  第二炮兵某工程團團長 鄭治隆

  當時看到他們的情緒非常低落,我也非常理解,因為我也非常有感受。/除了理解他們以外,要破解這個難題。

  很快,鄭治隆向團裏提議,要建一個保障生存的氧氣站。然而,在高原工地上投資上百萬元,建一個供幾百人使用的製氧站,這不僅在工程部隊曆史上聞所未聞,就是在缺氧的高原地區也非常罕見。方案一經提出,立刻在團裏引起了廣泛的爭論。有讚成的,也有很多反對的聲音。

  第二炮兵某工程團團長 鄭治隆

  關愛和保護官兵的利益,就是關愛和保護戰鬥力,就是保工程效益。

  第二炮兵某工程團政委 黃金坡

  這個事要是幹不好以後,他是寢食不安。

  在鄭治隆的堅持下,團黨委很快統一了意見,並得到了上級領導和機關的全力支持。

  很快,負責建設製氧站的科研小組趕到了工區,他們要確保官兵進駐作業時的氧氣供應。

  製氧站的事情剛有了眉目,鄭治隆又鄭重地向官兵們提出了他的下一步規劃。

  第二炮兵某工程團團長 鄭治隆

  建一個淨水站,解決我們吃水問題;要在我們這個地方建第一座沙漠綠洲,讓我們的官兵能生活好,工作好。大家聽了以後非常振奮,非常興奮,士氣馬上又高漲了,這樣他們對完成好任務充滿了信心。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工程團的官兵們艱難而毅然地履行著軍人和導彈築巢人的神聖職責。

  第二炮兵某工程團高級工程師 賈作舉

  沒有一個戰士打退堂鼓的,你說讓誰下來誰都不願意。他們總認為,作為一個戰士,作為一個男子漢,不能打退堂鼓。我就想著現在的戰士盡管這麽年輕,他們確實有這種精神不容易。

  字幕:2007年春節高原工區

  現場聲(鄭治隆):春節之際,我和政委代表團黨委和其他領導祝大家新年愉快,祝願我們營隊,我們的團隊在新的一年裏興旺發達。來,共同幹杯!幹杯!

  2007年春節,就在全國人民歡度新年的鞭炮聲中,工程團官兵全部到達了高原工地。當第一次踏上高原的官兵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踏進這座戈壁軍營的時候,被眼前的一切驚呆了。

  俱樂部、閱覽室、電腦室、健身房應有盡有。淨水站裏流出的是含有多種礦物質的礦泉水,流動式的氧吧車可隨時供戰士們使用,就連地下施工的作業麵上,都有專用管道把氧氣輸送進去。一個配套設施基本齊全的沙漠綠洲,在鄭治隆的設想中建成了。

  第二炮兵某工程團士官 孫佳運

  當時就感到非常高興,那時候就感覺到能吸上氧了,那時候吸個氧感覺跟咱們家,老家的話,就感覺能吃飽飯一樣。

  現場聲 士官孫奚偉:先把管子插上去,然後把開關打開,它開始冒氣泡就說明它有氧氣了。記者:現在就有了,是吧?孫:對。記者:通常情況它們必須要充氧是嗎?孫:對。記者:多長時間充一次氧?孫:一天就充一會兒,十來分鍾就行了。記者:那不充氧能看出來嗎?孫:能看出來,它就把身子仰過來了。記者:翻過來啦!記者:它確實吸了氧管用嗎?孫:對,反正魚有時候不吸氧它自己在下麵沉著不動,也是好像累了似的。

  現場聲 記者:為什麽要擦這個花呢?王傑:上麵撒了灰。記者:每天都要擦嗎?王傑:是。這個花叫什麽名字?王傑:這個花名我不知道。記者:不知道叫什麽名字?王傑:不知道花名。記者:那你為什麽要養它呢?王傑:我覺得會充滿活力嘛,宿舍裏充滿活力。

  2007年2月16日,一場戰役在海拔四千多米的大山深處打響了。

  考慮到高原上的施工難度,開鑿工程動用了價值上千萬元的鑿岩台車,這樣的裝備一台就相當於過去一個工兵連的施工能力。

  洞庫施工通常包括切口進洞、掘進貫通、混凝土被複三個階段。盡管官兵們做好了迎接挑戰的心理準備,並且接受了應對高原施工的相關培訓,但是難題還是一個接著一個地出現了。

  第二炮兵某工程團營長 王玉勝

  青藏鐵路(建設時)遇到的一些問題,我們在這個地方都遇到了。首先就是我們這個切口凍土這個問題要解決。

  由於這裏長年冰凍,剛剛處於切口進洞階段的工程從一開始便陷入了困境。

  第二炮兵某工程團營長 王玉勝

  挖開以後,第二天冰一化,整個就是一灘泥,就從上麵整個(塌)下來了。

  第二炮兵某工程團副團長 李青山

  進一點,掘進它就要塌一點,在這種情況下,它也沒有一個支撐力。這種情況,我們隻有邊支護,邊往裏麵推進。

  這樣的開掘顯然是最原始的施工方法,也是避免塌方確保安全最有效的方法。但是掘進速度卻非常緩慢。為了打好這場攻堅戰,鄭治隆把在內地常用的施工經驗搬了出來,人歇機器不歇,開足馬力,晝夜運轉。然而工程進行沒幾天,工程機械卻耍起了脾氣。

  第二炮兵某工程團高級工程師 賈作舉

  就像是一個年輕人到了高原上變成一個老頭子。在內地是一個很新的機械,很好的機械,到了高原上就變成了一個好像一個舊機械,一個破機械一樣,光轟轟響,冒黑煙,幹不動活。

  異常情況的連續出現,讓鄭治隆感到十分焦急。在內地僅僅需要十幾天的切口工程,在高原竟然需要三個多月的時間。照這樣下去,把官兵們拖垮不說,工程肯定無法如期完工,立下的軍令狀也就將成為一張廢紙。

  第二炮兵某工程團團長 鄭治隆

  按照上級給我們規定完成時間的節點,我們運用老的工藝和方法是完不成任務的。所以當時我的壓力非常大。

  第二炮兵某工程團團長 鄭治隆

  我們唯一的出路,就是改進作業的方法,采取新的作業方式,那麽唯一的途徑,就是鑽爆當中打“光爆”。

  鄭治隆所說的“光爆”是光麵爆破的簡稱,是定向爆破原理在地下施工中的運用,簡單地說,就是在洞庫施工爆破岩石的時候,按照設計圖紙設計爆破一次成形,而且不破壞洞庫壁麵岩石的結構。“光爆”是減少塌方,提高了施工速度的有效辦法。

  第二炮兵某工程團營長 王玉勝

  光爆打好了,支護少了,錨噴少了,這個省了好幾道工序。

  這項技術一旦被掌握,在高原洞庫施工中將是一次革命。

  然而,即便是在國內尖端作業中,光爆技術也很少使用,官兵們也都是聽說而已,能否成功,誰心裏都沒底。

  為了爭取時間,鄭治隆把希望寄托在了“光爆”技術。他動員部隊不但要掌握這項技術,而且還要用大型鑿岩台車進行光爆。

  第二炮兵某工程團團長 鄭治隆

  我們團隊的曆史上沒有打敗仗的記錄,沒有完不成施工任務的這種曆史。一旦我改寫了團隊的曆史,丟掉了團隊的傳統,我將會是團隊的罪人。

  第二炮兵某工程團裝備處處長 李斌利

  團長對我們提出這個要求以後,我們大家幾個人,幾天睡不著覺,感覺這個任務是不可能完成的。

  現場聲(鄭治隆):這個不能再打了,抓緊時間停下來,由專人由幹部在這負責,把這個平板處打那個錨杆,把它穩起來。你看這個地方這麽危險,一旦這個地方不穩定,隨便掉下來塊冷石頭就不得了。這個地方你看,包括這個石頭,你看肯定能排(險)下來。

  你看到沒有,一排(石頭)就掉了。決不能因為搶任務而發生問題。以後要再發現這樣的情況,要嚴肅處理。是!

  在這樣的石質條件下施工,就如同在沙堆中挖洞,一不小心就會被塌下來的沙子埋在裏麵。然而要想打光爆、精確實施定向爆破又不塌方難度就更大。

  第二炮兵某工程團裝備處處長 李斌利

  控製一炮可以,但是長期的這樣控製下來,難度太大了,有點根本不能實現的感覺。

  台車操作手華德言:

  每一炮打出來都不是一個平麵,每一炮銜接的地方就像一個鋸齒形一樣,一個台階一個台(階)的,斷麵看著很難看。

  由於是初次嚐試使用,技術上的難題不時的在困擾著他們。而就在施工現場的觀察中,鄭治隆突然發現了這其中的訣竅。

  第二炮兵某工程團裝備處處長 李斌利

  後來團長看到這個情況以後,他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他說你這個推進臂退回來以後,影響不影響你的鑽臂的操作、鑽杆的操作。當時我們還有點恍然大悟。

  第二炮兵某工程團工程股股長 楊淵

  就是把這個台車鑽臂貼到斷麵上以後,先把鑽杆伸出去一至兩米,對準開孔點。

  台車操作手華德言:

  台階小於8公分。有時候控製得好的話,甚至都沒有台階,整個斷麵像一刀切下來的一樣,非常漂亮。

  經過無數次的失敗,用鑿岩台車打光爆的操作終於成功了。洞庫掘進在工程團官兵的激情中不斷向前推進,主坑道提前一個月全線貫通,分支坑道也僅剩下十九米,勝利指日可待。上級機關對他們攻克光爆技術充分肯定,決定在十天後的工程交工時召開現場會,推廣他們的經驗。

  此時,看著官兵們親手開鑿出來的洞庫,鄭治隆一直緊繃著的臉終於露出了笑容。

  盡管工程團早已經告別了手工風鑽時代,完成了人力化向機械化的轉變,但是在最後的這條分支坑道中,由於作業麵狹窄鑿岩台車無法進入,隻能人工進行掘進。在這樣的環境中人工掘進,意味著他們隨時都要麵對意想不到的危險。盡管他們為此做了很多的預防工作,然而在一次施工作業中危險還是發生了。

  第二炮兵某工程團士官 普文貴

  當時我就在這個地方接電,在轉身的瞬間,我看見那裏麵有一團火焰往外撲出。

  第二炮兵某工程團士官 曾華成

  猛跑,跑到洞口的時候,就聽到(後麵)嘣嘣嘣的聲音。像放炮那種聲音。

  洞庫內不明氣體剛剛爆燃,大麵積的塌方就隨之而來。塌下來的石頭幾乎塞滿了整個洞庫。

  由於發現及時,施工人員安全撤離了坑道。

  驚險的一幕並沒能阻止官兵們的熱情,為了如期完工,他們紛紛向團裏請戰。

  第二炮兵某工程團團長 鄭治隆

  有的人著急,請戰,要帶突擊隊上。

  第二炮兵某工程團高級工程師 賈作舉

  過去就是黨員、團員、連(隊)基層幹部帶著上。

  鄭治隆迅速下令停止施工,所有作業人員撤離到安全地區。

  第二炮兵某工程團團長 鄭治隆

  地下施工中,安全最重要,尤其是人的安全。我們在沒有弄清氣體的情況下,絕不能用官兵的生命作代價,去冒險。

  考慮到坑道作業的艱險,鄭治隆決定針對洞庫的塌方進行研究後,製定更為完善的施工方案。

  第二炮兵某工程團團長 鄭治隆

  我當時保持比較清醒,頭腦保持清醒,不允許。我們先上,專家先上,科研小組先上。

  很快一個以高級工程師李傳華為組長的專家組趕到了現場。

  由於地下施工中頭一次遇到不明氣體爆燃,一連幾天,李傳華都沒有出過洞庫,經過他的考察發現,這次爆燃是由於瓦斯氣體超出安全極限,遇到明火所致。很快,他便完成了一個解決瓦斯氣體爆燃引起塌方的方案。

  這個方案可操作性很強,一是每次工程麵爆破後半小時采取用煙花引爆的方式使殘留瓦斯氣體燃燒掉;二是通過生物防範措施和電子儀器來加以預防。

  由於對有害氣體異常敏感,這隻金絲雀成為了一個很好的預警器。

  第二炮兵某工程團副團長 郭三虎

  一旦發現瓦斯以後,它迅速暈倒。暈倒以後說明這個斷麵作業空間這個部位瓦斯的臨界值已經超過了人體的承受能力。這時必須采取通風和人員撤離措施,否則的話就要發生問題。

  排除了瓦斯氣體的困擾,分支坑道的掘進勢如破竹,他們要趕在工程現場會召開前,貫通坑道。然而就在所有的工作即將完工的時候,一個不幸的消息突然傳來,淩晨六點,李傳華高工在完成了他的最後一項工程設計後,突發心髒病,倒在了他的戰鬥崗位上。

  字幕:53歲的李傳華高工沒有來得及看到高原洞庫的勝利完工,帶著深深的眷戀永遠離開了他奮戰了35年的導彈陣地,離開了他熱愛的戰友和家人……

  第二炮兵某工程團團長 鄭治隆

  我上次後悔選擇了他。因為我選擇了他,他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永遠離開了我們。

  字幕 四天後

  現場聲: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歡迎您蒞臨我部檢查指導。

  經過兩百多個日夜的努力,工程團的施工任務比原計劃提前一周完成。10月18日,工程現場會在高原工地如期召開。工程團“光爆”技術的應用受到了與會專家的高度評價。

  中國工程院院士 周豐峻

  他能夠保留半個(鑽)孔在牆壁上,這說明他已經完全掌握了國內最高水平的這種光麵爆破施工技術。而且我發現他們不僅在直洞施工做得好,而且在彎道、分叉口都做得非常好。

  事實上,對於這些精心為導彈築巢的軍人們來說,導彈距離他們是那樣的親近,卻又是那麽的遙遠,因為每次都是行色匆匆,任務完成便要隨即趕赴另外的一個地方。

  高原施工剛剛結束,工程團又接到了新的任務。在導彈運來之前,官兵們將全體撤離。

  記者:你知道你打這個山洞是幹啥用的嗎?戰士 王傑:為導彈築巢。記者:見過(導彈)嗎?戰士 王傑:沒有。記者:想見嗎?戰士 王傑:想。

  第二炮兵某工程團營長 王玉勝

  可以說這也是戰士們一輩子的一個夢想,也是他們一輩子的一個遺憾,包括我們。

  第二炮兵某工程團團長 鄭治隆

  受領新的任務以後,我想得最多的一個人就是李傳華,因為沒有他,我心裏空蕩蕩的。

  第二炮兵某工程團團長 鄭治隆

  如果當初我不選擇他,也可能他現在還健在。但為了國防任務的完成,再一次讓我選擇,我仍然會選擇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