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解放軍戰備口糧形成五大風味 滿足不同兵種需要 zt

(2008-03-03 17:05:38) 下一個
解放軍戰備口糧形成五大風味 滿足不同兵種需要
2008年03月04日 08:21青年參考

現代戰爭強度大、節奏快,在作戰環境中不能像平時一樣吃熱飯。埋鍋造飯不但耗時耗力,而且容易暴露目標招致危險。我們知道在朝鮮戰場上,就是由於炊事員生火做飯燃起的炊煙被美軍偵察機捕捉到,隨後引來狂轟濫炸,導致毛岸英不幸犧牲。

為了讓作戰人員保持充沛的體能戰鬥,又省時省力,還要保證安全,研發高營養的便攜速熱式戰備口糧,就成為許多軍隊後勤部門的重要使命。

台軍借助美國技術做戰備口糧

據台灣TVBS電視台2月19日報道,台“國防部”計劃參照美國技術,研發自熱式戰備口糧。這種戰備口糧包含主食、副餐、甜點、飲料,還有雞肉、牛肉等24種口味供選擇,還附帶一小罐調味醬。據台“國防部”有關人士透露,這類口糧的加熱原理是,把主食放進附帶的加熱器中,倒水後讓石灰產生化學反應,真空包裝的食品就會被加熱。台軍已經編列預算進行研發,預計在年底前可完成研製。

戰備口糧,又稱野戰食品,為了讓士兵們保持體能連續作戰,給他們配備高營養的便攜速熱式幹糧就顯得尤為重要。這種加熱過的口糧更接近於日常飲食,利於對營養的消化吸收,同時讓部隊在惡劣環境下吃到可口的熱食,也能鼓舞士氣,提高部隊戰鬥力。而且,這種速熱式戰備口糧可縮短60%以上的炊事時間。許多國家結合本國部隊食品通用營養標準,積極研製重量輕、體積小、便於攜帶、熱效率高、產熱持續時間長、不汙染環境的野戰高營養食品。

給戰備口糧加熱主要通過兩種方法:一是通過化學反應放熱;另一種是通過固體燃料產生熱量。為減少炊事時間和燃料消耗,許多國家通過前一種方法給食品加熱。在滿足作戰和訓練任務需要的前提下,各國還重視研發功能性戰備口糧。如利用生物發酵技術研製的全營養蛋白粉和體力恢複衝劑,它易被人體消化吸收,無副作用,可雙向調節血糖、增強肌肉運動力、幫助恢複體力和提高耐力。再比如生物標記糖塊、防疫食品、防腐保鮮食品、營養集成化口糧等新型戰備口糧,對人體有明顯調整功能。此外,一些國家還研製開發了針對在高空、高寒、高溫和核輻射等特殊條件下工作人員的戰備口糧。

解放軍自研戰備口糧立大功

解放軍的戰備口糧在許多領域已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目前,我軍戰備口糧已形成五大風味體係:即東北風味套餐、西北風味套餐、西南風味套餐、中原風味套餐和江南風味套餐。同時,各種口糧模塊還滿足了不同軍兵種特點的需要。

2001年,在愛沙尼亞舉行的“愛爾納國際偵察兵”競賽中,一個風雨交加的黃昏,中國偵察兵代表隊潛伏在河邊的樹叢中,等待著天黑後伺機突破“敵”防線。趁著難得的空閑之機,隊員們悄悄地吃著特製的晚飯,隻見有的隊員撕開一個包裝袋、往裏麵灌雨水,很快就像變戲法似地吃起了熱乎乎、香噴噴的米飯;有的隊員則把水壺內的水往飯盒裏一倒,十幾分鍾後,一盒看起來像手擀麵的可口麵條就製作完畢……

在4天3夜進行的21個課目的強對抗賽中,我軍參賽隊員由於食用了全套野戰食品,不僅節約了寶貴時間,而且及時補充了營養能量。在奪得比賽團體總分第一名後,隊員們興奮地說,得給野戰食品記上一大功。

解放軍目前使用的90式單兵野戰口糧,是解放軍總後勤部軍需研究所於1990年開始研製,經3年時間才研究成功的新一代軍用食品,專供軍隊在野戰環境下使用。這是一種體積小、營養豐富、口味純正、攜帶方便,具有高效自加熱功能的野戰口糧。采用加熱效率高、無汙染的化學加熱片劑,不管是涼水、熱水,還是髒水、淨水,隻要倒入食品袋的外包裝夾層中,十幾分鍾就能“煮”熟米飯。即使氣溫降到零下30攝氏度,隻要放入加熱片劑和水,20分鍾後,凍成冰疙瘩的米飯、麵條或罐頭,即可升至60~80攝氏度,特別適合部隊在野外訓練及作戰等情況下食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